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锁定的积木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积木搭建方法示意图覆盖 一种可调节锁定的积木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一种可调节锁定的积木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一种可调节锁定的积木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种可调节锁定的积木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积木组件领域,尤其是一种可调节锁定的积木连接件。

背景技术:

2.积木是孩童常接触的玩具,通常包含乐高积木,有助于开发智力,训练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积木中的排列,接合,环形,对称等都对孩子的智力有好处。积木也包含电子积木,根据少儿学生知识的特点,将导线、灯泡、二极管、电阻、电容、各种开关、电表、电机、喇叭、集成块等电子元器件固定在塑料片(块)上,用独特的子母扣做成独立可拼装的配件,在产品配置的安装底板上像拼积木一样拼装电路组合。3.随着玩法、积木搭建的复杂性提高,需要更大面积的底板进行搭建,为了提高适应性,许多积木组件或积木底板需要拼凑,然而,随着玩法的复杂性提高、或积木电路的复杂性提高,平面底板之间或积木组件之间固定角度的拼凑、搭建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锁定的积木连接件,能够将相邻的积木底板组合成立体结构,形成立体积木底板,能够调节并且锁定角度,承重能力强,组合稳定,能够搭建复杂的积木结构。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锁定的积木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转动定位装置,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分别用于连接积木底板或其他积木组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有第一旋转座、第二旋转座,第一旋转座、第二旋转座之间可旋转相互扣合;所述的转动定位装置包括限位扣、限位座及弹簧,限位扣中部具有连接柱,限位座固定于连接柱的尾端,连接柱分别穿过第一旋转座、第二旋转座的中部空腔,限位座与第二旋转座相贴,弹簧套接在连接柱上,弹簧一端与限位扣接触,另一端与第一旋转座周沿接触,弹簧的弹力推动限位扣,拉动限位座与第二旋转座紧贴限位。6.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座与第二旋转座的接触面分别设置有能够相互卡合的卡齿结构,弹簧的弹力推动限位扣,拉动限位座与第二旋转座紧贴,限位座与第二旋转座的接触面卡合限位。7.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扣设置有至少一片定位筋,定位筋环绕于连接柱周沿;所述第一旋转座设置有与定位筋对应的定位槽,定位筋卡入定位槽,限位扣与第一旋转座能够相对滑动。8.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旋转座、第二旋转座的外端面均为凹槽腔结构,限位扣与限位座分别位于第一旋转座、第二旋转座的凹槽腔内。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旋转座的凹槽腔底面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旋转座的中部设置有一对卡扣,卡扣向第二旋转座的通孔延伸,并且穿过第二旋转座的通孔,与第二旋转座的通孔扣合。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旋转座还设置有弹簧座,弹簧座底部具有缺口,所述卡扣分别设置于该缺口两侧,连接柱穿过该缺口,弹簧位于弹簧座内,与缺口的侧沿接触。11.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扣与限位座通过螺丝连接。12.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积木连接座;所述积木连接座上部为子扣,下部为母扣。13.作为优选,所述的积木连接座为能够导电的金属钮扣,积木连接座之间相互电连接。14.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内部分别设置有金属导电板,金属导电板连接两个积木连接座,金属导电板的端部设置有卡钩,两块金属导电板的卡钩分别位于第一旋转座、第二旋转座内,并且两个卡钩之间通过导线连接。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可调节锁定的积木连接件,能够将相邻的积木底板组合成立体结构,形成立体积木底板,并且能够调节并且锁定角度,承重能力强,组合稳定,使相邻两块积木底板拼合后能够呈现不同的角度;并且,积木连接件还能够用于连接其他积木组件/电子积木组件,可用作导电构件,能够调节到需要的角度,满足复杂的积木/电子积木的搭建,并且承重能力强,组合稳定性高。附图说明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积木连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积木连接件的爆炸图;19.图3、图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积木连接件的第一旋转座的两侧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20.