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亮君臣论命法PDF电子版下载 丁亮盲师绝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盲派简单铁口断技法 丁亮君臣论命法PDF电子版下载 丁亮盲师绝招

丁亮君臣论命法PDF电子版下载 丁亮盲师绝招

2023-09-26 05: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修禊日,也叫“上巳节”。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上旬“巳日”这天,要到河边沐浴,洗濯污垢,祭祀祖先以求健康安乐。晋代书圣王羲之就是在修禊日写出了著名的《兰亭集序》。

在旧社会的古城扬州,三月三这天盲人还会举行“瞎子会”。在《扬州风土记略》一书中说: “聚瞽者结队而行,游于街市,弄笛吹箫,弹弦扣鼓,殿以神驾”。

这些聚会的盲人基本都是从事算命职业的,盲人们在这天会供奉鬼谷子,还有宋朝时代的著名命理学家邵康节,或是东方朔、徐子平等。供奉祭祀的对象,都是算命行业的祖师级人物。

祭祀的目的,则是祈求祖师爷赏口饭吃,让自己业务精通生意兴隆。

关于盲人算命的起源,传说各异故事颇多。有说是战国时代的鬼谷子传给盲人的,有说是汉代东方朔传的,也有说是宋朝徐子平传的。版本繁多,无从考证。但是有一条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他们都是看见了盲人生活的艰辛,所以传了这么一个谋生的技术。

《阴符经》中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绝利一源”,就是屏蔽掉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东西,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一点上,就能达到普通人用师十倍所产生的效果。跟你散乱的状态相比,就有十倍的提升。如果三反昼夜,就是你持续的这样精进,那是用师万倍,效果是几何级的增长!

很显然《阴符经》在向我们阐述一个道理,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是获取跟产生感受的源头,但是同时也产生散乱跟掉举。五官中尤以眼睛分散注意力最厉害。

由于盲人没有视觉上的干扰,所以在听觉跟记忆力上就会变得专注,记忆力的逐渐被加强,则成为了日后学习算命的优势。

2

盲人算命有居家的,但在旧时大多数是外出的。因为以前交通不便,除非是家中遇见事了才会主动上门。外出一般都会选择农闲时节,或是春节前后。

外出的比较辛苦,所以有点名气赚钱多的,都会找个明眼人在前领路,一般都会首选自家闲散族人,每月给点工钱,胜于平日做苦力打工了。主要负责平时投家问店,路上保个平安。

双方就在这种扶持中建立默契,共同一脚深一脚浅的讨生活。

无论是居家还是外出,只要从靠算命吃饭那一天起,就算是入了江湖了。虽然盲人眼睛看不见,但江湖依旧存在。瞎子算命离不开传承。而传承的背后是派系跟规矩支撑起来的世界。

穷算命富问卦,算命的群众基础在社会的底层,所以大部分盲师收入都不会高。但是盲师在收徒这件事情上依旧显得近乎苛刻。对方不但必须是瞎子,而且还要头脑机敏,能吃苦耐劳。就是这么一碗辛苦饭,也不是随便就能吃的。

有些派系的规矩是正式收徒前会考验你,半夜把新人领到很远外的荒山野岭处,然后规定如果鸡鸣之时自己还不能回去的,则意味不是吃这口饭的料。

这是考验新人是否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和心思是否缜密,不能凭细节记住来的路,则往往是回不去的。缺乏独自出门的能力,日后又如何行走江湖呢?

万一日后死在外面,家里人难免还要去问责,甚至是刁难他的师傅。这入门的第一关,就难却了许多人。

开始行走江湖的盲师们,都会有些印象标签。一手执竹竿一手敲打小铜镜。竹竿用来探路和打野狗,小铜镜是用来鸣声开道,告诉墙里墙外的人有算命的经过了,同时也是为了提醒来往的行人别撞了自己。

有些地方的盲师不是敲打小铜镜,而是吹四个孔的小笛子。那清脆的金鸣和笛声,在长街窄巷中悠扬的回荡,又如同他们清瘦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高墙灰瓦之间。

