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兵器“绰号”那些事(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积木二战战斗机 中外兵器“绰号”那些事(下)

中外兵器“绰号”那些事(下)

2023-09-20 07: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民晚报·新民网】许多国家都有给孩童在大名外另取小名或乳名的习惯。在武器装备的命名过程中,也出现了大名(官方名称)与小号(俗称)并行不悖的现象,有的小号不仅既形象又贴切,而且辛辣的讽刺也充满了浓浓的战场幽默感,让人忍俊不止,甚至比官方名称更加出名。

  由“雷电”变身“疣猪”的攻击机

  作为一款费尔柴德公司生产的美国单座双引擎攻击机,A-10攻击机的官方名称本来是听上去响当当的“雷电Ⅱ”。然而,该机加入美军之后,这个官方称呼并未得到广泛认可,因为大多数人都只记住了“疣猪”(Warthog),或简称“猪”(Hog)——这个因A-10粗犷、特殊的造型与特征而来的形象化昵称。

  的确,A-10攻击机的外型实在是太丑了。矩形平尾两侧装有双垂尾,2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并列安装在后机身上方,其构形看上去就像一头长着锋利獠牙的疣猪。

这密布的弹孔,足够说明“疣猪”的皮糙肉厚

  更重要的是,A-10攻击机采取了一系列加固设计,使得其能够在战斗中承受严重损伤,战场存活率非常高,就像疣猪一样皮糙肉厚打不死。因此,“疣猪”的名号不胫而走,渐渐盖过了“雷电Ⅱ”这个官方命名。美国媒体在报道A-10时,使用的基本都是“疣猪”这个昵称。

  “疣猪”的设计异常强韧、坚固、耐用,4个自封式油箱全置于机身中心,大大减少了被击中的机会,而且各油箱相互独立且互不相邻,内外都覆有化学防火阻燃剂,可以防止油箱意外爆炸。

  “疣猪”内部具有高强度的机体结构,其飞行控制系统有三重保障,包括两套液压系统及一套机械系统,一旦液压操控故障或部分机翼受损时,飞行员可以用手动复归控制系统。

  “疣猪”驾驶舱及部分重要的飞控系统设备则由540千克、13-38毫米厚的钛金属装甲保护,能抵受23毫米弹药的扫射及较少数的57毫米弹药射击。好玩的是,这层装甲被戏称为“浴缸”。

  此外,“疣猪”的名称也源于A-10的动作性能要素。由于该机拥有低速度、低高度的优异操纵性,能够以320公里的巡航时速慢吞吞地飞行,有效发挥近地攻击机的火力支援优势。一旦发现目标,A-10就能以30毫米的GAU-8“复仇者”机炮从空中喷洒火力,一分钟内就能发射3900发30毫米口径的贫铀穿甲弹,其子弹速度比音速快3倍以上,敌人要等到被击中才听到“疣猪”已经开火的声音。

“疣猪”的“獠牙”——“复仇者”机炮

  从实战表现看,A-10攻击机也确实不负“疣猪”这个名号。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的144架A-10机群出动了将近8100架次任务,共摧毁了伊拉克超过900辆坦克、2000辆其他战斗车辆以及1200个火力点,还击落了2架伊军的直升机,堪称这场战争中效率最高的战机。而整个战争期间,仅有4架A-10被击落,另有3架受重伤后仍能飞回基地,还有少数在降落时损毁。

  在2003年的海湾战争中,一架A-10在巴格达执行为地面部队支持的任务时被防空炮火击中,两个发动机引擎的其中一个损毁,液压系统失效,但飞行员硬是用备份机械操控系统飞行了一个小时后,成功返回基地并安全着陆。

  不祥的“寡妇制造者”

  F-104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在冷战早期生产的一种战机,外号“星战士”(Star fighter)。该机汲取了美国空军在朝鲜战争中获得的经验,高度重视轻盈、简单与高速性能,外型也非常特别,看上去就像一枚有人驾驶的导弹。F-104不仅在美军中服役,同时也是北约成员国的主要战术核武器投射力量。

