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观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经济学家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哪些 财经新观察

财经新观察

2024-06-03 01: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与此同时,发展面临的形势也错综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新征程上推进高质量发展,我国经济将如何开局起步?将面临哪些难点?又会有哪些着力点?央视网财经频道《财经新观察》栏目邀请多位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进行解读,以期拨开迷雾,辨明方向。

2024年将是我国重要关口突破之年

王小广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原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一般从经济周期来讲,“逢三必上”“逢八必调”,这就是“三八定律”,所以2023年终于迎来了一个经济回升的势头,回升向好的趋势开始形成,尽管我们面临一些困难和新的阻力。总结来讲,2023年有三个向好。

第一个向好就是经济增长速度、活跃程度相对于前三年呈现一个明显的恢复态势。消费、交通、旅游业都是在恢复。

第二个向好是质的有效提升,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进展,主要表现在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些突破;新能源汽车在世界上开始确立优势;还有人工智能以及其他各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都在加快,实现快速增长。新动能、新动力开始加快形成。

第三,我们尽管遇到了困难,但是这种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经济向好的趋势不变。长期增长潜力最大的主要是消费。我们的消费未来有7%以上的增长潜力,投资增长速度可能相对要低一点,贡献率将长期明显下降,但总体来讲,我们的经济增长只要解决了一些关口问题,把这些关口突破了,那我们就可以再次实现5%以上或者5%左右的增长,可持续30年,所以我认为这个向好主要是指我们的长期趋势向好。

展望2024年,大家都希望增长更高一点,效益更好一点,人们的生活更加安逸一些,机会更多一些。这个是大家的共同心愿,我也希望于此。

但我们要面对两方面,一个是我们现在增长面临压力是前进中的困难,这种困难是一种关口压力。我大致分析有四个压力,第一个压力是要摆脱房地产依赖。第二个要是要解决制造业、工业的报酬递减问题,通过创新来实现。第三个是解决需求不足问题。第四个是应对好外部环境的风险挑战。要是把这四个问题解决了,那我们的经济可能会进入一个高质量增长周期,估计在经过三五年的艰苦努力,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相信几年后中国经济会重回5%左右的增长轨道,因而前途是光明的。

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来讲,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机会。从产业发展来讲,产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我觉得一个是依靠创新、着力发展新产业才能获得经济发展的量与质;另一个是资产重组,就是我们进入存量时代,就是不管是住房,汽车,以及各类财富等都进入新财富时代。通过创新来盘活我们的资产,来激活我们的存量财富资源,那效率就会大幅的提升。我认为这是我们的机会,对企业尤其民营企业来讲,机会就在这里。

第二,从生活现代化来讲,到今天,中国才真正进入到生活时代,广大人民追求和实现生活的全面现代化,也就是一个消费时代,通常讲的大众消费时代。无论是银发消费、养老消费、服务消费,还有新的能源与资源使用方式,也就是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因此,消费的增长空间正在打开,我们要始终牢记未来二三十年消费在7%左右的增长空间。经济增长主要靠消费。消费者才是主人翁,才是创新与发展的源泉。

总之,对企业和个人来讲,2024年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关口突破之年。通过我们的创新,通过我们的改革,因为大家都憧憬2024年是一个改革大年,改革的突破再加上我们的信心提振,2024年可能在企业效益和我们的生活上都会有更多亮点,是高质量发展新的突破之年。

2024年GDP增长目标应设定在一个较为进取的水平上

廖群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信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海南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2024年,新冠疫情的“疤痕”效应应该显著消退,消费可望加快增长;2023年政策宽松的效果将更为强劲地显现,固定资产投资应该反弹;全球经济增长将进一步走软至3.0%以下,但美国进入减息周期和中美经贸关系局部改善将有助于市场信心和外需企稳。因而,明年我国经济的增长环境总体将有所改善。

但考虑到2024年无低基数效应,经济增长的复苏程度仍取决于政府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因而,今年政府的GDP增长目标应该设定在一个较为进取的水平上;这将为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宽松提供依据,对于提升市场信心更意义重大。现市场广泛预计目标将继续为5%左右,实际上可以更加进取一些。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应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方面,应进一步降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减息;财政政策方面,政赤字目标应从去年的3%升至4%左右,基础设施投资应加速至8%以上。同时,由于市场信心不足是当前需求不振的主要原因,政策宽松的力度应该达到能够大幅提振市场信心的水平,为此宽松措施应集中地而不是逐个地出台,特别是房地产调控的放松措施。

当前是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过度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出了“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新提法,表明今年政府将采取更为进取的政策取态,令人鼓舞。如果更为进取的政策宽松有效落实,预计2024年我国GDP增长将在2023年正常基数的基础上保持在5.0%以上。

中国经济将继续温和复苏 展现出比较强的韧性

曾刚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

2023年在美联储持续加息、全球贸易疲软、金融市场动荡以及外部因素不确定不稳定的环境下,我国通过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以及防范化解风险等措施,经济有效筑底,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也得到了扎实的推进。

