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的新冠毒株Delta到底有多恐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国变异病毒感染 变异的新冠毒株Delta到底有多恐怖?

变异的新冠毒株Delta到底有多恐怖?

2023-10-16 18: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种叫做“德尔塔(Delta)”的新冠肺炎变异毒株拉响了全球疫情的新警报。

短短几天内,英国日新增确诊病例重返1万例以上,其中99%是感染了德尔塔毒株;莫斯科近90%的新增确诊病例也是感染这种毒株;而导致近期中国南方暴发小规模疫情的也是它。

“德尔塔毒株正在成为全球主要流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斯瓦米纳坦18日表示。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Delta变异毒株, 比其他几个确定的变异株传播能力更高,比过去的原初毒株传播能力提升了100%。

全球已经有超过80个国家出现德尔塔,只要稍有松懈,疫情就有反弹的风险。

文丨一 一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民周刊”(ID:xinminzhoukan),原文首发于2021年6月22日,原标题为《变异的新冠毒株Delta到底有多恐怖?》,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席卷全球

德尔塔毒株这一波的蔓延,再次打破了几个致力于实现“群体免疫”国家的幻想。

在60%成年人已经完成两剂新冠疫苗接种的英国,近来疫情急剧反弹。据英国天空新闻报道,19日英国再添10321例确诊病例,这已经是持续第三天日增过万。英国公立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病人较前一周有明显增加。天空新闻引述院方的统计说,绝大多数收治病人都是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整体呈年轻化趋势,感染的基本都是德尔塔毒株。

美国《滚石》杂志19日称,德尔塔毒株的传染性比之前的新冠毒株高43%至90%,是英国99%新增病例的罪魁祸首。这种毒株首先出现在印度,在被发现后的短短6个月内已经传播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何应对来自印度的新冠毒株?”俄罗斯《消息报》19日称,近两天,莫斯科的新冠肺炎病例数几乎翻了一番,全国的死亡率也增加了14%。18 日,有 17262 名俄罗斯居民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其中莫斯科新增病例超过9000例。

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表示,莫斯科89.3%的新冠肺炎患者体内都发现了德尔塔毒株。这种毒株的攻击性要比此前的变异株强很多倍。只有1/4的首都居民对这种毒株具有抗体。俄免疫学家热姆丘戈夫表示,如果一个人感染了其他几种新冠毒株,平均只会感染2-3人,而德尔塔毒株的感染者会传染给6-8人。俄罗斯总统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称这种毒株具有“狡猾的性质”。

英国《金融时报》20日称,德尔塔毒株已占葡萄牙新增病例的96%,并在德国、法国和西班牙加速出现,人们担心德尔塔毒株会改变欧盟过去两个月新增感染病例和死亡人数已经下降的趋势。德国政府18日警告说,德尔塔毒株最迟到秋季将成为德国境内的主流毒株。

据《华尔街日报》19日报道,德尔塔毒株感染目前占美国报告的新冠病例的9.9%,但CDC主任瓦伦斯基18日警告,德尔塔毒株将在未来几个月成为美国的主要毒株。她说,德尔塔毒株比美国目前流行的源自英国的阿尔法毒株更具传染性。“我们看到阿尔法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迅速成为主要感染毒株,我预计德尔塔在美国也会这样。”

2

印度雪上加霜

印度毛霉菌病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

印度已经度过了日增40万病例的高峰期,但仍然危机四伏。因为,印度中央邦印多尔的一名新冠患者确诊感染了新型真菌疾病“绿真菌症”……

这是印度的首例绿真菌症,这也意味着,继黑真菌、白真菌、黄真菌后,又一类新的感染出现了……这些因为新冠而产生的后遗症有多么吓人。

最先在印度被发现的毛霉菌病(又称黑真菌病)在3周内激增,目前已经有3.12万例确诊病例,许多患者不得不摘除眼球以防止真菌感染进入大脑。

自此之后的真菌感染一波比一波凶险。还确诊了数例曲菌病(或称“白真菌症”)病例。印度医务人员5月末发现了第三种霉菌,当时北方邦的医生表示,在一名患者的身体内同时发现了三种霉菌,分别是黄真菌症、黑真菌症和白真菌症。

这次发现的绿真菌病患者,是一名34岁的男性,一个月前,在印度日增40万时,因为新冠住院。新冠没有让他怎么样,可康复后,他却开始流鼻血、发高烧。

医生发现,他的肺部出现了绿色真菌(曲霉)感染。这是一个由几百种多细胞霉菌菌种所组成的菌属,经由空气传播,吸入人体。在免疫功能正常的状况下,孢子会被肺泡中的巨噬细胞所吞噬,此为人体的第一道防御机制,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因为这道防线遭到破坏,而让这些五颜六色的菌种成为具侵袭组织能力的霉菌。