  单从性能指标看,F-104是世界上第一架拥有两倍音速的战机,并在20世纪60年代长期保持爬升率、飞行高度(10万英尺)的纪录。但是,在这些“看上去很美”的指标背后,F-104又是人机结合最差、坠机率最高的战机之一,其操控难度之高,迫降和跳伞可能性之低,使它拥有了“寡妇制造机”(Widow maker)的别称。

  美国空军的家属甚至使用了“玻璃丈夫”一词,来形容驾驶F-104战机的美军飞行员。据不完全统计,在F-104服役的50年里,其坠机率为:联邦德国32%、荷兰31%、比利时37%、意大利37%、加拿大45%、日本15%,美国未公开。

F-104上演了各种花式坠毁,尤以联邦德国空军最惨

  联邦德国空军作为F-104的最大用户,共采购了916架,坠机损失也最大,共计298架(含6架地面损失),116名飞行员丧生(含8名美国空军飞行员),171名飞行员成功弹射逃生(其中8人在F-104上2次弹射逃生)。最惨的一次,联邦德国空军一天之内连续坠毁4架F-104。

台湾地区空军也装备了大量的F-104战机

  中国台湾地区空军也曾装备过249架F-104飞机,共失事96架,死亡飞行员64人。其中,不少失事飞机甚至是连号的,坠机率高达38.5%。

  这样一款堪称噩梦般的战机,是如何在世界打开市场的呢?1957年,联邦德国曾经派出过纳粹德国时代的王牌飞行员埃里希·哈特曼,前往美国试飞F-104,哈特曼认为该机不适合本国空军,当时的美国空军也拒绝采购F-104。洛克希德公司为了迅速打开市场、缓解财政危机,竟然向当时的联邦德国国防部长行贿1000万美元,这才敲开了联邦德国空军的大门,并以此吸引来了美国空军和其他空军的订单。1976年,美国会议员曝光了洛克希德公司以行贿手段促销F-104战机的丑闻,该公司副总裁科赫在听证会上承认,曾使用大量金钱收买日本、荷兰、意大利等国高官。丑闻曝光后,在国际上掀起了不小的风波,日本因此追查了多位政要,还逮捕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前首相田中角荣,控诉他在担任首相期间收受洛克希德公司贿赂5亿日元。

  然而,此时“寡妇制造机”F-104已经装备了多国空军,只能用这些国家飞行员的鲜血和家属的泪水来买单。

  坦克中的“打火机”

  M4“谢尔曼”坦克是二战期间美国研发制造的中型坦克,其命名源自美国南北战争时的北军名将威廉·特库塞·谢尔曼。该坦克最大的优点是生产容易,任何一间钢铁工厂都能生产谢尔曼坦克上的部分零件或者完成组装,使得美国能在短时间内开足马力,把所有产能投入军事生产。因此,该坦克总产量达49234辆,是二战中产量最大的坦克之一。

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狂怒》将美国二战坦克兵的故事搬上银幕,电影也如实还原了“谢尔曼”在德军“虎式”坦克面前的脆弱和恐慌

  从战场表现来看,M4“谢尔曼”坦克存在很多设计败笔,无法同当时纳粹德国陆军的“虎”式、“豹”式重型坦克相抗衡。早期型号的“谢尔曼”把传动系统安放在正面,往往是挨了一炮就失去动力。而且,较高的车身外型使其不易躲藏,装甲过薄很容易被敌人击穿。德军在远距离开一炮就能摧毁一辆“谢尔曼”,盟军往往要牺牲几辆“谢尔曼”,才能击毁一辆豹式或虎式。德军对“谢尔曼”甚至创造了一炮击穿2辆甚至是隔着房间击杀的战例。

相比于苏德在二战期间的主力坦克,“谢尔曼”防护力太差,难怪美军老兵会不满

  由于“谢尔曼”基本是“一打就着”,中弹后极易燃烧甚至爆炸,这让当时的美国大兵欲哭无泪。由于英军也装备了部分谢尔曼坦克,德军戏称其为“汤米烤肉炉”(“汤米”是当时德国人对“英国佬”的习惯性代称,英国人对“德国佬”的代称是杰瑞)。二战后,美军干脆给“谢尔曼”坦克起了一个外号“朗森打火机”,朗森是当时德国的打火机品牌,其广告词为“一打就着、每打必着”,以此形容谢尔曼的易燃性。