从相关数据来看,截止到2023年的前三季度,国内GDP总值达到91.3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速达到5.2%,超过年初所计划的全年增长目标。分产业来看,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恢复在2023年是经济增长的亮点。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达到50.30万亿元,同比增长6.0%,在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63%,是中国经济在2023年恢复向好最主要的动能。

总体来看,2023年国内经济运行总体态势符合预期,全年主要的预期目标都有望较好完成,特别是5%的经济增长目标,应该是可以顺利完成。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经济持续向好的同时,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还在上升。国内经济也面临着供求失衡,特别是有效需求疲软等等一些不利的因素。此外,房地产市场以及地方隐性债务,也还存在着一些风险的积累,有待进一步的化解。

在这样的背景下面,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的工作时明确提出,2024年的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整体政策基调。预计随着后续相关政策的实施落地,市场预期将持续好转,消费信心也有望进一步修复,投资有望企稳回升。

在此背景下,我们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将继续温和复苏,展现出比较强的韧性。预计全年的增长目标也在5%左右。

具体来看,消费增长动能仍然是2024年经济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一方面是随着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预期得以好转,在2024年将对经济拉动产生持续的动能。另一方面,我们预计在2024年经济政策也会持续出台,特别是针对新兴消费以及传统消费相关的一些政策有望延续,这将进一步提振2024年的消费。

投资方面,随着民企的信心回升,制造业投资有望企稳回升。在基建方面,中央政府的基建投资应该是2024年重要的经济增长的动能。特别是2023年,我们新发行的政府债券,也为2024年相关项目以及财政支出力度的提升,做好了相应的资金的储备。在房地产投资方面,随着三大工程的推出,整体投资也有望企稳。

出口方面,预计2024年我国经济的出口仍然保持韧性状态,进出口的增速保持平稳,在结构上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可能会成为我国贸易增长的亮点。而在产品端,电动汽车、新能源,以及其他的高新技术领域,出口将会快速增长。进一步巩固我国在供给方面的优势,也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的竞争力。

新兴产业与新兴消费值得重点关注

张奥平 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

2023年是三年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经济恢复处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中。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下,全年主要预期目标有望超额完成,预计全年经济增长5.3%左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7万亿左右。

但当前经济回升向好仍需要克服一些困难、挑战,其中主要是私人部门中居民消费、民企投资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尤其新兴行业的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现象较为普遍。这要求2024年宏观、产业、科技、民生等政策协同发力,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明确的“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落实各项经济工作,实现提预期、强信心,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将私人部门的潜在需求转换为有效需求。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具体来看,供给与需求两侧有以下两大机遇值得关注:

第一,在供给侧创新驱动战略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位列九大经济工作之首。

具体来看,培育新质生产力,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实现数智化、低碳化技改,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将会加大。新兴产业中的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未来产业中的量子、生命科学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产业方向,将在2024年迎来确定性发展。

第二,在需求侧内需拉动战略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具体来看,新兴消费层面的,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以及国货“潮品”将有望成为2024年消费新增长点;而在扩大传统消费层面,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仍是重中之重,政策支持将更多落实在以上消费品的以旧换新。

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重回高增速轨道

盘和林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

2023年的经济总体上是一个“收缩”和“修复”状态,其中“收缩”是因为欧美主要经济体利率抬高,全球美元流动性出现周期性特征,回流加息国,“修复”是从前面三年的疫情中摆脱出来,经济开放带来需求活力释放。这一收、一放结合,2023年中国经济最终表现出“稳”的状态,在全球复杂经济环境中,中国稳住了经济基本盘,获得了稳健的经济增速,虽不太火爆,但2023年的稳定来之不易。

2024年,中国经济有望全面“绽放”,因为2023年的全球流动性紧缩已经逆转,中国经济没有了周期束缚,叠加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势必能够驱动中国经济再创辉煌,重回高增速轨道。

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中国投资协会金融业资产管理专业委员会研究部

回顾2023,中国经济在国内外多重不利因素交织叠加的压力下仍然保持总体增长、物价水平相对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展望2024,中国经济虽然困难不少,但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一是产业转型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持续推进,以绿色能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将为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和结构性的驱动力。

二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货币政策看,随着当前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汇率压力有所缓解,将为国内货币政策打开更多空间。从财政政策看,2023年7月“一揽子化债方案”出台,10月地方政府发行特殊国债,均已表明财政政策明显加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等的协调配合的加强将更有利于2024年中国经济的增长;

三是我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储蓄率较高,蕴含着巨大需求。在我国经济总体恢复的大势下,居民收入和消费倾向均已出现改善迹象。2023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5.9%,高于GDP增速5.2%,扭转了此前居民收入增速慢于经济增速的局面;三季度当季居民消费倾向为69.8%,高于同期水平。随着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居民收入和预期有望持续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也有望持续改善。

因此2024年中国经济稳步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对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也将保持坚定的信心和美好的期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