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石栏板:双面雕龙,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石柱的花纹 赵州桥石栏板:双面雕龙,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赵州桥石栏板:双面雕龙,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3-07-13 23: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53年,在赵州桥修复时,从河床挖出的大大小小千余块桥石,但拼接较为完整、有雕刻和铭记的石头并不多,包括栏板、狮子、仰天石、望柱、桥面石等,此外还有唐朝修桥记铭刻1块、明朝修桥记石碑2块及有题刻的残石6块等。其中,有雕刻的栏板20余块,它们分属于隋代原物、唐至宋金时期。隋代的各式雕龙栏板计7块,包括这件展品在内,均青白石质。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这是茅以升先生写的散文《中国石拱桥》中对赵州桥的一段描述。赵州桥又叫安济桥,始建于隋代,为桥梁设计师李春设计建造于洨河之上一座石拱桥。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块赵州桥的石栏板,其长212厘米,高84. 5厘米,为长方形,两面雕龙。石板正面的双龙作由栏板钻出之状,两龙前爪互推,各自回首望尾,似乎在观察摆脱石板的路径。石板背面两龙无鳞甲,四爪撑地,龙身相互绞缠,竞相背道而驰。这块赵州桥的石栏板,不知何时,坠落河中陷入淤泥里,直至1953年修复赵州桥时,才被发现并挖掘了出来。

唐张鷟《朝野佥载》中记录这样一个故事:

“赵州石桥甚工,......上有勾栏,皆石也,勾栏并有石狮。龙朔年中,高丽谍者盗二狮子去,后复募匠修之,莫能相类者。”

龙朔为唐高宗年号(公元661-663年),这个年号仅使用了三年,赵州桥建成五十多年后,桥望柱上石狮子部分已经被盗了,虽然后代工匠曾有补修,但复制出的狮子已很难再现昔日的神采了。

从赵州桥望柱头上的榫眼看,望柱上还应该有狮子柱头。不过,遗憾的是,挖出的两个石狮子已非隋代原物,一个是唐、宋遗物,一个为金、元遗物。赵州桥原有的狮子柱头雕刻已经不复存在了,从石板上的雕龙来看想来应该更加鲜活生动吧!

今天,赵州桥犹横跨在那里,但栏板、狮子等已更是现代人的制造,无复可看,我们只能从这块栏板上飞扬遒劲的雕龙想见隋代赵州桥上的石刻之美。

历朝历代不乏文人墨客对赵州桥的咏诵之词,这座貌似通透、轻灵的赵州桥却是中国南北交通干线上的一座重要津梁,1400多年来,它经受过数百次洪水的冲击和多次强烈地震的考验,仍然屹立不动。

赵州桥为何如此坚固能够千年不倒,吸引着近代和当代的工程学家们去探讨它的秘密。如今得知,赵州桥有许多独到的设计。其全长64.4米,主拱净跨37.02米。为了减低桥梁坡度,便利交通,安济桥一反石拱桥半圆形拱的传统,被设计为较为平缓的坦拱,拱矢高度7.23米,矢高与拱跨相比,还不及1:5,这一技术指标遥遥领先西方近千年。

赵州桥还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敞肩拱桥,在它两侧拱肩上各建两个敞肩小拱,这种结构可以减少主拱圈的变形,提高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同时节省工料,减轻桥身自重,从而也减轻桥基的负担,增大排水,减弱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赵州桥史书记载的修缮工程有8次之多,基本上保持着初建时的原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