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甘肃省第四批“最美人物”名单公布,有你熟悉的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甘肃陇南有新型肺炎吗 2020年甘肃省第四批“最美人物”名单公布,有你熟悉的吗?

2020年甘肃省第四批“最美人物”名单公布,有你熟悉的吗?

2024-06-02 09: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0年甘肃省第四批“最美人物”发布通告

为大力宣传甘肃省在决战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疫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引导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而不懈奋斗,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决定授予张雅萍等10人2020年甘肃省第四批“最美人物”荣誉称号,现予发布。

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

2020年10月12日

2020年甘肃省第四批“最美人物”名单

1、张雅萍 甘南州卓尼县丰裕牧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莫尊理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3、刘敏科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4、赵 丹 生前系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文县贾昌消防救援站通信保障班消防员,四级消防士消防救援衔;

5、赵丽辉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

6、李文辉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保卫科副科长,派驻榆中县韦营乡黄家岔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7、徐文国 金昌市永昌县东寨镇下四坝村村民;

8、李周勤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新闻中心记者;

9、李艺平 国家税务总局礼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10、张巧花 定西瑞源农产品农民合作社理事长,中级新型职业农民。

2020年甘肃省第四批“最美人物”事迹简介

1、张雅萍事迹简介

张雅萍,女,藏族,中共党员,现年31岁,甘南州卓尼县丰裕牧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两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下肢萎缩变形,落下了肢体残疾,在咬牙坚持完成中专学业后,她曾四处打工。2016年,借助国家精准扶贫的春风,张雅萍回村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养牛合作社,每天和社员们轧草喂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她的合作社慢慢走上了正轨,尽管步履蹒跚,她却能够紧跟乡亲们脱贫的步伐,不仅使自己有了效益,还带动村里的几户村民脱了贫。张雅萍的丰裕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社员增收为目的,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扩大规模,推动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2019年底,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她积极鼓励本村贫困群众以土地流转、劳务输出、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入社,与贫困户结成不脱贫不脱钩的帮扶模式,完成了对入社贫困户的长期带动。

如今已走在别人前面的张雅萍总是在说:想想自己因为身体残疾的各种遭遇,我就想尽自己所能让大家生活得更好一点。现在,合作社的发展步入了正轨,自己的责任更大了,梦想今后能够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她本人被授予“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

2、莫尊理事迹简介

莫尊理,男,汉族,现年56岁,中共党员,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他重视教学改革,努力践行国家“双创”战略,在甘肃省首开《创新创业讲坛》课程,目前已经连续进行100余期,200多位企业家和100多位专家学者和学生分享创新创业的实践与成果。

他主张教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科学思想和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十分注重科研工作,参与国家973重点攻关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项;先后主持省部级项目20余项,率先开展手性石墨烯的研究。科研成果获得了省部级奖励7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 10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60余项,部分成果已经投入生产转化中,开始逐步显现经济效益。

他勇担社会责任,推动甘肃省科普工作发展,组织和承担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企业发展、技术成果转化、科普示范基地评估、创新创业行动等活动数十场次,征集科技成果200余项,撰写调研与建议报告10余篇,面向学生、教师、市民、农民及企业员工等开展科普报告数百场,听众近十万人。编撰多部科普教材。

他本人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3、刘敏科事迹简介

刘敏科,男,汉族,现年39岁,中共党员,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共产党员,在接到省卫健委关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视频会议通知后,刘敏科就开始了防治新冠肺炎的各项工作,并迅速建立了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并给全院进行了新冠肺炎诊疗规范和穿脱防护服的培训。2020年1月24日除夕,刘敏科向院党委递交了抗“疫”请战书,申请深入湖北一线支援。于1月28日奔赴武汉进驻武汉中心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工作。期间,为了能连续作战和节约防护用品,穿着防护服近10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在隔离病房不仅承担着医疗任务,还要安慰患者情绪和心理疏导。在武汉抗“疫”期间,刘敏科和队员们累计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78人,其中重型132人,危重型24人。共发放“甘肃方剂”2400余剂,开具中药处方300余张。在援助武汉的54天,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救死扶伤,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4、赵 丹事迹简介

赵 丹,男,汉族,1996年8月出生,共青团员,生前系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文县贾昌消防救援站通信保障班消防员,四级消防士消防救援衔。

