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罗翔的书圆圈正义 微信读书

微信读书

2024-04-11 10: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空山⛰️推荐

存在利用是否是不道德? 任何人都可以既是他人的手段,又是自身的目的。不能因为存在对他人的利用就认为这是不道德的,而要看这种利用是否已经变成剥削。 那么如何区分利用和剥削? 一种利用是否属于剥削,可以从后果和动机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从后果的角度,如果一种对他人不幸处境或人性弱点的利用,没有传递任何积极正面的道德价值,那它就属于不道德的剥削。从动机的角度,只能由本人自省。 追求更高级的快乐 人类追求的快乐或幸福有高下之分,越是能够体现人的尊严的快乐就是越高级的快乐,越追求德行,越能体现人的尊严,获得更大的快乐。但是人的自恋让人与人之间充满仇恨,仇恨是爱的缺失,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贫穷就是爱的缺乏,而爱,爱不是爱抽象的概念,而是爱具体的人;不是爱“人类”,而是爱“人”。 可爱之人,人皆爱之,这种爱不过是自恋的一种表现形式。你欣赏他人的可爱之处,你不过是把对自己的爱投放在他人的身上。然而,只有当你在不可爱之人中看到值得爱的地方,你才能慢慢地走出自恋。 正义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 如果把理想中完美的“圆”比作正义的应然状态(应该如此),那么现实中所有的不那么完美的“圆”就可以看成正义的实然状态(实际如此)。应然正义一如客观存在的“圆”,它是法律永远的追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刑法使命 从“刀把子”(打击犯罪)到“双刃剑”(既要惩罚犯罪也要有效限制国家刑罚权,保障人权) 纠正国家权力至善的观念 刑杀之权是一种由国家垄断的暴力。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往往导致绝对腐败。无论哪种政治体制下的国家权力,都不可能没有瑕疵,都有滥用的可能。 纠正工具主义的刑法观 只要将刑法作为工具,权力的滥用也就不可避免,人治可以打着法治的名义大行其道。刑法要遏制的不是犯罪人,而是国家。也就是说,尽管刑法规范的是犯罪及其刑罚,但它针对的对象却是国家。 不公正的法律是法律吗? 不公正的法律是人制定的,但与永恒的自然法相违背。任何贬低人性尊严的法律都是不公正的。”不公正的法律不是法律,希特勒的法律不是法律,文革期间的法律也不是法律。 每个人都有道德责任,拒绝服从不公正的法律。当法律违背我们心中的正义时,我们应该坚守心中的正义,而不是教条! 律师为什么喜欢为“坏人”做辩护 辩护首先是防止冤枉无辜,人类无法轻易区分谁有罪谁无罪,如果只有明显无辜的人才能得到刑事辩护,那么必将有大量无辜的人受冤枉。你以为的坏人并不一定就是坏人。 禁止溯及理论 如果在我们的经验情感中,是一个行为独立地导致结果发生,就应当将结果归责于该行为,而不能追溯至先前条件,这就是所谓的禁止溯及理论。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历史似乎给我们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接受教训。 言论自由的边界 只有当某种行为会“清楚且现实”地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才有限制的必要。这种标准要考虑三个要素:其一,主观上是否是恶意的;其二,是否具有侵害的急迫性;其三,在概率法则上,是否具有侵害的可能性。根据这个标准,即便一种言论在鼓吹暴力,但一般人看到或听到此类宣传会感觉可笑,不会清楚且现实地产生危险,那就没有惩罚的必要。

春来无事只为花忙推荐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不欺于心。无聊是罪恶源头,无聊让人虚无;虚无让人犯错。孤独很多时候让人抓狂,帕斯卡尔说没有对精神渴望,人便会无聊,如何过得充实,要用一生去思考,这个世界会好吗?逻辑上,问题本身预设了答案,虚无的拒绝,无聊的排斥,依然存在对好的向住,人终究要活在现实中,虚拟不等于真实,虽然真实不完美,唯有真实才能自强,才能走向完美。画不出完美的圆,圆也存在,圆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I Pencil推荐

“我们时常嫉妒比我们位置高的人,藐视地位不及我们的人;垂涎别人的名望、财富,或者傲慢、冷酷地看待别人的贫寒窘迫。看到外形娇好的人,则诱发我们的情欲;看见有残疾的人,就引发我们的鄙夷之心……我们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罗网,我们永远没有自我想象中那么高尚。”————理查德.巴克斯特

