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倒在王座之前,从“平易近人”的屋大维到皇权时代的演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皇权时代 拜倒在王座之前,从“平易近人”的屋大维到皇权时代的演变

拜倒在王座之前,从“平易近人”的屋大维到皇权时代的演变

2023-07-09 12: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古罗马社会阶级的对立,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标志

每个时代在针对各个阶层的矛盾,都做出有益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社会矛盾,但由于这种改革是自上而下的贵族式改革。

无论怎样改变,贵族占有大部分的权益是必然的。而到了帝国时代,由于民主制度不断的向皇权过渡,

皇帝的权威日益加重,皇权至上的思想开始逐渐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并形成一定的共识。

王政时代——贵族与王权之间的斗争

罗马的建立首推

罗慕路斯兄弟

,他建立罗马的过程总体而言比较曲折,有传言说他是被母狼养大的孩子,由于拉丁人为了争夺王位,年幼的罗慕路斯兄弟不得不母亲的护持下逃走,后来被一户人家收养,长大以后的罗慕路斯兄弟筹划并建设了罗马城,

罗慕路斯也因此自称为王,由此也成为罗马历史上的奠基人。

罗慕路斯时代初步建立的社会制度,是罗马早期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

不过罗慕路斯成为罗马的王以后,并没有大权独揽,而是设立了两个个机构:

元老院、公民大会

连同他这个国王一起构成国家的管理者,而这一套制度后来也深深的影响罗马的发展。

在三者关系中,国王是权力执行者,元老院是贵族建立起来的国家管理机构,公民大会则代表生活在罗马的全体部族公民。

其中元老院负责国家事务的具体执行,公民大会可以选举国王并参与政治。

公民大会(库利亚大会)和元老院是罗马主要的政治基础

国王虽然是国家的统治者,但是他和一般的公民没有什么区别,拥有相等的权力和义务。

然而国王拥有

威望以及在国家发展中产生的巨大作用

,使得以贵族为主的元老院感到深深不安,从

罗慕路斯时代,国王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就已经产生。

后来罗慕路斯在一次检阅军队的过程中意外消失,

使得公民认为是元老院暗中下的手,因而造成罗马初期极大的动荡。

塔克文杀死第六代王塞尔维乌斯,标志以贵族为主的元老院和王权对立产生

虽然这件事情后来被平息,但以贵族为主的元老院,也基本上站在了以国王为主的平民的对立面。

其实也能看出早期罗慕路斯时代虽然也有国王,但国王并没有特别强势的权力,

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才是基础,并且国王是由平民大会选出的,因而在当时国王并没有在地位上显得特别突出。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国王的权力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变得脱离平民,因而引发了公民和贵族的一致反对,使得罗马过渡到了

共和时代

共和时代——贵族掌权的时代

共和时代的到来为罗马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掌握国家权力的不再是国王而是执政官,执政官的选拔是从贵族中来,通过平民大会的投票产生

。从共和时代这一政治特征来看,和古希腊雅典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很明显的相似,二者都是贵族政治,平民只有参与的权利而没有选择的权利,其实共和时代虽然平民在某些程度上享有了更大的权力,但仍然难逃贵族的辖制。

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了越来越明显,而且一个更为意外的情况就是,执政官虽然任期只有一年,但是他们的权力却很大。

古罗马共和时代的执政官权力巨大,甚至演变到诞生了独裁官

而且后来还衍生出另外一种

“独裁官”

制度,独裁官拥有凌驾一切的权力,本来只是为了应对国家在危机时刻,有一个人能站出来力挽狂澜,由元老院提名执政官担任,为期半年。加上

马略改革

以后,由于

募兵制

的出现,使得独裁官权力越来越大越来越无法限制,包括

苏拉在内的终身独裁官相继出现,后来凯撒上台以后,更是废掉了独裁官的任期,

推动了共和制向帝制的转变,而凯撒也因此而被称为

“凯撒大帝”

