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木版画技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绝版套色木刻版画基本形式 (转载)木版画技法

(转载)木版画技法

2023-12-15 09: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二节    绝版套色制版及印制

绝版套色木刻是木版画的又一重要类型,它和多版套色一起,丰富了套色木版画的表现语言。与多版套色中几块版的协调配合不同,绝版套色在做画的整个过程中,仅使用一块版边刻边印,随着版面的多次刻减,画面愈来愈完整和丰富,作品刻、印结束后,版也就消耗殆尽,无法再版重印了,所以称之为“绝版”。绝版制作的这种特征要求我们从作画的开始阶段就必须印出足够的数量,因为一旦版面刻完了就无法回头重印。绝版木刻中每一版之间是 一种前后承接关系,它们共同完成了造型表现过程,所以版与版之间并无主版、套版之分,这就使刻、印过程从严格的主版框架中解放出来,具有了更大的随和性和灵活性。绝版套色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改变了多版套色那种分版、拷贝、套印的机械枯燥的程序和作品走向的单一性以及对画稿的过分依赖,赋予了制作过程以更多的可选择性和不断地再创作的可能性,使作品生成过程具有更多的偶然性和不可预知性,为画家的艺术表现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绝版套色木刻的制作也包括制版和印刷两方面,但它不像多版套色那样先刻版再印刷,把刻、印两个过程截然分开,而是刻一版印一版,刻版和印刷交叉贯穿于制作的全过程。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仍然把它分解成具体的步骤加以阐述。

一、绝版套色的制版

1、画稿

绝版套色的创作稿和多版套色一样,也具有确定画面形式和造型,设定画面色彩和版次关系的作用。由于绝版套色每版之间是先后相承关系,每一版都参与到造型中,所以在画稿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到这种承接关系,要使版次的先后顺序更有利于造型的表达。同时,每版之间的色彩衔接关系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用几版完成形象塑造?从浅色往深色印还是从深色往浅色印?从中间色开始印怎么样?色彩重叠会产生何种效果?等等。绝版套色的画稿可以先画在纸上,再拷贝到版画上,这种方法和多版套色相同。也可以直接画到版上,开始刻制。直接画到版上后,印出来的画面是左右翻转的效果,这一点必须预先想好。如果对左右关系有特定要求,则最好使用拷贝法,把画面左右颠倒拷到版面上,这样印出来的作品就和画稿的左右关系相一致了。

2、上版

如上所述,如果对画面左右关系有特殊要求,则来用和多版套色一样的拷贝上版法。如果无所谓左右颠倒,则可以直接在版上起稿。直接起稿方便、快捷,省去了拷贝、过程的烦琐过程,有利于保持最初的创作激情,直接进入作品的制作阶段。但是,在版上直接起稿不宜作过多的修改和反复,不利于对画面的反复推敲。如果修改得太多,有可能影响版面的平整度和印制效果。因此,我们建议在直接上版之前应对画面有一个具体的设计和构想,最好是画出创作草图,这样直接在版面上绘版时便可做到心中有数,减少修改时对版面的影响,使版面保持较好的状况。

3、刻版

绝版套色的刻版不同于多版套色,因为绝版套色是刻一版印一版,每版只承担一部分的造型作用,因此不能像多版套刻主版那样一便刻完,只能根据分版计划从第一版开始刻印,每版只刻去相应的一部分,刻版时要考虑如何与前一版歇肩及为下一版留下余地等问题。每一版都是画面整体表现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刻版是着眼点不能只停留于当前版上,还应把其放到画面整体中去考虑、去处理,所谓“整体着眼,局部入手”将的应该是我们在刻版时所应抱的态度。只有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制作过程,从整体的角度去确定每一版在画面表达中的地位,才能使每一版的局部表达与画面整体的表现想的相辅相成,构成和谐一致的关系。

绝版套色刻版时的用刀也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对刀法的选择和运用主要取决于造型、形式和画面的整体审美取向。如果造型、形式和审美趣味趋向于表现性风格,则刀法运用应该追求其表现性,用刀的果断,直率、抑扬顿挫和刀痕的富于变化都能强化这种表现,传递出更多的情绪和情感内涵。所谓“以刀代笔”,指的无非是刻木刻时以刻刀去追求画笔一样的自由表达内涵。有如中国文人画所追求画笔的“笔法”、“笔意”一样,刀法亦如笔法,也是通过对快慢、缓急的节奏变化和力量轻重的把握,赋予表现过程更大的主动性和主观情感特征。绝版木刻以一块版贯穿始终,避免了反复的拷贝、对版等烦琐程序,使我们可以集中精力于一版,放手刻制,增强刻版过程的表现性,使刻、印过程更加充满活力和未知的诱惑。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艺术语言有放必有收,木版画语言同样如此。追求刀法的表现趣味和抒情性固然体现了木刻语言的表现性特征,而收敛刀法的锋芒,使刀法表现严格地依附于造型或形式的结构关系,也是木版画的另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木版画的语言表现其审美取向并非单一不变的,而是可以也应该根据艺术表达的需要去作出选择和取舍,有时也要求我们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找到符合自己表现需要的语言方式。

二、绝版套色的印刷

绝版套色的印刷过程和多版套色一样,也包括试印、修版、正式印刷三个阶段。由于其边刻边印的特殊制作过程,所以每一版都要经历从刻版到试印、修版、正式印刷这样一个过程,这一点和多版套色的一次到位有根本的区别。

