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n 4”架构锐龙7000游戏本到底有多强?ROG魔霸7 Plus超能版实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米卡和马庆怜在日本火吗 “Zen 4”架构锐龙7000游戏本到底有多强?ROG魔霸7 Plus超能版实测

“Zen 4”架构锐龙7000游戏本到底有多强?ROG魔霸7 Plus超能版实测

#“Zen 4”架构锐龙7000游戏本到底有多强?ROG魔霸7 Plus超能版实测|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科技犬】

就在近日,华硕正式推出ROG魔霸7 Plus超能版,这款新品定位17.3英寸旗舰专业电竞本,其搭载了最新的AMD锐龙 9 7945HX ,16大核32线程移动处理器,拥有“Zen 4”架构和5nm工艺制程,单核主频至高5.4GHz,辅以NVIDIA GeForce RTX 4090 Laptop GPU,那么这款新品究竟表现如何呢?通过科技犬的实际上手体验来快速了解它吧!

性能实测:AMD锐龙9 7945HX综合体验到底有多强?

首先,AMD今年的推出的重磅新品就是锐龙7000系列移动处理器,的产品则是锐龙7045HX系列,科技犬实测的这款新品就是ROG魔霸7 Plus超能版。

ROG魔霸7 Plus超能版首发AMD锐龙7 7045HX系列移动处理器的游戏本新品,它搭载锐龙7045 HX系列移动处理器的旗舰芯——AMD锐龙9 7945HX。在锐龙7000锐龙7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家族中性能最强、为游戏发烧友和内容创作者而生。

上图:数据来源CPU-Z

它采用全大核设计并提供多达16个高性能大核和32个线程的移动处理器,ROG魔霸7 Plus超能版搭载的AMD锐龙9 7945HX采用Zen 4架构、领先的5nm生产工艺,默认TDP为55W,最大加速频率高达5.4GHz,并内置AMD Radeon 610M显卡。

上图:数据来源CPU-Z

ROG魔霸7 Plus超能版主要有RTX 4090、RTX 4080两个版本。科技犬实测的评测机搭载175W满功耗版RTX 4090 Laptop GPU,其采用16GB GDDR6显存,默认频率为1590MHz,默认Boost频率为2040MHz。

上图:数据来源鲁大师

需要注意的是在奥创中心中开启“增强模式”后,其可以自动加载显卡超频,基础频率提升到1640MHz,Boost频率提升到2090MHz。ROG魔霸7 Plus超能版还支持双显三模显卡热切换功能,玩家在切换到独显输出模式时不用再重启电脑,用起来还是非常方便的。

科技犬通过理论性能测试、实际游戏测试、在稳定性测试、整机散热测试来快速了解一ROG魔霸7 Plus超能版的实际性能表现。【注:除续航测试外,以下性能测试均在增强模式下进行】

通过一张表格来快速了解ROG魔霸7 Plus超能版搭载AMD锐龙9 7945HX这款移动处理器的性能表现,具体如下图:

ROG魔霸7 Plus超能版支持AMD PBO自动超频技术,在BIOS中默认开启,在系统(温度、功耗)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提升处理器最大频率,以获得极致性能。还可手动精准调节PBO频率,来进一步来获取处理器性能。

通过一张通过一张表格来快速了解ROG魔霸7 Plus超能版综合性能及游戏表现,具体如下图:

1,CrystalDiskMark(SSD实测)、AIDA64(内存实测)

除了强劲的CPU、GPU性能外,ROG魔霸7 Plus超能版配备了1TB PCIe 4.0 SSD,机身内部还预留有额外的M.2扩展接口可组建RAID 0阵列。在PS、PR之类的大型软件以及3D游戏加载速度更快,处理大量文件效率更高。

此外,这台机器还搭载16GB DDR5 4800双通道内存,内存同样支持升级更换。通过AIDA64测试可以看到,内存的读速为57200MB/s,写速为47988MB/s。在CrystalDiskMark测试软件中,1T固态硬盘为7360.29MB/s的读取、6443.10MB/s的写入,4K随机速度为61.30MB/s的读取、155.40MB/s的写入,属于非常优秀的M.2接口固态硬盘表现。即使进行大容量数据的复制和移动也仅需要很短的时间,应对日常使用毫无压力。同时良好的磁盘读写速度还能够极大提升系统的启动和唤醒速度,最大限度提升用户的工作效率。

2,PCMark 10

使用PCMark 10的基准项目对ROG魔霸7 Plus超能版整机性能进行测试,该项目是PCMARK 10基准测试版,针对现代办公所设计以测量GPU和CPU性能,让用户更加全面地了解整个平台的性能表现。

实测发现,ROG魔霸7 Plus超能版最终得到总分7667,子项得分分别为:常用基本功能9482、生产力7792、数位内容创作15917,说明这款产品不仅可以轻松应对文档、表格、视频等各类办公需求。

