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0名师生一起学编程,信息科技课原来还可以这么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编程课好玩吗 近300名师生一起学编程,信息科技课原来还可以这么上

近300名师生一起学编程,信息科技课原来还可以这么上

2023-03-21 15: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拿到满满一盒编程中级套件是什么体验?今天,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主办的“上海市中小学生科创实践活动”在上海市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正式启动,这一旨在提升师生数字素养的活动吸引了全市60所学校的近300名师生共同参加。

活动配套的软硬件由上海智位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该公司旗下品牌蘑菇云开发了开发了一套涵盖所有“新课标”教学要求的解决方案,包含20种专业传感器,特别适用于科学探究实验和跨学科项目。

开源硬件打动热爱编程的小学生

打开橙色中级套件盒,满满的传感器模组尽收眼底,UNO控制板、LCD液晶模块、10A大电流继电器模块、蜂鸣器模块……还有一块由微型计算机架构、集成LCD彩屏、Wi-Fi蓝牙及多种常用传感器构成的行空板。在这些强大硬件的加持下,编程变得像写字一样简单,只需两步——连接电脑,开始编程。

去年4月,义务教育阶段新版课程方案正式颁布,将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颁布了新版“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根据新课标要求,信息科技课程将覆盖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至九年级的全部年级。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课程内容由内容模块和跨学科主题两部分组成。

为响应新课标要求,上海小学、初中纷纷开设信息科技课,但“教什么、怎么教”成了摆在科技老师面前的难题,缺乏教具也让老师们捉襟见肘。

记者发现,如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数字能力十分重视,今天参加学习的孩子大多已经有一定的编程能力,他们中大多数在课堂上学过,但是能对照着编程软件和开源硬件学习,还是第一次。

小学组的教学案例是要搭建一个让火箭从地球飞到月球的程序,复旦二附校六年级学生袁跃宸凭借着扎实的编程基础,很快就完成了任务,但能够拿到实物学习,仍让他兴奋不已。当问到他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程序时,他表示家里晾衣服时会遇到突然下雨来不及收的情况,他想设计一个程序,通过压力、湿度变化提前感知天气变化,当下雨概率超过一定指标时,就让伸缩晾衣架收回来。

科创实践采用“师生同训、师生共创”新模式

以往的科创实践活动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本次活动的一大特色是采用“师生同训、师生共创”的创新模式,即老师也当一天学生,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和完成科创项目成果,师生在活动中共同促进与融合。

闵行区莘松中学科技总指导沈轶敏表示,学校的科技课程分为普及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每周开设一两节课,十分受学生欢迎。此次的学习让她认识到我们已经具备了完全贴合“新课标”要求,可“拿来就用”的开源组件。“学生们拿着这些组件能开发出更多实际应用场景,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她说。

上海师范大学张峥嵘副校长表示,与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各区基础教育学校、各家合作伙伴们共同探索科教发展的新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一起研究并实践适应学科特点的精准师训新体系。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洋表示,此次活动以师生为主体,以课程为支撑,以过程性评价贯穿始终。通过此次培训与实践中,可以培养一批科创种子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价值和优势,完成科创类校本课程的孵化;希望学生们可以在“好玩”中带着兴趣活动,在“原理”中带着思考动手,在“探索”中带着精神创新,最终实现师生数字素养的全面提升。

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王龚进一步解释说,上海智位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工业机器人公司,科创教育只是他们业务中的一小部分,但是他们的产品却十分贴合教育需求。此次开创“师生同训、师生共创”新模式,一方面能让老师站在学生视角去思考他们到底要什么,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督促老师、考核老师,去推进信息科技课程地铺开。

作者:沈湫莎

摄影: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