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4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第36届青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关于举办第4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4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通知

2023-12-19 17: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各市州科协、教育局(教体局)、科技局、生态环境局、团委: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全面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培养我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科技辅导教师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动我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广泛开展,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团省委、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拟在长沙市共同举办第4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大赛组织委员会由大赛主办单位领导组成,领导大赛组织工作。组委会办公室设省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负责大赛日常工作。本届大赛在各市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础上举行。

  二、竞赛主题和内容

  1.竞赛主题:创新·体验·成长。

  2.竞赛内容:竞赛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两个板块。

  青少年板块由竞赛活动与展示活动组成:

  (1)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

  (2)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展示;

  (3)青少年科学影像作品展示。

  科技辅导员板块:

  (1)科教制作项目;

  (2)科技教育方案。

  3.展示交流活动:举办科技教育和科学家精神宣讲等活动。

  三、竞赛申报

  1.申报时间。申报时间为2022年3月5日至3月20日。

  2.申报对象。申报对象为我省中小学生、校内外科技辅导员、各级中小学校和各级竞赛组织单位、组织工作者。在一届大赛中每个学生(包括集体作品的学生)只能申报一个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作品参加竞赛。

  3.申报类别。本届大赛参赛作品分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青少年科技科学影像作品4个类别。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按照创意来源和专业程度分为A、B两类:A类作品指选题专业性较强,且需具备较为深厚的专业基础,并在专业实验室或专业机构完成的作品;B类作品指选题源于日常生活,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小学生原则上只能申报B类作品,如申报A类作品,将按中学生评审标准参赛。小学参赛项目按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环境与宇宙科学、技术、行为与社会科学5个学科分类申报。中学参赛项目按数学、物理与天文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工程学、环境科学、行为和社会科学8个学科分类申报。

  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分为科教制作与科教方案2类申报。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分为物质科学、技术与工程、生命科学、地球环境与宇宙科学、其它5个学科申报。

  青少年科学影像作品分为科学探究片、科学微电影或科普动漫作品3个类别申报。

  4.申报名额。根据上一年度市州赛事规模、参赛项目类别分布和参加省赛获奖情况综合确定申报名额。具体名额见附件。

  5.申报方式。所有参赛项目一律采取网上在线的方式申报。省组委会办公室通过各市州组委会将参赛授权号分发给申报人,申报人登录申报网站注册后,在线填报申报内容并在线打印申报书。申报网址为: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申报平台www.hunanysc.cn/client/。

  6.材料报送。参赛学生和科技辅导员将在线打印的作品申报书一式两份签字、盖章后,和项目查新报告、研究报告及附件等申报材料1份在规定时间内报送至市州组委会办公室。推荐参赛的青少年科学影像作品用U盘存储器报送,注明作品名称、作者等参赛信息,并随同报送作者关于作品创意的解说视频1份,时长不超过3分钟,视频格式为MP4。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辅导员科教制作项目需要演示的,随同报送项目演示视频1份,时长不超过1分钟。

所有申报材料不退还(留存1年),请自行备份。

  四、奖项设置

  1.参赛作品(项目)奖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分别设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为参赛项目总数的15%、35%、40%。高中、初中和小学组创新成果作品(项目)分开评选。三等奖作品(项目)在初评中评出,不参与终评;一、二等奖作品(项目)在终评中评出。

青少年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和优秀青少年科学影像作品作为展示项目评选,设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为参赛项目总数的20%、30%、40%。

  2.十佳科技教师奖。本届大赛评选十佳科技教师10名,获奖者每人奖励2000元奖金(或同等价值奖品)。每个市州可推荐1名候选人参评,近三年已获该奖的教师不重复推荐。推荐条件:(1)遵纪守法,师德师风高尚;(2)热爱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积极组织开展学校科技活动,持续从事科技辅导员工作3年以上;(3)本人或作为第一辅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项目获得当年市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当年省赛;(4)科技教育工作成绩优秀,近3年在省级及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奖励。被推荐科技教师需提交申报表、近3年科技教育工作总结和相关附件材料1份。

  3.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本届大赛评选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10所。每市州可推荐2所学校参评,1所为小学、1所为中学(初高中)。推荐条件:(1)坚持科教协同育人新理念,连续3年以上开展校内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并报送了近3年科技教育工作总结和主要活动照片;(2)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制度健全,保障有力,科技教师队伍稳定,科技教育软硬件设施完善;(3)科技教育成果丰硕,近3年连续获得省或国家级青少年科技活动奖励,当年有队伍获得市创新大赛一等奖。(4)3年内(含本年度)该校学生或教师参赛项目没有出现抄袭、仿冒等违反学术诚信的行为。

  4.优秀组织单位奖。本届大赛评选优秀组织单位14个。各市州组委会可推荐不超过3个市级或以下竞赛组织单位参评(其中至少1个为市级以下组织单位),由大赛组委会根据活动总结和代表团参赛情况评定。推荐条件:(1)长期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及参加当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社会反响良好;(2)组织或参加当地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工作严谨细致,3年内未出现安全问题及重大工作失误。

  5.优秀组织工作者奖。本届大赛评选优秀组织工作者14名。优秀组织工作者由优秀组织奖参评单位推荐,且在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单位中产生。推荐条件:(1)遵纪守法,工作认真负责。(2)热爱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持续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组织工作3年以上,业绩突出。

十佳科技教师、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优秀组织单位暨优秀组织工作者申报表请登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申报平台www.hunanysc.cn/client/或湖南省科协门户网站下载。

  五、竞赛评审

  1.评审程序。评审分为资格审查、初评、终评3个程序。资格审查合格的作品(项目)方可参加初评和终评。

  2.评审专家组成。大赛组委会建立了由科学家、工程学家、社会学家等专家组成的评委库,由纪检监察部门从评委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大赛申报项目进行评审。

  3.竞赛规则和评审标准。本届大赛竞赛规则和评审标准按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执行,具体竞赛规则和评审标准请登陆湖南省科协门户网站下载。

  4.国赛项目的推荐。因疫情影响,原定于2021年举办的第3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推迟至2022年举办,我省参赛项目已在2021年10月举办的第42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完成了推荐。因此,2022年第43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不推荐国赛参赛项目。

  5.评审结果公示。大赛资格审查、终评结果将在湖南省科协门户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

  六、有关要求

  1.各市州组委会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探究身边的科学,培养青少年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的基本能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规范本级竞赛工作,按通知要求和名额申报参赛。

  2.各市州组委会务必将本地区推荐参赛作品(项目)申报材料,以及十佳科技教师、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优秀组织单位、优秀组织工作者推荐材料分类整理后如期报送至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3.各市州组委会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对推荐参赛的科学影像作品作者必须进行技能测试,测试不达标者不得推荐申报。

  4.竞赛不收取任何费用。竞赛结果不得作为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

  七、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组委会办公室:刘志平 黄乙珊 李婷

  电话:0731-82220108(传真) E-mail:[email protected]

  地址:长沙市营盘东路19号 湖南省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邮编:410005

 

  附件:1.《关于举办第4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通知》7号

     2.第4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规则及评审标准

     3.第4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作品查新报告

     4.第4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师推荐表

     5.第4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申报表

     6.第4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组织工作者奖推荐表

     7.第4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市州组织工作报告

     8.第43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市州参赛汇总表

 

 

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科学技术厅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2年3月3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