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长之管理能力:团队建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协调和团队管理能力 班组长之管理能力:团队建设

班组长之管理能力:团队建设

2023-11-22 19: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心理学还告诉我们,记忆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的处理,即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感觉记忆是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其他感觉信息保留不到1秒钟的时间,是一个稍纵即逝的阶段。工作记忆是从感觉寄存器中选择性地提取信息,然后将长期记忆中存储的信息进行关联,心理学家们认为这就产生了意识,也就是工作记忆存储的信息。长期记忆是接受工作记忆信息,并且能够存储更长时间甚至人的一生。

意识既然通过工作记忆产生体验,班组长为员工设置高依存度的工作环境与条件或者生活环境与条件,让员工在其过程中产生认同、承诺、义务、责任、协调、互补、共享和共荣等团队要素的意识体验并具有长期记忆,而形成心理常态。

在班组设置员工高依存度的工作环境与条件还有一个影响功能,即部分员工参与高依存度的工作带来的积极效应,会给另一部分员工产生正面的影响力而吸引他们参与。

塑造团队精神。

精神,蕴含着精华与活力,人们具有哲学与心理学的双重理解: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与观念把握,也是人的内心世界现象即认知、情感、意志等自觉心理状态与心理活动。团队精神是人们对团队质的规定性所进行的主观把握,并产生自觉心理状态与心理活动。

塑造团队精神是班组长对员工团队“知”的培育。所以,班组长首先要让员工明白团队与团队质的规定性是什么。因为,一个人必须对供他选择的生活方向有所了解,否则,他不可能理智地委身于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认为,团队质的规定性是凝聚力、忠诚与共享。

其次,班组长要与员工“深度汇谈”与群体思考,即符合本班组特点的凝聚力、忠诚与共享是什么,并把它描述出来。班组长要明白,一个班组无论怎样小,总有它独特的文化性格。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是我们的行为造成班组的独特状态。所以,把班组的独特状态提炼和描述出来,即塑造团队精神这个过程是需要多次酝酿、反复探讨和长期培育才能真正完成。班组长还要明白,塑造团队精神并不在于能否准确描述出符合班组独特状态的内容,其关键点与实质性在于组织员工“深度汇谈”与群体思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凝聚力与忠诚度效应。

第三,塑造出的团队精神,也就成为了班组的理念、愿景与使命,随之而来会产生创造性张力。班组长的重要职责是呵护员工的创造性张力,使之健康发展。

建构团队文化。文化,从社会学角度认为是人类在劳动与交流中创造的,也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即不仅包括思想、语言、知识、制度等非物质文化,还包括物质主体所反映的物质文化。从一般意义理解,文化就是人们代代相传的整体生活方式,简而言之,“文化就是生活方式”。所以,你所存在的班组及组成的人文环境和物质形态,就是你班组区别他班组所独具特色的班组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建构团队文化,就是建构班组员工团队式的职业生活方式与职业生活习惯,也就是班组长对员工团队“行”的形态培育。

具体来说,就是紧紧围绕已经塑造出的班组团队精神,班组长激发、引导员工创造出适合班组特点的团队活动模式,培育员工团队式的职业生活方式与职业生活习惯,把班组建设成具有团队素养的基层组织,搭建个体在其中能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共同体。

作者介绍:周和平老师,益友会湖北分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周和平老师系全国企业班组长专业能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现代班组》杂志特约专栏作家,班组建设理论研究资深专家。

最近主持编制并完成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主导的“企业班组长职务能力标准”(试用稿)工作

声明:标杆精益公众号所发稿件、图片、视频均用于学习交流,文章来自网络或者益友投稿,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