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系列汇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 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系列汇总

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系列汇总

2023-07-30 11: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COP26 达成格拉斯哥气候协议,全球致力于减少煤炭消费,增加可再生能源投资。

2020 年受新冠 疫情影响,全球碳排放总量减少 6.03%,是工业时代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年度。中国发布“30·60” 双碳目标的同时,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发布 2030 年碳排放减半,2050 年碳达峰的目标,并将可再生能源投资、绿色交通等有助于碳减排的投资列入经济刺激方案,全球碳减排迎来拐点。

2021 年 11 月,英国格拉斯哥 COP26 会议上达成气候协议,为史上首次明确计划减少煤炭用量的全球协议。同期,《中美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中也明确,美国制定到 2035 年 100%实现零碳污染电力的目标,中国将在“十五五”期间逐步减少煤炭消费,并尽最大努力加快此项工作。 

2、美国推出《重建更好法案》,拟延期新能源税收优惠并加码新能源汽车补贴。

美国是全球累计 CO2 排放第一大国家。页岩气革命后,天然气发电的快速增长是近五年碳减排的最大驱动力,占 2019 年减排量的 33%。风电、光伏在 2019 年贡献减排量分别占比 19%和 3%。而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量不降反升,目前占比位居第一。

在美国 2030 年碳排放量减半、2035 年零碳电力的目标下,快速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为更重要的减排手段。

2021 年 11 月,美国众议院通过《重建更好法案》(BBBA),面向风电、光伏的延期投资抵税免税 (ITCs)、生产抵税免税(PTCs)政策计划延期至 2034 年,并对新能源汽车推出更高的税收抵免和补贴额度。 

3、欧盟地区规划减少碳配额以提高碳排放成本,倒逼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欧盟地区 推出“减碳 55”计划。提出了扩大欧盟碳交易市场、停售燃油车、扩大可再生能源占比、设立碳边境税等多项全新法案,承诺到 2030 年底碳排放较 1990 年减少 55%。其中拟减少碳配额,用市场手段提高碳排放成本,倒逼可再生能源及绿色交通领域的发展。

德国在碳减排目标上更为激进,拟 2022 年退出核电、2030 年之前逐步淘汰煤电。因此德国大幅提高风光装机目标,到 2030 年海风装机 30GW(原计划 20GW),光伏装机 200GW(原计划 100GW)。 

4、不同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下,不同国家的能源清洁化转型的路径存在差异。

同为岛国地理环境的英国和日本,其清洁能源转型的路径上更倾向于对外依存度低的技术路径。

其中,英国 2020 年 的《绿色工业革命十点计划》中,能源排序依次为海上风电(2030 年 40GW 装机)、低碳氢 (2030 年 5GW 产能)和核电。

日本在新的能源规划中,计划到 2030 年大幅降低 LNG 和石油的占比,将可再生能源占比由 2019 年的 18%提升至 36~38%,核能的占比由 2019 年的 6%提升至 20~22%。

我们和大家系统地分享了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系列的相关知识,大家可以通过以下链接来回顾学习,如果大家有更多的想法,可以和我们联系并相互交流。

大纲如下:

一、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协议节点

二、主要发达国家碳中和时间节点

三、发达国家低碳转型方向

四、美国碳排放情况

五、美国碳排放政策

六、欧盟碳排放情况

七、欧盟碳排放政策

八、英国碳排放情况

九、英国碳排放政策

十、日本碳排放情况

十一、日本碳排放政策

快车通道:

汽车行业碳中和系列汇总

广东汽车碳足迹系列汇总

汽车左B柱LCA系列汇总

汽车白车身LCA系列汇总

磷酸铁锂专家交流汇总

磷酸铁系列汇总

林业碳汇专家交流汇总

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系列汇总

CCER 项目减排效益测算系列汇总

绿电专家交流汇总

免费服务:

(在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碳中和,碳交易,碳资产,碳计量,碳排放,林业碳汇,绿色金融,CCER,ESG,CCUS,锂电池,电池回收,电力碳中和,电价政策,汽车碳中和,碳汇造林方法学,磷酸铁锂专家交流,磷酸铁,林业碳汇专家交流,抽水蓄能,ISO14064-1,绿电专家交流,广东汽车碳足迹,汽车左B柱LCA,汽车白车身LCA,碳减排制度,CCER制度

 

付费服务:

1、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培训

2、上市企业组织层面碳盘查、产品层面碳足迹、碳中和规划、碳配额资产托管、国内外碳信用申请和交易(CCER、林业碳汇、VCS、GS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