3,散热表现

ROG魔霸7 Plus超能版采用冰川散热架构2.0增强版,机身内部采用双风扇四出风口+均热板设计,CPU+GPU都覆盖有第二代暴力熊液金,能够带来更出色的散热表现,而且在增强模式下这台机器的总功耗输出可达240W。同时D面采用超大面积的散热栅格,开孔更加精致。设计一字脚垫阻流坝,有效避免热风回流。同时还可以确保使用鼠标的用户,右手的体感不会受到热量的干扰。

在测试上,使用AIDA64以及FurMark软件在默认模式下对ROG魔霸7 Plus超能版进行了超过60分钟的双烤测试。通过热成像仪来看,ROG魔霸7 Plus超能版整机散热均匀,即便是长时间游戏也不会出现整机发烫的现象。

外观解析:潮酷电竞装甲设计 ROG信仰加持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正面,ROG魔霸7 Plus超能版搭配了17.3英寸窄边框大屏,屏幕转轴采用隐藏式设计,支持2560×1440分辨率、100%DCI-P3、240Hz、3ms、G-Sync,整体屏幕素质使游戏画面更顺畅,无论是节奏密集的游戏大作还是眼花缭乱的战斗剧情都能给出5星好评。

ROG魔霸7 Plus超能版的A面硕大的激光蚀刻ROG Logo以及由多个小Logo组成的经典斜切图案,背面有ROG文字符号等潮流元素,打造出了ROG潮酷电竞装甲的外观风格。

屏幕上边框设计了摄像头,为用户带来高清的视频互动体验,同时还加入了双向AI智能降噪对语音进行优化,通过数据库对声源进行深度识别,智能区分人声,减少键盘敲击声、鼠标点击声及其他环境噪音,让你在语音沟通时有更为清晰的声音体验,还能满足用户对于网络视频通话的需求。

ROG魔霸7 Plus超能版在A面ROG大Logo(白灯)、键盘、以及底部(RGB灯)均设置了灯光效果,开机之后能带来流光溢彩的效果,还能和ROG全套外设实现联动(需另行购买)。还可以通过单键RGB灯光设置功能可精确到每颗键盘,搭配机身前沿贯穿式RGB光带,营造沉浸式游戏氛围。

ROG魔霸7 Plus超能版采用了全尺寸键盘的设计,在主键区上方还设置了音量减/加、麦克风静音、风扇模式和奥创智控中心的快捷按键,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我们还可以通过奥创智控中心,还能对这些按键的功能进行自定义,实现更为个性化的按键功能。配合大尺寸的控面板,不仅凸显了游戏本的属性,彰显了游戏身份的象征。

接口方面,ROG魔霸7 Plus超能版机身后侧接口一侧均有提供了对应图标进行注释,提供2个USB 3.2 Gen2 Type-C接口,支持DP1.4输出,其中1个还支持100W PD快充,以及支持8K 60Hz/4K 120Hz视频输出的HDMI 2.1接口和2.5G RJ45网络接口。用户仅通过图标注释就能够知道后侧接口位置,最大限度提升易用性。

在机身左侧提供了2个USB 3.2 Gen1 Type-A×2接口,让ROG魔霸7 Plus超能版采在众多游戏本中显得格外的独特。

ROG魔霸7 Plus超能版搭载的是Smart Amp双扬声器,支持5.1.2虚拟环绕声和杜比音效,游戏时开启环绕声之后,可大幅提升玩家的空间感知度,游戏中敌人的脚步声、枪声等都能够准确定位做到“听声辨位”。

机身底部同样采用了同色设计,同为金属材质有效地提升机身内部硬件工作时的散热效率,不仅提升机身散热性能,美观度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体验总结:

总的来说,本次测试的ROG魔霸7 Plus超能版凭借AMD锐龙9 7945HX移动处理器和NVIDIA GeForce RTX 4090 Laptop GPU的组合不仅在性能方面能够满足游戏玩家的日常所需,更是在续航充电、安全性、舒适度等众多使用体验方面进行了增强。通过平台级的软硬件协同一体优化,最终解决了玩家专注游戏体验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锐龙版本的比英特尔版本的价格上都便宜很多(无论是i5还是i7的),推荐注重追求性价比及对喜欢玩2K高画质3A大作又能兼顾内容创作需求的玩家选购!

附配置与规格:

屏幕:17.3英寸2560×1440分辨率、100%DCI-P3、240Hz、3ms、G-Sync

处理器:锐龙9 7945HX(16/32,2.5GHz/5.4GHz)

内存:16GB双通道DDR5 4800

显卡:Radeon 610M集显,GeForce RTX 4090笔记本电脑GPU 独显

硬盘:1TB PCIe4.0 SSD

网络:2.5G有线网,WiFi6E无线+蓝牙5.2

机身左侧:2×USB 3.2 Gen1 Type-A×2、音频复合接口

机身后部:USB 3.2 Gen2 Type-C(DP1.4、G-Sync)、USB 3.2 Gen2 Type-C(100W PD、DP1.4、G-Sync)、HDMI 2.1、2.5G RJ45

重量:3kg

参考价格:21999元 (首发上市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