江湖有江湖的格局,旧时分为八大门。分别为:金、皮、彩、挂、平、团、柳、调。这八门包括了,走江湖混饭吃的所有手段。

八门之首为“金门”金门谋生之术又分九种,分别是:算命、看相、测字、扶乩、圆光、走阴、星象、法师、端公。

算命排首是因为群众基础最深,影响力最大。

算命也算是一门技术,所以归为手艺人。在旧社会里按照“三教九流”的说法,算命属于中九流,而现代社会非常吃香的演艺圈艺人,虽然唱戏也是凭技艺,但在当时被认为是给人取乐的,所以就属于“下九流”了。

中九流排法是:一流举子二流医,三流风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流则是: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帮,五剃头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花子,九卖糖。

这种排法现在看来固然很有问题,但也看出了在旧社会算命、占卜被视为一种为世人所重视的职业。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医卜。天下以医卜济人为最直接。

3

在前篇《中国近代算命史笑谈》里,曾简单的描述过盲派。盲派的称谓,起源于近代的命理师段建业先生之口。

中国的盲派,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二派,前作中提及的两位盲师夏仲奇跟郝金阳可以算作是北方一派中的佼佼者。

根据段建业与邢铭芬后来的回忆跟分析,夏仲奇跟郝金阳算命时候的风格颇似,两人应属于同一脉系的师兄弟。

盲人大多文化有限,很多小时候胎里盲的,那就更不认识字了。所以盲派在传承的时候跟传统的书房派不同,几乎用的都是口诀歌谣类的形式,面命耳提。

那些阴阳的道理,五行的逻辑,是很难跟一个没有文化基础的人说清楚的。所以死记硬背口诀公式,是唯一的捷径。

有一个传说,是讲当年徐子平路过一地,看见盲人在磨坊里跟驴一样的推磨干活,于是恻隐心起,将算命术提炼修改成了一种口诀类的公式,就是为了方便盲人学习跟使用。

只背口诀也不是绝对,对于后天瞎的,有那么点文化基础的,传统的名理书他们也都是会学的。根据段建业的描述,郝金阳先生就会背诵《渊海子平》一书,夏仲奇老人算命时也用徐子平的格局法。从这点来看,无论盲派多神秘,都是起源于传统派徐子平的命理基础,这是不会错的。传统派的子平术是所有的八字门派的大道之源。

后人学者喜欢说盲派算命不用传统的旺衰法则,不看用神,这是一个大谬。(此问题以后会做专篇讨论)

盲人学命初期需要背很多的东西,有很多的口诀以歌诀的形式写成。据说他们世代相传的口诀有《十排歌》、《流星赶月法》、《小儿过三关》、《一口黄金决》、等。

这些口诀有些是帮助盲人可以快速排出八字的基础性工具,有些则是经过几代人提炼出来的像法,这种经过数次提纯的东西,可以快速一口断事,给人带来的震慑性极大。

走江湖讨生活的性质,导致盲人必须要有这种快速能让人折服的伎俩。书房派那种冗长的推理,慢条斯理的思索,是市场不能接受的。

背诵是个苦差事,背熟所有口诀一般只给三个月的时间,背不出就会挨饿受打。三个月后就必须跟着师傅走街串巷去了,起先看师傅算,然后自己逐渐上手。

口诀就是公式,而公式都是需要有成立的条件的。如果套不上怎么办?其实很少有套不上的,因为八字的模型结构并不精细。

只有一种常见情况,就是盲派在传承的时候,有些口诀也逐渐失传了,所以盲派发展到后期保留下来的东西也就越少。很多盲师常常是只得了一些片面的绝活。

导致大家都成了独角兽,有的只善于看疾病,有的只能断婚姻。你问别的他不会,就真的只能瞎说了。

有个广为认可的说法,说盲人断家中人口上的事情往往很准,是盲派的绝活。这是因为在以前很多人出生的时辰都不精确,特别是在没有钟表的农村。所以那时候盲师都需要帮对方校准时辰,而校准时辰最惯用的技法就是断同胞数量、是男是女、排行老几等去验证。

所以这成了个必须要过的一关,导致这个技法就被普遍的保留了下来。

除了背诵基础的口诀,有的还需要跟师傅学一些《应耀篇》里的东西。《英耀篇》是江湖术士不传之秘,特点是达到了中国心理“揣摩”术的巅峰。书中内容解析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这本书很长时间里成为了那些技术不过硬的盲人们,必备的算命辅助手段。

类似这种的辅助类方式,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就是称为进门三决的要领。一决是闻家里是否有药味,有中药的味道说明家中有病人。二决是摸大门,进门的时候用手一摸门的大小、材质就大概知道这家的身份地位。三决是听声,问事人说话的语气是否平和就知道这家事情的轻重缓急和是哀是喜。

