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防不胜防?了解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轻松应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病毒感染怎么传播 “EB病毒防不胜防?了解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轻松应对”

“EB病毒防不胜防?了解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轻松应对”

2024-06-18 06: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苏州一女孩连续一周发烧,尽管进行了输液治疗,但依然不见好转。经医院感染科医生诊治,原来女孩感染了EB病毒,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提到EB病毒,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提到亲吻病,大家可能耳熟能详,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EB病毒的症状、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病毒,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什么是EB病毒及感染后症状?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较常见的只感染人类的疱疹病毒。

EB病毒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青少年和成人初次感染,可表现为典型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感染所致或相关的疾病还包括伯基特淋巴瘤、鼻咽癌、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等。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个体中,大多数感染细胞可被清除,但有少数EB病毒潜伏感染的B细胞会持续存在于体内,导致终生带毒。初次感染常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感染后可能终生携带。EB病毒再激活可呈现急性或亚急性全身性疾病,典型表现为发热、咽颊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病变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等,对骨髓的造血功能也产生一定的影响[2]。

EB病毒感染后如何确诊?

EB病毒感染后确诊主要依赖实验室诊断。外周血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淋巴细胞>50%,不典型淋巴细胞>10%,血清学嗜异性凝集实验以及EB病毒的抗体在不同的病情阶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血清、全血或感染组织检测EBV-DNA、EBER、EBNA、LMP则为确诊的依据。

嗜异性抗体凝集实验亦称spottest,嗜异性抗体IgM在发病后7天内出现,2-5周达高峰,可以持续6-12个月,阳性提示原发急性感染, EBV再激活感染几乎阴性,EB病毒抗体中抗VCA-IgM和IgG可以同时出现。

抗VCA-IgG和抗EBNA-1-IgG终生持续阳性,部分慢性EBV感染者检测不到。血清游离的EBV-DNA提示原发感染或者再激活。

EB病毒的传播途径

EB病毒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经口密切接触而传播,偶可通过血液传播。EB病毒感染后,在口咽部上皮细胞进行增殖、释放,然后感染局部淋巴组织中的B淋巴细胞,随着B淋巴细胞入血后可导致全身性EB病毒感染。因此EB病毒又称“亲吻病”。

亲吻病与流感的区别

慢性EB病毒感染的相关综合征

大多数EBV感染是无症状或自愈性的初始感染,通常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少数患者由于对感染控制的失败可以发生重症临床综合征,研究较多的有慢性症状性EBV感染或慢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还有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或慢性疲劳和免疫功能失调综合征(CFIDS),儿童还有重症慢性活动性EBV感染(SCAEBV)[3]。

目前较为常见的是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由于机体不能控制EBV感染所致。通常有发烧、淋巴结肿大、脾肿大、EBV肝炎或全血细胞减少等临床表现,进而发展为免疫缺陷。如果不治疗将终于随机性感染、嗜血细胞增多症、多器官衰竭或EBV阳性的淋巴瘤。CAEBV是从儿童原发感染持续不愈发现的,近年来在成人也发现此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CAEBV唯一有效的根治疗法[4]。

EB病毒阳性=鼻咽癌?

EB病毒也与鼻咽癌有关,但井非其唯一致病因素,患者血清的EB病毒抗体效价也高于正常人。

若有鼻咽癌家族史或近期鼻塞、耳鸣、抽吸性血痰、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持续2周以上,则应及时往耳鼻喉科诊疗,做进一步相关检查。

鼻咽癌常见的检查方法:

① 核磁共振(MRI)是鼻咽癌诊断首要手段;

② 鼻内镜检查+活检病理是确诊鼻咽癌的金标准;

③ 鼻咽癌的原发灶诊断首选鼻咽镜下肿块活检;

④ EB病毒抗体检测可作为鼻咽癌的辅助检查。

预防小贴士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分享食具和口腔用品等。大人最好不要口对口喂养孩子;

2、增强自身免疫力,注意气候变化,预防感冒,保持鼻及咽喉卫生,适当运动、均衡饮食和足够睡眠;

3、定期体检,化验EB病毒,阳性者定期复查,如持续升高及时就诊;

4、有鼻咽疾病应及早就医诊治,如发现鼻涕带血以及不明原因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中耳积液等应及时作详细的鼻咽部检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 KHAN G,HASHIM M J. Global burden of deaths from EpsteinBarr virus attributable malignancies 1990-2010[J]. Infect Agent Cancer,2014,9(1):38. 

[2] Dunmire SK,Verghese PS,Balfour HH.Primary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J].J Clin Virol,2018,102:84-92. 

[3]吴克复,郑国光,马小彤等.EB病毒感染的多样性及其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21,48(07):330-335.

[4] Kimura H,Cohen JI.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disease[J].Front Immunol,2017,8:1867. 

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叶新萍 李红 王蓉

审稿:郭爱云  李琼

责任编辑:谢小兵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作者:叶新萍 李红 王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