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捕影神探张欣:用模拟画像破案超3000起,罪犯曾被画像吓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破案画像专家张欣 纪实:捕影神探张欣:用模拟画像破案超3000起,罪犯曾被画像吓死

纪实:捕影神探张欣:用模拟画像破案超3000起,罪犯曾被画像吓死

2024-06-13 16: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纪实:捕影神探张欣:用模拟画像破案超3000起,罪犯曾被画像吓死

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巡捕房的人拿着悬赏捉拿的要犯画像,混杂在人群中的罪犯见状,不由大惊失色……这是古装影视剧里常见的“图影捉人”镜头,古时候捉拿犯人常用这种方法。

由古代的“图影捉人”演变到现在的“模拟画像”,即根据被害人、当事人或目击者提供的犯罪嫌疑人体貌特征,描绘出近似于犯罪嫌疑人的画像,从而为捉拿犯罪嫌疑人提供图像依据。虽然方式方法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

被称为“捕影神探”的张欣,就是这样一位练就了“模拟画像”特殊本领的刑侦专家。在30多年刑侦生涯里,张欣经手的案件高达11000多起,直接勘查现场440多次,通过模拟画像破案超过3000起,为打击犯罪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老百姓誉为“捕影神探”和“罪犯克星”!

张欣

90年代,一个“飞贼”被捕入狱,整天坐在监房内发呆,狱友问他:“老兄有飞檐走壁的功夫,为何落到锁链加身的地步?”飞贼叹气说:“有个叫‘捕影神探’的人把我画得忒像了!唉,栽了!”

那么,张欣是怎样练就了这样一手模拟画像本领的?

他协助破案的过程可谓精彩!

01 学国画出身的张欣,最终选择做刑侦技术员,初战告捷

1960年,张欣出生于上海松江县。

他父母都是公务员。

70年代末,张欣在北京海军司令部当兵,由于他的美术特长,被送到海军俱乐部进行专业美术培训。那时候他学的是国画,教他的老师是李可染的弟子李宝林,教他书法的则是书法家启功。

张欣虽然有名师指点,但培训班结束后,还是要面临工作的问题。那时候他想当画家,但是依靠画画谋生需要更高的技能,张欣觉得自己只能算“半个画家”。专业画院进不去,当职业画家没人发工资,张欣没有选择的余地,于是回松江老家,在松江铁路派出所当了一位民警。

青年时代的张欣在画模拟像

“画家”和“警察”是两个不沾边的职业。进入派出所后,他还是希望能把自己的绘画技能运用到职业中。派出所处理的是各种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每当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受到犯罪分子的侵害时,张欣就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不能及时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而不安。

渐渐地,他萌发了把绘画运用到打击刑事犯罪上:

把目击者的口头描述变成具体的画像,让侦查员依照画像去寻找犯罪分子,这样不是能更快锁定嫌疑人吗?

1985年,他调到上海铁路公安处技术科担任刑事技术员后,用“模拟画像”破案的想法更强烈了。

很快发生了一个案件,让张欣小试牛刀!

1986年夏天,上海老北站行李房发生了一起冒领彩电的案子。行李员能讲出冒领者的面貌特征,但不知他是什么人。技术科请了美术老师来画模拟像,但行李员说不像!这时候有同事对张欣说:“你不是一直想画模拟像吗?你画一张试试。”按照行李员的描述,张欣画了第一张模拟画像。一位负责破案的副所长见了画像说:“有点像派出所平时重点掌握的对象徐某。”

民警们赶到徐某住处,果然发现冒领的彩电放在他自行车上还没卸下来,这让张欣首战告捷!

