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位闽籍国大师全录·下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福州手工艺人有哪些 49位闽籍国大师全录·下篇

49位闽籍国大师全录·下篇

2024-06-18 03: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

5

-THE FIFTH-

(排名不分先后)

林 飞(1954—)

福州·寿山石雕

第五届(2006年)

林飞,国大师林亨云之子。他的作品题材广泛,继承传统而不拘泥,将中西方雕塑融为一体,清新不俗,富有现代感。他的寿山石雕作品形式感强,大型雕刻与小型雕刻相互借鉴,融为一体,为寿山石雕刻艺术开创出一种全新的表现手法、题材和领域。

《贵妃醉酒》

《女娲补天》

林元康(1925—2015)

福州·寿山石雕

第五届(2006年)

林元康先后得到了国大师周宝庭和郭功森的指导。他擅长人物、山水雕刻,以艺术处理简洁著称,创作了不少寿山石雕山水作品。他在相石基础上把国画中的笔墨技法灵活巧妙地应用到山水雕刻中。在人物的刻画中以传统八仙题材最具特色,作品构图饱满,技艺精湛。

《李铁拐》 二号矿

《狼牙山五壮士》 旗降石

林发述(1929—2018)

福州·寿山石雕

第五届(2006年)

林发述多才多艺,擅长国画且通音律,将写意绘画的手法运用于雕刻创作中,使作品具有诗情画意。表现古典人物是他最擅长之处,采用中国人物画的格调来塑造石雕人物形象,特别注重人物的相貌、体征、神韵、风度的细致刻画和文袖的飘动感。

《三仙醉酒》摆件 旗降石

《孔雀莘荑》 旗降石

林庆财(1961—)

莆田·木雕

第五届(2006年)

林庆财精研明清家具、木雕,以国画笔法入雕刻艺术,以雕刻工艺入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巧妙融合。1982年,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檀香木雕厂,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

《七仙女》 檀香木

《苏武牧羊》 黄杨木

郑修钤(1946—)

福州·漆器

第五届(2006年)

1972到1974年间,郑修钤先后五次参与长沙马王堆文物的复制工作。其间,郑修钤尝试用多种手法模仿漆棺图像,发现针刻技术必须在漆器制作过程中,在漆灰上用极细的针进行雕刻才可以完成。这一发现,使得郑修钤成为第一个成功掌握失传了两千多年的汉代漆艺针刻技术的人。

《憩》

《仿西汉青针刻漆盒》

郭懋介(1924—2013)

福州·寿山石雕

第五届(2006年)

郭懋介擅长人物圆雕及浮雕、薄意,兼工篆刻、书画,以雕刻薄意而著称。他的作品集书法、篆刻、雕刻等技艺于一身,创作题材十分广泛,被誉为当代寿山石雕刻艺术标杆式的领军人物。

《山居即景》薄意摆件 田黄石

《牧童遥指杏花村》 田黄石

潘泗生(1954—)

福州·寿山石雕

第五届(2006年)

潘泗生擅长薄意、高浮雕。他的刀法流利,刻划细致,其高浮雕作品能善于运用石材的纹理和巧色,布局、构思巧妙合理,把国画画理充分地运用到作品创作中。

《松下高士》 都城坑石

《四君子》薄意套章(四件) 老岭独石

6

- THE SIXTH -

(排名不分先后)

李凤荣(1963—)

莆田·木雕

第六届(2012年)

1983年,年仅20岁的李凤荣开始教授第一批木雕学徒,亲传身教雕刻技艺,形成小型的木雕作坊,从事沉香、檀香、花梨、紫檀、黄杨木、香榧木等珍稀木材研究、创作及雕刻,涉及题材有宗教神佛、传统人物、吉祥图案、花鸟山水等。

《九龙观音》

《一叶观音》

陈礼忠(1968—)

福州·寿山石雕

第六届(2012年)

陈礼忠师从国大师冯久和,擅刻花卉、禽鸟、动物,尤其精于鹰与荷叶。他的作品让生命活化于石头,让传统与现代相遇,使人们通过艺术深悟自然。他打破了以往寿山石雕刻技艺主要表现唯美题材的传统,通过吸收绘画的创作和表现手法,为寿山石雕刻引入了一系列人文色彩极其浓厚的艺术语言。

