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兄弟|疯魔创作几千幅荷花,他们画花非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画一幅荷花的画 周氏兄弟|疯魔创作几千幅荷花,他们画花非花

周氏兄弟|疯魔创作几千幅荷花,他们画花非花

2023-05-20 01: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思 想 | 艺 术 | 人生

NO.1

世俗

与世俗之外的荷花

西妍:最近莫奈展亮相上海,包括前段时间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也举办了莫奈的特展,这使我想起了你们70年代末的《荷花》系列作品,似乎很多艺术家都喜欢画这个主题,可以谈谈你们在40多年前创作多幅《荷花》的背景吗?

▲ 2021年上海《莫奈&印象派大师展》海报

周氏山作:刚才你提到伟大艺术家莫奈的《睡莲》,这个我们太熟悉了。可以这样说,我们从年轻的时候就一直非常喜欢他的《睡莲》系列,他对睡莲的观察,那种在不同光影中的色彩、环境和天光的关系和变化。

▲ 《睡莲》局部 莫奈 巴黎橘园美术馆( Musée de l'Orangerie, Paris)

记得年轻时我们看他的作品只是从印刷品上看,后来有机会看到他的原作,在巴黎。我们就慢慢地去欣赏,看莫奈怎么用他的画笔,非常有表现力地描绘出睡莲那梦幻中的光影,非常非常好,非常奇妙。前两年,我们还去伦敦看了一个皇家博物馆的展,他们第一次把三个博物馆的三幅不同的《睡莲》放在一起。莫奈在印象派中最大的贡献、最感人之处就是对于色彩的一种革命,他真正地走到大自然中去表现这种充满生命力的光、色,非常有感染力。

▲ 《睡莲》 莫奈 巴黎橘园美术馆( Musée de l'Orangerie, Paris)

西妍:您看了莫奈的展,有去看过莫奈的花园吗?

周氏山作:去过,在巴黎郊外的工作室,其实不大,但是有个桥,下面的水里有很多荷花。当时莫奈每天就在那里观察光色的变化,画那些在不同光照中的荷花的色彩。当然莫奈也画过很多人物,还有不同的东西,像草垛、维尼斯教堂等在不同光照中的样貌,这个就是西方人的视角。

▲ 莫奈后花园里的《日本桥》

东方的画家更在意从线条、造型上呈现荷花,齐白石就有黑墨红荷的粉本,这种构图是带有抽象性的,那种强烈的对比、构图还有各种因素都刚好,这个就是东方的一种合法的表现。东西方风格不同,但是都创造了一种非常美好的、非常精湛的艺术作品。

▲ 巴黎橘园美术馆( Musée de l'Orangerie, Paris)观展

西妍:很多人都会去巴黎看莫奈的展览,其实我也去现场看过,说实话我的震动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周氏山作:艺术有时候它产生的影响,或表现出来的一种永恒的美往往是比现实高很多的。有时候你真正去到那边以后,反而会失望。因为艺术中表现的好像是一种刹那间的美的永恒,这个给世界上很多人带来一种心灵的慰藉。

▲ 巴黎橘园美术馆( Musée de l'Orangerie, Paris)观展

西妍:周氏兄弟在创作自己的荷花之前,应该也是看了很多大师的作品吧,比如莫奈,他们的创作是否会对你们有所束缚?

周氏山作:应该不会。周氏兄弟画的荷花有着另外一种不同的含义。为什么这样说?当时我们画了几千幅荷花,画的是自己想象中的荷花,这是我们的荷花与莫奈的不同之处。

莫奈画的是大自然中他所看到的睡莲,画他眼睛所观察到的睡莲这个载体,去表现不同光影之下这些载体的色彩和非常微妙的变化。

▲ 《睡莲》 莫奈 巴黎橘园美术馆( Musée de l'Orangerie, Paris)

▲ 《睡莲》局部 莫奈

对于我们而言,色彩虽然是艺术表现上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很多东西应该是高于这一切的。

从我们东方的眼光和观念上来说,荷花是有特殊象征含义的载体。这不是一般的花,它有着东方的审美哲学思想在里面,有一种很圣洁、很holy的意义,同时又有心灵上的、一种宗教含义的象征。它的圣洁,它的高贵,不只是在眼睛中所看到的,只是色彩造型而已。

▲ 《荷花》系列 周氏兄弟 纸上油画 55.9*49.5cm 1976

西妍:古今中外很多艺术家都喜欢画荷花。

周氏山作:比起西方,中国画荷花的画家可能更多一些。只是很多画家画的是世俗中的荷花,我们的荷花是我们精神世界中的荷花。

西妍:您说《荷花》系列画的是想象中的荷花,那当时画的时候,见过真正的荷花吗?

