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洋教授团队十余年铸一剑:超高速动能武器钻地毁伤效应与工程防护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破片毁伤效应与防护技术 王明洋教授团队十余年铸一剑:超高速动能武器钻地毁伤效应与工程防护

王明洋教授团队十余年铸一剑:超高速动能武器钻地毁伤效应与工程防护

2023-11-01 08: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级轻气炮试验系统与配套测试技术

超高速打击弹靶破坏形态

本书详细总结了王明洋教授团队历经十余年的科学研究成果。在综合分析超高速武器发展现状及威胁的基础上,详细阐述超高速侵彻的相似原理与模拟试验技术,揭示弹靶近区的真实应力状态与行为演化机理,构建超高速侵彻效应的流体-拟流体-固体内摩擦统一理论模型,解决超高速弹体侵彻深度、弹坑形态、地冲击传播衰减的实用计算难题,提出防护工程最小安全防护层厚度计算方法及复合遮弹防护技术。本书的出版将对高技术武器毁伤效应和工程防护技术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书可供防护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爆炸与冲击力学、岩土力学等专业的研究生、科研工作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全书共6章。

本书紧密围绕毁伤效应与工程防护这一主题,尝试利用理论、试验及计算力学手段,揭示和探讨超高速侵彻中的力学行为,先后解决了弹坑体积形态、地冲击波及范围、最小安全防护层厚度实用计算问题,为工程设计和加固改造提供了理论技术基础。

第1章为绪论,主要对高速和超高速武器发展动态及其对防护工程的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2章为固体冲击加载的模拟试验技术,主要介绍不同加载速率和水平下岩石动态力学行为的试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作者及其团队开发的超高速动能武器侵彻模拟试验系统与测试技术进行详细的总结。

第3章为超高速冲击下岩石的力学行为,主要在系统讨论爆炸冲击作用下岩石动力行为试验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冲击作用下固体压缩的流体-拟流体-固体内摩擦统一理论模型,得到弹靶固体、拟流体至流体侵彻全过程阻抗演化关系以及地冲击传播规律,界定钻地弹固体侵彻、拟流体侵彻和流体侵彻的最小动能阈值。

第4章为超高速冲击下岩石的成坑效应,在综述已有动能弹侵彻效应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作者及其团队建立的流体-拟流体-固体内摩擦统一理论模型,推导出了超高速弹体质量磨蚀变化与弹靶极限状态带来的侵彻深度逆减趋向极限、弹坑抛掷与射流形成的弹坑扩增等现象的基本表征公式。

第5章为超高速冲击下岩石的地冲击效应,建立成坑体积与地冲击能量的耦合关系,得到超高速侵彻地冲击能量在岩体中的定向传播规律,并基于成坑形态和地冲击传播规律相似,建立超高速武器流体侵彻与浅埋爆炸的等效换算关系,提出抗超高速动能武器打击的最小安全防护层厚度计算方法。

第6章为超高速冲击毁伤防护数值分析,对数值分析的理论基础、常见防护材料的本构模型进行详细讨论,并系统计算超高速动能武器对地打击的侵彻、成坑和地冲击毁伤过程,探讨“软硬结合、分层配置”的复合遮弹防护技术。

本文摘编自《 超高速动能武器钻地毁伤效应与工程防护》一书,标题为编者所加。

超高速动能武器钻地毁伤效应与工程防护

王明洋、李杰、邓国强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67868-3

责任编辑:刘宝莉

即刻购买本书

科学出版社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

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涉及近年来我国围绕岩石力学学科的国际前沿、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所遇到的工程技术难题的攻克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创新性研究成果,包括深部及其复杂条件下的岩体力学的室内、原位实验方法和技术,考虑复杂条件与过程(如高应力、高渗透压、高应变速率、温度-水流-应力-化学耦合)的岩体力学特性、变形破裂过程规律及其数学模型、分析方法与理论,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与技术,工程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与防治措施,断续节理岩体的加固止裂机理与设计方法,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的安全性,岩石工程实时监测技术与应用,岩石工程施工过程仿真、动态反馈分析与设计优化,典型与特殊岩石工程(海底隧道、深埋长隧洞、高陡边坡、膨胀岩工程等)超规范的设计与实践实例,等等。

(本文编辑: 王芳)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科学出版社 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传播科学,欢迎您点亮★星标,点赞、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