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赏·成都寺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竹艺村标志建筑叫什么名字 云赏·成都寺院

云赏·成都寺院

2023-12-21 00: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9月下旬,崇州水稻收割已经进入收尾期,金黄的稻田里稻浪飘香 ,机器轰鸣。本期“美丽成都、美丽寺院”将走进崇州金黄麦浪旁的寺院——崇州白塔寺。

湖畔山巅的古寺

位于崇州道明镇的白塔寺始建于隋代,城西白塔湖景区内。白塔湖有“西川宝镜”之称,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面俯临川西平原。白塔寺依山顺势而建,气势恢宏。寺内白塔雄姿挺拔,如柱擎天,矗立山顶。据清康熙《崇庆州志》记"白塔斜阳,沿西五千里。""白塔斜阳照九州"为古蜀州著名八景之一。寺院现有大雄宝殿、观音殿、天王殿、藏经殿、地藏殿、韦陀殿、白塔等建筑。

静立的白塔,仿佛水墨画中的冰山雪峰。徐徐晚风,拂响塔铃,如同泉滴岩石的声音,以幽雅的旋律打破禅院的宁静。夜宿湖边,皓月当空,天宇如洗,轻纱笼着水面,一湖银光细碎。静伫湖岸,屏声息气,有天地苍茫,物我相融之感。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任蜀州通判时登临此地,曾留下《白塔院》诗一首:

冷翠千竿玉,浮岚万幅屏。

凭栏避微雨,挈笠遏归僧。

残日明楼角,屯云拥搭层。

溪山属闲容,随意依古藤。

助力书香成都的禅寺书舍

白塔寺打破了人们对寺庙的固有印象,它将禅意与美学完美结合。悠悠立于湖畔山巅的禅寺书舍——碧落书舍,翠竹环抱,简素雅致,在白塔湖边为大家提供了一方静谧的阅读空间。

简单利落的钢架构,镶古青砖,无地砖,无帘,颇像近来返璞而流行的水泥墙“裸装”风,原本以为觅古,反而超了认知,本真而简素,看似简单,却独有气韵,跳脱出俗。粗犷的水泥与翠绿的窗景相映成趣,整个空间营造出一种淡然、质朴的氛围。书舍中庭是通透的“枯山水”造景,石头代表山川,细沙象征河流。寺院的法师会根据禅修所悟,用钉耙在池中勾画不同的形态走向,隐喻禅宗典故。四周是可瞭望远山的茶座,朴质、明朗,没有任何多余的纷扰。枯山水中的孤寂之美,与穿插其中的禅意插花,都恰到好处。

碧落书舍宽敞、静美,无拘无束的空间营造传达了“回归自性”的设计理念。书舍窗户的大小高低各不相同,这使室内与室外在视觉上贯通一体。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的自然变化可以随时映入看书人的眼中。书舍一侧用木框和麻绳作成隔断,形成读书的静谧空间。书舍的底楼作为分享经典的课堂,走廊常常作为画展的陈列墙。漫步其间,悠然自在。阅读区是用旧砖砌成的,上面有时间的痕迹。碧落书舍还为各类艺术爱好者提供了雅集分享的空间。

建设生态文化寺院

服务大美崇州

2019年以来,崇州市以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构建了以“6+9”为支撑的城镇空间格局,实施“向东向南、融城融业”“向西向北、三生融合”的发展策略,着力打造成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白塔寺所在的白塔湖区域是打造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近年来,白塔寺深入开展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示范宗教场所创建,建设生态文化寺院。创办了以“复兴传统文化,弘扬正信佛教” 为主题的慧行文化展,积极开展书画、摄影、音乐、茶道、香道、花道、读书、非遗手工艺等类型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活动。寺院常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分享活动,为寺院周围的白头、道明镇的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尤其是文化底蕴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白塔寺协助崇州政府推动白塔寺山下道明镇的竹编文化,帮助道明竹编传承人打开了思路。同时,还影响和带动了当地的竹艺文化融入新农村建设,让越来越多的竹编工艺品进入了市民生活使竹艺村的竹艺文化建设更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为成都市乡村振兴发展贡献着力量。

(来源:成都市佛教协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