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淡水鱼养殖健康技巧,让你的养殖更加成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硝酸钾化学式 揭秘淡水鱼养殖健康技巧,让你的养殖更加成功!

揭秘淡水鱼养殖健康技巧,让你的养殖更加成功!

#揭秘淡水鱼养殖健康技巧,让你的养殖更加成功!|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揭秘淡水鱼养殖健康技巧,让你的养殖更加成功!

_张万香

淡水鱼属于营养丰富的食物,含有蛋白质,维生素 A、维生素 E、铁、钙等,可给人类提供优质蛋白源。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淡水养殖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养殖水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而其中 1/2 以上都来自淡水养殖。据 2021 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水产品总产量 6 690.29 万 t,比 2020 年增长 2.16%。其中,养殖产量 5 394.41 万 t,同比增长 3.26% 。基于此,本文从健康养殖模式、饲料精准投喂、养殖水环境的水质调控、鱼病防治等方面对淡水鱼养殖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淡水鱼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1 制定合理的养殖模式

以水产良种为基础,制定合理的放养模式。首先,围绕市场,结合具体实际,深入调查与分析,选择市场适销对路的鱼类品种,制定分级多品种混养模式。其次,放养密度应根据苗种来源、养殖水环境状况、品种和鱼苗规格、饵料供应和管理水平确定,重点是混养的密度要由饲养条件(饲料来源、水质条件、管理水平)决定,放养密度要科学合理,执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渔业责任到人 。水源充足,供水稳定,水源水质要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的规定;池塘水质要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1—2001)的规定,禁止将不符合水质标准的水源用于水产养殖 。参照水产技术推广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模式进行养殖模式设计,如设计标准化“80∶20”精养模式,可采用异育银鲫或草鱼为主养品种,搭配团头鲂、黄颡鱼、鲢、鳙等,产量可达 15 t/hm 2 。

2 鱼种投放及疫苗注射

一般在 12 月至翌年 3 月初完成常规鱼种投放工作。放养前应做好鱼体检查,选择在天气晴朗时放养,选择规格适当、品种纯正(遗传性状良好)、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优质苗种,并严格消毒,如用 20 mg/L 高锰酸钾和 3% 食盐水浸洗 15~20 min,可有效防止寄生虫的寄生及水霉病的感染。苗种尽可能就近购买,就近放养,以免长途运输造成伤亡。不从疫区进苗,避免带入病菌 。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在气温 15 ℃ 以上时,积极推广实施草鱼人工免疫防疫技术。具体做法:对个体为 50 g 以上草鱼冬片或春片实施人工注射草鱼“三病”三联疫苗+草鱼“呼肠孤”病毒冻干疫苗,注意要在注射结束后次日用碘制剂进行水面消毒。通过连续多年试验示范推广,草鱼人工免疫防疫技术已成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3 精准投喂

通过早开食、晚停食的方法来投喂温水性吃食鱼类(草鱼、鲫鱼、黄颡鱼等),当水温达到 15 ℃ 时即开始投喂。在渔业生产中,养殖经济效益与投喂关键技术的应用直接挂钩。因此,掌握投喂技术是饲养过程的必修课,投喂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将会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及养殖成效。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饲料,产品质量要符合《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

3.1 投喂量确定

要做到精准投喂,首先是确定投喂量,其主要原则是满足当前鱼类生长营养需求。过量投喂,一是会污染水质 ,对鱼类的生活环境造成影响;二是造成饲料浪费,导致成本增加。饲料投喂量的确定是投喂技术前期重要步骤。

3.2 日投喂量测定

根据投喂比估算和全年估算逐步投放 2 种方式,可以测定一天的饲料用量。

投喂比估算:根据鱼类的生长发育及各个时期的营养需要,在 7 d 内对日饲料量进行 1 次动态调节。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对鱼的生长情况和各阶段的营养需要有精准的把控,能灵活地调整饲料用量。此方法的日投喂量主要参考投喂比和池塘中鱼的重量(即日投喂量=池塘吃食鱼的重量×投饵率 ,其中利用抽样统计方法来获得池塘中吃食鱼的重量)。全年估算逐步投放:首先估计年度净产量,各种养殖模式要分开计算;然后根据所使用饲料的比例系数,估计出一整年的饲料需求量;最后再根据季节、水温、水质和鱼类生长特性,分步细化至日需求量进行投放。

