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不仅仅是南北分割线,另外这10条地理分界线很重要!考题都从这里出!(附中国南北地理差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秦岭位置示意图 秦岭淮河:不仅仅是南北分割线,另外这10条地理分界线很重要!考题都从这里出!(附中国南北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不仅仅是南北分割线,另外这10条地理分界线很重要!考题都从这里出!(附中国南北地理差异)

2023-08-11 08: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秦岭风光 图/视觉中国

  秦岭

  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的南北两侧

  小到豆腐脑的甜咸、大到气候类型的异同

  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

  而秦岭淮河这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目前已知的最早论述

  由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

  发表于1908年的《新撰地文学》

  又在1924年发表《佛学地理志》一文中

  明确提到秦岭-淮河分中国为南北

  (制图@风沉郁/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Michael Schmeling/123RF)

  秦岭-淮河一线

  是中国地理区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

  在此线的北面和南面

  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习俗

  均有明显不同

   #01 

  南北分界线,为什么在这里?

  如果你以为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明明白白的“线”

  就太低估地理的复杂程度了

   #02 

  秦岭是个“面”

  先说说秦岭

  广义的秦岭是指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

  西起甘肃省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

  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

▲秦岭位置示意 图/中国国家地理

  秦岭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

  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

  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

  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

  全长1600公里

  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

  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秦岭主峰太白山 图/视觉中国

  狭义的秦岭

  是指位于陕西省境内的秦岭中段山脉

  也是秦岭的主体

  其东西长约400-500千米

  南北宽100-200千米

  海拔一般在2000-3000米

  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

  为中国中东部最高的山峰,山势雄伟

  连狭义的秦岭都有一、二百千米这么宽

  那么南北的分界线到底划在哪儿?

  一般来讲,

  这种重要的分界线应该位于山脊

  这样可以保证山两边垂直自然带的完整

  但尴尬的是

  秦岭并没有一条明确的脊线

  即便把高海拔山峰的最高点连接起来

  得到的也不算“线”,更近似于一张“网”

▲秦岭钟南山秋韵 图/视觉中国

  我国南北方最重要的两条河流分别是长江和黄河

  秦岭正是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发源于秦岭

  总长度800多公里

  从甘肃进入陕西后

  渭河冲积形成的关中平原史称"八百里秦川"

  长江两大支流汉江和嘉陵江也发源于秦岭

  汉江形成汉中盆地和向东的狭窄汉水谷地

  被称为西北的江南,是鱼米之乡

   #03 

  淮河好“纠结”

  秦岭好歹是条巨大的山脉

  对气流有阻隔作用

  淮河作为平原上的一条河流

  为啥也能成为南北分界线?

  淮河两侧的淮南市和淮北市

  自然植被和农作物并没有大的差异

  但分别再向南北走几百公里

  差别就明显了起来

  比如淮河南侧的扬州与淮河北侧的郑州

  南与北的分野已经十分鲜明

▲淮河流域一部分 图/中国国家地理

  淮河既然是南北分界线

  它流域内的支流自然具有南北方双边的特点

  北方地区的降水变率大

  暴雨集中和南方地区暴雨历时长、强度大

  它一个不落

  从灾害学的意义上说

  自然地带交汇处常常是自然灾害的高发地带

  所以,淮河特别容易出现大洪水

▲淮河盱眙段风光 图/视觉中国

  淮河沿线是一月平均气温0摄氏度的等温线

  淮河以北的河流湖泊可能会结冰

  南方的则不冻

  但这些线都不是一条精确重合的线

  而是散布在淮河南北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区域

  那么这条宏伟分界线到底分开了

  哪些奇特的地理景象

   #04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气候方面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秦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雨季长短差异显著

  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较长

  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

▲0℃等温线

  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河湖不结冰

  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河湖结冰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南为湿润区

  秦岭-淮河以北为半湿润区

▲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

  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

  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②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③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汛期长,冬季不结冰

  秦岭-淮河以北河流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汛期短,冬季结冰

  秦岭-淮河还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④地形、土壤、矿产方面

▲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我国土壤分布示意图

  秦岭-淮河以南以红壤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黄壤或棕壤为主

  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

  秦岭-淮河以南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重工业占比较大

  ⑤农业方面

▲我国小麦、水稻分布示意图

  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

▲我国油料作物分布示意图

  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

▲我国糖料作物分布示意图

  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

▲我国各地的种植制度

  秦岭-淮河以南以一年两熟至三熟

  秦岭-淮河以北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⑥人文方面

▲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线

  秦岭-淮河是我国冬季集中供暖的分界线

  今天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地理考试中经常出现的10条中国地理分界线,它可以帮助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一、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县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和西北部的人口逐渐减少,两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密度逐渐拉开距离,随着国家近几年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使西部地区人口逐年增加。

  在沿海地区人口密度一般比内陆更稠密些,尤其是三角洲、河口等如:海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度会更大,这些地方商业比较发达,人流量大,气候适宜。

  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疏,大体有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部、昆仑山脉、青藏高原北部,这些地方有的是常年干旱,有些是终年积雪,环境相对比较恶劣。

  二、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米仓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四、气候界线

  1.1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

  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

  五、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分水岭:

  ①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分水岭:冈底斯山—怒山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③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④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⑤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⑥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分水岭:太行山

  ⑦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六、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七、自然区内部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八、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3.我国天然草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此线东南部分是我国农区畜牧业分布区,此线西北部分是我国牧区畜牧业分布区。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4.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界线:长城