毛家大小姐推荐

推荐指数五颗星 一周时间,一位亲人离世,一位躺在重症监护室里奄奄一息,无心,无望,无奈…… 书确实看完了,但又好像根本没看,迷迷糊糊,精神涣散,睡眠不足,又忙忙碌碌,这种状态实在是难受,除了慢慢接受,慢慢成长,好像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Maya Wang认为一般

看完了。学神看多了,看罗老师没有想象中的好。罗老师肯定是好,但是为了贴近读者,本书有一点干货,但是不多。还是网络张三讲法更好看一些。《法律的悖论》《法治的细节》看着比这本刺激多了😂 如果人生重来一次,我一定要选修法律和财务。但人生也无需重来一次,我直接学就完事儿了[破涕为笑] PS. 但是可以看得出罗老师很讨厌自恋狂罗素了,以及不爱具体的人的卢梭了。

忽而雪骤推荐

久仰罗翔老师的《圆圈正义》大名,今天终于看完了,这本书不是很系统,倒像是把罗翔老师的语录拼接过来的,其深度和系统性都有欠缺,却依然不能否认这是本好书,罗翔老师博学谦和,书中的很多观点有其借鉴意义。如下所示。 一、应然正义 应然正义一如客观存在的“圆”,它是法律永远的追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当法律朝着应然的正义前行,我们有服从的义务,这就是边沁所说的“严格的服从,自由的批判”。但如果法律严重背离应然的正义,那么边沁的说法就不再成立——恶法非法。无论权力意志多么强大,长方形也永远不是圆。既然正义如完美的圆一般并非人之主观设计,而是客观自在的,因此我们对正义会心存敬畏。 身居高位者会知道权力有其边界,不会以黑为白,以恶为善,也不会自居真理的代表,自高到认为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在人间建立天堂;下级官吏也不会唯唯诺诺,有坚守初心的道德勇气,可以抵制执行不正义的命令,即便身不由己,也可以“把枪口抬高一厘米”。至于普罗大众,我们会尊重权力的拥有者,即便我们发出批评,也是本着最大的善意,希望他们能够秉公行义,不负民众所托。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当我们尽心竭力,正义仍然遥遥无期,我们也依然心存盼望。我们一时会感到灰心,但我们永远不会绝望,因为正义即使眼不能见,但却从来没有离开。正义在前方,是我们永远前行的方向。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愿那永恒的正义如磁石吸引、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微小的爱心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一切。 不悲伤、不抱怨,不咒骂。向着标杆直跑。 二、非功利性阅读 功利性读书必然让你接受成功主义的价值观,我们身处的社会弥漫的都是成功主义的哲学——你要成功,你要出名,你要成为人上人,这几乎主宰了我们一切的价值观。成功主义将成功作为重估一切价值的尺度,为了成功,你可以不择手段,你可以牺牲一切利益。 功利性读书让你只想成功,无法接受失败。但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真正成功不是在于你取得多少辉煌,而是在挫折中,你能不能勇敢地爬起来。只有非功利性阅读,才能让你坦然接受失败。在大量与功利无关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中,主人公的失败、困苦、绝望比比皆是。那么多伟大的灵魂,他们也曾有跌倒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非功利性阅读可以拓宽我们人生的深度,这是任何一本功利性读物无法给予我们的。一生之中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处于平淡如水的生活,积极进取的高光时刻终将逝去,我们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呆在一个空无一人的房间,与自己巨大的灵魂和平共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一花一木,荣枯有时,这本身就很美好。 