  美国陆军第3装甲师的老兵贝尔顿·库柏在其回忆录《死亡陷阱》中,对M4中型坦克提出了尖锐批评,“美国陆军无论做怎样的保证、声明、和承诺,都无法告慰成千上万死伤的坦克兵和依靠‘谢尔曼’坦克掩护的步兵。提供质量比敌方差距如此悬殊的武器长达两年之久,无论是谁负责供应美军坦克,都必须为此承担罪责。我实在不能理解居然有人能够如此渎职而逃脱惩罚。”

  无名的“黑色喷气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设计生产的F-117A隐形战斗机,绝对是一个神话一样的传说。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完全以隐形技术设计的飞机,F-117A虽然名字叫战斗机,其实并没有什么空战能力,主要用于对地攻击,出色之处在于,其隐身技术可以逃过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雷达的侦测,雷达反射截面(RCS)低于0.025平方米,相当于一枚棒球大小,简直就是来无影去无踪的飞贼。

成群结队的F-117A也是那时美军空中优势的一个缩影

  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F-117A当仁不让,在未损失1架的完美存活率前提下,不仅成功完成了对敌人雷达的“踹门”任务,还先后执行了1300次任务、飞行6905个小时,成功摧毁了1,600个高价值目标,超过全部战略目标的40%。而且,F-117A也是唯一一种敢于在白天进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投弹的飞机,伊军雷达无法探测和跟踪到它。

南联盟军队在科索沃战争中打破了F-117A不败的金身,开创了击落隐身战机的战争史记录

  国内外很多媒体在报道F-117A时,都把它的外号标注为“夜鹰”(Nighthawk),其实这是一种误传。F-117A在美军中并没有官方确定的正式外号,美国空军的飞行员也从来不把它叫“夜鹰”,而是习惯称呼为“黑色喷气机”。

  当然了,“上山多遇着虎”。F-117A不可战胜的神话,在科索沃战争中被打破了。1999年3月27日,一架编号AF-82-806的F-117A战机在贝尔格莱德近郊,被当时的南联盟军队揍了下来,事后,令美国人乃至全世界都大跌眼镜的是,击落它的并不是什么新型导弹,而是老式的苏俄制S-125“伯朝拉”防空导弹(北约代号为SA-3,外号“果阿”,又名“小羚羊”)。此后,F-117A又参加了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和2003年的海湾战争,最终于2008年4月退出作战序列。“黑色喷气机”从此成为绝响。

  “女王陛下的烧火棍”

  二战时期英国生产的斯登冲锋枪,几乎武装了半个世界的地下反法西斯组织,但二战后,英国生产的一款步枪却让英军头疼不已——这就是制式武器L85A1突击步枪。

  L85A1是SA80系列步枪的一种,于1985年服役,采用的是采用无托结构枪械构造。该枪虽然看上去造型前卫美观,但在实际使用中却频频掉链子,让英军经历了从抓狂到崩溃的心路历程——新枪卡壳走火都是小事,更要命的是射击时机匣盖会弹出来砸到操作者的脸上;弹匣卡笋挂不住弹匣,发射时弹匣有时会自己掉到地上;当下雨、天冷或在丛林中,枪上的SUSAT瞄准镜会模糊不清;塑料部件大都容易突然折断,击针容易破裂,全枪锈蚀严重……总之,故障率达到了令人绝望的地步。

在网上,吐槽L85A1的文章简直不要太多

  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L85A1作为一个匆匆服役的枪族,随同英军参加了“沙漠风暴”行动。在战场上,L85A1把所有问题都暴露了出来,如每射击99发子弹就要卡壳一次;常见有弹匣脱落、撞针松脱或弹力不足等问题。英军士兵形容,在正常情况下,L85A1应该打不响;只有很幸运的时候,才会打响。

  英军战后报告中指出,“只要有一丁点沙子进入我们的步枪,这些枪就会卡壳。但如果润滑它们,砂砾就会被油黏在一起,让事情变得更糟。”“步兵对他们的武器没有信心,大部分人预计卡弹会在第一个弹匣就发生。部分连队指挥官认为,如果伊拉克军队在行动中进行了任何抵抗,伤亡将不可避免的发生。”

