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一税收认知 课件(共29张PPT)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税收基础课件PPT 学习情境一税收认知 课件(共29张PPT)

学习情境一税收认知 课件(共29张PPT)

2024-06-18 08: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学习情境一税收认知2税收制度 与税收要素341税收基础认知税收负担及其转嫁我国的税制知识目标:1.掌握税收的概念、特征和原则;2.了解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3.理解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4.熟悉我国现行税制体系的构成;5.了解我国的税收管理体制。税收认知任务一 税收基础认知一·税收的概念二·税收的特征三·税收原则四·税收分类任务情境:一、税收的概念任务一 税收基础认知。税收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获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税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 征税的主体是国家。(2) 征税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3) 税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税收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比较,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这三个特征通常被称为税收“三性”。二、税收的特征任务一 税收基础认知二、税收的特征任务一 税收基础认知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二是税收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就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由国家预算安排, 直 接用于满足国家行使职能的需要,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也不付出任何形式的直接报酬和代价。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征税必须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纳税人和征税标准等征纳行为规范,按照预定的规定征纳。(一) 西方税收原则三 税收原则任务一 税收基础认知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是针对资源而言的,即税收对经济资源的配置应依据效率准则,实现效率目标。2. 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是针对收入分配而言的,即税收对收入再分配应依据公平准则,实现公平目标。(二) 社会主义税收原则三 税收原则任务一 税收基础认知1. 公平税负原则 2. 讲求效率原则 所谓讲求效率原则,就是以最少的劳动耗费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社会主义税收主要对企业纯收入进行分配,税收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3. 财政原则 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重要职责,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是税务部门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的基本出发点。税收制度的效率和公平原则都是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实现的。4. 税收稳定原则 税收稳定原则是指税收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应依据稳定准则,实现稳定目标,促使经济稳定发展。任务二 税收制度与税制要素国际贸易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这个世界,纵观历史,国际贸易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发展至今其作用已相当强大,但追溯其产生和发展, 可以说有血有泪。任务情境:任务二税收制度与税制要素一、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指国家对税收这种无偿、强制和规范性的分配活动以法律或法规形式制定和颁布的一整套具体课税办法的总称,或者说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制度的总和,是规范国家征税和纳税人纳税的法律法规。(一)税收制度的含义任务二税收制度与税制要素一、税收制度税收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构成税种的要素主要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和减税免税等。二是不同的税种构成税收制度。构成税收制度的具体税种一般都包括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等类别,不同国家的税种存在较大的差异,即使同一税种的内容也不相同。三是规范税款征收程序的法律法规,如税收征收管理法等。(一)税收制度的含义任务二 税收制度与税制要素任务情境:二、税制要素1.征税对象2.纳税人3. 税率4.纳税环节5. 纳税期限6. 减税免税7.违章处理任务二 税收制度与税制要素任务分析:1.征税对象税目计税依据AB税本D税源C任务二 税收制度与税制要素任务分析:2.纳税人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纳税主体。法律角度看,纳税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是指按照法律程序,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审查批准和登记,具备必要的生产手段和经营条件,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并能承担经济责任,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单位,如社会团体、公司和企业等;自然人是指具有权利主体资格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财产权利,承担法律义务,能在法院和仲裁机关起诉的个人。同一个税种的纳税人可以随着客观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与纳税人相关的一个概念是负税人。负税人是指税款的最终负担者。纳税人是税法明确规定的,而对负税人税法不作规定;纳税人可以是负税人,也可能不是负税人。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时,称为税负转嫁或转移,税负转嫁或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在税法中不便作出规定。任务二 税收制度与税制要素3.税率税率是指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法定比例。它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体现了征税的程度。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因为税率的高低一方面关系到政府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水平,另一方面国家的鼓励和限制政策要通过税率来体现,所以必须科学合理地设计税率。我国现行税率大体可分为三类。

任务二 税收制度与税制要素任务分析:3.税率Diagram2比例税率Diagram2123定额税率累进税率任务二 税收制度与税制要素4.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在商品流转过程中缴纳税款的环节。任何一种税都要确定纳税环节,有的税种纳税环节比较明确、固定,有的税种则需要在许多流转环节中选择和确定适当的纳税环节。根据纳税环节的多少对商品流转额征税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课征制度。任务二 税收制度与税制要素任务分析:4.纳税环节2.两次课征制1.一次课征制3.多次课征制任务二 税收制度与税制要素任务分析:5.纳税期限1. 税款的结算期限2. 税款的缴库期限任务二 税收制度与税制要素任务分析:6.减税免税1.税基式减免3.2.税率式减免税额式减免任务二 税收制度与税制要素任务分析:7.违章处理213违章处理措施违章行为税务争议的处理程序任务三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一、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的含义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对国民收入进行的再分配,就纳税人而言,国家征税直接减少了他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得的份额,即减少了纳税人的经济利益,从而形成负担。所以税收负担是指由于国家征税而使纳税人损失了经济利益而承受的经济负担。任务三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一、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的含义这种经济利益损失用绝对数表示,称为负担额,是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数额,表示纳税人负担税款的规模大小;用相对数表示,称为负担率,是纳税人的纳税额与同期征税对象数额的比例,用来表示纳税人税负水平的高低。任务三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一、税收负担(二)税收负担的度量1. 宏观税收负担2. 微观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税制结构收入分配体制任务三 税收负担及其转嫁二、税负转嫁(一)税负转嫁的方式(二)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三)税负转嫁的经济效应分析1.前转2.后转3.消转4.税收资本化1.应税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弹性2.税种的选择3.课税范围4.生产者谋求利润的水平5.市场结构1.税负转嫁具有利益再分配效应2.税负转嫁具有调节社会供求关系.促进供求趋于平衡的效应3.税负转嫁具有优化资源配置效应任务四 我国的税制一、我国税制的历史沿革(一)建立统一的税质体系(二)1958~1978年的税制改革(三)1979~1993年的税制改革(四)1994年以来的税制改革1.建立涉外税制度2.实施利改税3.改革流转税4.开征资源税1.1994年税制改革2.废止农业税条例3.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任务四 我国的税制二、我国现行税制体系的构成(二)税收征收管理法1.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税种的管理2.海关负责征收税种的管理知识小结知识小结税收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获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税收是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比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这三个特征通常被称为税收“三性”。税收制度简称税制,其内容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不同的要素构成税种;二是不同的税种构成税收制度;三是规范税款征收程序的法律法规,如税收征收管理法等。税收制度由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等要素构成。其中,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率是税收的基本要素。税收负担是指由于国家征税而使纳税人损失了经济利益而承受的经济负担。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知识小结知识小结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者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负转嫁的方式主要包括前转、后转、消转和税收资本化四种。我国现行的税制体系由税收实体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制度)两部分构成。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实体法包括18个税种,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逐步演变形成的,按其性质和作用大致可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资源税类、财产税类和行为税类五类。我国税收征收管理适用的法律制度是按照税收管理机关的不同而分别规定的。由税务机关征收税种的管理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执行,海关负责征收税种的管理按照《海关法》和《关税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