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书第5章逐节注解、祷读 – 圣经综合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箴言书16章逐节解释 雅各书第5章逐节注解、祷读 – 圣经综合解读

雅各书第5章逐节注解、祷读 – 圣经综合解读

2023-11-02 11: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https://cmcbiblereading.com/wp-content/uploads/2022/06/James-05.mp3

【雅五1】「嗐!你们这些富足人哪,应当哭泣、号咷,因为将有苦难临到你们身上。」

【雅五2】「你们的财物坏了,衣服也被虫子咬了。」

【雅五3】「你们的金银都长了锈;那锈要证明你们的不是,又要吃你们的肉,如同火烧。你们在这末世只知积攒钱财。」

【雅五4】「工人给你们收割庄稼,你们亏欠他们的工钱,这工钱有声音呼叫,并且那收割之人的冤声已经入了万军之主的耳了。」

【雅五5】「你们在世上享美福,好宴乐,当宰杀的日子竟娇养你们的心。」

【雅五6】「你们定了义人的罪,把他杀害,他也不抵挡你们。」

四13-五6的主题是「富人容易陷入的试探」,与一9-11「不要陷入财富的试探」前后呼应。当财富成为一个人生活的重心时,就会带来两种试探: 张狂自信(四13-17); 为富不仁(五1-6)。 第1节可译为「注意!你们这些富足人哪,要为将要临到你们身上的灾难哭泣、号啕」(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当商人们踌躇满志地计划未来的时候(四13),雅各首先提醒他们人生无常(四13-17),然后提醒他们向主交账(1-6节)。 亚伯拉罕、以撒、雅各都很富足,因此,神定罪「富足人」(1节),并非因为他们「富足」,而是因为他们错误地积聚和使用财富。人人都有可能犯下为富不仁的罪,但雅各在这里所定罪的「富足人」,是那些逼迫信徒的人(6节)。 2-6节组成一个交错平行的结构: A. 为自己积攒财富(2-3节);  B. 亏欠别人的财富(4节); A1. 为自己挥霍财富(5节);  B1. 夺取别人的财富(6节)。 2-3节引自登山宝训(太六19-21)。「财物坏了,衣服也被虫子咬了」(2节)、「金银都长了锈」(3节),证明这些财富已经囤积太久、没有使用。「财物」可能指谷物。谷物、「衣服」和「金银」都是当时的主要财富,有的穷人只有一件外衣(出二十二27)。银子很容易氧化变黑,金子所含的铜、银杂质也会氧化出斑点。现代的货币已经成为数字,虽然不会生锈,但却更容易贬值。 「那锈要证明你们的不是,又要吃你们的肉,如同火烧」(3节),可译为「这锈要成为控告你们的铁证,又要像火一样吞吃你们的肉」(新译本,英文ESV译本)。我们若不肯「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前四10),所浪费的恩典无论是物质的钱财、还是属灵的恩赐(太二十五26-30),在审判时都会成为控告自己的铁证(3节)。「只知积攒钱财」(3节)的人,本来是想为未来积蓄,但这些钱财却不会存到永远,反而会转化成审判的火焰(路十六24);积攒的钱财越多,审判的烈焰越猛,因为「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四17)。 「在末世只知积攒钱财」(3节)的人有祸了,一方面,他们「积攒钱财」并非因为日用所需(2节),而是用钱财代替神来供应安全感和满足感;另一方面,他们「在神面前却不富足」(路十二21;太六20)。「末世」并非指将来的世代,而是我们现在正处于的世代(林前十11),指从基督第一次降世到祂再来之间的新约时代(来九26),又称为「末后的日子」(徒二17)。在犹太人的观念中,历史可以分为现今的世代和弥赛亚来临之后的未来的世代,即「今世、来世」(太十二32;可十30;路十八30),但新约进一步教导,「来世」因主耶稣已经临到了。现在是两个世代互相重叠的「末世」,信徒已经被拯救脱离了现今「罪恶的世代」(加一4),并且已经开始尝到「来世权能」(来六5)。 律法禁止亏欠工钱,神会为他们伸冤(申二十四14-15)。当时许多帮人收割庄稼的雇工倚靠当天的工资生活,亏欠工钱意味着让他们马上挨饿。 第5节可译为「你们在地上享奢华宴乐,把自己养肥了,等候宰杀的日子」(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一个人日用所需的钱财是非常有限的,神若赐给我们财富,既不是为了挥霍浪费,也不是为了闲置朽坏,而是要我们成为分享神祝福的管道。我们若不肯善用财富,只知满足自己,就是把自己当作喂肥了准备宰杀的牛(耶十二3),将成为被神审判的对象(赛三十四5-8)。 「定了义人的罪,把他杀害」(6节),比喻这些富人欺压信徒,把他们拉上公堂(二6)。雅各宣告了这些富人的结局,可以让那些落在试炼中的贫穷信徒能够忍耐、坚固(7-8节)。 上图:描绘古代罗马人宴乐的马赛克画,地上满是各种骨头。