画模拟像并不是这么简单,而是需要长期的摸索,初期从事模拟画像这个专业技术时,大部分时候张欣画得都不像。当时他的一位同事看过他的模拟画像后说:“总感觉你画的所有人物都一样。”

这让张欣意识到,模拟画像不是为了画得好看,也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绘画技能,而是把人物画出特征和个性。一人一个面貌,一个性格,生长在不同的地方,因此表现在面貌上千差万别。

张欣苦下功夫,坚持每天画50张左右的素描,每年仅铅笔就要用掉几百支。他家住在松江,每次坐车去上海,一路上他都要观察研究各种人的面貌,就算去食堂吃饭都要悄悄打量排队的人。

画模拟像与素描不一样。素描是比照着具体参照物来临摹的。

模拟画像经常没有参照物,大部分都是依靠目击者的口头描述来“背临”,就是根据目击者的短暂记忆来描摹。问题还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击者的记忆也会发生扭曲或变形,因为人的记忆也是有时效的,时间越长,记忆也就越模糊,很难对嫌疑人进行精确地描述。这就导致背临出来的模拟画像不准确!

在长时间的摸索中,张欣渐渐学会了根据人的骨骼、脸型、五官特征给人像分类的方法。长时间地在火车上观察,张欣也逐渐摸索出不同地域人群的面貌特征,不用语言交流也知道是哪里人。

1989年9月15日凌晨,上海铁路杨浦站发现一具尸体。接到报案后,张欣和同事紧急赶往现场。根据死者身上的证件查到信息,他母亲远道从徐州赶来,那悲痛的场面令张欣模糊了双眼。他发誓要尽一切力量抓住罪犯。那时候没有摄像头,经过排查后,终于找到那次列车的司机。

司机反映:

曾在9月14日凌晨发现一节车厢内躺着一个人,早上6时,列车抵达南京前,他们才看清那是一个瘸腿青年。张欣根据列车司机反映的嫌疑人特征,画出了一个三角眼、额头突出、眉毛稀疏、短胡须、腋下撑着两根拐杖的人。模拟像画好后,印制了1000份发往铁路沿线的公安机关。

20天后,苏州警方传来好消息,在清查3151列车车厢时发现一个人,与模拟画像上的人很像。上海市侦查员立即赶往苏州,将嫌疑人带到上海。嫌犯百般抵赖,直到审讯人员拿出他的画像。嫌疑人陆银忠傻了,连声说:“像!像!像!”在事实面前,陆银忠供认了犯罪事实。

最终,这个长期流窜在南京、徐州、芜湖、合肥一带铁路线以盗窃和抢劫为生的罪犯,被判处极刑!

02 根据模拟画像抓获“飞贼”

要把模拟画像技术练得精湛并不容易。1991年,张欣考上了上海轻工业学校美术班。1995年,他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攻读美术本科专业。利用学习机会深入钻研,画像技艺越来越精湛。

这其中,张欣用模拟画像协助北京警方抓获“飞贼”的案例可谓经典。

1994年6月,北京市西城区多处四合院连续发生“飞贼”盗窃案。作案手法经常是这样:“飞贼”躲藏在房顶上,确认院子里没有什么动静后,便纵身一跃跳进院子里,他出手很快,“啪”地一声玻璃上就破了一个洞,他熟练地伸手进去,把房门打开,盗窃钱物。“飞贼”当然有被人看到的时候,当众人去围追堵截时,“飞贼”丝毫不慌张,他抬脚“蹭蹭蹭”踏上光秃秃的墙面,几步窜上房顶,一溜烟不见了。从6月到10月,西城区和东城区被盗26户。

公安民警迅速展开排查,但“飞贼”却像故意与警方较劲似得,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嚣张。

那时候胡同里没有摄像头,目击者虽然很多,但都是口头描述,仅仅依靠文字介绍的飞贼特征,根本难以确定飞贼的模样。有民警提出用画像的方式来锁定嫌疑人。警方找了几位擅长画像的人,又找到清华大学用计算机模拟画像,但目击者都说不像。关键时刻,有人提出让上海的张欣来试试。

1994年10月20日,张欣来到北京。

那一年他34岁。

张欣看了整整一夜案卷。次日,又请来三个目击证人,根据三人对“飞贼”地描述画了三张像,然后又综合修改后,合成一张画像:小眼睛、单眼皮、高颧骨,头发稀疏……三位目击者看后惊呼道:“没错,就是他!”北京警方立即印制了3000份,分发到蹲点的民警手里。

有了模拟画像,锁定犯罪嫌疑人就很容易了。

10月24日,民警在东城区骑河楼蹲守时,忽然发现路边走来一个男青年,很像模拟画像上的“飞贼”!