直至屋大维时代,古罗马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快速的历史时期。

凯撒废除了独裁官的任期并改为永久

平易近人的皇帝

屋大维作为凯撒的继承人,继承了他的一切权力,并在不断的政治斗争中干掉了所有的对手,直至公元前27年,

屋大维已经拥有了首席元老、最高执政官、终身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祭司长等一系列的称号,

集合所有权力于一身的屋大维,完全违背了共和制时代下的限制,不过即便是集合所有权力于一身的屋大维,仍然还要惺惺作态。他并没有自称为王,而是称自己为

“第一公民”

,并且还要假装交出所有的权力。

平易近人的“皇帝”屋大维

当然所谓的交出权力并不是真的交出,而是为了维护统治所必要的让步。

屋大维虽然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自身本质上实际上仍然还是属于罗马公民。

他不敢贸然恢复王或者是独裁官的称号

,怕招致贵族与平民的不满,他认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仍然离不开这些人的帮助,因此仍然表示自己是普通公民的一员。

屋大维时代严格意义上不算帝制,皇帝的权力仍然受到很大限制,由此而诞生了三世纪混乱

由于为帝制时代做出的努力,屋大维荣获

“第一公民”、“祖国之父”

等等称号,这些后来都成为罗马皇帝必备称号,包括屋大维所拥有的称号

“奥古斯都(神圣的)”

,虽然屋大维奠定了帝国时代,但却并没有加强皇权的地位,无论是王政时代的国王,还是共和时代的国王,亦或是罗马帝国早期的皇帝,除了享受权力外,一般和平民无二,仍然要通过投票来选出。

共和国致敬礼,又称为罗马致敬礼

因此普通人在见到国王或皇帝的时候,并不需要卑躬屈膝,只需要行礼便可。最常见的是共和国致敬礼,简单而言就是在见面的时候将手臂举高,

如执政官等等,而屋大维时代为了避免因权力过于集中而造成与平民隔阂,屋大维经常一个人在街上溜达,甚至身边没有任何随从,一般在街上碰到,也只需要打一个招呼而已,并不需要有额外的礼节。

拜倒在王座之下——被神化了的皇权

罗马帝国的统治,自尼禄时代以后,整体陷入混乱。

虽然屋大维开启了帝制时代,但从根本上来说,延续的仍然是

共和时代的制度

,即便是皇帝选择义子作为继承人,

也必须要经过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认可才可以,加上共和时代的军制改革,军队作为另外一股独有的政治势力登上历史舞台,给罗马帝国皇权的传承造成重大隐患。

戴克里先上台后改革了帝制,标志着真正皇权时代到来

针对这种情况,

近卫军官戴克里先

发动政变上台以后,做出了一系列制度的改革,首先他认为罗马帝国时代之前之所以混乱不堪,其首要原因在于

皇权的衰退

,如何确保皇权的稳固,戴克里先设定了一系列的

皇位继承制度

,把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分别设立正副皇帝。

而且戴克里先放弃了之前罗马皇帝“第一公民”的称号,而是称自己为“主和神”。

除了受到宗教影响的欢喜,

戴克里先刻意营造了一种皇权至高无上的形象。作为皇帝他不像屋大维那样满世界溜达,而是居于深宫之中不轻易示人。

而如果需要见皇帝,则要通过复杂的流程,以避免刺杀皇帝的事件发生,

而当你突破重重阻碍见到皇帝以后,也不可直视皇帝,而是要跪伏在地。

也由此从戴克里先时代开始,皇权初步建立起来对下层的威仪,皇帝作为统治阶级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就此被确定下来。

君士坦丁大帝

结束语

从屋大维时代的

“奥古斯都”、“第一公民”

时代到戴克里先上台,

罗马才算是完全从共和制度过渡到了帝国时代,皇帝作为国家权力独一无二的象征。

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君主制度的确立,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为整个国家的资源整合,提供了一个相当稳固的基础,社会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了快车道,特别是为后来的封建制度登上历史舞台打下了基础。

但戴克里先的改革也并不完善,他将国家一分为四的行为,使得后来罗马帝国走向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而且随着帝制的加强,上层对下层奴隶和平民之间的压迫也越来越大,由此也造成了社会更加动荡不安的局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