  九、行政区界线

>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十、海洋的分界线

  我国我国的四大领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上是一张四大海域地图。

  1.渤海与黄海分界线: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与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连线; 

  2.黄海与东海分界线: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与韩国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 

  3.东海与南海分界线:广东南澳岛与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 。

  如果不需要这么精确的话,也可以记个大致的位置:

  1.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顶端连线为界。 

  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长江口北岸为界。

  3.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台湾岛南端和闽粤两省交界处的连线为界。

  其中,南海最大,渤海最小,具体如下... 渤海面积约为7.7万平方公里;黄海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东海面积约为77万多平方公里 :南海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千米。

  十一、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1)气候:

  ①大致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②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的分界线

  ⑥≥10℃积温4500℃等值线经过地

  (2) 地形:

  ①黄土高原与汉水谷地的分界线

  ②汉中谷地与渭河谷地的分界线

  ③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3)河流:

  ①河流有无结冰期、流量大小、水位高低的分界线

  ②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4)土壤:棕壤与黄棕壤的分界线

  (5)植被及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及对应自然带的界线

  (6)农业:

  ①农业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②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的分界线

  ③水稻和小麦杂粮的分界线

  ④柑橘和苹果的分界线

  (7)区域划分:南方北方的分界线

  淮河:大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小结:

  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以北为旱地,多用水浇灌; 

  东北春小麦,作物一熟年;华北冬小麦,两年能熟三。 

  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两或三,水稻为重点。

  水文特征变,北河汛期短;有冰流量小,水混位变显。

  南河流量大,水位变不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气候分界线,五个大方面:无霜生长期,长短南北反; 

  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植被界以南,绿色为常年;亚热阔叶林,热带雨林南。

  以北温草原,落阔叶广泛;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北边。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1)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3)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4)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5)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6)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7)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8)地势: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

  (9)地形: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

  (10)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11)干湿地区: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3.长城

  (1)我国古代牧业文化与农业文化分界线

  (2)冬小麦与春小麦分界线

  (3)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4)年降水量400mm线

  (5)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6)森林与草原分界线

  (7)年积温3500℃线 .

  4.太行山

  (1)地势: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地形区: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3)河流流域:黄河流域与海河流域的分界线

  (4)省区:山西省与河北省的分界线

  5.巫山

  (1)地势: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地形区: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3)省区:四川省与湖北省的分界线

  6.横断山

  (1)地势: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地形区: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

  (3)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4)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7.武夷山

  (1)地形区: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的分界线

  (2)省区: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线

  8.天山

  (1)地形区: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

  (2)温度带: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3)区域划分:南疆与北疆的分界线

  9.昆仑山

  (1)地势: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地形区: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

  (3)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4)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5)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10.阴山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3)内、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11.南岭

  (1)地形区:珠江三角洲(两广丘陵)与江南丘陵的分界线

  (2)河流流域: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线

  12.祁连山

  (1)地势: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地形区:青藏高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3)温度带:青藏高寒气候区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4)气候类型:青藏高原、高山气候区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

  (5)自然分区: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13.大娄山

  (1)地形: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

  14.雪峰山

  (1)地势: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地形区: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的分界线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认识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地理界线体现了区域内部地理事物的差异性。秦岭—淮河线作为南北方的分界线,是我国东部地区一条非常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大家对南北方的差异内容很容易混淆。今天教给大家用简单的“四字”识别南北差异。

  1、饮食习惯——“南米北面”

  中国南方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而北方地区自古缺水,除东北外几乎都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稻,故只能种黍稷等,这在现代已经成了杂粮,但在古代却是北方人的主食。而随着小麦的传入,小麦由于其抗旱性能和口感,瞬间在全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北方人民也终于不用再吃杂粮,改而吃面食,并延续至今。

  随着时代的演化,南北饮食各自取得了辉煌的发展。北方把面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饺子、馒头、包子、花卷、刀削面、杂酱面、烩面、烙饼、泡馍……提起面食,北方绝对是世界一流,没有之一!而南方在做米饭上发挥空间有限,在做菜上却下足了功夫,八大菜系七个都在南方,可见一斑!

  2、传统民居特点——“南尖北平”

  中国北方地区多处于中温带,气候比较寒冷,民居需要充足的日照,因此,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宅院的内部构成也多为离散型。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用地就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寒冷的气候还要求建筑拥有厚重的墙体和厚重的屋顶并且门窗少且小。

  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江南的一些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水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徽派建筑是南方古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南方的房屋特点是墙体高,门窗多且大,屋顶坡度大。

  3、耕地类型——“南水北旱”

  我国是季风气候的国家,盛行东南季风。夏季风从海洋带来水汽,由东南吹向西北,因此北方地区降水较少,导致了其耕地类型为旱地,而南方降水较多,为水田。

  4、交通运输——“南船北马”

  中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其原因是南方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河网密布,因此为适应“水乡”的船舶运输便应运而生。而北方多干旱、半干旱气候,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马匹除了提供乳肉产品外,又以其耐力好、速度快而被北方人民驯化为代步工具,成为北方大地的交通工具。

  5、语言方面——“南繁北齐”

  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从哈尔滨到昆明直线距离3000多千米,两地语言虽有区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这些语言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一则我国北方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联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机会多,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二则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于人们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话”。

  此外,除了以上5个方面差异外,还有比如

  气象灾害:南涝北旱

  工业结构:南轻北重

  饮食口味:南甜北咸

  武术专长:南拳北腿

  身高当面:南矮北高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