民警立即找来他的同事,两人暗中观察,又与模拟画像对比后,得出结论:就是他!当目标走到一个电话亭时,刑警们迅速合围,将“飞贼”堵在电话亭里。后来经提取指纹,确认与犯罪现场一致!

这个“飞贼”名叫曹延琪。他从小任性,小学没毕业就去习武,练就了超强的攀爬能力。由于他整天打架斗殴,盗窃财物,1986年被判刑6年,出狱后不久他又作案。曹延琪供认,他就是那26起特大盗窃案的作案者!据统计,曹延琪共计盗窃财物合计人民币93.2万多元!

当曹延琪入狱后,他的狱友们问他为何有“飞檐走壁”的功夫还被抓,曹延琪说:“有个叫‘捕影神探’的人把我画得太像了,栽了!”

03 抢劫犯临刑前感叹:最大的遗憾和疏漏是没有蒙面

“背临”就是“回忆画像”。就算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模拟画像也不可能100%地准确。

照张欣的说法:画得像不像,跟你画的这个人没有关系,而是跟回忆这个人的人有关系,目击者的“口述”没有专业与非专业之分,只有记忆是否真实。记忆真实准确,模拟画像就准确!

1995年6月29日,山西省太原市北郊农业银行新城营业所的副主任和司机等四人驾驶一辆蓝色运钞车,向迎新街储蓄所驶去。当运钞车经过一个路口时,停在前方的一辆卡车突然发动,向运钞车撞来。副主任和司机跳下车与卡车司机交涉。卡车司机一边说“我给你钱”,一边从怀里掏出一支手枪。紧随其后,一辆红色轿车疾驶而来,从车上跳下两名歹徒,拿出手枪就朝押钞人员射击。4名押钞员名人受重伤。30.9万多元人民币被抢!

那时候太原常住人口约300多万。要在人海中抓获这伙歹徒,无异于大海捞针。3天过去仍然没有进展。这时候上级派遣张欣过来协助破案。张欣赶到案发现场后,根据7位目击证人的口述,画了5张模拟像。太原市公安局迅速将模拟像印制了2.5万份,分发到各协查单位。

其后,在晋祠附近的一个岔路口上,发现了被犯罪分子遗弃的红色桑塔纳轿车。车内有三只空银箱。

张欣仔细勘查发现:

发动机上有几摊新鲜的鸟屎。

车内的毛毯上有少量河沙。

车胎的缝隙里嵌有螺蛳。

张欣推断:

车内有鸟屎,说明车辆曾经放在偏僻的树林里。

车内有河沙,有螺蛳,应该与水源地有关系。

侦查员经过艰苦地调查发现,终于发现桑塔纳所挂牌照的主人名叫弓建平,他承认这辆车的牌照是1995年1月,他经人介绍从太化水厂一个采购员手里购买的。当侦查员拿出张欣绘制的一号犯罪嫌疑人模拟画像时,他惊讶地说道:“就是他,一模一样,车就是他卖给我的!”

案情有了重大突破,专案指挥部立即调集警力围捕,一号犯人白法义为首的4名犯罪团伙,一人被击毙,三人落网,一举破获了太原市这起武装抢劫案,以及这个团伙另外几起犯罪!

当恶贯满盈的白法义在临刑时,叹了一口气说:“我干的这起劫钞案,最大的疏漏和遗憾是没有蒙面!”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犯罪分子再狡猾也逃不出好猎手的眼睛!张欣以他精湛的模拟画像技术,快速锁定了犯罪分子!