在印度的医疗环境,每一种真菌感染都是一场灾难。因为它很可能加剧病毒的变异。

根据印度政府信息,Delta病毒进一步变异,衍生出了“plus”版——Delta+变体,又称作“AY.1”变体。

与Delta病毒相比,升级后的Delta+变异毒株取得了K417N的突刺蛋白突变。

根据可推测范围来讲,K417N与病毒逃逸免疫系统的能力增强有关。而更可怕的是,这种变体,对于印度政府刚刚批准的单克隆抗体鸡尾酒疗法出现抗药性。

目前,Delta+已经在至少8个国家出现,不过因为出现时间较短,仍未开始流行起来。Delta病毒从去年10月在印度发现,到今年4月在印度失控,再到现在全世界开始传播,经历了半年多的时间。这一次的Delta+会不会重蹈覆辙,没人能够说得清楚,关键还是要看它的传播能力。

3

疫苗接种与变异毒株“赛跑”

在中国,广州出现的新一轮疫情也与德尔塔毒株有关。6月20日下午,深圳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宣布,截至19日,6月10日抵深的CA868国际航班报告阳性病例38例,其中19例该航班病例和6月14日报告的确诊病例姜某、18日报告的确诊病例朱某、萧某高度同源,均为德尔塔变异株。

专家认为,对付德尔塔毒株的最好办法仍是迅速普及疫苗接种。对于个别新冠确诊病例在接种国产疫苗后被感染的现象,专家指出,这与接种后的时间长短有关,只有接种疫苗后产生足够量的抗体才有预防感染的作用。另外,无论哪一种新冠疫苗都无法做到具有百分之百的保护率。

此外,根据英国研究人员的总结,现在新冠感染的主要症状,已经不再是咳嗽发烧和嗅觉味觉丧失,而是“更像是一场重感冒”。最常见的症状,变成了头痛、喉咙痛和流鼻涕。于是,很多人甚至意识不到自己已经感染病毒,便继续活动,加以传播。

英国卫生部负责人警告:如果不加限制,Delta毒株的R值可能达到7,也就是一个病毒感染者将会把病毒传给7个人。

流行病学家 Tony Blakely 说:“Delta毒株出现完全改变了游戏规则,也让疫苗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不仅可以保护人们免受侵害,也可以提高群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传播。”

好消息是,根据《柳叶刀》的最新研究,目前疫苗对于Delta变种的有效性虽然略有降低,但仍然十分显著。该研究估计,辉瑞疫苗对于Delta毒株的保护率为79%,牛津阿斯利康为60%(但是其他风险较高),而避免重症风险的保护水平,与普通毒株相似。

而根据我国疾控中心数据,中国疫苗也可以应对印度变异株并产生保护作用。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教授杨占秋表示,德尔塔毒株与此前的变异毒株相比,只有一两个基因位点不同,“不会影响现有疫苗的保护性”。

新冠病毒株的突变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这是一个自然的进化过程,它永远不会结束”。目前,加快疫苗接种,与新冠毒株变异“赛跑”已成为全球共识。

有专家担心,随着这个被认为是“迄今最具传染性的变异毒株”成为全世界的主导毒株,并诱发新一轮的疫情,使全球在夏天重新启动的希望沦为泡影。

所以,还没打疫苗的,赶紧打起来!!!

延伸阅读

我国与“德尔塔”正面交锋!新冠变异毒株带来哪些挑战?

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继在广州引发本土疫情后,近日又在深圳、东莞引发本土疫情。

多名专家认为,“德尔塔”是目前所发现变异毒株中传播力最强的,同时具备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发病进程快等特点。这种变异毒株会为疫情防控带来哪些挑战?如何进行应对?

文丨马晓澄 王琳琳 徐弘毅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华视点”(ID:XHSXHSD),原文首发于2021年6月21日,原标题为《我国与“德尔塔”正面交锋!新冠变异毒株带来哪些挑战?|视点深度》。

1

我国与“德尔塔”毒株“正面交锋”

目前已被世卫组织标记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有4种。其中,最早在2020年10月于印度发现的B.1.617.2毒株“德尔塔”近期尤为引人关注。

在全球范围内,“德尔塔”的传播速度正在加快。6月18日,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在日内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德尔塔”正在成为全球新冠疫情中的主要流行毒株。据世卫组织6月15日发布的全球新冠疫情周报,“德尔塔”变异株已传播到全球80多个国家或地区。

近期,“德尔塔”也在广州、深圳和东莞引发了疫情。

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6月21日通报,5月21日至6月20日,本轮疫情中广州市累计报告153例感染者。

6月14日,深圳报告宝安机场海关工作人员姜某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姜某曾负责6月10日由南非约翰内斯堡入境深圳的CA868航班旅客的流行病学调查。6月18日,深圳报告两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一例是在南山区后海航天科技广场A座工作的萧某,其重点活动轨迹中包括了机场交通中心;另一例是在宝安机场一家餐厅工作的员工朱某。

