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舞、无三个字,哪个是无字的本来意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甲骨文图腾素描 無、舞、无三个字,哪个是无字的本来意思

無、舞、无三个字,哪个是无字的本来意思

2023-10-10 07: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繁体字中的無和无有什么区别?”不知你要问含义还是写法?从写法说当然区别明显,一个笔画多,一个笔画少。如果从字义来说都是“没有”的意思,这说明是一个字,所以在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把“无”的这个写法,归为“奇字”。

那么,什么叫“奇字”?通俗说,就是异体字的意思。

你提出的繁体字“無”和“无”两个字,确实同时出现的比较早。至少汉初就明确有这两个字的写法了。例如长沙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道德经》中,就同时出现这两个字的写法了,这说明起码汉代以前这两个字是同时存在的。此外,更早在战国时代的书法《睡虎地秦简》就是用简体”无”字代替“無”字的写法。

如果依据汉字原理看,这两个字虽然写法差异太大,也不知道究竟哪一个字更早,所以,哪一个字不是现在是意义也不好说。

从马王堆老子《道德经》中同时出现这两个字的事实来看,这两个字的意义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只是写法不一样而已。

那么,我们能不能判断为这就是一个字,只是有一个“异体字”呢?当然可以。

首先我们看,这两个字虽然是一个字,只是字义上说是一个字,但是,从书法发展来看,这是不同书法体系的字,所以,又是两个字。

“無”写法显然比较符合篆书体系,而“无”的写法就非常合乎隶书系统的写法。

所以,我们按照书法发展的演化史来说,“无”的写法,你无论如何也拉不进篆书系统去。

我们看看下面的篆书系列表,有关“無”字的写法也确实很多,至少有20种写法。这里只列举出“無”字的一部分写法,时间跨度是从甲骨文到西周后期。

这是汉字从创立到形成社会基本应用的源头文字。

但是,还没有依据发现与“无”字的写法出现有关。但是,这些“無”字也确实有繁有简,而且还有一部分是“舞”字而不是“無”字。

这在西周以前的文字中很正常,因为从甲骨文就有一些简体字的写法,也有文字“互借”的现象。

那么,这里面有没有后来的“无”字的简体写法?古代的文字学家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依据现代甲骨文研究,在甲骨文系统,就已经出现了“简化字”的现象。但是,甲骨文的简化字现象与隶书出现简化字,还不是一回事。而我们在篆书中,并没有发现“无”的简化字写法。

所以,我们可以说,“无”字的写法,只能出现在晚于篆书的战国以后。

战国时代的文字仍然以西周文字为正统,或者叫“为标准”也对。但是,也出现了文字的变革。

变革之一是“乱”

所谓的“乱”就是六国之间的文字,与西周的大一统文字,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不少个别字各国有各国的写法。例如,一个马字,六国的写法差别都很大。

变革之二是“隶化”

所谓的隶化,就是相对篆书体系的草写。那么,草写篆书就会对篆书有“解体”现象出现。

西汉解字依据于造字原理。古代《说文解字》就是这个解字传统的延续,现代破解甲骨文还是这个原理的延续。

但是,书法演化现象在《说文解字》体系中还不是重点研究的问题。

例如《说文解字》所谓六书是: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也。三曰篆书,即小篆。四曰左书,即秦隶书。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像“无”和“無”为什么不一样,这是《说文解字》没有回答,的,问题。

西晋学者书法家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他认为“无”是由“元”字和“天”字演化而来。元字一撇写出头就是无,天字的捺画弯钩就是无。

王育的这个说法有没有证据,还不好说,因为“元”字与“无”字差别太大,特别是按六书造字原理,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但是,王育的这个说法我们从《睡虎地秦简》和马王堆汉墓的帛书中确实都得到了证实。请看下面的书法,就是马王堆帛书,显然与《睡虎地秦简》有继承关系。

这六个字都是“无”的写法,也都是出自帛书老子的《道德经》一书的书法。

既然篆书中没有这个字的写法,那么,他当然就是篆书的隶化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个简化字了。

汉字的简化是一个系统,它不仅仅是笔画多少的问题,它还涉及书写的草书性问题。

我们多次说过,楷书、草书从汉字演变进程来说,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例如,篆书就是战国时代以前的“楷书”,所以隶书就是篆书的草书。

草书本来就是汉字“楷书”的草写,即:由于汉字的快速写法而衍生出来的字。

隶书是对篆书的草写,应该在战国时代就出现了,因此有大批的“草书”,这些“草书”的流行,给汉字多了一些表达方法,就像我们今天的楷书,还有行书和草书的写法一样,是楷书的多种书写符号的表达。

那么,在战国时代,我们不妨把这些草书就叫做“隶书”。许慎《说文解字-序》中所谓的“奇字”应该就是从这些“草书”中产生的一部分字。当然,许慎所说的“奇书”不是全部都是“草书”中出来的字,也有从古字,也许就是甲骨文中产生的异体字,。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也是把“无”列为奇字的,他说:“奇字'无',通於元者。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但是,到底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奇字,段玉裁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

所以,我们再看看这个“无”字的“奇字”有多少种写法。

这些字都是“無”和“无”的写法,我们根据现代文字学的解释,“无”和“無”是会意字。据甲骨文字形看,“無”字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为:乐舞。

但是,这个解释有一部分内容,没有证据。

例如,卜辞中没有“无”的写法。而且,现在的“无”、“無”两个字都没有“乐舞”庆贺的含义。

那么,为什么春秋时代以后“無”字,就成为“没有”的含义了?

从文字的发展来看,从本意引申为另一个含义,这是很正常的,例如“王”,本是一个象形字。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后来引申为王者之权威、天子、君主、占领者、统治者等等。

但是,“無”的本意字好像与现在的含义差距太大,与《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也差别很大,也无法以“引申”能解释得通。

那么,是不是其中的某一个“无”字或者“無”字的写法,原本是与“舞”字没有关系,而被现代文字学家混为一谈了?

我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我们且看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贵元是这样解释“舞”字的:

在古文里,“无”“舞”本一字,字形像一人舞蹈之形。

原始舞蹈是人与无形的大自然神秘力量交流的方式,以此获得福佑,故“无”也指无形。

“无”所指的无形本是原始人从电闪雷鸣、 自然灾害等现象中感受到的神秘力量, 也就是后来的神灵,后世才泛指无有。

后在其字形上加了相背的兩只脚“舛”,造“舞”字来专表舞蹈义。

千里马认为王贵元教授这个说法的价值在于,他首先认为“無”字早于“舞”字。“舞蹈”的舞字是从“无”字引申出来的,这就解决了“無”字字义的第一来源,从而把“無”和“舞”的关系基本弄清楚了。

那么,作为书法意义上“無”和“无”写法的不同,这是书法演化问题。最大的可能是来自于不同“無”字篆书的草写即古隶。

为此我们总结一下:

1.“無”和“无”都是一个字义;

2.無是早于“舞”的文字;

3.书法上“無”和“无”是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关系,以“無”字为“楷书”,以“无”为“草书”。

以上就是千里马对这两个字的回答,欢迎批评指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