如果盲师身边还带着有明眼人领路的,那么他们则会在看清情况后,在通过发出一些声响向盲师传递这家的信号。声响里又有讲究,长声、短声、边声、哑声、几声长几声短,这些里面都是玄机暗号。

这些最初只是新人起手的辅助,但是有的人用惯了就渐渐产生了依赖和惰性,本末倒置了。在任何行业中投机取巧总比脚踏实地更容易吸引人。

4

在2003年段建业与邢铭芬合作出版了《命术轶闻》后,整个命理界等于是开了锅了。因为这本书是第一次向世人公开展示了盲派的犀利,书中盲师夏仲奇的风采令人久久难忘。

首先书中提供案例之丰富,前无古人。但是这百余案例也仅为邢铭芬私人收藏的三分之一。再者这本书也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可,当然质疑声也是很多,然而证伪同样困难,显然没有一个能拿出致命的反驳理论依据。

就在《命术轶闻》一书大热后,段建业乘热打铁,也将他认识的盲派命师郝金阳先生推到了众人面前。

郝金阳生于1930年闰六月初三寅时,出生于山西五台县山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虽天资聪明,却没有上过几天学。

17岁那年,日本人投降后太原光复,他被招工来到太原兵工厂当工人。1948年的秋天,从外地来了一个算卦先生,据说算卦奇准无比,那时到处都在打仗,大家都人心慌慌,不知将来命运如何。因为年轻,那时的郝先生并不太相信算卦算命,但别人都说算的准,而且卦金也不贵,于是就求了一卦。

算卦先生为他占了一卦,出来以下断语:“你家门前有三棵树,但是,卦中显示,今年被砍了。”

郝先生证实是有三棵树,但当时不清楚是否被砍了,事后才知道确实被砍了。

“明年春天,你有一场大灾,是生死之灾!”郝先生心中一惊,会不会明年的灾就完命了?于是急着问:“是什么样的灾,是要命的灾吗?”

“我看,死倒不至于死,可是要活的话,恐怕也只是摸着活吧。”当时,郝先生并没有理解他说的摸着活是啥意思,于是又问后边会怎么样?

“三十五岁,你要寻死一次,可能这次也死不了,如果过了此关,会有人给你一个饭碗,你的后半生就有靠这个饭碗吃饭了。”

断到这里,一生都让这一卦给断清楚了,没必要再问下去了。那明年的灾怎么办?有没有的解?

这位算卦先生说:“有一个办法,或许管用,就是要在明年的大年初一祭太岁,办法我能告诉你,但是得用一种药,这种药我得回去配,需要三个银元的费用。”

郝先生这时心中犹豫了,三个银元当时是一个学徒工一个月的工资啊!一是舍不得这钱,二是也不知道他说的办法顶不顶用,三呢,怕是骗子的伎俩,本来没有灾,故意设的一个圈套。

到于第二年春天,因为那一年解放太原城,炮弹天天头上飞。那个灾祸的预言一直压在他心头上,郝先生预感到这个灾恐怕要发生,决定还是回老家去。就在准备动身回乡的前一天,工厂被炮火击中而发生火灾爆炸,此时他正在当班,不幸双眼被炸伤,从此双目失明。

当时的国民政府给了他一些赔偿,将他送回老家。不久太原解放,国民政府垮台,他再也拿不到一分钱生活补助金了,而自己又丧失了劳动能力,只有靠父母养活了。

没过几年,他父亲生病去逝了,使原本贫穷的生活更陷入困境。但是有母亲,他的衣食还是有人照顾,可是到了三十五岁那一年,最痛爱他的母亲也撒手人寰。

这今后的生活该怎么过?他想到自己活到这个份上,到哪里都是别人的累赘,还不如一死了之。自己准备了绳子要上吊自杀,就正在此时,被人发现救下,连死都没法死。

此时他想到十几年前那个算卦先生的话,说他死不成会有人送饭碗来,既然还有活路的话,那就等等看吧,会有谁能送来饭碗?

这一年村子里有一个过去的秀才退休回乡,他是村里唯一有文化的人,因为早年读过私塾,对算命之学略有了解。他拿来一本古本《渊海子平》,跟郝先生讲:“你现在也需要学一门手艺糊口了,不要再想不开自寻短见,老天爷有眼,他会给你一口饭吃的。据说,盲人都是靠这本书来学算命的,我家有这本藏书,送给你学习,你看行不行?”

