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食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素食是指哪些东西 健康素食日

健康素食日

2024-06-18 00: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许多青少年朋友们执着于减肥,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适当调整生活方式,不让脂肪过度饱和,就没什么太大问题。

今天是健康素食日。要想身体过得去,不妨饮食加点“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加“素”有那么重要吗?“素”又包含了哪些食材?我们又应该怎样有效地加“素”呢?

“广义素食”是个什么?

针对现在社会比较流行的“绝对素食”,这里给大家推荐的是“广义素食”。这里面有什么不同呢?“绝对素食”是指连蛋类和奶类都不摄入的一类素食,也就是说只吃蔬菜、薯类、菇类和主食等植物性食物;而“广义素食”是指在单纯吃植物性食物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摄入一些蛋类和奶类,最好再食用一些鱼、虾等高品质肉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物多样,品种齐全

为什么要这么推荐呢?对于单纯吃素的饮食模式来说,长此以往会造成人体的营养缺乏,因为单纯吃素的人很难从食物中获得充足的优质蛋白和脂溶性维生素、矿物质;而像铁、锌这类的矿物质和维生素B12是很难完全从植物性食物中获取的,缺乏铁会造成人体的缺铁性贫血,缺锌更会造成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特别是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儿童。而维生素B12需要特别强调一下,它几乎全部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从植物性食物中是获取不到的,而维生素B12与人体的造血功能和神经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长期缺乏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后果。所以,长期的单纯吃素不但不能减肥,还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而“广义素食”的搭配,就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食用奶类食品可以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蛋类可以增加优质蛋白和一些脂溶性维生素的摄入。这种饮食结构相比“绝对素食”而言,可以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而且也易于吸收。因为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相比,营养价值比较低,而且还难以被机体完全吸收利用。例如: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都含有“钙”,但是两者相比,动物性食物中的钙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在餐桌上适当食用一些高品质肉类,好处还是很多的。特别是针对青少年人群来说,由于他们本身就处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的时期,各组织系统都在发育完善,特别是骨骼的发展,需要提供充足的钙质,如果只吃“绝对素食”,很容易造成青少年发育迟缓、骨质疏松。除了钙质之外,像铁、锌都是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它们分别和贫血、智力低下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吃点素其实很重要

为什么说吃素有助于身体健康呢?现在,患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越来越多,而长期吃素对于预防肥胖、心脑血管等疾病大有好处。而且“素食”的种类也很多,像蔬菜、薯类、真菌菇类、豆类,这些食物对于身体来说都有很好的作用。蔬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有效地增强身体免疫力,从而预防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薯类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和纤维素,可以为机体提供能量,并且可以预防便秘。而菇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营养成分,其中的多糖成分可以抵抗癌症,为大家的身体加强防护。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的重要营养成分,豆类中的蛋白质含量非常丰富,6.5千克黄豆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4千克瘦肉或1.5千克鸡蛋中的蛋白质含量,因此多吃豆类食品可以对身体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对于现阶段我国居民的身体素质和疾病预防情况来说,科学合理的素食搭配是大有裨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友情提示,自家烹调的时候,要告诉家里人正确健康的烹调方式:要注意先洗后切,开汤下菜,起锅放盐,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流失,而且要控制盐和油的用量。每个人一天的盐摄入量一般不要超过一个啤酒瓶盖,也就是6克,特别是对于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而言,“控盐”是一定要做的事情,盐吃多了很容易造成钙的流失,久而久之就会抑制身体骨骼的生长发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油也要尽量少放,现在的青少年当中存在着很多“小胖墩”,这都和脂肪有着很深的渊源,而食用油恰恰含有的营养物质基本上全部都是脂肪;建议每人一天摄入不超过25克为宜,而且油要经常更换品种食用,除去大豆油、玉米油,平时也可以换换口味尝试一下亚麻籽油和橄榄油等新鲜品种的植物油,尽可能广泛地选用各类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这样能更好地为我们的身体保驾护航。

本文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文章《要想身体过得去,不妨饮食加点“素” 》。带青少年了解到,在单纯吃素的基础上,适当食用奶类、蛋类和一些像鱼、虾这类的高品质肉类,可以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遵照这样均衡健康的饮食结构,大有裨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订购2024年

只需288元

编辑/赵青云

文章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