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嘟假嘟”盛行,是幼态蠢萌型审美倾向的体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网红牙粉是不是真的假的呀 “尊嘟假嘟”盛行,是幼态蠢萌型审美倾向的体现

“尊嘟假嘟”盛行,是幼态蠢萌型审美倾向的体现

2023-11-18 20: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是假嘟。”“这是尊嘟。”“这是尊嘟假嘟?”近期,网络上一个名叫“尊嘟假嘟”的词愈发流行,由此衍生出的表情包也被网友们广泛使用。据了解,“尊嘟假嘟”一梗源自博主“伯恩山bot”,是一种模仿小猫小狗说话的可爱文案,意思是“真的假的”,因其可爱而有趣的口音在网络上迅速传播。

  “尊嘟假嘟”这个萌气十足甚至具有语言幼态化倾向的谐音梗,被网友广泛接纳使用,很快成为网络交流的“硬通货”,是近年来网络文化中,一种幼态蠢萌型审美倾向的体现。

  其实,幼态化语言在网络交流中广泛存在。所谓的“文字讨好症”中最常使用的“嘛”“呐”“呀”“呢”“哒”等语气词,便可以看做是模仿幼儿说话的卖萌语气,它们都能给人一种缓和的、可爱的、容易接近的感觉。而“尊嘟假嘟”这个有点“不太聪明”的口音化表达,也给人一种亲近感、幽默感。

  实际上,除了幼态化语言之外,互联网上体现幼态蠢萌型审美的热梗比比皆是。从眼神“清澈又愚蠢”的大学生,到懒羊羊、猪猪侠、loopy等卡通形象,再到追忆童年的各类古早视频,更不用说一直以来广受欢迎的各类萌娃萌宠,这些传播内容背后暗藏着当代网民对单纯美好时代的怀念与向往,也体现出网友们对可爱纯真事物的情有独钟。由此可见,幼态化语言容易传播的内在原因,便是网络文化对幼态蠢萌型的审美倾向的接受。

  随着“尊嘟假嘟”的广泛传播,网络上也出现了不少反对的声音。一些网友认为,“尊嘟假嘟”是个“烂梗”,是语言贫瘠、幼稚的表现,不分情境的使用让人感到冒犯、心生厌烦。其实,这些网友对“尊嘟假嘟”的恶意并不是针对性的,近年来网络热梗一直饱受争议,许多人将网络上流行的词或梗称为“烂梗”,这个头衔对许多“烂梗”来说也确实是名副其实。但与此同时,一些并不具有恶俗含义的流行词被无差别攻击和嫌弃,不论这个流行词是不是真的“烂”,也不论它是从一开始就“烂”,还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变烂”的,部分网友只要一提到类似的流行词,便嗤之以鼻。

  总而言之,追求高雅的语言文化没有错,追求轻松娱乐的语言文化也没有错,二者都是语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幼态化语言作为一种轻松、亲近的表达方式也无可厚非。我们既可以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也可以卖萌玩梗、放松身心,两种语言形式并不存在谁消灭谁的关系,切勿陷入二元对立的怪圈中。玩梗可以,但不可在玩梗中迷失自我,要时刻保持对优劣内容的辨别和判断能力。说到底,要想让网络文化更健康、让网络空间更清朗,还得从完善网络治理模式以及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入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