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热火朝天讨论流浪狗时,它在角落都快死绝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穿山甲图解 大家热火朝天讨论流浪狗时,它在角落都快死绝了...

大家热火朝天讨论流浪狗时,它在角落都快死绝了...

2023-12-12 02: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动物保护的讨论,可以说是热闹纷呈。

光我朋友圈里,便到处都是相关的文章和呼吁——

但我本人呢,是无意趟这滩浑水的。

因为大家可能都没注意到,就在那位两岁女童被狗咬伤的第二天,广州日报发布了一条微博——

说是我国的科研人员发现了世界上的第9种穿山甲!

大家别看这条微博的转发和评论数少得可怜,但它其实已经是相关话题下,互动最多、播放最多的一条微博了...

而有个关于穿山甲的小知识,大家可能也不太知道:它其实是地球上唯一有鳞片的哺乳动物。

(此前地球上仅存的8种穿山甲)

按说发现第9种穿山甲,给这个珍稀的小种群增添了一名新成员,应该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对吧?毕竟距离上次发现新的穿山甲,已经过去一百年了。

然而,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如果仔细看广州日报那条微博里的视频截图,你就会发现科研人员手里拿的,是块穿山甲的残骸...

而这第9种穿山甲的DNA,就是在一大堆支离破碎的残骸里被检测到的。

01

这堆残骸,是从盗猎者手中截获的。所以关于这第9种穿山甲来自哪里?长什么样子?我们是啥也不知道...

当然有人可能会觉得,这还不简单,直接拷问盗猎者不就行了?

但问题是,盗猎者可能自己都不知道...因为现在盗猎走私的穿山甲,都是把鳞片全都拔下来,堆到一起卖的。

而这个堆,基本都是以“吨”来当做计算单位的。比如2019年温州就发生了一起特大的穿山甲鳞片走私案,涉案的穿山甲鳞片,就重达23吨——

一只穿山甲,我们往多了算,大概也就能出1斤左右的鳞片。

那23吨,是多少呢?

大家不用特地拿出计算机了,人家新闻标题里早就帮我们计算好了——

5万只这个数量,大家可能感受不深,为此我还特地搜了一下。

翻来覆去,只找到了下面这张图——

这图里面的穿山甲,大约是4千只左右。而5万是4千的12.5倍。

所以5万只因盗猎而死去的穿山甲,堆在一起,大概有那么多——

震撼吗?那我再告诉大家一个更震撼的消息...

我在查资料的时候,误打误撞看到一个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数据,叫做——

该网页里虽然没有明说一年到底消耗了多少,但是却贴心地在网页的最下方给了个下载附件。

我下载后打开一看:原来23吨,差不多就是我们国家一年消耗的总量...

而且这个数据很稳定,从2008年到2015年, 每年基本都是在25~30吨之间浮动。

也就是说,我们国家,每年要消耗掉5~6万只穿山甲...

不过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这只是消耗,不是供给。

当然,更要意识到,这仅仅只是官方统计的结果,至于没统计到的数量,大家可以自由想象...

现如今,一提到穿山甲,相信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对吧?

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上世纪的60年代以前,穿山甲在我国还是比较常见的动物。

根据我国穿山甲研究权威学者吴诗宝的估计,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到2004年,这40年的时间里,便把中国特有的中华穿山甲数量,消耗掉了88%~94%...

而且,这还是20年前估计的数据了。现在的情况,谁都不得而知...反正相关学者早都不做穿山甲的研究了,因为“野外种群之少,已经支撑不起一个科研队伍了”。

因此我们国家现在消耗的穿山甲鳞片,大多都是进口走私的。

前面有说到过,目前发现的穿山甲一共有8种。而它们的现状分别处于:极度濒危、濒危和易危的状态。

其中,中华穿山甲极危的状态肯定是无疑了。另一个极危的,是马来穿山甲。而处在濒危的,则是印度和菲律宾的穿山甲。

大家发现规律没?生活在中国附近的穿山甲,生存状况都很危...

于是问题来了:我们消费那么多穿山甲干嘛呢?

02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觉,反正一提到穿山甲如今悲惨的处境时,脑海里面蹦出的第一反应便是:

它们是被吃成这样的。

在还没着手查证之前,我也这样以为。毕竟一直以来,看到的各种关于穿山甲的宣传,好像都是在让我们拒绝野味...

以至于我老是纳闷,咋有那么多人放着美味平价的吮指鸡、烤羊排、蒸鲈鱼、小龙虾不吃,非要吃这些贵到飞起的濒危穿山甲?

直至我看到,那一袋袋装着穿山甲鳞片的麻袋后,我才意识到...

