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炮弹装药越多意味着杀伤力一定越强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破片杀伤半径计算 陆军炮弹装药越多意味着杀伤力一定越强吗?

陆军炮弹装药越多意味着杀伤力一定越强吗?

2023-08-11 09: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这两天介绍完身管火炮和火箭炮后,有些网友发出了疑问:

陆军炮弹装药越多,不应该意味着杀伤力一定越强吗?可是,按装药量120mm迫击炮也不低,为什么120mm迫击炮无法有效承担105/122火炮的火力压制任务呢?

典型的105mm炮弹,从上至下分别是杀爆弹、毒气弹、烟雾弹、照明弹、练习弹、动能弹、破片低爆炸力弹

BAE L31新式杀爆弹,填充RDX/TNT混合炸药

美式120mm迫击炮弹填充B系列混合炸药,威力大于传统TNT

诚然,这个问题看似有不少道理。以北约常用的105mm榴弹炮和120mm迫击炮弹为例:

105mm M760杀爆弹(用于L118和美国M119榴弹炮):

炮弹全重:18.11kg

炮弹材质:锻造钢

炮弹装药:2.1千克TNT(不能使用B炸药,因为RDX敏感度较高,使用M200发射药极易自爆)

推进剂:M200(成分为1.9千克M30发射药)

105mm M1杀爆弹(用于M102榴弹炮,M119也向下兼容)

炮弹全重:18.11kg

炮弹材质:锻造钢

炮弹装药:2.1千克 B炸药(RDX:TNT约6:4,威力大于TNT)、纯TNT。

推进剂:1.4千克发射药(分成7个药包)

杀伤半径:20米,致死半径8米。

120mm迫击炮弹:以NAMMO集团官网所示:

https://www.nammo.com/product/our-products/ammunition/large-caliber-ammunition/mortar-rounds/120-mm-mortar-high-explosive-round/

炮弹全重:13千克

炮弹材质:铸铁

装药:2千克TNT

杀伤半径:有效杀伤76米,致死半径24米(对无防御人体,站立)。

咋一看,似乎105mm炮弹和120mm迫击炮弹的装药都是2千克炸药左右,而且原则上都可以填充TNT或者含有RDX的B混合炸药(威力约是纯TNT的1.3倍以上)。但是大家注意下就会发现有趣的东西:

M760杀爆弹是M1炮弹的升级型号,但是M760杀爆弹却只能填充TNT炸药,无法填充威力更大的B混合炸药。

120mm迫击炮弹虽然原则上可以填充RDX比例较高的B混合炸药,但很多供应商只提供TNT版本的弹药。

而再往上一级,到155mm榴弹时,基本上无论欧美还是中俄仅填充TNT或者威力差不多的IMX-101热不敏感炸药,不填充威力更大的B炸药。

同时,105炮弹和120炮弹的杀伤半径也有很大差异,M1 105炮弹只有20米左右的杀伤半径,致死半径更只有10米左右;而120迫击炮弹在装药相当情况下,却可以达到70多米的杀伤半径和20多米的致死半径。

那么,我们就看到了奇特的情况:

1、155和远射程105炮弹未必会填充高能炸药。

2、120迫击炮弹填充炸药和105炮弹相同时,杀伤士兵半径大大增强。

3、虽然120迫击炮杀伤士兵能力很强,但是现实中却不能有效破坏装甲车和地堡。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为了理解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了解高爆弹的杀伤机理。

我们知道,目前的炮弹是通过内装的炸药爆炸并释放出炮弹破片实现毁伤的,也就是分为爆轰冲击波杀伤、飞溅破片杀伤和爆炸火焰杀伤(范围较小,通常不统计)。

放大的炮弹碎片,威力越大的炸药通常会产生细碎的破片,嵌入人体难以取出

炮弹接触地面起爆产生的冲击波

一般来说,常用的炮弹都是采用“接触地面即炸引信”,也就是“瞬发引信”。但是,炮弹落地有着很快的末速度,就算是引信立即起爆,起爆时炮弹也会不同程度嵌入地面一些深度。所以,通常在硬地面起爆时,爆炸弹坑较小,但是飞散的破片飞溅距离很远;在软地面起爆则相反。所以,在松软的土地,泥泞的路面,水田和江河作战时,如果不使用超快瞬发引信,炮弹很快会“潜”入地下,造成杀伤范围的减小。

同时,由于身管火炮往往需要承受较大的膛压,尤其是远程火炮和坦克炮更需要承受极高的膛压,炮弹本身必须要采用优质锻造钢生产才能抵御住加速度而不至于解体,而且内装的炸药也必须要考虑到敏感性防止炸膛,所以加速度越高的炮弹通常越倾向于威力较低的稳定炸药,如TNT。但迫击炮,手榴弹,枪榴弹则不受到此限制,可以填充B炸药为代表的大威力炸药。

炮弹的材质也会显著影响杀伤力。身管火炮的炮弹采用优质锻造钢,钢材硬度和韧性适中,爆炸时通常会产生卷曲撕裂状的爆炸碎片,同时因炸药突破外壳需要的压强较高,在突破外壳的一瞬间的爆炸冲击波也较强。因此,同等装药下的身管炮弹的冲击波效应越明显。而迫击炮通常是采用铸铁外壳生产(过去低成本迫击炮弹可以采用灰口铸铁,而当代倾向于球墨铸铁),外壳坚固而脆,碎片颗粒更小而飞散距离更远(但是土制迫击炮弹则会因为铸造缺陷和厚薄不均匀产生大块未分裂破片而降低杀伤力),更适合碎片杀伤效果。

在改换炸药配方或者增大装药时,产生的效应也不尽相同,对于身管火炮,在改换炸药配方,但不修改炮弹外壳材质和厚度时,往往更大的威力的炮弹会把外壳炸的更碎,而且往往弹壳破裂时间更加提前,冲击波效应未必一定增强。而对于迫击炮来说,过强的炸药会导致外壳过于粉碎,破片更为细小,由于小破片远距离存速低,导致远距离杀伤力下降。因此,修改装药必须要考虑到弹壳材质、火炮发射药性能和引信起爆时间等多重因素。

所以综上来看,我们就能明白身管火炮和迫击炮的不同优势所在:

1、身管火炮炮弹末端通常会斜穿入土地爆炸,因外壳坚固,冲击波效应明显,但弹片飞散距离下降,因此适合于炮击敌方阵地固定设施、车辆,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延发引信增强对敌方楼房、隐蔽所的杀伤效果。

2、迫击炮弹末端通常是垂直下降,速度慢,落地深度小,因为外壳较脆,爆炸冲击波效应低,但碎片颗粒小,飞散距离远,对站立和冲锋的敌方士兵具有大面积杀伤效果(二战中有五成伤亡是迫击炮造成),因此适合炮击敌方机动中的步兵和无装甲车队,很适合加装空炸引信增强对更大面积敌方目标的杀伤力。

所以,并非是炮弹单纯的“装药越多威力越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