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线粒体的介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线粒体的结构简图 这是一篇关于线粒体的介绍

这是一篇关于线粒体的介绍

2024-06-03 07: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你是否曾好奇过为什么蛐蛐线粒体(还有叶绿体)——一个细胞器中会存在DNA?其实线粒体中不止有DNA,线粒体还有自己特有的核糖体。

除了拿来作为考点之外,线粒体由为何拥有这些独特的特征?它们又有什么用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线粒体

我们先了解一下线粒体(Mitochondria)的结构:

这才是真正的线粒体!

线粒体是一种拥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直径通常介于0.75和3μm之间,但不同个体在大小和结构上差异很大。它们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不过这需要用健那绿染料的帮助。

健那绿是一种对线粒体专一是活性染料,能跨过细胞膜。其中具有染色能力的基团带正电,会结合在负电性的线粒体内膜上,内膜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呈现蓝绿色,而在胞质内,染料会被还原成无色。

图片来源于https://openi.nlm.nih.gov/detailedresult.php?img=PMC3636525_REPRO120369f07&req=4

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可以根据个体、组织和细胞类型而广泛变化。例如,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而肝细胞中可能存在2000多个。

会不会觉得线粒体的结构有点熟悉?有且仅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有自己的DNA……

说不定线粒体是一种细菌?以前是?

目前关于线粒体的来源有两种假设:大家熟悉的内共生以及自生(endosymbiotic and autogenous)。

内共生假说表明线粒体最初是原核细胞。有一天它被一个真核细胞吞了,然后真核细胞发现它们可以让自己产能效率更高,于是就就把它留下来了,升级自己用爱发电;接着这种原核细胞就成了生活在真核生物体内的内共生体——线粒体。

线粒体的前体似乎与立克次氏体有关,而叶绿体就与蓝藻有关了。

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双层膜的细胞器(一层膜的真核细胞用胞吞把一层膜的原核细胞吞入)既有独立的DNA又有细胞器核糖体了。

(而且线粒体叶绿体的DNA没有内含子哟)

内共生学说示意图

图片来源于https://goo.gl/images/U5QwCc

而在自体假说中,线粒体是通过在与原核生物分歧时,从真核细胞的核中分离出的一部分DNA诞生的。这些DNA将被膜包围,形成一个新的细胞器。

这个假说比较少见,而且由于内共生体与细菌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前面的内共生假说被更广泛接受。

线粒体的复制和增殖

线粒体通过二分裂分裂增殖,类似于细菌细胞分裂。

在许多单细胞真核生物中,它们的生长和分裂与细胞周期有关。例如,单个线粒体可以与细胞核同步分裂。必须严格控制该分裂和分离过程,以使每个子细胞接收至少一个线粒体。

在其他真核生物中(例如在哺乳动物中),线粒体可以复制它们的DNA,并主动分裂以响应细胞对能量的需求,而非与细胞周期同步。当细胞的能量需求很高时,线粒体就会开始生长和分裂。当能量使用量低时,线粒体就会被溶酶体吞噬或变得不活跃。

在这样的例子中,与许多单细胞真核生物的情况相反,在细胞质分裂过程中线粒体明显随机分布到子细胞中。

分裂中的线粒体

图片来源于http://cytochemistry.net/cell-biology-web-pages/mitochondrial-structure/mitochondrial-replication.html

线粒体DNA上的基因主要编码线粒体内膜电子传递链上的各种蛋白质( 线粒体包含约3000种不同类型的蛋白质,但其中只有约13种在线粒体DNA上编码),还有自己独特的12S rRNA和16S rRNA以及部分tRNA。

在维基百科关于mtDNA的介绍中你能找到线粒体基因的完整表格。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tochondrial_DNA

绝大部分的真核生物都存在线粒体

没错!你发现我用了“绝大部分”这个词!这说明存在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生物!

它就是……Monocercomonoides!

Monocercomonoides melolanthae

下次如果有选择题出现“线粒体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生物中”这个选项,我们就可以大大方方的把它排除啦!然后可能就没有选项可以选了

(超纲害死人)

Monocercomonoides已被定性为缺乏线粒体的真核生物的第一个例子,它生活在小型哺乳动物,蛇和昆虫的内脏中。它的基因组不包含线粒体DNA(mtDNA),也没有心磷脂的基因,而心磷脂是一种用于能量转导膜的磷脂。

PA 203是一种存在于灰鼠的肠内的Monocercomonoides物种,它被发现根本没有线粒体。PA 203通过对从环境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进行酶促反应获得能量。

图片来源于https://www.sciencephoto.com/media/214995/view/mitochondria-sem

另外,线粒体(和叶绿体)由于拥有独立DNA的特点,产生了一种特别的现象——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 inheritance)   。

细胞质遗传大都是由母亲遗传给后代。

线粒体疾病(Mitochondrial disease) 的严重程度从无症状到致命,最常见的原因是线粒体DNA的遗传而非获得性突变。它们也可能是由于药物,感染或其他环境原因的不利影响而获得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结果。一些疾病在出生时就能被观测到,而另一些只有当患者成年后才表现出来。而且一个细胞中可具有多个线粒体,这些不同的线粒体之间又能产生不同的线粒体DNA变异,这种情况被称为异质性(Heteroplasmy)。当某种组织达到一定比例的突变体线粒体时,就会出现一种疾病。

线粒体疾病通常通过分析肌肉样本来检测,因为线粒体在肌肉中的含量是很高的。

By基粒类囊体    

咕咕~

参考资料:

https://zh.m.wikipedia.org/zh-cn/健那绿B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Mitochondrion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Monocercomonoides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Extranuclear_inheritance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Mitochondrial_diseas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uman_mitochondrial_genetics#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