我们可能都被忽悠瘸了。国外的走私犯对于穿山甲的肉,显然是不在意的,他们更看重的是那些鳞片。如果肉更有价值,那么海关查获的,应该是被伪装起来的穿山甲肉才对。

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就出来了:

造成穿山甲濒危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大家吃野味才把它吃绝的,而是大家图它的鳞片,才把它杀绝的...

当然,有人可能问,这很重要吗?不一样都是死,死于什么有区别吗?

我可以非常负责地说,有区别!因为不同的原因,预示着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更为隐蔽的系统性利益链。

大约在1500年前,一个叫陶弘景的南朝炼丹师兼药学家,在他所著那本《名医别录》里,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鲮鲤甲,微寒。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疗蚁 。

这里面的鲮鲤甲,指的就是穿山甲的鳞片。整句话的大意是说,穿山甲的鳞片,烧成灰后就着水或酒喝下去,可以治疗一些精神性问题。

就是这么一句话,开创了穿山甲鳞片能被入药的历史。接着后代的各种药书药典,都在对这鳞片的药效进行丰富,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陶弘景老人家肯定不曾想,自己总结的这句话,竟然会在1500年后的今天,给穿山甲这个物种带来灭顶之灾。

只不过,这里面存在一个非常奇怪和矛盾的点...

大家记不记得我前面说过穿山甲的大量消耗,是从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用了40多年的时间,消耗掉了90%以上,才使得这一物种变得濒危起来...

于是问题就又来了——

如果1500年前就入了药,为何到了最近几十年才被杀到濒危呢?

03

在继续之前,我想请大家凭直觉回忆一下,你对于穿山甲鳞片药效的印象...

是不是有点模糊,说不上来?但总体感觉又像是很厉害的样子,对不对?

而且印象中,我父母辈的那代人,好像特别追捧穿山甲的鳞片,甚至觉得能驱邪。我就记得我爷爷的抽屉里,有着一把用红绳串起来的穿山甲鳞片。

于是抱着好奇的心态,我查了一下《本草纲目》里面关于穿山甲鳞片的记载。

结果点开一看,里面赫然写着两个字——

一开始以为是我找错了...于是又重新搜了好几个版本。结果全都显示:“甲【气味】咸,微寒,有毒”。

这跟印象中完全不一样啊喂!!!

抱着不信邪的执念,我又查了一下其他的医书,结果发现,它们对穿山甲鳞片的功效,更像是搁那玩排列组合...

《本草害利》: 咸寒有毒。

《得配本草》: 咸,微寒。有毒。

《本草从新》: 咸寒,有毒善窜。

《本草撮要》: 味辛咸寒有毒。

此外我还注意到,《本草纲目》里对穿山甲的肉是这么评价的——

而且大家注意到“有毒”下面那“动风”两字了吗?中医里的动风,一般就指肢体抽搐、眩晕等症状。简单合并就是说:吃了穿山甲肉,容易中毒,抽抽...

虽然这很颠覆我们对穿山甲药效的印象,但却恰好解释了为何在1500年前就入药了的穿山甲,到上世纪60年代前,一直都活得好好的...

因为这玩意儿,甲有毒,肉也有毒...古人谁TM没事吃它啊!

于是按照前面的惯例,大家都知道,我又要问问题了:

既然古人都不怎么吃它,那为何上世纪60年代,我们却开始大量捕杀穿山甲呢?

说实话,我也想不清楚...查证了一堆资料之后,我依旧没有找到一个确切的原因。

在毫无头绪的情况下,我甚至觉得会不会是《葫芦兄弟》的热播,才到导致穿山甲被大量捕杀的...后面查了下相关的上映时间——

人家是86年才上映的,整整晚了20多年,应该关系不大。倒不如说,可能被杀太多了,才会安排穿山甲这样一个角色...

只不过让我奇怪的是,剧里穿山甲的悲惨遭遇,按理应该唤起人们对它的同情才对。

可为何播出之后的30多年里,还是有大量的穿山甲仍旧在被猎杀呢?

虽然找不到相关的直接证据,但后来我想起自己曾经保存的一本出版于1963年的权威药典。

翻开目录,还真有穿山甲的相关记录!而其中比较关键的要点,我都给大家标注出来了——

与之前古人的医书相比,这部药典把穿山甲有毒的内容去掉了,然后将其描绘成一个有着多种功效的药材,并详细记载了如何剥取穿山甲的鳞片用于制药...

而在功效内容里面,有着几个关键词引起了我的注意——

功能:下乳,主治:乳汁不通。

这似乎是说穿山甲的鳞片,有着能令孕妇产生乳汁的功效...