上图:描绘古代罗马人宴乐的马赛克画,地上满是各种骨头。

【雅五7】「弟兄们哪,你们要忍耐,直到主来。看哪,农夫忍耐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直到得了秋雨春雨。」

【雅五8】「你们也当忍耐,坚固你们的心,因为主来的日子近了。」

【雅五9】「弟兄们,你们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审判。看哪,审判的主站在门前了。」

【雅五10】「弟兄们,你们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说话的众先知当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样。」

【雅五11】「那先前忍耐的人,我们称他们是有福的。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给他的结局,明显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

五7-18的主题是「在试炼中忍耐祷告」,与一2-8「在试炼中忍耐祷告」前后呼应。 忍耐的人有福(7-11节); 忍耐中要诚实(12节); 忍耐中要祷告(13-18节)。 受欺压的信徒(6节)不可以暴制暴,而要凭信心「忍耐,直到主来」(7节),让主伸冤(4节)。古代地中海世界的农夫之所以能「忍耐等候地里宝贵的出产」(7节),是因为知道「秋雨」(7节)来了,种子就会发芽;「春雨」(7节)来了,丰收就会在望。信徒之所以能在试炼中忍耐等候,也是因为知道主必来临(8节);所以不是消极地忍耐,而是积极地「坚固你们的心」(8节)。 「主来的日子近了」(8节),原文是「主的来临是近的」(英文ESV译本),意思是说基督可以随时再来,并不是说基督一定很快再来,因为「那日子,那时辰,没有人知道」(太二十四36)。但是,局部的审判却是随时可能临到,不必等到基督再来审判全地的日子,所以说:「看哪,审判的主站在门前了」(9节)。 当落在试炼中的信徒无法「忍耐」(8节)的时候,对别人也会失去爱心和宽容,以致「彼此埋怨」(9节)。「彼此埋怨」,实际上就是彼此论断、窃取了主的审判者地位(约五22),所以祂必审判我们(9节)。 11节可译为「看哪,那些忍耐的人,我们称他们是有福的。你们听见过约伯的忍耐,也看见了主的目的,知道主是怜悯和慈悲的」(英文ESV译本)。「主的目的」是让约伯在苦难和忍耐中更深地认识神:「我从前风闻有祢,现在亲眼看见祢」(伯四十二5)。既然我们从约伯的结局中「知道主是怜悯和慈悲的」,也应该让「主的目的」成就在我们身上,「让忍耐发挥完全的功用,使你们能又完全又完整,一无所缺」(一4和合本修订版)。「主虽使人忧愁,还要照祂诸般的慈爱发怜悯。因祂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忧愁」(哀三32-33),所以我们所忍耐的苦难不会白费。

【雅五12】「我的弟兄们,最要紧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着天起誓,也不可指着地起誓,无论何誓都不可起。你们说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免得你们落在审判之下。」

本节引自登山宝训(太五34-37),原文开头是「但是」(英文ESV译本),表明这个劝勉与忍耐有关(11节)。「最要紧的」(12节),是提醒人特别注意。 信徒在忍耐中不但要避免「彼此埋怨」(9节),不肯专心倚靠神;也要避免随便「起誓」(12节),用妄称神的名(出二十7)来脱身。因为这两样都会让我们「落在审判之下」(9、12节)。

【雅五13】「你们中间有受苦的呢,他就该祷告;有喜乐的呢,他就该歌颂。」

【雅五14】「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

【雅五15】「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雅五16】「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雅五17】「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他恳切祷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个月不下在地上。」