3.3 投喂次数与方式

投喂次数主要取决于鱼类摄食环境条件及其消化系统发育特征。通过上述方法确定日投喂量后,应合理安排每次投喂次数。日投喂次数少,每次投喂量必定增大,导致饲料损失率过大;日投喂过频,饲料利用率就会偏低。因此,应做到精准规划。现以鲤科鱼类的“无胃鱼”为例进行说明。鲤科鱼类与肉食性有胃鱼类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摄食饲料由食道直接进入肠内消化,单次进料量少。因此,对于“无胃鱼”(草鱼、鲫鱼、团头鲂等)宜采取多次投喂方式来提高其对饲料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从鱼类生长阶段来划分:同类鱼,鱼苗阶段、鱼种、成鱼日进料量次数由多至少依次递减;细分到月份上,一般 3—4 月每日投喂2 次,5—9 月每日投喂 4 次,10—11 月每日投喂 2 次 。另外,还要考虑环境变化因素,当水温和溶氧高时,可适当多些;反之,则减少投喂或停止投喂。饲料品质也决定投喂量的多少,营养丰富可适当减少,营养偏低可适当多些。

实际生产中投饵时要坚持“四定”原则进行投喂 。人工投喂和机械投喂都有其优缺点,具体选择哪种投喂方式应考虑环境成本等多个因素。人工投喂的优点是池塘和网箱养鱼可以自由调节投饵量,做到精心喂养,便于提高饲料效率;缺点是耗费时间和人工成本。人工投喂的关键在于控制速度,应遵循“慢—快—慢”原则 。所谓“慢”是指开始投食时缓慢投放,当鱼摄食趋于缓和,大部分鱼几乎吃饱后也要缓慢投放; “快”是指当鱼绝大多数已集中抢食时快速投喂。每次投饵时间以鱼吃到七八成饱为宜,整体时间一般控制在 30~40 min 之间 。机械投喂主要适用于精养池塘和大水面养殖,近年来对大于大水面养殖,多地创新推出了“风送式”投饵机新技术应用。采用自动投饵机投喂,可达到定时、定量、定位的便捷性,既省时省力,也便于反季节抬网销售和及时回笼资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机械投喂难以掌握鱼类的摄食状况,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不同生长期等,灵活调节投喂量和投喂时间。

4 水质调控

近些年,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水体的污染日益严重,由于水质的恶化而引起的各种水产疾病、传染性疾病频发。 “养鱼先养水”,这句俗语说明水质调控是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水质调控主要表现在对水域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控制,一般要求水中亚硝酸盐含量低于 0.05 mg/L,当亚硝酸盐含量超过 0.1 mg/L 时,会导致鱼类出现呼吸困难并减少进食的情况,水中的亚硝酸盐会通过鱼鳃进入血液,血液里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导致血液变成褐色(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被亚硝酸盐氧化成三价铁)。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导致鱼类自身供氧不足。此时,鱼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等其他中毒症状,即使补充水中溶氧,也不能有效地解决 。在渔业生产实际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水质调控。

4.1 换水

换水时间以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为基准,无论鱼类是否有患病或死亡,如果发现水中的亚硝酸盐浓度超过了正常值,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水质调控处理。例如,要对池塘下层的老水进行更换,新水添至最高水位处;通过肥水培藻,使藻类间的生态平衡得到修复,根据水质情况增施培藻专用肥,将亚硝酸盐快速转化成硝酸盐被浮游植物吸收利用,利用生态平衡来净化水体。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是换水量原则上不要超出原水体的 1/3;二是池塘注入新水的时间段应在凌晨至 14:00,池塘夏季高温季节傍晚不能补充新水,否则容易导致次日出现鱼类浮头现象 ;三是可在添加新水时全塘泼洒维生素 C 或果酸等,以减轻鱼类的应激反应 。

4.2 调水

调水的目的是保持养殖水域亚硝酸盐的产生及维持 CO 2 缓冲系统稳定。常规方法是每隔 15~20 d 泼洒 1 次生石灰粉,调节水质酸碱度,一般用量为 20~30 g/m 3。同时,需要抑制硝化作用产生亚硝酸盐,通常的做法是进行生态净化,即将微生物制剂置于塘内使鱼类排泄物和有机物及时分解为无机盐和营养元素,这样能及时被浮游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减少有机物分解消耗氧气。微生物制剂在渔业生产实际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一是光合细菌、酵母菌为厌氧菌,可以在阴天使用;二是光合细菌与硝化菌会相互抑制,实际应用中应分开投放使用 ;三是枯草芽孢菌、EM 菌等为好氧菌,需要在晴天上午活化 2~4 h 后使用,同时开启增氧机;四是水体理化指标严重超标,水生生物应激反应强烈,特别是阴雨天需要同时使用过氧化物以提高生物制剂的使用效果;五是不能与化学消毒剂同时使用 。在使用微生物药剂时,应遵循“前 3 后 5”原则,即在使用微生物制剂的前 3 d 后 5 d停止使用化学消毒剂;同时,塘内不能排水或少排水,特别是在施用微生物药剂后的 4~5 d 内要遵循上述原则 。