说实话,我不明白这是什么道理?但在查证时,我却意外发现了一个非常滑稽的公益微博...

原来18年时,当了妈妈的Angelababy抱着一只穿山甲,拍摄几张呼吁大家不要用穿山甲通乳的公益微博。

虽然出发点没错,但是照片的拍摄和“通乳的选择”这一用词,难免会引起歧义...

于是该条微博的评论区,直接把Angelababy给喷惨了,最终导致这条翻车的微博被删。

不过这也从侧面证实了穿山甲在一些人的眼里,是有通乳功效的。

只不过...为何有人会觉得穿山甲能通乳呢?

带着这一困惑,我又继续深挖,结果发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理由——

因为穿山甲能“穿山”,其性好“通”,所以能通乳...毕竟看看穿山甲的这爪子,有啥是它挖不开的呢?

这就是最为糟粕的“以形补形”理论...

然而非常搞笑的是,穿山甲其实只能打洞,根本穿不了山!通乳功效完完全全就是望文生义、牵强附会。而且你也整不明白,明明挖土的是爪子,为啥要吃鳞片却能通乳呢?

如果真要按照“以形补形”,现如今真正应该被吃掉的,得是盾构机才对啊!那个才是真正的穿山利器。(只不过此药太贵,一般人吃不起)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通乳”和“穿山”这些说法,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就有记载。

所以绕了一圈,我们还是回到了原点。好像怎么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促成了穿山甲在60年代被大量捕杀?

虽然过去的原因搞不明白了,但现在的原因的还是很好搞懂的——

因为穿山甲很值钱!

04

关于穿山甲到底有值钱,大家可能没啥概念。

这里我引用一部纪录片里的话,大家就能明白了——

而且据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调研发现,在印度偏远部落地区,抓到一只穿山甲卖出的收入,约等于当地人四个月的平均收入总和...

虽然印度偏远地区四个月的工资不好查,但我们国内的电商平台和医院门诊的价格...还是很好查的。

比如某家药店上的穿山甲片,10g就能卖到359元——

而另一平台,虽然直接搜穿山甲会跳出一个假模假样的绿网计划,告诉你,它们平台上没有这个东西...

但你换个搜索词,它们就露馅了。

价格贼贵不说(5g卖280),还特别强调了穿山甲的通乳的功效...

(说真,要屏蔽就认真屏蔽一下好吗?)

至于线下的中医门诊,我找了个2020年开出的方子,上面明确写着18g收522元。

那个贼贵智商税的产品,我们先不管,就拿药店和中医门诊的估算一下。

一只能出一斤(500g)鳞片的穿山甲,大概能在我们国家卖到17950~14500元之间,取个中间数算1.6万元好了。

所以在这,我想给大家发出一个灵魂拷问——

抓只穿山甲,给你1.6万元,你抓不抓?

于是,在面对如此丰厚的利润时...

就算中国药典在2020年把穿山甲除名,并有新闻告知“穿山甲毒株”很像新冠——

就算早在1987年,有学者便已做了穿山甲鳞片的成分分析——

就算现在现在大多数的穿山甲鳞片,都是从非洲那边进口的,跟“中”字完全搭不着边——

但你只要记住,一只穿山甲能卖1.6万元的话...

那么,这个就是6400万人民币——

这个,就值8个亿——

而下面这个,因为是整数,那就更好算了——

价值160亿人民币!

所以当我在到一篇2015年发表的,想用猪蹄甲代替穿山甲的论文时,我都忍不住笑了...

猪蹄甲能值几个钱?

开这玩意儿能帮医生挣钱吗?它能养活整个产业链吗?

尾声

写那么多,大家可能觉得我是想呼吁大家要保护穿山甲什么的...

但我真的没有这个意思。

首先,对于中国本土的中华穿山甲来说,我不好妄下结论...

但“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之少,已经支撑不起一个科研队伍了”,这话是2016年说的。然后2010~2020年的这十年里,也只观测到142次...

再者,印度非洲那边的穿山甲,我们也救不了。抓一只就能卖当地四个月的工资...这谁能扛得住?穷人根本没得选啊!

最后,我这篇文章写出来,可能也就几十万人能看到吧。而且我们酷玩的读者,压根就不跟吃穿山甲鳞片的人搭边啊...

所以,我只是有点感慨和无力...

因为好久之前,我就存过一些穿山甲的表情包。这些表情包里的穿山甲,都挺萌的,而且有些笨拙。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种可爱且很i的生物。

可为啥,偏偏却是这样一个命运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