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13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血病基因突变报告怎么看 ST13

ST13

2024-06-02 02: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讨论并文献复习

PDGFRβ重排在骨髓增生性肿瘤中的发生率约为1.8%,ETV6是最早被发现的也是最常见的PDGFRβ对手基因[1]–[3]。PDGFRβ重排也可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常见的对手基因是EBF1[4]。本例PDGFRβ重排见于1例FLT3-ITD突变阳性的复发难治AML,患者病程中未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表现,初诊时为正常核型,8个月复发后核型演变为46,XY,t(5;22)(q32;q13),后经FISH及二代测序及Sanger测序证实为ST13-PDGFRβ融合基因阳性。ST13作为PDGFRβ新的对手基因目前未见各大数据库(Fusion cancer, My Cancer Genome, Atlas of Genetics and Cytogenetics in Oncology and Haematology等)报道。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衔接蛋白,可介导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90的结合。作为HSP70的分子共伴侣,参与HSP70在蛋白质折叠修复等过程中的分子伴侣作用[5]。随着近年来研究深入,发现ST13基因在结肠、胃、乳腺、子宫、卵巢等组织及相应的肿瘤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目前已发现40余种PDGFRβ重排的对手基因,我们查阅文献并对44例首次报告病例进行综合分析[6]–[18]。资料显示除1例文献中未提及性别,其余43例中男女比例为36∶7,表现为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呈男性明显高发的现象,然而由于研究病例数有限,该结论有待后续进一步证实。PDGFRβ重排被报道于多种髓系、淋系肿瘤,其中最常发生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发生率约为38.6%(17/44),其次为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EL),发生率约为15.9%(7/44),而检索到的44例患者中仅有4例AML及3例ALL被报道,此外还见于3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及2例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总体而言在髓系肿瘤中发生率远高于淋系肿瘤。在有病例资料的患者中88.9%(32/36)的患者WBC>10×109/L,85.4%(35/41)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高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此类疾病的常见表现。除6例缺乏治疗信息外,其余病例中89.5%(34/38)接受过TKI治疗,94.1%(32/34)经TKI治疗有效。在接受TKI治疗的患者中,除2例因耐药接受其他治疗外,32例中达到完全分子学缓解(CMR)者9例,达完全遗传学缓解(CCyR)者9例,达完全血液学缓解(CHR)者12例,达部分缓解(PR)者2例;达到CHR及以上疗效者30例(93.8%)。伊马替尼治疗剂量从100~800 mg/d不等,最多见的是以初始剂量400 mg/d 治疗,共有15例,其中有3例因出现血小板或白细胞减低等不良反应而减量,从文献报道可知仅100 mg/d剂量的伊马替尼即可诱导完全缓解。以上数据显示,不论疾病类型如何,PDGFRβ重排阳性患者,TKI均被认为是重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遗憾的是本例患者复发后尚未使用TKI治疗即因疾病进展死亡。

此外,对手基因所在染色体除13、18、19、21号目前未见报道外其余常染色体均有涉及。其中有4例涉及12p13形成t(5;12)(q32;p13),3例涉及17p11形成t(5;17)(q32;p11.2),虽然在同一断裂位点,但对应不同的对手基因,形成的融合基因也各异。12p13及17p11的高频发生提示此类断裂重排点为敏感位点。在所有44例患者中6例(13.6%)在常规核型分析中未检出相关异常,这是由于PDGFRβ易位常表现为隐匿易位,另有极少数融合基因由缺失或插入易位产生,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受肉眼识别限制,敏感性低,容易漏诊。FISH方法应用断裂探针检测基因重排,是此类对手基因众多的基因异常筛选的重要手段,RNA测序亦可作为重要补充,以此提高检出率。尤其对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髓系/淋系肿瘤,以使更多患者能够受益于TKI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文献报道PDGFRβ重排Ph-like ALL患者伴PDGFRβ点突变者表现为对TKI耐药[19]。本例患者具有DDX41、NF1、FLT3三种基因突变。DDX41基因编码蛋白能够同多种剪切体蛋白相互结合,在胚胎发育、细胞生长和分裂中起重要作用。DDX41基因突变是髓系肿瘤伴DDX41胚系易感基因变异亚型诊断重要指标[20]。NF1基因表达产物对RAS信号通路起负调控作用,该基因失活性突变或者拷贝数缺失能够激活RAS信号通路。NF1突变常见于CMML,也可见于AML。FLT3与PDGFRβ一样同属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在早期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方面起重要作用,FLT3-ITD突变在成人AML中发生率约为30%,具有易复发、预后差等临床特征。目前FLT3靶向治疗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可大幅延长患者生存期,新药米哚妥林是一种多靶点TKI,对FLT3、PDGFRα、PDGFRβ等多种酪氨酸激酶均有抑制作用[21]。本例患者同时具有FLT3-ITD及PDGFRβ重排,多靶点抑制剂可能为此类患者的理想选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