据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在6月19日晚召开的发布会上通报,6月18日和19日,深圳市疾控中心完成了朱某、萧某的新冠病毒基因测序,发现二人携带的病毒与CA868航班输入的16例阳性病例和6月14日报告的确诊病例姜某均高度同源,均为“德尔塔”变异株。深圳市有关部门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核酸检测和病毒基因检测结果初步判定:此次深圳疫情为一起境外输入关联的新冠肺炎疫情。

东莞市6月18日通报,家住东莞市南城街道百悦尚城小区的李某某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据了解,李某某与深圳通报确诊的病例萧某为夫妻,基因测序结果也显示,李某某所感染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与其丈夫萧某所感染病毒的基因组序列高度一致。20日晚,东莞通报当日新增1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为就读于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的学生贾某某,系18日确诊病例李某某的密切接触者。

在此之前,国内已经有多次跟“德尔塔”交锋的经历。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5月17日通报,在越南考察的5名中国公民经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回国后,确诊感染了“德尔塔”变异株。4月25日,浙江舟山市在某船厂锚地靠泊修理的中国香港籍船舶上,发现11名感染了“德尔塔”毒株的船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5月1日网上刊发的一篇论文披露了3例从重庆入境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经基因组测序发现这3例确诊患者感染的病毒为“德尔塔”,推测感染可能发生在印度。

2

”德尔塔“毒株传播力强、病毒载量高

疫苗仍有保护作用

多名专家认为,“德尔塔”毒株具有传播力强、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病情发展快等特点,对疫情防控带来挑战。

——传播力强。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说,从广州本轮疫情的病例情况看,“德尔塔”变异株病毒的传染性和传播能力显著增强。此外,潜伏期或者传代间隔缩短,在短短的10天内就传了五六代,病毒的传播速度在加快。感染者的样本PCR检测病毒结果显示,病毒载量有显著增加的特点。

“现有的研究数据显示,这个变异毒株的传播能力比较强,是目前世卫组织已经确定的几个‘需要关注’的变异株里传播能力最强的,比过去老的毒株传播能力提高了1倍,比在英国发现的毒株传播能力提高了40%多。”冯子健说。

——病毒载量高。6月14日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研究苏格兰的感染病例后发现,与感染于英国最早发现的“阿尔法”(Alpha)变异毒株的人相比,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人群住院风险要高出1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广东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管向东表示,此次广州疫情中患者发病以后转为重型、危重型的比例比以往高,而且转为重型、危重型的时间提前。患者的CT值非常低,CT值越低就表示体内病毒载量越高,患者核酸转阴所需要的时间延长。

——可能存在免疫逃逸现象,但现有疫苗仍有保护作用。冯子健表示,国际上研究显示,这个变异病毒可能有一定的免疫逃逸现象。但是,现有的几种疫苗对这个变异病毒都仍然有可观的免疫效果。

“从这次广东的疫情来看,确诊病例里面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转为重症或者发生重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接种疫苗的人,这表明,接种以后对变异毒株仍然有免疫作用。”冯子健说。

6月12日网上刊发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上的一篇论文分析了接种疫苗对感染了“德尔塔”毒株病例的影响。论文披露,3例从四川入境回国后确诊感染“德尔塔”毒株的病例中,2例此前已经接种过疫苗,1例未接种。研究表明接种疫苗的病例与未接种疫苗的病例相比呈现三个特点:从确诊到产生抗体阳性的时间短、CT值高、住院时间短。

3

加强源头管控,加快疫苗接种

我国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国内多地先后出现过本土传播疫情,经溯源调查发现,均与境外输入病例和进口货物有关。专家分析,这说明我国目前面临的风险仍然是境外输入,我国仍然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控阶段。

“当前,首要任务仍然是强化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包括非疫苗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同时加快疫苗接种,采取综合措施阻断广东疫情传播。”冯子健说。

在管控源头上,受访专家建议对重点人员增加核酸检测频次。一些国家和地区曾出现了核酸检测不灵敏而导致的假阴性个案,给疫情防控带来被动。为了减少此问题的发生,应该考虑增加核酸检测频次。

另外,一旦遇到“德尔塔”变异毒株的流行,就要做到“三个加”,即流行病学调查要加速,核酸检测频次要加量,防控措施要加码,不能有丝毫松懈。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办法还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如果人群当中有免疫力的达到了一定的阈值,就可以降低新冠的流行强度或者阻断它的流行,以达到降低感染率、降低重症率、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多家中国疫苗企业负责人表示,已经做好了应对突发重大变异研发新型疫苗的准备,一方面可以迅速开发出针对变异株的疫苗,使变异株疫苗与现有疫苗相互序贯进行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新开发出的变异株疫苗与现有疫苗作为多联多价疫苗进行注射

原标题:《抓到罪魁祸首!群体免疫会成幻想么?》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