【雅五18】「他又祷告,天就降下雨来,地也生出土产。」

当信徒「落在百般试炼中」(一2)的时候,若是「受苦」(13节),「就该祷告」(13节),向神祈求在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一2)的智慧(一5);若是得着了「喜乐」(13节),「就该歌颂」(13节),感谢赐下喜乐的神。「祷告」和「歌颂」都是祷告的一部分,无论在「受苦」还是「喜乐」中都应该祷告。 14节可译为「你们中间若有人病了,他该请教会的长老们来为他祷告,奉主的名为他抹油」(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橄榄油是古代地中海世界普遍使用的药物(赛一6;可六13;路十34),但并不能包治百病,因此,这里的抹油可能是分别为圣、求神医治的仪式(创二十八18)。长老们的主要任务是「为他祷告」、附带行动是「奉主的名为他抹油」,所以并不需要有「医病的恩赐」(林前十二9)。当时犹太人如果生病,先请拉比抹油祷告,而信徒则是先请教会的长老抹油祷告,并非不需要医生(太九12;西四14)。 「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14节),可译为「出于信心的祈祷必能救那病人」(和合本修订版,英文ESV译本)。病人得医治是因为「祈祷」,而不是抹油。「信心」是指长老们确信神要医治那病人(腓二27),并不是说长老们的信心可以摇动神的手,更不是说只要代祷者或病人有自信,神就一定医治。人的肉身终有一死,神甚至没有应允保罗身体得医治的祷告(林后十二7-9;提后四20),而是要我们「盼望那无谎言的神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多一2)。 「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15节),表明疾病并非都是因自己的罪引起的(伯二7;路十三16;林后十二7),但若是犯罪的结果,代祷的功效不但能使病得医治,也能使罪蒙赦免。 「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16节),表明神允许一位肢体生病,是为了给全教会一个对付罪的机会,因为我们每天都可能会以口犯罪(一26;三8)、「彼此批评」(四11)、「论断弟兄」(四11)、「彼此埋怨」(9节)、随便「起誓」(12节)。「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林前十二26),因此,全教会都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众人不但身体「可以得医治」、而且灵命得以复兴。所以约翰·卫斯理的循道会聚会规则(Wesley’s Rules for Band-Societies,1738)开篇就宣告:「我们聚会的目的,是为了遵守神的命令,『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 「义人」(16节),就是与神关系正确的人。「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16节),因为「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17节),并没有呼风唤雨的特殊能力,同样也会软弱自怜,所以我们只要和他一样专心跟从神,他的祷告怎样有功效,我们的祷告也可以同样有功效。因为以利亚并不是用自己的祷告指挥神「不要下雨」(17节)或「降下雨来」(18节),而是按照神的吩咐,充当神旨意的出口(王上十七2、8;十八1)。以利亚的信心,完全是因为他对神旨意的确信和顺服。

【雅五19】「我的弟兄们,你们中间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转,」

【雅五20】「这人就该知道: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

五19-20是结语,与一1的问安首尾呼应,鼓励试炼中的信徒彼此扶持。 「失迷真道的」(19节),指在试炼中软弱跌倒的弟兄。 「这人就该知道」(20节),指那个挽回弟兄的人应当知道。 「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加六1),而属灵的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四17)。因此,「叫一个罪人从迷路上转回便是救一个灵魂不死,并且遮盖许多的罪」(20节;箴十12),不但遮盖了失迷之人的「罪」,也遮盖了领他回转之人的「罪」。在基督的身体里,一个人若是救了弟兄的灵魂,也就是救了自己的灵魂(提前四16;耶十五19);一个人若是任凭弟兄「失迷真道」,也就是定了自己的罪。 19-20节是本信是恰当的结尾。「落在百般试炼中」(一2)的信徒不但应该自己「行道」(一22),也应该帮助弟兄去「行道」;不但要对付自己的罪,也要帮助弟兄远离罪。当众人的肉体都经过试炼的破碎之后,才能散发出藏在瓦器里的「基督馨香之气」(林后二15;四7),让教会恢复平安和喜乐(一1),「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腓二15-16)。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