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小妙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生活妙招小视频教学 教学小妙招

教学小妙招

2024-06-02 18: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可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往往低年级的课堂有掌声,有互动,热热闹闹。越到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大大降低。我总结出数学课堂教学缺乏活力的原因有三:

活力环境的缺失

环境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课堂中学生座位的排布古板单一,秧田式座位排布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与研究,再加上班额人数偏多,更不利于教师对每位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

活力实效的缺乏

我们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在新课改下,很多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及模式,也是趋于形式化、表面化,难以构建真正具有活力的课堂氛围。

活力策略的缺少

有时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希望可以提升课堂活力,但往往效果也不明显。其一课堂讨论的问题,不能激起所有学生探究的兴趣,其二分组时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有差距,合作中,学生之间不能轻松、平等的交流对话。

如何使富有理性之美的数学课堂闪耀人文的光芒,充满活力,吸引学生快乐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趣

让课堂充满趣味的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对于小学生来说,若有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课题,学生便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最大公因数》这节课的开课,我设计了一个找因数的比赛。我把12、16的因数卡片贴在黑板上,并在黑板上画了两个集合圈。请一名学生代表和我进行比赛。这名参赛学生也可以请智囊团,同学们都可以做他的军师。宣布比赛规则后,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与老师挑战,如果能打败老师那可是一件多么自豪多么骄傲的事。我也无法预知比赛的结果,但心中有两种不同的预设,无论哪方赢都可以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设计这种数学游戏,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要求获取新知识的情感,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为后面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点燃激情,让课堂活力有了“魂”。

注重探索活动的过程

让课堂充盈思维的活力

数学课堂我们过多的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知发展的直接源泉。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维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堂教学要扎根于探索活动。

1.学生大胆质疑,积极讨论,在课堂上“活”起来。

学习围绕“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采取什么途径学?”等问题而展开。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改变以教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变“讲”为“导”。

记得在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我出示一道题目:A 、B两个商场针对同一商品同时做优惠活动。A商场打八折,B商场打九折,你选择哪个商场购买?我将这一生活问题引入课堂教学,让孩子感觉数学就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也大大消除了对学数学的畏惧心理。教室马上炸开了锅,“肯定是去A商场”“对,去A商场”“打八折比打九折便宜,不用说去A商场”我一直默默不作声,微笑着看着大家畅所欲言,其实我也是在等待,等待一种不同的声音出现。“不对。”虽只短短的两个字,却掷地有声。教室里瞬间安静了,我早已判断出是熊海辰同学的声音。他站起来果断地说:“吴老师,你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商品在两个商场原来的标价是多少,判断不了。”教室里依然一片寂静,不过此时的安静是孩子们针对质疑在反思。一会儿,我看到有的同学点头发出“哦”的声音,有的拍拍自己的脑袋说“哎,我刚才怎么没想到?”我接着请熊海辰同学走上讲台,给大家解惑。小老师还用上了设数法把道理讲的明明白白。这个过程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打折是以什么为单位“1”,教学难点也顺势得到了突破。整个探究过程都是学生自己想,自由说,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被不断地激活着,碰撞着,擦出闪亮的火光,焕发生命的活力。

2.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在课堂上“动”起来。

记得学完认识三角形后,我问:如果剪掉三角形的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有的同学不假思索说:两个。我并不急于评价这个答案的对错,让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和剪刀,动手剪一剪。果然孩子们剪出了不同的情况,通过展示得出三角形剪去一个角,可能剩两个角也可能还有三个角,然后我在黑板上画图,演绎这个结果。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具和学具的直观作用,有意识的安排一些“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把外界的运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也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体现数学课堂中生命的迹象。

3.幽默点拨,激励评价,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

老师的幽默话语能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创新的欲望。幽默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它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老师以“幽默”的方式带学生去解析,去领悟,从而发现知识规律,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刚学完乘法分配律时,总有学生把它应用成了a x(b+c)=axb+c,在复习课纠错的时候,我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这样说:把a x(b+c)看成吴老师和小杰跟小雨是好朋友,周末吴老师要找这两个好朋友玩。那么老师只找小杰行吗?只找小雨也不行,其中一个会“吃醋”的,所以老师必须找小杰玩,又要找小雨玩。这样跟学生说,学生觉得又好玩又记得牢。

课堂中,不仅教师点拨性的语言很重要,评价性语言也很重要。在一堂分数应用题的练习课上,我出了一道题:修一条36米的公路,4天修了全程的1/6,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还需多少天才能修完?这道习题是一个开拓发散思维的习题,我鼓励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尝试解决。记得当时全班做出了9种不同的解法,我请9位同学上黑板演示,并以他们的姓氏命名为“岳氏解法”“汪氏解法”“李氏解法”等,并用红笔做批注,每人奖励一颗“创新星”。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应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位成功者,让孩子们灵感和创新能力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就越加精彩纷呈,活力无限!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灵性的人,成为生命涌动的主体,学到有价值的数学。这是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充盈活力的诗意追寻,也是高效课堂所要追求的效果。在数学教学这块“麦田”里,愿我们一起结伴守望,真正走进孩子的数学世界,与孩子们一起享受幸福的教育人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