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江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画家纪映欣作品欣赏 咫尺江山

咫尺江山

2024-06-14 15: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春游图 设色绢本 安徽省博物馆藏

叶欣的山水画素以“工细幽淡”著称,所作野岭荒烟,孤城古渡,大有令人动秦月汉关之思。此画描绘春游之景,在桃花三月,荡舟于青湖绿山之中,徜徉于烟雾弥漫的秀丽中,陶陶然如醉如痴。此画用笔轻灵,墨色清淡,景致悠远,意境秀雅,真所谓“淡远又淡远,淡远以至于无”的情趣。

钟山图 绢本设色 北京博物馆藏

叶欣作画善于经营结构,能就目前所见一一运之纸,一经其笔,虽极无意物,亦有如许灵异,故往往引人胜地。《钟山图》用笔楚楚,构思巧妙,尤其是画面结构的经营,却为一绝,是叶欣的山水画代表作。

梅花流泉图卷

放舟观暮图 立轴 设色纸本 甲辰(1664年)作

桃花书屋图

山水 镜心 设色绢本

山水册页

山水册 纸本设色 纵20厘米 横27.5厘米 广东美术馆藏

山水图册 纸本设色 纵14.3厘米 横17.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山水图册》每画各取自然山水小景, 或画峰峦楼阁, 或写秋山寒林。用笔柔和细软, 淡墨烘染, 极有韵致, 设色雅静。一幅表现的是冬天的雪景,画幅虽小,但构图完整,银装素裹的画面给人以空阔辽远之感。画中江岸积雪如凝,湖水冰冻如镜;树木萧疏,渔舟泊岸,屋舍错落,篱门紧锁。茅屋内一人正抬头眺望窗前。画中有一种潇洒物外、断绝尘想的意绪,这种无为冷漠的情致,大概正是那些怀才不遇的士大夫们孤独寂寞情感的表露,也是作者内心精神的真实写照。此画用笔简括,用墨清淡,用色沉着,色墨相间,自然地烘托出寒江雪域萧瑟淡远的意境。画面右上角款署:“丁酉八月写上,仲翁老先生,晚学叶欣。”钤有“叶欣之印”、“荣木”白文印。

山水图册 纸本设色纵14.3厘米 横17.7厘米 辽宁省旅顺博物馆藏

此画描绘的是苍寒清瑟的深秋景致。画中秋山迷茫,林木萧疏,有一人持杖缓慢地行于通往林深的羊肠小道上,看那行走的姿态,大概是一位年老体弱的长者,画家用简淡的笔法赋予人物超然脱俗的神韵。此画构图独特,仅取秋林一角、雾霭弥漫之际描绘,且疏密有致,层次分明,笔墨严谨。树木出枝生干,分别用正锋、侧锋勾画而成;墨色浓淡相宜,虚实有度。远处林木淡淡勾出,近处则用渴笔焦墨勒成,笔意劲健潇洒,细枝尤为生动,加之淡赭、石青设色,更显雅丽静谧的气韵。在咫尺小幅中,亦能表现出开阔浩渺的境界,可见作者的绘画功力之深了。画面左下角钤有“叶欣之印”白文方印。

闲情山水册 册页 10开

山水 镜心 甲戌(1634年)作

题识:1.茅屋结来小,青山缺处多。何人能脱尘网,相与入烟罗。仿巨然意,荣木。 2.潘受。 3.翠微深处数椽幽,不炼丹砂不浪笴。弄墨瑶琴无底事,柴门倚杖听云流。用倪迂法,荣木叶欣。 4.拟李营丘寒林图。华亭叶欣画。 5.落叶荒村急,寒星破屋明。不眠因酒薄,开户觅秋声。江贯道法,叶欣。 6.抚梅花道人溪山雨霁图。荣木欣。 7.雪拥云堆势可呼,一团真意在模糊。房山仙去方壶老,千古谁传水异图。甲戌冬至后二日,荣木叶欣写于白门扫叶楼。钤印:叶欣、荣木

