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之父:我培养了一批好学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对中国稀土 中国稀土之父:我培养了一批好学生

中国稀土之父:我培养了一批好学生

2023-06-23 14: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2010年,全球稀土价格飞涨。

  美国政府紧急调查了全球稀土产业链,结果却让他们胆战心惊:

  当时,中国生产了全球95%的稀土原材料、97%的稀土氧化物、90%的稀土金属合金、75%的钕铁硼磁体和60%的钐钴磁体。从稀土的开采、分离,再到氧化物精炼、合金炼制磁性材料,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没有地位。

  最让美国人痛心的是,在90年代以前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世界第一稀土大国,都是美国。

  对于稀土的威力和重要性,他们可是心知肚明。

  之所以叫稀土,是因为这17种元素的可利用性和开采率比黄金还稀有。

  其工业价值更是无可取代。

  比如最常用的稀土钕能够制成钕铁硼永磁材料,这东西被称为永磁之王,只要有电的地方就有它。

  从神舟飞船到飞机坦克高铁,从新能源汽车到电视计算机,包括你手里的手机,都离不开它。

  还有,核反应堆里的钐,能源电池里的镥,电子元器件里的钇,都没有任何替代品。

  它是那些战争机器的核心元素。

  甚至于,你把它拌到土里,都能提高粮食产量。

  有人说,稀土是中国的最强底牌。从储量到技术、人才、产业链,全都碾压世界。

  但这一切来之不易。在此之前,中国稀土经历了最沉重的50年。

  【2】

  1949年,美国在加州发现了芒廷帕斯稀土矿,储量高居世界第一。

  拿到开采权的是一家叫做莫利矿业的公司。巅峰时,它供应了全球90%的稀土。

  美国和莫利矿业靠这座矿躺赢了30年。

  而就在同一年,中国对白云鄂博矿展开地质调查,报告显示,白云鄂博矿蕴藏着铁、铌、锰等175种矿产资源,占世界总储量的41%。稀土资源更是占全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90%。

  没错,90%。一个近乎垄断的数字。

  然而,两座同一年启动的世界级大矿,命运却迥然不同。

  1963年,中国稀土业第一次415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最终决定:白云鄂博矿的开发,以铁矿为主,稀土资源先封存在尾矿之中,等到技术成熟再启动。

  因为没有技术,中国明明有全世界最多的稀土,却只能眼巴巴看着。

  需要稀土资源的时候,就只能把稀土矿石低价贱卖给美国,再以几十上百倍的高价把提取好的稀土买回来。

  别提有多憋屈了。

  直到徐光宪的出现,才让国人看到一丝曙光。

  【3】

  1972年,52岁的徐光宪接到一项艰巨任务:分离稀土元素中性质最为相近的镨和钕。

  这是一道连国外都没攻克的难题。

  可徐光宪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他很清楚国家当时面临的困境。

  因为技术问题,我们明明脚下就是世界第一的矿藏,却派不上丝毫用场。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改变研究方向了。

  可在祖国的战略需要面前,个人的学术成就,早已被他抛之脑后。

  为了攻克难题,他每周工作80个小时。白天“摇漏斗”,晚上琢磨理论,黑白连轴转。

  3年后,这个难题,真的被徐光宪团队搞定了。

  凭借这项串级萃取技术,中国稀土不仅打破了法国、美国和日本几十年的技术垄断,还一跃站到了世界之巅。

  这个消息,让国际同行大为震惊,他们甚至专门发明了个词来形容当时的情况,叫做 CHINA IMPACT——中国冲击。

  这么重大的成果,换作一般人,早就去申请专利和各种奖项了。

  可徐光宪却开了个“全国串级萃取讲习班”,把所有研究成果在国营工厂里无偿推广。

  万两黄金不售,十字街头送人。

  他本想通过技术普及,帮助中国稀土真正做大做强。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4】

  这是中国稀土最沉重的一仗。

  徐光宪的无私善举,确实帮助了中国稀土产业的进步,却也引发了一场危险竞赛。

  从央企到地方私企,从老板到村民……无数企业和个人疯狂涌向这个行业。

  因为这场疯狂的产业内卷,我们明明有了技术,却没能拿回行业主导权,海量的稀土被滥采、贱卖,海外资本渔翁得利。

  不仅如此,还有人主动向国外出售萃取技术,他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拒绝给我们的萃取技术提供专利保护。