2020年8月入汛以来,甘肃省陇南市连降暴雨发生山洪,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8月13日上午9时20分,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陇南支队指挥中心接到紧急警情,文县城关镇凡昌村一孕妇羊水破裂临产急需救治,但因连日暴雨山洪淹没道路无法出行送医,情况十分危急,救援中,赵丹和站长茹斌以及另一名消防员面对湍急的洪水,不惧艰险、主动请缨,驾驶动力橡皮艇迅速赶到群众被困地,将孕妇及其丈夫安全转移至动力橡皮艇内。在沿江逆流行驶100米左右时,突遇激流漩涡,加之孕妇疼痛难忍猛然翻身,导致动力橡皮艇发生侧翻,5人全部落水。赵丹在奋力施救落水群众时,因水流湍急体力不支被洪水冲走,不幸壮烈牺牲。

入职以来,他先后参加2017年“8·7”文县天池特大山洪泥石流、“8·8”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2018年“7·10”文县特大暴洪灾害等多起救援任务,两次受到支队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消防员”“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团干部”,参加各类灭火救援战斗400余次,成功营救被困人员200余名,用青春和生命忠实践行了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庄严承诺。

5、赵丽辉事迹简介

赵丽辉,女,现年42岁,汉族,中共党员,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

她扎根生殖医学临床一线工作19年。作为核心业务骨干参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在西北的建立,参与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试管婴儿)的科研及临床工作,成功填补该专业西北地区9项技术空白。2002年4月29日西北首例第二代试管婴儿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诞生,该技术成为我省改革开放四十年重要成果之一。她参与完成的课题《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与发展的系列研究》获得2003年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6年参与开展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技术(PGD)临床应用工作,该技术成功开展使我省优生及出生缺陷防控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参与课题《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PGD)在防止遗传病患儿出生中的应用》获得2013年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0年-2013年参与省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学习,积极参与推进将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生殖医学领域的应用,2019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获批甘肃省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她参与完成的课题《中药及针刺疗法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获得2016年度甘肃省黄埔谧中医药科技二等奖。她还多次参加各类健康大讲堂活动,深入县区、扶贫车间进行生殖健康宣讲,为基层百姓送健康。

6、李文辉事迹简介

李文辉,男,汉族,现年34岁,中共党员,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保卫科副科长,派驻榆中县韦营乡黄家岔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驻村帮扶以来,他切实发挥村第一书记作用,以抓党建促脱贫为指引,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驻村期间经常深入帮扶户家中走访慰问、宣讲政策,对已脱贫贫困户进行“回头看”,防止返贫,对未脱贫3户5人制定“一户一策”,有针对性开展帮扶,确保脱贫攻坚不落一户。

2019年,他积极争取、多方协调,多渠道筹集各类帮扶资金共176万元。以项目促进产业、以产业带动脱贫,先后牵头开办村集体养羊场、安装农产品过称地磅,为全村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新建应急避险广场、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室,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村主干道及新农村绿化、加装光伏发电板和亮化绿化工程等,同时提升改造村委会办公用房,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李文辉他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力组织本村党员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自筹自购并协调企业资助防疫应急物资,保障村民春耕生产和疫情防控两不误。同时积极谋划帮扶计划,推进帮扶项目落地生根,争取帮扶资金到位促进富民产业项目逐步实施,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本人被评为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

7、徐文国事迹简介

徐文国,男,汉族,现年57岁,中共党员,金昌市永昌县东寨镇下四坝村村民。

他曾跑过运输,搞过餐饮,积蓄了一定资金后返乡创业承包荒滩荒地植树造林。2001年开始,他和另外两个合伙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荒滩、荒地开始种树,当年就植树造林100余亩,畜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牛羊成群,之后他又通过转让经营的方式独家经营那片树林。在他精心耕耘下,小树茁壮成长,牛儿壮、羊儿肥,一片勃勃生机为家乡贫瘠的土地添上了明亮的色彩。截止2020年,累计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000多亩,栽植各类树木40多万株。在植树造林之初,徐文国没有重视,吃了亏、交了学费,但“吃一堑、长一智”,他努力学习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有啥培训班他都首先报名参加,有不懂的他就追着赶着问,主动向专家、能人请教,连续几次培训下来,他成了农技中心的“常客”,专家教授的“优秀学员”。

徐文国及其家庭先后被授予“全国种粮大户”“全国最美生态环保家庭”“甘肃省最美低碳环保家庭”“甘肃省文明家庭”荣誉称号;2019年他本人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8、李周勤事迹简介