周氏山作:我们见过荷花,也很认真地观察过荷花,也有去写生荷花,但是当我们后来大量地画荷花的时候,其实我们是已经抛开这一切。抛弃我们观察到的真正的荷花,去画周氏兄弟脑海中幻想中的荷花。它是非常圣洁的一个symbol,一个载体。

所以在我们那几千幅荷花里面,有各种不同的姿态,有千变万化的色彩,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心灵性格,它的模样有着标志性的、圣洁的含义,这个就是我们表现的荷花。

▲ 《荷花》系列 纸上油画55.9*49.5cm1976 周氏兄弟北京工作室

西妍:有句话说“花非花”,您表达的是这样一个含义吗?荷花只是一个载体,但你们画的不是花,而是您刚才说的性格或者是一些特殊品质?

周氏山作:是可以这样说。周兄弟有个时期叫“荷花时期”。我们当时画了很多大自然的写生,但是有一段时间我们只画荷花。因为在艺术上有一个说法就是“你要涉猎得很广,同时你又要走得很深入”。所谓走得很深入,就是用这样的一个载体,表现着生命的不同形态。

因为从荷花延伸出来的性格表现,其实已经超脱了荷花本身,不局限画看到的荷花。我们借用这个载体表现着心灵中所想到的,包括生命的,历史的,还有人类和大自然的一种关系,一种非常有内在生命力的能量,还有生命的一种韵味和生命的诱惑。

▲ 《荷花》系列 周氏兄弟 纸上油画55.9*49.5cm 1976

NO.2

疯魔

几千幅荷花铺满了画室

▲ 周氏山作(右)与周氏大荒(左)在北京工作室

西妍:您说当时画了几千幅荷花,现在能想起来创作一幅荷花需要画多长时间吗?

周氏山作:这个东西其实在进入状态中的时候,是不能用时间衡量的,有时要些时间,有时画得非常快。

西妍:当时画《荷花》系列也是都是你们两个人一起完成的吗?还是说每个人画不同的部分?

周氏山作:都有,我们有自己画,也有交错画的时候。当时画的荷花铺满了整个画室,墙面、顶上、地上全部都是荷花。

西妍:几千幅荷花,每一幅荷花都不一样吗?

周氏山作:肯定是不一样的。

西妍:怎么能表达这么多千变万化的荷花呢?

周氏山作:你的思想在天马行空的时候你就是千变万化的,我们用荷花来呈现生命的不同样式。你看它抽象的线条,它的用色,呈现着不同的生命力——它的情感,它的绽放,它的忧伤,它的平和,它的圣洁,它的高贵,这就是生命的千姿百态。

▲ 《荷花》系列 周氏兄弟 纸上油画 55.9*49.5cm1976

西妍:这段话描绘得真好。刚才提到在最初画荷花的时整个房间被荷花包围的景象,还能再回溯一下吗?

周氏山作:任何东西都是不可能重复的,所谓重复也是在某种意义上的回到原点,但是在不同形式中回到原点,好像生命的一种轮回,但它不会是完全重复的,只可能是有联系的。

西妍:对。那当时画荷花的时候,是不是你们年轻时代很狂热、很着迷、很疯魔的阶段?

周氏山作:年轻时候的这种疯狂,这种能量、冲动、激情,这种燃烧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艺术的状态,也许一般人很难感同身受。因为在我们的人生中,一切其他的可能性都不存在,只有唯一的一条路,那就是艺术和创造。你燃烧着你年轻的生命,一切就为了艺术,眼睛再也看不到其他。

我看到现在一些年轻的艺术家也是这样。但现在可能选择性太多,物质的,种种急功近利的,那种纯粹性很难重复了。

▲ 《荷花》系列 周氏兄弟 纸上油画 55.9*49.5cm 1976

西妍:在创作《荷花》系列的那个年代,你们是不是就已经非常前沿了?

周氏兄弟:这个应该说是的。

西妍:当时是1976年,那个年代,也就是70年代末期,其他中国的画家在画些什么呢?

周氏兄弟:我们不管他们在画什么,我们只走自己想走的路。在那段时期我们也画了很多别的东西,荷花只是我们的一个门,是浓重的一笔。我们很喜欢当时的《荷花》系列,因为它是天马行空的。

我们画荷花是记载自己的一种思绪、心迹,画生命经历中的很多梦想,我们只是用画笔,通过荷花去表现这些。别人可能永远不能完全意识到作者或者画家在想什么,也许是永远都是一个secret,但其实这个也并不重要。

▲ 《荷花》系列 周氏兄弟 纸上油画55.9*49.5cm1976

西妍:那批作品是不是周氏兄弟开始从具象走向抽象的一个过渡阶段?