  另一边,为了推动稀土开发,从1985年到1998年,中国执行了13年的出口退税政策。

  也是在这期间,因为疯狂采挖,谷歌地图上的白云鄂博矿,从两座山被挖成了两个大坑。

  从1998年开始,意识到稀土价值的中国,逐步取消出口退税制度,试图用稀土出口配额制度,限制出口量,抬升价格。

  但这个政策也有个漏洞:没有限制国内稀土产量。

  于是盗采、走私稀土蔚然成风。

  暴利,让无数人为之疯狂。

  在江西赣州一地,每年被盗采的稀土就有数万吨,造就上百个亿万富翁。

  结果是,从1990年至2005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增长近10倍,但价格却下降了近一半。

  【5】

  与此同时,盗采稀土还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这些急功近利的盗采者,往往采取最简单粗暴的“原地浸矿法”。

  直接在山体上打洞把化学溶液灌进去,稀土融化后,引到蓄水池里简单提纯一下,就赶紧拿去卖掉。

  据测算,使用这种方式,每开采1吨稀土将产生8.5 公斤的有毒气体以及大量的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

  据官方统计,2011年,赣州一地因为稀土开采造成的环境恢复性治理费用为380亿元,但整个江西省稀土企业的利润仅为64亿元。

  原本利国利民的发明,却沦为不法分子破坏环境,非法敛财的工具。

  这让徐光宪心如刀绞。

  2005年,85岁高龄的徐光宪,两次上书国务院。

  徐老说:“稀土资源非常宝贵,特别像南方五省,都是非常宝贵的中重型稀土,工业储量150万吨,现在已经开采掉了90多万吨,只剩下60万吨,如果再不加以保护,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10年就开采完了!到时候,我们就需要向美国和日本买,他们可能会以上百倍、上千倍的价格卖给我们!”