1、试印

由于绝版套色是一次性的、不可递转的过程,所以印刷时必须尽量保证成功,如果出现失误,则无法补救。为了确保印刷的效果,我们在印刷第一版开始,就应该准备1-2张试印张,每一版正式开印前,都要先用试张进行试印,如色相、色彩的明度、纯度、冷暖等都是试印是应该确定的。色彩的运用既要较好地表达出本版的造型作用,又要和前一版形成对比而调和的关系,并要考虑到下一版乃至后面几版的衔接问题。除了确定画面的色彩外,试印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检验版的刻制状况,如果刻得不够或部分效果不满意,则要进行修版。如果刻过了,则很难弥补。所以在刻版时应留有一定余地,尽量不要刻过,为试印和修版留下可能。

2、修版

和多版套色一样,绝版套色的修版也是对版面刻制向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和调整。但由于绝版不象套版那样有多块版可以互相补充和协调,即使某些局部或某块版有失误也可以弥补,而绝版没有弥补余地,所以刻版和修版都应适可而止,要清醒地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这就要求我们在修版时经常把版面和已印画面的效果进行对照,最好是准备一块玻璃镜,把版面对着玻璃镜观察,再和已印的画面作比较,这样便能较直观地把握版面刻制的实际效果。

1、  印刷

一旦版痕和色彩确定之后,便可进入正式印刷阶段。绝版套色的印刷主要可分为厚印法和薄印法两种。厚印法一般墨层较厚、覆盖力强,并能产生特殊的印痕肌理效果。厚印法由于色层厚,每版色彩之间的覆盖较好,不易透出前一版的颜色,所以色彩往往显得浓郁、强烈,适合对比强烈的画面表现需要。但此法由于色层厚、肌理感强而适于表现粗犷的效果,不宜进行细腻的表现。薄印法一般墨层较薄,有一定透明性,所以常常能透出前一版的颜色,实际印刷效果是色彩总会或多或少倾向于前一版的色彩,这就使每版色彩之间都具有了同类色的调和因素,因而更容易达到色彩的协调作用。所以,薄印法更适于表现细腻的画面效果,如色调的过渡和形体的转换等。在创作中,我们应该根据表现题材、主题和画面审美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印制方法,有时甚至需要把不同的印法结合起来运用,以达到更恰如其分的表现。另外,绝版套色印刷时,我们也不必呆板地遵守一版一色的限定,为了充分挖掘每一版的色彩表现力,可以根据画面的具体表现需要运用一版多色的方法进行印刷,使有限的版次达到尽可能丰富的色彩表现效果,增强画面色彩的表现力。一版多色印刷时,应注意不同色块间边缘的处理,因为边缘部分色彩容易混淆到一起,造成色彩的模糊和混乱,在制作效果上显得粗糙。所以,上墨时要明确每种颜色的区域和面积,那些部位不能重叠,那些部分可以重叠,最后能被后面版次的色层给盖住,等等,都应作出耐心、细致的判断。可用大小不同的胶滚分别上色,不同色块间尽量不要重叠。当然,如果局部有特殊的色彩表现要求,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例如不同色彩间的渐变表现和追求色层重叠的效果就属于特例。

2、  版套色

是一个边刻边印逐步完成造型表现的过程,是从刻版到试印、修版再到正式印刷这个制作程序的多次重复过程,每完成一版的制作,都必须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因此,我们以上所讲述的从刻版到印刷,只是就某一版具体而言的,它并非意味着作品的整个制作过程,这样叙述虽然把某一版的制作过程交待清楚了,但对于一幅画的整体创作过程来说,尚缺乏一个直观的理解。所以,我们有必要就绝版套色的制作流程作一个整体的、具体的阐述。

三、绝版套色木刻的制作步骤

1、  磨版(彩图03—2)。

2、  裁版,裁版时用刀轻轻地反复裁切,板子的正反面同时裁好即可(彩图03—3)。

3、  拷贝过稿或在版上直接起稿,此步骤也可以在涂漆片和刮蜡之前进行(彩图03—4)。

4、  起稿后在版上刷一遍淡墨,以便在刻版时观察色调层次关系(彩图03—5)。

5、  涂漆片溶液,可使版面致密,待漆片干后用细砂纸轻轻打磨一遍(彩图03—6)再涂蜡,并用刀片把木版表面多余的蜡刮去(彩图03—7、8)。

6、调墨,印薄墨法的作品油墨不能过稠,可在原墨的基础上加入少许调墨油(6号油)(彩图03—9)。

7、 刻第一版,印第一版。刻第一版时一般刻掉的是最亮的颜色,应特别谨慎,因为亮颜色在画面中非常跳跃,要考虑与后面各版的关系(彩图03—10、11)。在上版滚墨时要注意墨色均匀,不宜采用过大的磙子,以免丢掉版的低洼处(彩图03—12)。

8、 刻第二版,印第二版。从第二版开始就应该控制颜色的色阶关系,颜色反差过大则关系容易乱,反差过小会模糊不清(彩图03—13、14),要注意和前一版色彩的衔接关系。换墨时要用煤油将前一版的油墨擦拭干净(彩图03—15)。

9、 刻第三版,印第三版(彩图03—16、17)。

10、 刻第四版,印第四版(彩图03—18、19)。色彩可以有些变化,可以增加一些互补色、冷暖对比的因素,使色彩和前几版色彩既和谐又有一些对比效果,形成既对比又统一的色彩关系。

    11、 刻第五版,印第五版(彩图03—20、21)。最后一版色彩应该起到稳定画面色彩关系的作用,即它在色相上应该是和前几版色彩能够协调的,而在明暗度上应显得比较沉着,能使画面形成合理的黑、白、灰局部关系。如果太淡则显得轻、浮,稳不住画面;如果太深则和前面色彩的明度对比拉大,容易显得生硬,版与版、色彩与色彩的衔接缺乏自然的感觉。彩色套印木版画因多次叠压油墨,故而墨色较厚,应经过较长时间的晾干再收藏起来(彩图03—22)。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