那时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能有这样一个人敢于将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东西给他,真是比天上掉馅饼还难,郝先生听了这话,心头一阵热。还有人在这个时候关心他,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可是他又想,自己看不了书怎么学呀?

此时,那位老秀才开口道:“算命这活,我也不大会,没法教你,但我现在有时间,书中的内容我给你念,你记就行了,能否学会就看你的造化了。”

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盲人算命不会排八字不行,到哪里学这个呢?

这位老秀才可能将这些都打听好了,接着跟郝先生讲:“邻村XX也有个盲人,他会流星赶月,哪一天把他请到这里,让他先教会你排八字,这不就妥了。”

果然,第二天,那位老秀才将邻村那位会流星赶月的盲人请过来,好吃好喝招待,那盲人也很痛快,答应教。

流星赶月是盲人排八字的口诀,分两部分,一部分排流日干支,一部分说节令。每年两句口诀定干支,又有两句讲交节。要背一百年,差不多要四百句口诀。当然要背下这四百句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有这位老秀才帮着记在纸上,差不多一天时间,就将口诀全部教完了。

郝金阳先生天资聪颖,记忆力也很好。没半年,就将《渊海子平》的所有口诀全部背过,流星赶月也应用自如。这时他还没有正式的师父,一个人在用这些口诀为村里的人推命。但应用起来偏差很大,再加上对子平的口诀理解上不能到位,怎么可以靠它来吃饭呢?

这时,这位老秀才跟他讲:“你学的已经很多了,我所能教你的也全教过了,但想学会算命,还是要靠师传才行。听老辈人讲过,我们县里以前有过一个盲人刘开成,他的水平是最高的,他已经不在人世了,我帮你打听一下他的传人还是否在世,你找到后,你拜师再学。你看行不行?”

盲瞽命师刘开成是民国年间一位民间高人,是盲派宗师级的人物,在五台、代县、原平一带声名远播,曾为少年阎锡山、徐向前推过命。

刘开成算命是论命收费,穷人收费很低,富贵命收费很高,要想算命的先报八字,先生先断几句,往往百发百中,然后根据命的富贵等级不同,开出卦金,如果客人要想知道详细,就约定几日后,到他家中去拿命书。刘先生专门请一位明眼先生,为他写命书,命书都批得很规范,根据不同的要求,祥略不一。

到了晚年,刘先生为了传播自己的所学,开始广收弟子,但收的都是盲人。一时间门徒众多。每年赶庙会的时候,徒子徒孙们都要碰头相聚,名曰“三皇会”,各路弟子就带着各自的再传弟子来交流,举行考试也是重要一项,出题目的自然是刘先生,只有考试合格的,才可以出徒。所以他的推命绝技在当时还是得到广泛的传播。

郝先生自小说听说过刘开成的故事,可是解放初刘先生去世后,三皇会早已不复存在,加上文革期间,盲人算命早已被视为封建迷信而严令禁止。可农村的婚丧嫁娶要合婚定日子之类的事,还是要请懂阴阳的先生,虽说禁止但不可能根绝,再说,盲人没有别的生活来源,因有靠这个维生的。

当时老秀才就打听到一位刘开成先生的传人是原平南白乡的姓张盲人先生,于是郝先生在他侄子的陪同下,去找这个张盲人拜师学艺去了。

见到张盲师,郝先生说明意图,想不到人家并不想再带徒弟了,一番恳求后,人家还开出很高价码,收三百银元学费,意思是你看了这个价交不起就不学了。郝先生听了这么高的价码,自然没有那么多钱,该怎么办呢?这趟真的白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张盲人答应收他为徒,至于学费,答应打欠条,三年内还清。人家学徒一般要三年时间,郝先生情况不同,他有基础,主要将师传的口诀传给他就行了,所以跟张师父学习,他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前后不足一个月。

有一个细节,当时这么多口诀郝先生也不可能记得住,唯一的办法就是抄在纸上,日后慢慢背。当时,郝先生连购纸的钱都没有啊!只得向师父借三毛钱购来三张1K大白纸,找人将口诀抄上。