山城小景册 册页 设色绢本 (66万元,2005年12月上海朵云轩)

款识:一、春郊图。二、垂柳御沟新。三、黍花陵岭,麦秀丘中。四、屋上春鸠,林边杏花白。五、长安三月雪。六、日暮长河急。七、月落□楼空。八、经年松雪在,永日世情稀。叶欣。钤印:荣木、叶欣之印、叶欣

山水 册页 水墨绢本 1657年作

款识:1.春晓。叶欣写。钤印:叶欣之印、荣木 2.倪云林法。丁酉八月,叶欣。钤印:叶欣 3.叶欣。钤印:叶欣之印、荣木 4.夏山欲雨。叶欣。钤印:叶欣 5.山雨欲来。丁酉八月夏,叶欣。钤印:叶欣之印、荣木 6.叶欣。钤印:叶欣 7.丁酉八月,学宋人法。钤印:叶欣之印、荣木香林 8.丁酉八月,写上仲英老先生,晚学叶欣。钤印:叶欣

对题:1.岂是丹台归路遥,紫鸾烟驾不同飘。一声洛水传幽咽,万片宫花共寂寥。红粉美人愁未欲,清华公子笑相邀。缑山碧树青楼事,肠断春风为玉箫。钤印:高士、文章智 2.足下石流云,此气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波故桃皆生也。吾笃,都种今在田里,唯以此为事。故远及足下,致此子夫大画也。钤印:文章智、诗馀 3.足下令年正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勤加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后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得奇事也。瞻亭。钤印:诗馀、波月、文章智 4.石里清泉翻事出,松间白鹤破云飞。钤印:书画画事、吕亮图章、一日千古 5.树入天台石路新,雪和草静迥无尘。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身。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莫知此地归何处,须就桃源问主人。钤印:吕声亭印、房工氏、瞻亭 6.庭栽栖凤舟,池养化龙鱼。钤印:吕亮图章千里共婵娟、一日千古 7.碧落香销兰露秋,星河无梦夜悠悠。灵妃不降三清驾,仙鹤空城万古愁。皓事隔花追苹别,飞烟笼树省淹留。人间何事堪惆怅,海色西风十二楼。张硕金寄杜兰香。钤印:诗馀、波月、文章智 8.知青汉时沟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俩青画又精妙甚可观也,波青能画者不无因兰所当可得不信具告。钤印:诗馀、波月、文章智

此八开册页,纵25厘米、横18厘米,写于顺治十四年(1657)八月,每画各取自然山水小景,或画峰峦楼阁,或写夏山茂林,极富意趣。分别在每幅画后有对题跋文,多为吕声亮所题。吕声亮,字瞻亭,金陵人,其人待考,或为叶欣同时代人。

第一开、春晓。此画以春晓为名,则表现一种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之景象。近处绘一孤傲的独峰耸立,山石层次分明,纹理整齐排列,节奏感强。巉岩向背有别,质感表现突出。山坡积翠,植被似夹在石凹处,整齐排列。一脉清泉由半山而下,穿过板桥、水榭,汇入溪流,打破湖面宁静。山前有丛树几株,不胜繁密,一副刚刚复苏之意;与隔溪台地上几株挺立的小树交相辉映,区区碎石点缀溪中,自成天趣。倚山有路,路中拱起一座石桥,远处凉亭显露半边。远山巍峨,绵延起伏,隐现云气之中,用笔简逸,与近景山石对映产生深远空间之感。整个画面,意境深幽。山石勾线、皴法并用,树叶钩点结合,用石青、石绿加以点染。成功表现初春之景。

