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血病发生机理和历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2024-06-02 10: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自 百度文库  喜欢 0

阅读量:

577

作者:

罗米,欧阳昭

展开

摘要: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存在特征性的遗传学异常,靶向作用于Bcr-Abl融合基因编码的P210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使得CML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进展.作为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明显地改善CM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然而逐渐出现的耐药使其疗效受到了影响.随着对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认为Bcr-Abl激酶区基因点突变是引起伊马替尼耐药的重要原因,对此研发了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尼洛替尼及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及达沙替尼较伊马替尼对P210融合蛋白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和抑制性,能够使各阶段CML耐药患者获得更好的缓解,并能使大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的生存,但对T315I突变无效.处于临床试验中的第三代特异性分子抑制剂,如Bosutinib ,Ponatinib等,能够逆转T315I所致的耐药,且能作用于Aurora激酶,SFK,LYN及SRC等其他分子靶点,有望解决更多的耐药难题.

展开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耐药;治疗

DOI:

CNKI:SUN:ZDYS.0.2012-27-004

被引量:

27

年份:

2012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