密密麻麻三张纸,这是盲派祖师刘开成传下来的断命口诀,是绝不能向外流传的东西。郝先生同其他的弟子一样,都发过毒誓,只传盲人,不传明眼人。

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郝先生的超人的领悟力,他在拿到口诀的第二天,有人来算命,他让张师父听着,自己来算,结果将来人算得服服帖帖,拿到三毛钱卦金,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算命赚钱,顺便就将他借师父的三毛钱还上了。

张师父听了郝金阳的断命,真是又惊又喜又忧,惊奇其领悟力超人,是他带过徒弟最好的一个;喜的是,他这本事,三百元的学费看来是不成问题能还上;忧的是,这个徒弟这么厉害,会不会将来盖过他?抢了他的饭碗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郝先生的算命技术与日俱增,果不其然,三年后郝金阳已经是当地非常有名的先生了。那个时候,一个像他这样算命师的收入相当于十几个劳动力的收入,别看算一个命才三、四毛钱,可那时的劳动力一天的工分,也不过一元钱。

他一天算十几二十个命,也属正常。郝先生带着一个明眼的引路人,走街串巷,在原平、五台一带活动,流下许多传奇的算命故事。后来,他的师父的声名真不的如他了,而他实际的断命水平也已经超过张师父。同一个人,找过他师父再找他断,评价是他断的更准更细。所以外人都以为他们是师兄弟关系,而不是师徒关系。

有一天,这话不经意间传到他师父那里,师父认为,一定是金阳这么跟外人说的,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说了一些过激的话,这样师徒之间就有了隔隙,好多年没有来往。

其实除了父传的口诀外,郝先生还跟别的老师学习过,其中一个是五台最有名的明眼高手李八来,这个人也是郝先生最为佩服的一个。

5

话说当年,郝金阳家临近有个村子,有户人家提前给他的父母准备了寿材。中国有句名言:人生在世,百事孝为先。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山西人毕竟是晋商的后裔,对孝道方面格外重视。

在农村寿材就是给自家老人买做棺材的木料,一般都是红松木、黄花松木,在那个年代这木料也价格不菲。在今天来讲,一般偏远山区土葬,去棺材铺买个寿材,红松木,黄花松木,价格一般在五至八千元左右,好的要上万元。

有一天这户人家发现寿材丢了。寿材的主人想,提前准备好的寿材对老人而言,毕竟是个尽孝的事,如今寿材丢了,总得给老人一个交代,否则这个事对老人的身心健康都会有影响。

他们也不知道去哪里寻找,也不知道寿材还能找到不?全家在无奈之时,突然想起了活神仙郝金阳。就来找老老爷子,请他掐算一下,看看这个寿材到底能不能找到。

当报上生日时辰后,郝金阳说:“这个寿材呀,你也不要找了,你也找不到了。不过呢,过几天无意中会被别人发现,但发现的时候,这个寿材木料已经不完整了。这寿材你是拿不回来了,最后你会得到50块钱。”

九十年代,50块钱也不少,可是远远不够买一副寿材的钱。好的寿材在当年,也要三百四百块吧。

事情就有这么巧。有一天,丢寿材这户人家的邻居,骑自行车去县城办事。在回来的路上,下雨了,他刚好路过另外一个村子,急忙下车来到一户人家仓房外面的屋檐下避雨。

这个人站在屋檐下避雨时,无意中回头向仓房里看了一眼,发现里面有个雨布蒙着一样东西,从外边轮廓看像是几块寿材木料。这个人心里好奇,偷偷地进了那户人家的仓房里,把雨布掀开一看,果然是寿材木料。

等雨停了,这个人回到村子里已经很晚了。第二天,他就去跟丢寿材人家说:“昨天我去县城办事,路过邻村时下雨了。在村头那户人家避雨时,无意中发现仓房里有寿材木料,你方便的时候可以上他家看看,说不定就是你家丢的那寿材。”

第二天,寿材的主人就去了那个村子,找到那户人家,去仓房里一看。果然,堆放在仓房里的就是自家丢的寿材。不过寿材已经被破坏了,寿材的主人非常生气,就去找这家人理论。

这家男主人发现丢寿材的主人找上了门,也是一脸的惭愧,急忙赔礼说:“老兄,对不住了!家里要修个大门,缺了两根门柱子,一时犯浑干下这混蛋事,现在也后悔了。”

寿材的主人听后,一脸的无奈,非常生气地说:“那你赔我钱吧!”结果这家人很穷,浑身上下摸来摸去,一共凑了50块钱,说:“你看,我家只有这50块钱了,都给你。你把寿材拉走吧。” 寿材的主人一看,寿材木料已经被破坏了,取回家也不吉利,一气之下拿着50块钱走了。

这事传出去后,当地人一直都说:“金阳当年那个神啊,你们是不知道呀!此事的来龙去脉,犹如亲眼所见!”

