【图片】《美能达老镜头选购参考(辛苦整理)与各位分享》转自ZOL【单反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能达28-80镜头怎么样 【图片】《美能达老镜头选购参考(辛苦整理)与各位分享》转自ZOL【单反吧】

【图片】《美能达老镜头选购参考(辛苦整理)与各位分享》转自ZOL【单反吧】

2022-12-28 01: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常规α定焦镜头——50mm标准镜头,诚实的眼睛 50/1.7 old50/1.7 new50/1.4

将标准镜头形容成人的眼睛是对其最恰如其分的比喻,因为其所提供的视角约45°,和人一只眼睛的视角大致相当。换句话说,人们观看一个场景时候所能清晰看到的区域与标准镜头所得到的大致上是一样的。标准镜头的定义是:焦距值为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称之为标准镜头。对于135画幅而言,画面是24 x 36,其对角线长度为43mm,所以135画幅的标准镜头焦距应该是43mm,据我所知,AF系统中似乎只有P家三公主之一SMC FA 43/1.9 Limited能够完全符合这个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焦距为40-60mm的镜头都属于标准镜头范围。此外,在变焦镜头普及之前,大部分单反相机都是搭配50mm镜头一起销售,也因此成为标准镜头的由来。一般来讲标准镜头的体积较小,但是光圈却很大,售价也还算便宜。  现代标准镜头结构一般都是Planar设计。Planar结构是Paul Rudolph 博士于1896年在Zeiss设计出来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是第一款能够在大光圈时提供无像散的像场且能对球面像差做高度矫正的设计。如果要继续往下说,对于镜头结构的介绍需要很大篇幅,这里不打算多说,但是有些知识确实需要了解,比如高斯与双高斯结构(Gauss&Double Gauss)等。这里给出一些链接,希望大家在阅读下面内容之前能够先大概了解一下。  Biogon、Hologon、Planar、Sonar的说明:http://www.xitek.com/info/showarticle.php?id=909

高斯与双高斯设计的起源:http://www.leicafanclub.org/institute/whatisdoublegauss.htm

大画幅镜头的结构性能和选择: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d.php?threadid=222313

  早在MF时期,Minolta就有45、50、53、55、58焦段不知道多少代版本的标准镜头,而在AF阶段,只留下了50/1.4和50/1.7两种规格,而这两颗镜头分别都有Old和New两个版本。  先来说说50/1.7,该镜头在1985年随α7000推出,采用6片5组设计,7片光圈叶片,最近对焦距离0.45米,49mm的口径,仅仅重185g,全金属镜身。该镜头遮光罩是内置的,需要的时候从前面提拉出来即可;50/1.7 New是前者的改进版,1990年随α8000i共同发布,由于采用了工程塑料作为材质,质量减轻到了170g,据说其内置遮光罩还作了改进,在提拉出来之后还能够顺时针拧动一段,以保持固定姿态,由于我在仅有的一次使用50/1.7New的时候没有用到该功能,所以并不能确定。如果从光圈级数上来把50/1.7Old定位成为低端标头的话,那可就太冤枉了。该镜头是我用过的α系统中少有的油润的一只,风格与28-135极其接近,非常有Leica味道,但是50/1.7New虽然色彩上保持前座的鲜亮明快的特点之外,却失去了至关重要的低调、内敛的韵味,我想可能是由于生产年代不同而导致的镀膜成分和氧化程度不同的原因吧,这一点非常可惜。该镜头色调有些偏暖,在弱光环境下拍出来的片子,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酒红色味道。50/1.7在光圈全开时候比较肉,需要缩小到至少F2.8才能够保持优秀的成像。该镜头解析力虽然没有1.4版本高,但也表现相当不错,无论是高低反差的情况下,中心和边缘成像的差别都不大,和其他135系统的中速标头比名列前茅。  50/1.4作为高速标头和1.7版本同时发布,但是直到1998年α9发布,New版才诞生,也就是说Old版本一枝独秀撑了13年。现在索尼又发布了SAL50/1.4,设计参数没变,只不过外观发生变化,从New版的斜纹对焦环变成了塑料对焦环,同时触点从5个增加到了8个,支持了ADI技术。50/1.4新旧两个版本变化比较大,Old版本是金属结构,7片6组设计,7片光圈叶片,49mm口径,内置提拉式圆形遮光罩;New版的不同之处是镜身材质采用工程塑料,7片圆形光圈叶片,55mm口径,外置卡口式圆形遮光罩。二者质量却都为235g,直到SAL版本依旧如此。从体积上看,Old比New版略大一点点。成像反面,50/1.4Old并不比50/1.7占多少优势,除了光圈更大速度更快以外,色彩特点虽鲜艳但不突出,相反还有一种沉闷压抑的感觉,另外光圈全开后散景严重,为追求较高的解析力需要缩小到F2.8以后方可。50/1.4New则完全不同,该镜头由于采用全新的镀膜工艺,色彩较之更明亮。成像锐利,层次丰富,分辨率高。在改进为圆形光圈设计以后,大幅度改进了原先的散景严重现象,在F1.4时锐度略低,边缘分辨率和中心区域比有肉眼可查分别,但是仅仅缩小到F2时就有明显改善,F2.8-5.6时表现较好,而F5.6-8时则相当出色。该镜头的特点是油润中略带一点黄,非常像Voighlander 35/1.2 Nokton风格。  四只标准镜头的主要差别在色彩上,我个人最推荐的是50/1.7Old和50/1.4New,因为色彩风格最突出,而二者取舍也就看使用者的机缘和财力了。作为首选,当然要考虑F1.4版本,毕竟现在在市场上能够轻松买到且具有更高的速度,但是1.7Old版本的二手价格也不算很贵,500元左右就能买到一只成色不错的,如果经济允许,不妨也买来一只共同感受一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