三、选取读物 文史哲不分家,因此我们首先要通读重要的文学经典。在文学中,我们可以丰富我们人生的体验,文学来源于现实,虽然从表面上看主人公是虚构的人物,但他们都是现实的折射。文学可以让我们知道人生的多样性,人生不同路径的不同结果。因此,它可以让我们学习到面临相同情境应该如何抉择。 其次,我们必须要了解历史。如果说文学作品是虚构的人物,那历史就是真实人物的真实人生。通过对历史的阅读,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了解人性的复杂,你会对人性的高贵赞叹不已,也会对人性的邪恶不寒而栗。 再次,哲学书也应看看。哲学是对人生观的探讨,这里说的哲学不是大家以前上课时学的哲学,那只是哲学中的一个门类。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阿奎那、西塞罗、马丁·路德、加尔文、孟德斯鸠、洛克、波普尔、哈耶克等,这一连串名单,群星璀璨,够你一生去阅读,通过对各类哲学著作的阅读,你可以追寻先贤的脚踪,去思索人从何而来,归向何方,一生应为何而活。 除了文史哲,美术、音乐等各种艺术书籍都可涉猎。一个爱好艺术的人,他离善道应该更近一点。 四、爱具体的人 在年少的时候,大家都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恋虚荣之心,希望自己爱上的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模型,当发现那个人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时,一切的“爱”都会化作泡影。我们爱的其实只是自己投射在他人身上的影子,而如果这个影子在他人身上慢慢消失,我们的爱也会消失。 爱“人类”,却不爱具体的人也是很多文人的通病。人类是抽象的,并无具体的对象,无须投入真心,收放自如,还可以为自己赢得道德上的优越感,但具体的人总是有那么多的问题,总是那么的不可爱。爱是要付出代价、恒久忍耐的。真正的爱永远是对具体个人的爱。 这种爱,更多的是一种自恋。很多人为了寻找爱情,在不同的情人中周旋探索,最后却是越来越觉得孤独。原因就在于,自恋的爱永远不能长久,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达到你对他的全部预设。一个可爱的人,人人都会爱他,但当他不再像以前那么可爱,你还爱他,并且愿意去发掘他的可爱之处,这可能就是真正的爱了,而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有宽容的心。 爱模糊的人你可以不用付出代价,而一旦爱一个具体的人,则要长久忍耐ta身上不完美不可爱之处,忍耐过后依旧爱,这种爱才有了可贵之处。爱是恒久忍耐。 五、走出自恋 人的本性喜好拉帮结派,甚至不惜“互拉仇恨”,其中的根源在于人的自恋。 当生命中缺乏一个终极的敬仰对象,人就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置于生命中最重要的地位,形成无法抑制的自恋。自恋让人总是自觉优越:或是出生的优越、种族的优越,或是智力的优越、知识的优越,或是财富的优越、阶层的优越,或是地域的优越、口音的优越,甚至是道德的优越、宗教的优越。正是这种自我的优越感使得人类冲突不断。无论是儒家的“华夷之辨”,清政府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本质上都是人类自恋的产物。 自恋让人很容易发现并放大他人的问题,但却很少会反思自己也犯着相同的问题。“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我们很容易记起近代史的屈辱与伤害,但很少愿意思考我们曾经对外族,甚至是同胞犯下的罪过。 自恋让人执着于对他人的利用,所有的人际交往都只是在满足自我的需要。如果他人不再有利用价值,人的“爱”也就会消失殆尽。因此,我们很容易记住对他人的恩惠,却很容易忘记他人对自己的恩情。 自恋让人缺乏安全感。人知道自己的有限,无法主宰未来,但自恋让人靠不断的自我提升来对抗对未来的焦虑。只不过不断的自我成功带来的却是更大的不安全感,以及对同类更深的敌意。人们总是在贪图虚名,互相嫉妒。在人的眼中,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竞争对象,没有朋友,只有敌人。