正所谓:洞彻阴阳元化,触动天地神功。

6

有次郝金阳先生走街串巷,一日到了某村,一位老妇人要为子测婚姻。儿子已经三十多了,因为家穷一直未讨到媳妇。报过生日时辰,郝先生掐指一算,用一首诗述其儿的婚姻: “动喜门,开牢门,明年招婿到邻村,喜门开,牢门进,一对鸳鸯两拆分。”

象这样直言不讳铁口金言般的论命方式是先生惯用的,他很少用似是而非的江湖套语,常常是一语道破天机,不留一点隐语活话,这叫艺高人胆大。

但此时话语一出,马上招来老妇人的不满,说他儿子要坐牢当然不高兴,不仅没给一分钱,而且留下一句话说道:“胡说八道!”先生叹了一口气,钱没赚到,反惹了言语,这是何苦来着,早知如此,还不如说几句好话呢,既让人家高兴,也不会落个空跑。

事情到此并没有完。一年过后,郝先生又来到该村,又走入这条胡同,不想传来一阵叫骂声,仔细定听,才知是骂他。这老妇人蛮横无理,硬说是他瞎人坏了良心,咒他儿子,是个丧门星。

郝先生随后向旁人打听个原因,村里人对这妇人的言语非常不满,详细道出他儿子的事情来:原来,就在郝先生推完命后的第二年春天,果真她儿子被邻村一位死了丈夫并带着一女儿的寡妇招了女婿,生活也还算过得安宁吧。

当年秋天正在秋忙季节,媳妇忙过自己家的农活跟丈夫讲:“我先到你娘家帮忙收割,你在家干点杂活儿,过一两天你也来帮帮,你娘一个人不容易。”媳妇走了,留下他和媳妇的那个女儿。

那女儿年龄16岁,成熟太早,母亲一走便与村里一些不三不四的男人公开来往。这位继父看不惯,心想:与其让别的男人占了便宜,还不如我先占。此邪念一起,便干出了蠢事。后来的事就是媳妇和女儿把他告上法院,以强奸罪判刑入狱。

我们不禁要为郝先生的推命本事叫绝。这妇人不提早设防,规劝儿子遵纪守法,不怪他儿子行为不检,反怪事先为她预测出来的先生,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赖人了。

郝先生真可谓:一张铁嘴能开运,胸中无舟可渡人。

7

苏州,人杰地灵。

在民国时期,苏州曾出现过一位有名的盲人算命先生,说他有名,不但是因为他在当地家喻户晓。而且他也为不少大人物算过命,其中就有帮钱钟书的夫人杨绛的娘家算过命。

杨绛的爸爸并不信命,她家之前也从不算命。她上大学二年级的暑假,特地到上海报考转学清华,准考证都已领到,正准备转学考试,不料她大弟由肺结核忽转为急性脑膜炎,高烧七八天后去世了。当时正逢酷暑,所以很快就盖棺入殓了。

入殓次日下午,杨绛浴后到后园乘凉,后园只有二姑妈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爸爸妈妈都在屋里没出来),忽听得墙外有个弹弦子的走过,正是苏州有名的算命瞎子人称:梆冈冈。

因为他弹的弦子音类似这三个字的声调,“梆冈冈”就成了他的名字。当时家人就建议叫瞎子进来算个命,想借此安慰她妈妈。杨绛的二姑妈懂点怎样算命,她常住杨绛家,知道每个人的“八字”。她也同意了。他们就叫女佣开了后门把瞎子引进园来。

瞎子一手抱着弦子,由女佣拉着他的手杖引进园来,他坐定后,问她们算啥。她们说“问病”。杨绛二姑妈报了死去大弟的“八字”。瞎子掐指一算,摇头叹气地说道:“好不了,天克地冲”。