4.3 增氧

消除“氧债”主要目标是打破上下水温分层,从而达到溶解氧的平衡。利用增氧机搅拌增氧,可将底层产生“氧债”的水域与表层富氧水域进行置换 。配比关系:养殖池塘产量 7 500~12 000 kg/hm 2 ,每 2 000~3 333 m 2 水面配置 1 台 3 kW 涡轮式增氧机为宜。启用增氧机要防止一个误区,不能简单地将其当作“救鱼机”,科学合理使用增氧机要牢记以下口诀:天气凉爽开机短,天气炎热开机长;阴天清晨开,晴天中午开,阴雨半夜开,傍晚则不开;浮头早开,阴天白天则不开,午间开机短,半夜开机长 ;开机时间长短随负荷面积的大小增加或减少。

4.4 改低

改低的目的是降解池塘水体中的亚硝酸盐。首先,可将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和过碳酸钠增氧片均匀撒入全塘水体中,施用浓度为 0.5~1.0 g/m 3 。这种方法是针对急性的亚硝酸盐浓度上升而无法更换水源的应急处理 。过硫酸氢钾是一种很好的氧化剂,可以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水生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硝酸盐,从而形成天然的降解利用循环。同时,还可促进底部氧化还原,有利于益菌生长,加快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的效率,促使氨氮物质循环利用。

其次,施用佛石粉、活性炭粉、腐殖酸、聚合铝或硫代硫酸钠等物质,通过吸附和离子交换法、还原法等把亚硝酸盐吸附沉淀到底部来迅速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由于吸附和还原法不稳定,在第 2 天会报复性急剧释放更高浓度的亚硝酸盐,所以在施用吸附剂或还原剂后的第 2 天应长时间开启增氧机充氧,并撒施高铁酸钾或过硫酸氢钾加过碳酸钙增氧片,使水中溶氧达到 4 mg/L 以上 。

4.5 施肥

高亚硝酸盐的养殖水体中氮多磷少,藻相单一且数量偏少。当池塘内亚硝酸盐浓度低于 0.1 mg/L 时,可采用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钙等速效肥,加快培肥水体,使浮游植物快速繁殖,以吸收大量的硝酸盐物质同时释放氧气 ,平稳地加速硝化反应,从而起到降低亚硝酸盐的作用。

5 病虫害防治

鱼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方法。在渔业实际生产中应严格遵守《兽药管理条例》《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的《实施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工作规范(试行)》。

5.1 鱼类寄生虫病

清明节前后鱼病防治主要做好“两虫一菌”工作,即进行 2 次杀虫、1 次消毒。清明前后,水温升高,正是草鱼和其他鱼类摄食转旺生长快速的时候,同时,也为寄生虫和细菌的滋生创造了条件。细菌、寄生孢子、孢子囊等多种生物致病因素发育早期,对药物最敏感,此时用药可确保药物的最佳疗效,为全年的寄生虫防治奠定坚实基础。江淮区域,池塘养殖第 1 次预防杀虫时间选择在 3 月底,水温 18~20 ℃,连续 3 d晴天最佳。具体方法如下:在晴天上午将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按质量分数比 5∶5∶2 的比例加水混合均匀形成混合剂对锚头鳋及小型寄生虫进行针对性控制,使用剂量为 0.8~0.9 mg/L ,水深超过 2.0 m 的按 2.0 m 计。间隔 7 d 后,按上述用法进行第 2 次预防杀虫,次日晴天上午用二氧化氯 0.3 mg/L 或碘制剂等预防消毒。

5.2 指环虫

5 月中下旬是江淮等地区淡水鱼指环虫的发生时期,该虫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适宜温度为 20~25 ℃。具体防治措施:晴天上午用 10% 甲苯达唑 0.15 mg/L全池均匀泼洒,次日晴天上午用二氧化氯 0.3 mg/L 或碘制剂等预防消毒 。