李周勤,男,汉族,现年38岁,中共党员,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新闻中心记者。

他始终以新闻记者的职业操守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在新闻一线,用镜头和脚步记录时代变迁。新冠疫情期间,主动请缨,申请前往武汉采访,后进入兰州市肺科医院感染病房、兰州新区后备医院隔离点等,持续进行了一个多月的采访与隔离,成为全省首批、也是唯一进入省定点医疗机构采访报道的媒体记者,采写了大量的新闻作品,并第一时间通过电视和新媒体等平台播发,为社会及时呈现了我省抗疫工作动态和救治一线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

他是省广电总台青年岗位能手,是甘肃省新春走基层优秀记者,主创的30多件作品获国家和省级奖项,其中:《“正新”模式让民勤治沙获重大突破》、《水愿》、《爱洒陇原》获中国新闻奖;《无声的火炬手》获中国广播影视奖大奖;《滴水穿“史”》获四川“金熊猫”国际纪录片奖、中国广播电视科教片奖;《消逝的城市记忆》《别样婚礼》获中国广播电视科教片奖;《“活”字》《重建.铭记》《重建的力量》《铸就坚强堡垒》《风雨大云寺》《“命运之上”的“灵魂行者”》《春风化雨润陇原》《此木生芳》《抗战甘肃故事》《暴雨来临 文县抢险干部群众齐上阵》等多部作品获甘肃新闻奖一等奖、甘肃广播影视奖一等奖。

9、李艺平事迹简介

李艺平,男,汉族,现年50岁,中共党员,国家税务总局礼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他是疫情中的“逆行者”“坚守者”。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礼县成为陇南市唯一的疫区、也是全省最早的疫区之一。当很多人都在谈‘礼’色变的时候,大年初二早晨,李艺平留下81岁正在住院的老母亲,从武都家中出发奔赴岗位值守,立即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措施。一方面,想法设法多方筹集口罩等防控物资;另一方面,安排对全员进行精准摸排,准确掌握职工行程,并对重点人进行重点防疫安排,做到了万无一失。随着形势任务变化和复工复产,他主动带头到办税大厅值班,到各分局各股室督查,引导干部科学防疫、坚守岗位,确保了疫情防控和税费征收两手抓两不误。逆行才是前行,正如他说的那句:“我得对得起胸前这枚党徽和肩头这对税徽。”

在扶贫帮扶中,他多方筹集89万元为帮扶村解决硬化路等困难,自己掏腰包为五保户张奶奶盘火炕,想方设法为丧失劳动力的冯五占一家搞经营,等等。一桩桩为困难群众办的实事,平凡普通,却又珍贵难忘。他多次荣获“税源管理能手”,“优秀税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0、张巧花事迹简介

张巧花,女,汉族,现年45岁,中共党员,定西瑞源农产品农民合作社理事长,中级新型职业农民。

2014年,她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她并没有被贫困击垮,抢抓扶贫贷款贴息政策机遇,多方筹措资金,于2015年6月注册成立定西瑞源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马铃薯、扁豆、荞麦等特色产业种植。她非常注重产品品牌创建和认证工作,从源头上狠抓产品质量关,通过不懈努力,合作社生产的马铃薯于2017年11月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018年6月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申请的“巧花农场”商标已获得国家商标总局批准。经过五年的发展,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入股分红、农机服务、吸纳务工、保底回收等形式,带动发展群众132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64户,辐射面积达到3至4万亩,年均吸纳富余劳动力在合作社务工1600多人次。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销路,合作社还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仅2019年就通过电商平台向北京、上海、武汉等大中城市销售马铃薯1万7千多箱。2020年1月17日合作社生产的马铃薯纳入了甘肃“甘味”农产品,并走进新华社销售,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近年来,她先后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十佳马铃薯经纪人”“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她领办创办的瑞源农产品农民合作社先后荣获“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甘肃省示范合作社”“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杨燕

甘肃法制报新媒体中心

举报电话:0931-8156896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猜你喜欢

点击甘肃法制报关注我哟

弘扬法治精神 关注民主进程 倡导人文关怀

解读社会变革 提供实用资讯 声援公民维权

甘肃最权威的法制资讯新闻平台

原标题:《2020年甘肃省第四批“最美人物”名单公布,有你熟悉的吗?》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