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秀还是助人?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红捐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网红will 作秀还是助人?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红捐款?

作秀还是助人?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红捐款?

2023-08-21 17: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央视网消息(记者/杨绎霏):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河北、黑龙江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多地受灾严重。在灾情面前,不少人希望贡献一份力量,选择捐款或者捐赠物资的方式支援灾区,其中也包括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红群体。

但同时,也有一些网红为了博取流量,在灾区摆拍作秀、假意捐款,消费灾情,骗得公众信任。因而在听到又有网红捐款时,网友们对此褒贬不一,有的网友认为,“网红中也有人坚持助人,捐的多少都是在回馈社会”;有的网友则表示,“捐款可以抵税,这只不过是他们避税的手段”。

那么,捐款抵税在什么条件下适用?怎样看待部分网红捐款的行为?央视网《新闻+》栏目邀请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施正文、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邓国胜,解读公益捐赠映射的法律和社会问题。

《新闻+》记者:网红捐款到底该如何看待?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邓国胜:捐款抵税是国际上普遍的做法,一般的逻辑是通过减免税,政府让渡一定的税收,给予公众参与公益慈善更多的选择权利,从而激励、鼓励社会踊跃捐款。

一方面,在大灾大难面前应该鼓励公众踊跃捐款,对于网红通过网络视频等方式展现自己捐款的行为,只要其真金白银捐款,并带动更多的公众捐款,那么,我们还是应该有包容的态度,对捐赠行为给予鼓励;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允许公众有质疑的声音,正是因为有质疑,网红等捐赠行为才会更透明和规范,也才能更好避免诈捐等行为。当然,公众可以质疑,但也不能进行道德绑架,这样也可能会扼杀网红、名人等捐款的积极性。

《新闻+》记者:捐款抵税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 施正文:捐赠抵税是国家鼓励慈善公益事业的一项税收优惠政策,如果捐款人捐赠给教育、救灾、济困、环保等社会公益事业,国家允许捐赠人在缴纳所得税时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在税前扣除抵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规定了抵税比例,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因为捐赠是公益性的,做慈善也是为社会做好事,这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也是国家所鼓励的。

《新闻+》记者:捐款抵税在什么条件下适用?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 施正文:首先,捐赠必须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即是在国家鼓励范围之内的社会公益事业。

第二个限制条件是可以扣除抵税的捐赠必须是间接捐赠,即必须通过国家规定的社会公益组织进行,比如通过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或者通过政府部门进行捐赠,而不能直接将款物捐赠给灾民等需要扶持对象,这主要是考虑到便于捐赠财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假捐赠骗取国家税款。只有少数情况可以直接捐赠抵税,但是是极个别的情况。

总的来说,必须满足这两个前置条件才可以实现捐赠抵税。

《新闻+》记者:捐款抵税是否对捐赠主体有要求?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 施正文: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捐款都是国家鼓励的。个人捐赠可以享受个人所得税抵扣优惠,企业捐赠也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的抵税优惠。《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也规定了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另外不仅在所得税上面有税收优惠,如果捐赠的是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又或者明星以义演的形式提供服务,将一场演出的收入捐赠出去,也可以免征增值税。

总的来说,慈善捐赠主要享受的优惠税种还是所得税,对于个人来说是个人所得税,对于企业来说是企业所得税。

《新闻+》记者:捐款人是否必须公开详细捐赠信息?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 施正文:捐赠人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必须公开一些信息,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公开。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明确规定,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等信息,以及捐赠人本人不愿意公开的姓名、名称、住所、通讯方式等信息,都是不需要公开的。

但在特定情况下是需要公开一些信息的,公开的目的主要是防止一些捐赠人和慈善组织串通骗取国家税收或恶意避税以及其他非法利益转移行为。

当捐赠人与慈善组织存在经济上的利益关系等关联关系时,比如捐赠人是公益组织的发起人或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国家民政部门统一的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公开的信息内容也是有限制的,比如捐赠数额、捐赠对象、捐赠去向是可以公开的,涉及隐私的内容仍然是不可以公开的。只要捐赠的行为是真诚的、真实的,就不会受到强制性公开的要求。

编辑:及玥责任编辑:刘亮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