第二开、画陂陀高树,繁茂峥嵘,周以细枝点缀。兀石环抱,茅亭俨立,分布匀称。挺拔丛树与远处的沙汀洲渚相连,隔溪远山起伏,气象萧疏,湖水无边。在一片寂静安逸的气氛中,充满着大自然无限优美的清幽情趣。全图笔力苍劲,笔法简练,用墨得宜。近景细画,远景疏简,构图巧妙。深得倪瓒笔意。 元代以后,文人称词为诗馀。作词要求典雅纯正,避用艳丽的词藻、婉约的内容、粗俗的格调,运用诗的清空雅正语言及风格,故称词为诗馀。

第三开、画峻岭逶迤,层峦起伏,一峰突起,高崖峻壑。山坳略施林木,杂树柔细。见一疏松从石罅中伸出,傲然挺立。山脚苍松挺拔,两松呼应。巉岩之间屋舍俨然,整齐排列,刻画精微。屋舍前留白石地,处理得当。整幅画面淡墨干擦,湿墨勾染;山势脉络连贯,繁密而不乱,产生旷远雄伟之感。

第四开、夏山欲雨。画峰峦平湖,山峰起伏,山川浑厚,高低交错。山坳间云气飞动,蒸蒸而上。山间一道留白处理意表山泉条条如兰,飞泻直下,融入山脚杂树与云雾之中。山下林峦蜿蜒,丛树槎枒,参差不齐,草木华滋。密林深处藏有两舍村居,清静幽雅,别有意境。林前兀石环绕,顺势而落,排列紧凑,与远处巍峨山峰以重墨遥相呼应,石前款款溪水静静流淌。本图风格与之前略有不同,画面色调浓重,山石重墨皴擦点染,用墨沉稳,疏宕缜密,落墨成趣,神韵生动。就如雨势到来之前的沉重气氛,表现淋漓尽致。

第五开、山雨欲来。远山逶迤,双峰突起,一实一虚;山峦俊秀,山经蜿蜒。白云弥漫远山,雾气缭绕,似起伏的海浪。山前丛树排列,疏密有致,树木挺秀,虚实分明,层次感强。偶有树木立于峻岩之上,与其后丛林拉开纵深之感。林中隐现几处屋舍,藏露半边,别趣生辉。一山泉幽幽而下,与两石之间板桥相连,意境清幽。此画与第四开画风略似,均以重墨晕染景物,云气以留白处理。画面郁郁苍苍,色调浑雄;景色壮丽,气势非凡。

第六开、画巉岩嵯峨,峰峦起伏。山头似用利器削过,平整而齐。山上疏落枯树寥寥,坳见一山泉沿岩石款款而下,汇成山脚下半湖碧水。远处一孤石屹立,淡墨晕染,墨点勾勒。溪中躺着两叶小帆,清幽宁静;近处一叶扁舟,舟中一人持桨撑船,一人坐于舟中,欣赏美景,惬意姿态。对岸乔松丛树,翠石村居,另有意趣。画面构图别致,动静交错,景色宜人,意境清远。

第七开、画面景物简洁,重点突出。绘苍松挺拔,岩石俊俏。树干细笔勾勒,描绘精细,尤显树皮质感。松针根根分明,加之墨色晕染,极富生趣。周配以绿竹丛生,仅现枝叶。两石相互依靠,用笔苍秀,得宋人笔意。

第八开、画峰峦高峰突起,体势险峻,山上杂草繁密,翠岭横披。见山泉直下,寻不见泉尾。山下仅有几株高松,顺山势而立。屋舍藏于丛树之后,林木之中。近处一孤石填充,增添画面稳定之感。此画山石、林木重施石青、石绿,层次分明,极富立体感。留白处理,使得结构紧凑,显得十分明快。

山水 设色绢本 癸卯(1663年)作

款识:1.萃边眺望。叶欣写。2.闲窗清话。癸卯二月,叶欣。3.载酒寻梅。癸卯清和月,叶欣;4.溪涧高士。癸卯春月,叶欣。钤印:叶欣之印(白文)、荣木(白文)

山水册页(九开) 设色纸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