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积木连接件的锁定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21.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积木连接件的解锁状态剖面结构示意图;22.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积木连接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23.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积木连接件与积木底板组合使用状图参考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2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25.实施例26.积木连接件,能够调节并且锁定角度,其承重能力强,使积木搭建更加稳定。27.如图1、2所示,由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及转动定位装置组成,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分别用于连接积木底板10或其他积木组件,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分别设置有第一旋转座11、第二旋转座21,第一旋转座11、第二旋转座21之间可旋转相互扣合。参见图8,积木连接件将积木底板10搭建成需要的形状28.所述的转动定位装置包括限位扣3、限位座4及弹簧5,限位扣3中部具有连接柱31,限位座4固定于连接柱31的尾端,连接柱31分别穿过第一旋转座11、第二旋转座21的中部空腔,限位座4与第二旋转座21相贴,弹簧5套接在连接柱31上,弹簧5一端与限位扣3接触,另一端与第一旋转座11周沿接触,弹簧5的弹力推动限位扣3,拉动限位座4与第二旋转座21紧贴限位。按压限位扣3时,限位扣3推动限位座4,使限位座4与第二旋转座21分离,从而能够转动第二连接件2。29.所述限位座4与第二旋转座21的接触面分别设置有能够相互卡合的卡齿结构,该卡齿结构为环形齿轮形状结构41,弹簧5的弹力推动限位扣3,拉动限位座4与第二旋转座21紧贴,限位座4与第二旋转座21的接触面卡合锁定限位,参见图5,按压限位扣3时,限位扣3推动限位座4,使限位座4与第二旋转座21分离,而解开卡齿结构的锁定状态,从而能够转动第二连接件2,参见图6。30.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扣3设置有至少一片定位筋32,定位筋32环绕于连接柱31周沿,本实施中定位筋32为四片,均匀环绕于连接柱31周沿;所述第一旋转座11设置有与定位筋32对应的定位槽111,定位筋32卡入定位槽111,限位扣3与第一旋转座11能够相对滑动,不能相对滑动。31.所述的第一旋转座11、第二旋转座21的外端面均为凹槽腔结构,限位扣3与限位座4分别位于第一旋转座11、第二旋转座21的凹槽腔内,使结构更加紧凑。32.所述第二旋转座21的凹槽腔底面中部设置有通孔22;所述第一旋转座11的中部设置有一对卡扣6,卡扣6向第二旋转座21的通孔22延伸,并且穿过第二旋转座21的通孔22,与第二旋转座21的通孔22扣合。卡扣6向两外侧凸起,侧部为倾斜倒向面,下部为平面,装入后,卡扣6的平面部分与通孔22侧沿相贴,从而第二旋转座21与第一旋转座11结合,并且能够相互转动。33.参见图3、图4,所述第一旋转座11还设置有弹簧座7,定位槽111设置于弹簧座7的前端的内壁面,弹簧座7底部具有缺口71,所述卡扣6分别设置于该缺口71两侧,连接柱31穿过该缺口71,弹簧5位于弹簧座7内,与缺口71的侧沿接触。其中,弹簧座7,弹簧座7向上延伸,中部为空腔,并且上部的封闭结构上开设缺口71,卡扣6设置于该缺口71上,该缺口71仅能使连接柱31穿出,弹簧5不能穿出,形成弹簧5推动弹簧座7与限位扣3的状态。34.其中,限位扣3的连接柱31的顶部为多边形结构,限位座4底部具有对应的多边形连接座,连接柱31与限位座4过盈配合连接;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扣3的连接柱31顶部与限位座4通过螺丝8连接,参见图7。限位扣3与限位座4形成一体结构,当限位扣3被弹簧5推动向下移动时,限位座4一体下向移动,使限位座4与第二旋转座21紧贴,限位座4与第二旋转座21的接触面卡合锁定限位。35.所述的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积木连接座9;所述积木连接座9上部为子扣,下部为母扣,两个积木连接座9之间能够相互折扣,也能够连接积木底板/积木组件的插柱。36.所述的积木连接座9为能够导电的金属钮扣,积木连接座9之间相互电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内部分别设置有金属导电板91,金属导电板91连接两个积木连接座9,金属导电板91的端部设置有卡钩92,两块金属导电板91的卡钩92分别位于第一旋转座11、第二旋转座21内,并且两个卡钩92之间通过导线连接。3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锁定的积木连接件,能够将相邻的积木底板组合成立体结构,形成立体积木底板,并且能够调节并且锁定角度,承重能力强,组合稳定,使相邻两块积木底板拼合后能够呈现不同的角度;并且,积木连接件还能够用于连接其他积木组件/电子积木组件,可用作导电构件,能够调节到需要的角度,满足复杂的积木/电子积木的搭建,并且承重能力强,组合稳定性高。38.能够将相邻的积木底板组合成立体结构,形成立体积木底板,能够调节并且锁定角度,承重能力强,组合稳定,能够搭建复杂的积木结构。39.能够将相邻的积木底板组合成立体结构,形成立体积木底板,能够调节并且锁定角度,承重能力强,组合稳定,能够搭建复杂的积木结构40.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