5.3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是一种暴发性流行病,对水产养殖的危害严重,流行范围广,流行周期较长,感染的鱼类品种多,死亡率高 。发病原因主要有 3 个方面:一是病原菌,该病的主要病原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二是养殖水环境水质恶化,氨氮、亚硝酸盐理化指标长期严重超标;三是寄生虫引起的继发性感染 。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是最常见的淡水鱼养殖病害之一,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安徽省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在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渔场首次发生,鲤、草鱼、鲫、鲢、鳙、鲂、鳜、鲮、乌鳢等多种淡水养殖品种都可感染发病,且以鲢、鳙、银鲫、鳊、鲂为甚,甚至池塘中的鲌鱼、餐鱼等都有被感染死亡,从鱼种至成鱼均可感染受害;流行时间为 3—11 月,6—9 月在水温 25~32 ℃ 时为发病高峰期,特别是水温 25 ℃ 以上,因降雨原因造成的水温下降最易暴发此病,10 月水温下降后病情有所缓和。

一般发病早期病鱼的口腔、颌部、鳃盖、眼眶、鳍及体表两侧出血,肠道内有少量食物。患病严重的病鱼体表及肌肉充血或出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解剖可见腹腔内有淡黄色或淡红色腹水,肝、脾肿大,肠道内无食物。鳃贫血呈苍白色,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发病不同时期患病鱼症状有差别,患病个体间的症状也不尽相同。在发病后期,因养殖水体致病菌存量较大,有时急性死亡,外观无明显症状,但解剖后鱼体内部肠道等组织充血明显 。

在防治上,一般采取“三步曲”治疗法。第一步:针对性杀虫。根据显微镜镜检情况,选用针对性强的专用杀虫药。甲壳类、蠕虫类寄生虫可选用渔用敌百虫 0.3~0.5 mg/L+硫酸亚铁 0.2 mg/L 全池均匀泼洒防治;原虫类寄生虫可选用硫酸铜 0.5 mg/L+硫酸亚铁0.2 mg/L 全池均匀泼洒防治 。水深超过 2 m 按 2 m水深用药。若施用 1 次达不到效果可再施用 1 次,直到取得理想效果。第二步:杀虫后次日,选择外用含氯消毒剂 0.3~0.5 mg/L、二溴海因 0.3 mg/L、复方制剂戊二醛苯扎溴铵溶液 100 mL/L 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四周及下风处侧重泼洒。同时内服,可在饲料中添加盐酸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有效成分含量)1.5 g/kg、三黄粉 5~6 g/kg,制成药饵,每天投喂 2 次,连续投喂 3~5 d 为 1 个疗程 。根据笔者多年的养殖经验,在实际治疗鱼病过程中,应在鱼停止死亡后再内服 2 d 巩固疗效。针对滤食性鱼类白鲢、黄鲢的治疗方法建议用米糠或麸皮拌恩诺沙星或硫酸新霉素加 V C 分早、晚2 次投喂,连喂 5~7 d。第三步:在发病池塘鱼停止死亡 3~5 d 后,应全池泼洒微生物制剂 ,科学开启增氧机,调控养殖水环境,增加水体有益菌的数量,恢复藻相平衡,抑制病原菌繁殖,防止鱼病复发。

5.4 杀虫及灭菌

白露季节是渔业实际生产中第 2 次鱼病发病高峰期。主要是因为鱼类因其自身的生理原因无法适应水环境急剧变化,从而极易感病。每年的白露季节,都会因水温昼夜温差大引发水物理因子的变化,导致鱼病频发。防治方法如下:于白露前 5~10 d,根据显微镜镜检情况,于晴天上午在鱼吃食后 30 min,对有甲壳类、蠕虫类寄生虫寄生的池塘使用渔用敌百虫 0.5 mg/L、硫酸铜 0.5 mg/L、硫酸亚铁 0.2 mg/L 合剂化水均匀泼洒杀虫 。杀虫后次日晴天上午用二氧化氯 0.3~0.5 mg/L 或碘制剂等灭菌消毒;白露前 7~10 d草鱼、鲫鱼成鱼和苗种都应使用保肝护胆+多维拌饵料投喂预防,可以起到保肝护胆、养护肠道、增强体质、提高鱼体抗应激能力的作用。每天投喂 1 次,连喂5 d。已继发感染细菌性病害的应用抗生素(恩诺沙星或硫酸新霉素)+三黄散+多维拌饵投喂,每天投喂2 次,连喂 5~7 d 。

6 捕捞销售

指导养殖场(户)紧紧抓住市场需求,改变以往到年底清塘集中售鱼的传统习惯,采用“一次放足、捕大留小” “反季节捕捞和常年捕捞相结合”等生产技术,做到均衡上市,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积极推广“抬网捕捞” “围网捕捞”等活鱼捕捞及活鱼运输技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