周氏兄弟:这个是可以这样说。

西妍:因为《荷花》系列之后的《从天国到尘世》系列就比较抽象了。

周氏山作:之后我们画了很多有中国远古感的艺术作品,通过用现代的、我们自己的手法去“意写”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我们用画笔去画想象中远古的壁画、陶瓷这些东西,这个叫做“意临”,“意”就是意象,“临”就是临摹,不是看到一笔画一笔,而是一眼看过去画一种整体的感觉,我们从年轻时候就画了大量这样的东西。

▲ 《荷花》系列 周氏兄弟 纸上油画55.9*49.5cm1976

西妍:所以周氏兄弟传递出的荷花的气质跟别人的不一样。很多画家的荷花传递静谧、柔和的感觉多一点,但是你们的荷花好像更有张力、更粗旷。

周氏山作:对的,我想每个人都可以画荷花,还有梅花,松竹之类的载体,东方艺术家有他们的一种追求,一种情怀。但我想周氏兄弟不完全从东方的角度,也不完全从西方的角度去看荷花,我们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画荷花。

西妍: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吸引力,让你们的目光突然停留在这个载体上吗?

周氏山作:荷花本身有太多特殊的精神和内涵是我们非常喜欢的。但其实周氏兄弟也并不是以画荷花著称的,荷花是我们当时的一个选择,好像是给自己在艺术上能够自由绽放的,在那个阶段中作为我们意识爆发的一个载体。但是我们并不是为了画荷花而画,当时我们的心是需要画荷花,但我们想着的是荷花之外的很多东西。

NO.3

轮回

四十年前的《荷花》

与四十年后的《生命的莲花池》

左:《荷花》系列 1976

右:《生命的莲花池》系列 2015

西妍:其实很多人观看你们的作品,会很喜欢《荷花》系列。您觉得是因为《荷花》系列跟我们当下的审美更契合、更能融合一些吗?他们对于你们当代作品,像《生命的莲花池》系列,可能反而会少一些感觉。

周氏山作:其实很多人看画时并没有真正地了解画背后的深层的含义,他们只是为了看花而看花,但这个也无可非议,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但这个不是艺术家担心和思考的范围。

可能我们当时画的荷花,虽然说是千姿百态的,但它相对还是可认的,还是相对具象的,虽然也带有抽象的含义,比如它的用色、线条、藏露、含蓄、微妙的各种表现。这个就是70、80年代周氏兄弟画的荷花。

▲ 《生命的莲花池》系列 周氏兄弟 布上油画 2015

西妍:《荷花》系列延伸到后来的《生命的莲花池》系列,中间间隔了近四十年,可以说“荷花”是你们对于生命表达的一个起点吗?

周氏山作:可以说是生命进入到一种“这个就是你的世界”的感觉。你知道吗?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他狂热地热爱艺术,或者是在现实中很多东西不一定能被实现时,艺术,是一个自己的精神世界,是自己的王国,只有在你精神幻想的世界中,你是可以随心所欲的。

所以“荷花”正好是在年轻充满激情,需要绽放时候的精神载体,艺术可能对于我们而言是最合适的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其实,好像这种对生命的向往一路走来,中间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停顿,延伸到很多年以后又回归到生命的原点。2015年出现的《生命的莲花池》系列,已经不是当年的荷花了。

▲ 《生命的莲花池》系列 周氏兄弟 纸上油画 2015

当年的荷花是我们还很年轻的时候,在睁开眼睛,睁大眼睛去观察世界,去吸收能量,去表现自己充满青春气息,也幼稚,非常单纯,但也非常强烈的一种精神表达。

后来人生有了太多的经历以后看待世界的眼光是不一样的,所以《生命的莲花池》系列已经是比较看破这个世界,艺术上也非常打破过往的,已经是一个非常自由的、抽象的、充满幻想的世界,它不再受笔墨之约束,一切都不在话下,已经能非常自由地绽放自己。

西妍:所以当时有一段描述说《生命的莲花池》系列作品是更抽离,色彩更跳跃、更大胆的。

▲ 《生命的莲花池》系列 周氏兄弟 布上油画 2015

周氏山作:这是一般人所看到的比较明显的不同的表象了,但是能不能看到它里面更深含义的解读、跟画面的交流和感应,就因人而异了。

西妍:最后还想问一下关于后来的《生命的莲花池》系列,为什么会想创作这批作品?为什么选择以这个名字命名?

周氏山作:古话说它“出淤泥而不染”,荷花有一种自身不可取代、非常超凡脱俗的含义。而对于《生命的莲花池》系列,我们是这样想的,如果你有幸进入到你想象中的这样的一个天国——生命的莲花池,对于心灵来说应该是何等的升华,是吧?它是我们心中梦想,是一个holyland。

▲ 《生命的莲花池》系列 周氏兄弟 布上油画 2015

▲ 《生命的莲花池》系列 周氏兄弟 布上油画 2015

所以这批作品的理念就是创造人们所追求的、想象中的极乐园,是最圣洁的一个地方。你可以想像你就在这一片非常提高人类精神的,一切都回到很纯粹的,一种心灵的、美好的、充满智慧的境界中,它有着永恒的生命力量,我们想这个是多高的境界啊。

▲ 《生命的莲花池》系列 周氏兄弟 布上油画 2015

人们在精神上追求一个永远不可以达到的一个境界,而在追求的过程就是一种人生,你看多美好……

主编丨西妍

编辑| 余悦

图片丨ZhouB Art Studio

欢迎转载转发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图文未经授权,不得擅自使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