妍推荐

和《法治的细节》有重合的内容,读起来还是非常受教的,感觉是生活体验的随笔。

闫哲推荐

转罗翔老师不仅是个法学家,还是一个哲学家。客观上的圆圈正义必然存在,那就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然而,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承认自己的浅薄、无知、局限性,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直视内心的幽暗,才不会被负斜率拉着下坠,才能看到真理的光芒。社会中所有的荒诞不羁,都是人性中阴暗和邪恶面的投射,所以最恐怖的不是地狱和魔鬼,而是面具之下的灵魂。

一眼万年推荐

“顺从良知的呼召,做一个真实的人,无论在顺境和困境,都能彰显人性的光辉,克制人性的幽暗,一个行在光明之中的光明之子才是真正的榜样。”

書豪推荐

本书涉及了许多浅显易懂的法律知识,其中有一条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关于性侵犯者为何不被判处死刑的疑惑,性侵犯不被判处死刑是因为防止罪犯犯罪后杀害受害者,同理,有直系亲属犯了重大刑事案件其家人也会受到相应的牵连,如果这条法规被撤除,可能很多受欺压的人会走上不归路。 作为一名学生,本书影响我更大的却是书中穿插的许多关于人性的讨论。 对许多文人来说的一个通病,爱人类却不爱具体的人。因为人类是抽象的,无具体的对象,无需投入真心,但具体的人总是有那么多问题。这让我无地自容,因为我在捐款时并没有像为自己的消费买单时干脆,了解到世界的其他地方有人正经受苦难却也只是内心稍有波澜却无实际行动。 我现在所拥有的并不只是因为我努力,更多的是幸运,世界上像我一样付出的人有很多,但是贵人相助是可遇不可求的。我该做的不是窃窃自喜,而是在有能力和有机会时也能够去帮助别人。 道德判断,永远要先己后人。人在指责他人中会获得快感,获得道德上的优越感。当我们指出他人的失败,叫人无地自容,这会让我们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从而不断地助长我们的骄傲和自大。因此当我想要对别人进行道德谴责时,要记得反问自己,如果我处在ta当时的处境,我会怎么做,我会比ta勇敢吗?我很想做一个勇敢的人,但是我并不知道当挑战真正来临时,我会不会像自己所想象的甚至宣称般勇敢。 不相信口号,也不相信群众,寻找自己心中的真理,我们需要惊醒的正是单极化的思维让善心做了坏事,让地狱之路被爱与善意铺就。不是不听取意见,而是超越一件本身所带有的偏见。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所以很多知识分子不懂如何合作,只善于单打独斗。我必须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有限,必须与他人互相配合。 我是浅薄的,无需伪装智者。我是有限的,无需伪装强大。我无需用头衔、名利、车房来证明自己,无需在若干年后的同学聚会中用华丽的优越来掩饰灵魂的虚弱。 避免虚荣。昆德拉讲过一个故事:有个人在海边,看到世界是那么美好,落日辉煌,他感动得流下了第一滴泪。接着他被自己流出的第一泪感动,流出了第二滴眼泪。他感动于自己的感动——我居然如此与众不凡,远超庸俗的众人,可以因落日余晖而感动。 我们很容易陷入第二滴眼泪的试探。 虚荣会再一次将我们带进荒诞的深渊。

不负好时光推荐

要想改变世界,你必须从改变你自己开始。要想撬起世界,你必须把支点选在自己的心灵上。

为了马龙曾多次拒绝段奕宏的求婚推荐

非常值得读的一本书,就跟一个很好很好的过来人用他的人生经历,他走过的路总结出来的经验来教会困惑当下境遇的你怎么去思考、面对、解决问题[拳头][拳头][拳头]

♞ 媀婅推荐

人没有放弃自由的自由 道德不能教人怎么幸福,只能教人怎么无愧于幸福 读书,只是为了片刻的感悟

非洲推荐

罗老师的一贯作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甚至显得有点拉杂,但它是值得一读的,充斥在其中的真诚,一些哲理和经验,确实会对人生建设起到作用。

Murphy D.J.推荐

从对刑法课程的业余初涉,到罗老师的课堂小视频,再到罗老师的十三邀访谈节目,目光从相对枯燥的知识点逐步转移到罗翔老师的学识和学者魅力,再到罗翔老师所讲述的各种哲学论点,真的非常有趣,跟着罗老师一起推演与与思考,更是受益匪浅。

见山还是山推荐

前面会读得比较不耐烦,越到后面,越发现罗老师的谦卑、可敬、可爱。哲学性越来越强。

陈推荐

每一个人都被未来这个赝品压得喘不过气。只把现在赋予自己的一切真实恩赐充作燃料,堆积在为未来而设的祭坛上。

期待可能性推荐

最近遇到蛮多事情,疫情封校期间也给了我更多反省自身的时间和机会。我常常思索自己这些年来究竟都干了些什么?人生就这一次,我究竟要怎么度过呢?后来渐渐明白,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或许就无愧于自己了叭

天上有星星闪烁推荐

一本可以让人越读越感兴趣的法律书籍,本来高考结束后,我最想学的是法学,阴差阳错未能如愿,读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与想象中不一样的法律世界,从古至今法律的演进,法律,道德,难以平衡,目前,法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刘洋推荐

罗老师告知我们价值的天花板和道德的底线,同时慰藉我们其实大多数人都游离于二者之间,做一个真实的、承认自己无知的人也很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