《守望》 老岭石

《武夷晨曲》

陈益晶(1957—)

福州·寿山石雕

第六届(2012年)

陈益晶得岳父林发述悉心教导,擅长人物、花鸟、动物雕刻。他的仙佛造型,讲究衣褶的柔和和流畅,尤其注重脸部神态的刻画。虽然是传统题材,但他着力表现的是生活中的场景和情趣,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受,对和谐祥瑞社会的祈求和祝愿。

《梅妻鹤子》

《童子戏弥》 荔枝洞石

陈文斌(1955—)

福州·寿山石雕

第六届(2012年)

陈文斌擅长人物圆雕,常取材自民间传统神话、西方神话和成语典故,走现代美学与传统精神相结合的创作道路。他的作品构图新颖别致,线条飘逸流畅,善于利用石材的俏色,自成一派风格,被誉为寿山石雕学院派之先驱。

《红楼情》 旗降石

《老子出关》摆件 旗降石

黄丽娟(1958—)

福州·寿山石雕

第六届(2012年)

黄丽娟师从国大师林飞,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她将关注点放在了女性和儿童等生活题材上,塑造出一个个生动活泼、灵秀柔美的人物形象,为寿山石雕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情怀。作品现代感强,生活气息浓厚。

《两小无猜》圆雕摆件 高山晶石

《少女》

黄泉福(1960—)

泉州·木雕

第六届(2012年)

黄泉福师从国大师卢思立。他善于将传统雕刻艺术融入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其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魅力和感人的精神力量,给人一种祥和的艺术感受。他视艺术为生命,创作出上千件风格独特、造型迥异的作品,并赋予其流淌的气息和饱满的个性,耐人寻味。

《自在笑佛》

《祖国万岁》

柯宏荣(1962—)

泉州·工艺陶瓷

第六届(2012年)

柯宏荣从小受到古瓷都德化浓郁的瓷文化氛围的熏陶,高中毕业后潜心研习各种瓷雕艺术。1993年,柯宏荣在妻子陈桂玉的鼓励下,开启了陶瓷艺术的创新之路,研发了特种工艺瓷、柏纹瓷、纹片瓷等多种新手法。

《长相依》

《天鹅湖》

林仕元(1955—)

宁德·畲族银饰

第六届(2012年)

林仕元的银雕技艺在秉承祖传技艺的基础上,历经40年潜心研究、挖掘和创新,融合闽东独特的畲族银雕工艺,总结出“操、凿、起、解、披”五大工艺精髓,圆雕、浮雕、平雕、镂空雕等技法,在银器锻制、造型、纹样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特征。

《秋之歌》

《畲·凤冠》

郑国明(1957—)

泉州·木雕

第六届(2012年)

郑国明研究寺庙古建筑、神仙菩萨、古今人物、飞禽走兽等雕刻艺术,特别是对天然根包石雕、浮雕、民间与现代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郑国明的作品以独特的时空视角,对人物和事物的感受进行夸张的表现。这种极具浪漫色彩的艺术创作方式,使他的艺术创作进入一种自由之境界。

《霸王别姬》

《爱巢》

7

- THE SEVENTH -

(排名不分先后)

王经民(1967—)

泉州·石雕

第七届(2018年)

王经民力求创新,在作品中应用多种技艺手法,如以“粘黑白”的技法(类似于影雕的技法)处理明暗关系,“浮雕”必须采用“压低起伏”的手法,令层次鲜明有序。他熟悉建筑特色专有的饰物纹样和装饰题材,擅长雕刻蛟龙,他细心揣摩各时代匠人所雕刻的龙的形态,对龙的解读由图腾崇拜转向对生命的敬畏。

《慈》

《佛在心中》

连紫华(1970—)

泉州·工艺陶瓷

第七届(2018年)

连紫华对佛学颇有见地,深悟经藏,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到释道造像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瓷塑作品线条凝练简洁、灵动飘逸,细部刻画生动、自然,尤以佛教题材作品见长。他塑造的佛菩萨造像面相慈悲、静穆、祥妙,给人以亲近、宁静、澄澈之感。

《释迦牟尼佛》立像

《阿莫提观音》(极彩)

陈明良(1963—)

泉州·工艺陶瓷

第七届(2018年)