  在徐光宪的奔走发声下,国家高度重视。

  从取消稀土出口退税,到实行配额制,从停发稀土矿开采许可证,到加征稀土出口关税……

  一场稀土保卫战正式打响。

  【6】

  在这场分食中国稀土的盛宴中,那些盗采、走私的中国企业不过是棋子而已,真正啃食中国血肉的,其实是大洋彼岸的群狼。

  从1990年开始,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大量从中国低价进口稀土。

  他们甚至还组成专门的联盟,联手在中国稀土低价竞争时,疯狂抢购,然后囤积起来;当中国稀土价格上涨时,他们又联手停止购买,逼迫中国企业内斗,降价,坐收渔利。

  正面战场上,中国稀土产业节节败退,稀土被卖出了白菜价。

  但另一边,也有一批中国企业黑夜行军,励精图治。在外资企业疯狂的贪念中,悄悄开辟第二战线。

  1995年,美国导弹磁体公司麦格昆磁,被中国低调收购,成了一家天津企业。

  2005年,中国西部矿业收购了美国稀土贮氢合金生产厂。

  2009年,中国五矿集团并购了澳大利亚矿业公司。

  ……

  事实上,中国企业的恶性竞争不仅让我们损失惨重,也让那些卷入其中的外资企业节节败退。

  当时,全世界的稀土产业链都面临一个关键抉择,要么被中国冲垮,要么前往中国。

  没几年时间,美国莫利矿业、麦格昆磁公司,日本的爱普生、荷兰飞利浦这些稀土巨头,纷纷迁往中国。

  2004年,美国境内最后一家稀土永磁工厂——瓦尔帕莱索工厂,宣布关闭。

  就在欧美为成功收割围剿中国稀土洋洋得意的时候。

  数不清的外资企业,正在中国稀土的阻击战中,悄悄变成中字头。

  10年黑夜行军,中国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吃下了整个稀土产业链。

  【7】

  2010年,中国稀土反击战,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

  在此之前,中国就一直在收紧稀土的开采和出口,加大监管力度。

  2010年9月,中日摩擦事件后,中国索性将稀土出口配额直接下调72%,同时启动新一轮监管行动,严查稀土走私和盗采。

  所有稀土企业也自发停止了对日本的稀土出口。

  国际稀土价格闻声飙涨,短短几个月时间,平均涨幅超过15倍,铈的价格更是上涨了1000倍。

  全世界都慌了。

  日本的两大经济支柱,汽车和电子,都是吃稀土的大户。但日本没有稀土,95%都来自中国。

  受此影响,日本两大产业集体跌停。

  欧盟跟着躺枪,整个工业体系中超过4%的产值受到影响,50万个就业岗位岌岌可危。

  美国军工之王洛克希德马丁,也被迫宣布延迟交货。

  中国的政策只是小小的一紧,就引发全球稀土产业的大地震。

  这一手,让全世界都惊了一身冷汗。

  于是就有了视频最开始,那个让美国心惊胆战的调查结果:

  这时候,他们才意识到,中国稀土早已今非昔比,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任人鱼肉的对象。

  【8】

  2012年,稀土价格一路飞涨到55.7万美元/吨,是2005年的36倍。

  美日欧终于坐不住了。

  2012年3月13日,美国、欧盟、日本一同将中国起诉到WTO。

  4个月后,WTO成立专家组作为此案件的裁决机构。

  经过两年唇枪舌战,中国最终败诉。

  2014年3月26日,WTO发布了一份257页的报告。结论是出口配额不是防止走私或非法出口的必须办法。

  当天,WTO裁定中国败诉。

  美日欧集体欢呼,施压中国取消配额制度。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没办法,中国只能放松了对稀土的配额管制。

  曾经一飞冲天的稀土价格,再次一泻千里。

  但是如今的我们,手里的牌又何止这一张。

  就在WTO裁决之后的第二个月,2014年5月,中国宣布将稀土出口关税上调十倍,同时出台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

  关税加证件双管齐下,再加上国内六大稀土集团的持续整合,即使配额制度取消了,中国稀土产业也没有重演当年的黑暗。

  这两年,伴随贸易战的持续和碳中和的崛起,中国稀土整合、反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我们正憋着一股劲儿,准备再度亮剑。

  【9】

  2015年4月28日,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与世长辞。

  但他对中国稀土产业的影响仍未停止。

  有人曾问徐光宪,一生中最感到满意的事是什么?

  徐光宪立即答道:“是培养了一批好学生。”

  2019年,纽约时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稀土行业大概有100名博士在中国工作。中国以外呢?是零个。

  而这些中国稀土博士,无一例外,全部师承徐光宪。

  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稀土技术奋起直追。

  1983年,中国才获得第一个国际稀土专利。到2018年,中国的稀土专利申请量已经比美国多2.3万件,比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

  如今的中国,是全世界唯一能够提供全部17种稀土金属的国家,在稀土储量和产量上都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且在中长期内,这种格局都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这背后,是中国稀土人,用50年写下的壮烈史诗。

  从徐光宪用萃取法叩开中国稀土大门,到无数企业黑夜行军,努力抗争,中国稀土逆袭的故事仍在继续。

  2021年12月23日,5大稀土公司重组,中国稀土集团正式成立。

  这是中国稀土从孤军奋战到联合抗敌的又一个里程碑,也掀起了中国稀土产业链的一场狂欢。

  这一次,我们能够彻底拿回稀土的主导权,成就一张真正的王牌么?

  ——END——

  欢迎关注【创牌者】,品牌引领价值创造。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