04 罪犯被模拟画像吓死了

精湛的模拟画像技术是在实践中训练出来的。张欣经过很多失败,就像他说的那样:有很多案子破了,但也有很多案子没破,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自己的技术没到位,另一方面还在于目击者的记忆出现了偏差,因为隔得时间越长,对嫌疑人体貌的记忆就越模糊,目击者在口述时添加了很多自己想象的成分,这样绘制出来的模拟像就不可能准确反映嫌疑人的面貌。

但是,只要是目击者记忆准确的,张欣基本上能把嫌疑人的面貌按照1:1的标准模拟出来!

2002年4月,张欣赶赴西宁协助侦破一件棘手的案子。两年前一位女子受害,西宁警方调查了两年,先后走访6000多户人家的3万多名居民,都没有查访到罪犯。特邀张欣前来协助破案。

面对凶残的罪犯,张欣感到强烈的愤慨。他忍着高原反应立即投入工作。经过细致地询问后,张欣精心制作出一张嫌疑人的模拟画像。西宁警方立即在媒体上公布。5天之后就有消息,调查民警发现西钢厂一位职工的哥哥很像画像上的人。随后,警方秘密提取该人家庭成员的DNA,测定与罪犯在作案现场遗留物的DNA相同。专案组赶赴天津,将罪犯李晓军抓获。

侦破工作长达两年的案子,在张欣的协助下仅用8天就告破!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有一位派出所民警将张欣画的嫌疑人画像压在办公桌上的台板下,半年后,居委会送来两个为小事争吵的居民,其中一人看到台板下的画像,奇怪地问:“这不是我儿子吗?”一起侦破多时的大案告破。

某地郊区发生一起出租车劫案,派出所把张欣画的嫌疑人画像挂到墙上,第三天,民警摸排时将一位妇女带到派出所询问,妇女一见墙上的画像说:“你们怎么把我老公的画像挂在墙上了,干什么?”随即,凶手束手就擒!

有一起抢劫案,张欣画出模拟画像后,当地公安机关把通缉令张贴在大街小巷,发动群众提供线索。画像贴出去的第三天,一位派出所长跑到侦破组报道:“别查了,别查了,罪犯吓死了!”

原来,民警无意中把画像贴在作案人对面街道的电线杆上。据分析,可能是罪犯看到通缉令上的画像后,知道无法逃脱,便在屋里畏罪上吊自杀了!

由此可见,张欣的模拟画像技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难怪同事们都说他“神了”!

结语

在30多年刑侦生涯里,张欣依靠精湛的模拟画像技术侦破了很多大案要案。他先后获得上海市和铁道部的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公安系统二级英模、一级英模等荣誉称号。

前排右一为张欣

2018年10月20日,张欣因劳累做度,突感不适,送医后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8岁。

早在90年代末期张欣就因为劳累过度生病。2016年他又病了一场,病愈后立即投入工作。

照他的说法,一来是因为有大量的兄弟公安机关求助;二来是自己的喜爱,沉浸在工作中是最大的价值体现。第三,就是他手中的这支画笔不能停下来,要是十天半月不练手就找不到感觉。

模拟画像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视频监控技术的出现对模拟画像技术造成冲击。但张欣认为,视频监控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有时候因为光线、角度等问题会导致画质模糊。另外,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不断提高,犯罪分子很善于蒙面伪装,这还需要模拟画像人员把罪犯的面貌解构出来,这就像个口袋,里面装的是石头还是棉花他都能看出来,因为鼻子嘴巴的位置不会变。凭着几十年的经验和解剖学研究,张欣重构的蒙面画像能达到六七分像!

张欣被誉为“捕影神探”、“罪犯克星”,又被称为刑侦界的“神笔马良”,他在生命的壮年去世很可惜,欣幸的是,他教出了一批学生,可以继承他的技术,继续在刑侦界为打击犯罪做出贡献。

向张欣致敬!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