白金汉宫禁卫军手持已装刺刀的SA80与L85A1属同一枪族,可谓名副其实的“女王陛下的烧火棍”

  糟糕的战场使用体验,给服役不久的L85A1带去了很多外号,比如“弹夹容量最大的栓动步枪”、“最先进的栓动步枪”、“女王陛下的烧火棍”、“突击步枪的耻辱”等等,主要是形容其射速还不如老旧的栓动步枪快,且故障率奇高。英军SAS特种部队无论如何也不接受L85A1这个“卡弹王”,宁可采购更靠谱的美制AR、奥地利AUG或德国HK G3等步枪。

  在一片嘲讽声中,英国国防部请来了经验老道的德国轻武器制造商黑克勒&科赫(H&K)公司,对L85A1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在替换了近80%的零件之后,改进型L85A2做到了平均每发射2.5万发子弹才会卡弹。即便如此,其他的小毛病还是难以根除。借由此事,L85步枪也获得了新的美誉——“连德国人也修不好”。以至于在阿富汗战场上,有的英军士兵在出门巡逻之前都要打一梭子试枪。

  L85步枪不靠谱的名声已经传到了国际上。据外媒报道,英国曾经为某非洲国家培训特种部队,在其培训过程中使用了L85步枪。当训练结束后,英国准备把这些枪支作为军援时,却遭到了拒绝。为了大英帝国的面子,英国不得不高价进口了一批德国HK G36步枪送给这个小国家。

  从“可怕对手”到“空中打火机”

  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还诞生了另一种“打火机”。

  零式战斗机是日本在二战时期设计的一款单座单发平直翼活塞式战斗机,具有转弯半径小、速度快、航程远等特点。在1941年12月8日偷袭珍珠港的行动中,数十架从航母上起飞的零战,完全压制了仓促迎战的美军战斗机。从性能比较看,在太平洋战争早期,美国海军没有一款战斗机能同零战过招。美军飞行员战后回忆,“在一对一近距离空中格斗中,这个对手很可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零式战机性能设计的优越之处。

零式战机是一款优点和缺点都极其鲜明的战机

  为了对抗“零”式,美国海军和飞机制造商可谓绞尽脑汁。幸运的是,1942年6月,美军在阿留申群岛搜索时,发现了一架迫降的“零”式战斗机。如获至宝的美军迅速将这架战机运回美国本土,展开了全面研究和飞行测试,很快发现了敌机的重要缺陷:动力不足、机体脆弱、防弹能力差。

  “零”式战机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堀越二郎为了追求更高的速度和更强的续航能力,把战机重量“减到了不能再减的地步”,只有约1.8吨,比美军P-40战斗机轻了近900公斤,这也导致发动机只能选择重量轻、马力小的三菱瑞星,构成飞机机体的金属框架上遍布孔洞,覆盖机翼和机体的铝合金仅1毫米厚,油箱也没有装甲保护,没有自封装置和灭火设备。美军对零战试飞的结论是:当零战高速俯冲后向上拉起时,由于机翼厚度不足,机翼会出现褶皱变形,可能进一步导致机体颤抖、失控并最终解体。

电影《珍珠港》海报

  针对上述特点,美军制定了针对“零”式战机的战术。那就是发挥美军飞机马力强劲的优势,—旦遭遇零战,迅速俯冲、一打就跑。当俯冲时速超过650公里时,零战就追不上了。与此同时,对零战展开攻击,即“边跑边打”。这一简单而实用的战术,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不仅如此,美军同年还从格鲁曼公司采购了F6F“泼妇”战斗机(又名“地狱猫”),它装备2000马力的引擎,时速超过600公里,机身进行强化,俯冲时速达900公里。美军飞行员驾驶着F6F,对曾经不可一世的零战发起了“反杀”。在与F6F的格斗中,动力不足的零战不仅追不上,还防不住,油箱几无防护的弱点暴露的淋漓尽致,很容易被击中起火。大量经验丰富的日军飞行员,与零战一同葬身火海。美军因此称呼零战为“空中打火机”。

  (新民晚报深海区工作室特约撰稿人 石留风)

我要爆料 联系电话:021-22899999 新民网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