他在继承传统瓷雕技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把外观的形象美、内在的气质美、工艺技法美有机地融为一体,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言有尽而意无穷、气韵生动,给人“典雅明镜,如脂似玉”的深刻印象。

《志在书中》

《惠女风情》

林 东(1957—)

福州·寿山石雕

第七届(2018年)

林东,国大师林亨云之子。其作品韵味古朴,富有幽默感。他擅长人物圆雕和印钮,尤其以刻寿星、仙童而著称。他善于表现人物诙谐的神态与夸张的形体,不仅深谙传统之技艺,还熟悉西方雕塑之精髓,故才探索出与时代合拍的石雕艺术之路。

《新生》 老挝石

《寿翁》 旗降石

郑幼林(1969—)

福州·寿山石雕

第七届(2018年)

郑幼林师从国大师王祖光。他以人物和印纽雕刻见长,尤喜弥勒、童子和山水。他注重深入生活,扎根传统,在作品中注入文化内涵与个人的情感,达到以形写神,以意取象,形神意象,浑然一体之韵。他的作品富有鲜明的生活气息,越过了视觉,直抵心灵。

《金色童年》

《乐在其中》

郑春辉(1968—)

莆田·木雕

第七届(2018年)

郑春辉在实践中累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且技术全面,作品题材涵盖人物、花鸟、走兽、山水他尤其擅长山水田园类作品的创作,注重对木质肌理、色泽、形体的应用,使其作品意境幽远,充满诗情画意,而把中国古典诗词、中国山水画和中国传统雕刻技法三者相结合,也是郑春辉的独特之处。

《闽乡多锦绣》

《溪山访友图》

黄文寿(1951—)

莆田·木雕

第七届(2018年)

黄文寿的作品有别于传统莆田木雕创作风格,既有传统雕刻工艺的精髓,又融合了学院派严谨细腻的特点,作品更具现代雕塑的时代美感。他擅长大型武将的雕塑,绝技在于关公造像入木三分的刻画,栩栩如生的关公塑像,在令人肃然起敬的同时,又给人以温暖的亲和力。因此他被业界称作“关公王(黄)”。

《盖世雄风》

《天职》

黄宝庆(1954—)

福州·寿山石雕

第七届(2018年)

黄宝庆的作品构思巧妙,善用俏色,打破程式化的传统,以高度简约的块面切割,表现超脱世俗,使作品呈现出厚重而深沉的意蕴,充满历史人文色彩,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很强的感染力。在追求自然之美的同时,通过生动表现、富有创意的艺术手段,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将写实、写意巧妙融合实现所追求的意境美,故有丰厚的文化韵味。

《其乐无穷》

《石窟印象》 牛蛋石

黄福华(1963—)

莆田·工艺家具

第七届(2018年)

黄福华熟练掌握祖传“拉花”雕刻技法,以“制式独特、连结巧妙、雕镂细腻、意韵深厚”的风格著称。他在运用平、圆、透、镂、徽等雕刻技巧的同时,更注重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发挥刀痕凿迹之“木趣”与木纹材质肌理之“木韵”,融入客观视觉与物体感知,营造出三维艺术效果。

《小叶紫檀满雕云龙宝座》

《大红酸枝满雕云龙顶箱柜》

赖礼同(1968—)

泉州·工艺陶瓷

第七届(2018年)

赖礼同在创作中尤以人物作品见长。在解决了烧制大型作品的难题后,他在人物的服饰、装饰上也力求逼真,达到了以假乱真、亦真亦幻的艺术效果。他的作品在传承中嬗变,呈现题材多样、手法多变、装饰多元,且突出瓷质刚中有柔、风格沉稳老道、意境清新悠远的特质。

《立莲观音》

《清韵》

潘惊石(1963—)

福州·寿山石雕

第七届(2018年)

潘惊石的作品有写意和写实两种风格。多年来,他的印纽已形成雄浑古朴、典雅厚重的个人风格;而他的俏色寿山石雕新意独创,情趣盎然,以随色赋形著称。文玩雕刻也是他近年来的一大特色,除了取巧,他也十分讲究因材施异,这需要把精湛的圆雕功底发挥到极致,达到境由心造之境界。

《集古钮式二十八品》

《文房雅韵》

《乡音》

来源:拾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