她们怀疑瞎子知道她家有丧事,因为那天大门口搭着丧棚呢。其实她家是大户人家,前门与后门之间,有五亩地的距离,瞎子根本无从知道。

可是她们又怀疑瞎子肯定是知道的,所以才一说就对。家里的女人们就要考考他。杨绛的三姐两年前生的第一个孩子是男孩,不到百日就夭折了。他的“八字”二姑妈也知道。她们就请瞎子算这死孩子的命。

瞎子掐指一算,勃然大怒,发作道:“你们家怎么回事情,拿人家‘寻开心’(苏州话,指开玩笑)的吗!这个孩子有命无数,早死了!”瞎子气得脸都青了。

一见瞎子动了气,杨绛和弟弟妹妹赶紧道歉,又请他算了爸爸、妈妈、弟弟和三姊姊的命。瞎子虽然只略说几句,但都很准。最后梆冈冈赚了好多钱,满意而去。

杨绛曾在书中这样描述那天的情景:第一次见识了算命。我们把算命瞎子的话报告了妈妈,妈妈听了也得到些安慰。那天正是清华转学考试的第一天,我恰恰错过。我一心要做清华本科生,末一个机会又错过了,也算是命吧?不过我只信“梆冈冈”会算,并不是对每个算命的都信。

此事后来被杨绛本人记录在了《走在人生边上》一书中。这件事不但是她一生中珍贵的回忆,更成为了一份非常宝贵的社会资料。

8

中国很大,盲人从事算命的不少。但是真正出彩且又经得起大众推敲和相信的事迹却很少,犹如凤毛麟角。

坊间以及网上从不乏一些个人传播的神奇案例,然而要么是无法考证,要么就是缺乏大众反馈和关注力度。只能看过且过,这就导致很多人对盲派算命始终报以神秘的好感。

生活中也曾有个别易友,非常执着的四处打探各地还活着的盲师的地址,并一一前往想领略盲派的风采,可惜都希望而去,失望而回。

据朋友反馈,大多数都滥竽充数,并无真才实学,有的就是骗子。个别有那么几手绝活,也是不透露的。朋友曾在某地蹲点看一位盲师摆摊半个月,盲师没有生意的时候就陪着唠嗑,递烟送酒的。

终于耐不住磨,同时也被这位朋友求学的精神感动,才告诉了一些自己悟出的心得,明着告诉他这不是师傅传的东西,可以说一点。因为规矩不能破,何况朋友是个外地人,人品并不了解,学了真东西去日后做了坏事,盲师报应就太大了,害怕啊。

本人也曾寻访过两位盲师,都是根据一些朋友的介绍去的。一位师傅家住上海宝钢新村,当时被一位朋友介绍的神乎其神。当然了,这种事情大多也都是朋友从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那里听说来的。

盲师住在宝钢新村一所居民楼里,我去的时候已近中午,二居室的房子里一间会客,一间是顾客休息等候。有一位专职的明眼人阿姨负责盲师平日的生活。

屋里正中,悬挂着一副巨大的鬼谷子画像,阿姨解释说,这是算命行的祖师爷。在进门的上方竟然还供有一个神龛,上面写着黄大仙的名号。屋里人进人出,生意兴隆。

这位盲师用的是一种专为盲人研制的排八字机器,类似于一个小收音机大小,一摁就有语音。不禁感叹时代的进步,行业的进步。

在设备的帮助下,盲师很快给我排好八字,说了几句可有可无的话,什么读书要努力,身体要注意,父母身体不太好之类的。想想也不能算错,读书是该努力,身体理当注意啊,于是只能点头称是。

我记忆中唯一让我觉得准的,是他说我一共弟兄二人。这个我是服的。断语虽然很简单,却是有含金量的。一是指明了数量,二是明确了性别。

加上我的回复跟提问,前后也就算了十分钟,就有结束对话的意思了。其实民间算命都是这个效率,那种一坐二小时娓娓而谈的,只能是在相熟的朋友之间。

最后在失望中,我还是付了二百元的酬金。十几年前这个价格算是高的了。但是谁也不忍心去责疑一个瞎子,何况还是一位以算命讨生活的瞎子。

因为我知道,在中国从命理界的祖师爷起就开始同情盲人们了,算命这门行业是他们为数不多可以谋生的一个手段。

虽然到了近代,有越来越多的盲人只是滥竽充数,挂着盲派的大旗徒有虚名,但是随着传承的困难,跟行业的走低,这一门早已成为一个遥远地绝响了。

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人忍心责怪。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