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璀璨宝石技巧有哪些 文化

文化

2024-06-03 12: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如今,博物馆中有超过11万件矿物和4500件宝石,大部分宝石都在展厅里被展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地球及行星学部的矿物学家、宝石学家专门编著了一本专业而且有趣的科普图书《宝石与晶体》,从性质、评估等多方面讲述它们的美究竟从何而来,还有它们背后一段段丰富而刺激的历史和传说,再配上专业的宝石摄影师拍摄的大量实物图,呈现一场让人炫目的视觉盛宴。

象征符号

都说宝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因为它们在矿物中也是非常罕见的,它们的形成需要非同寻常的地质条件。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宝石则是由宝石原石切割、成型或抛光而来。

宝石被用作人类的装饰品已有很长的时间,人们最早使用宝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晚期,因为考古学家在中东发现,那时候人类使用的印章已经开始由坚硬的宝石材料晶体制成。在公元前3000多年,宝石贸易就开始发展了。

郭颖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说,那时候的宝石不仅具有装饰价值,而且它们往往会被赋予一些超自然的力量。由于它们的稀有性还有美丽的外表,宝石会被用作护身符,为人们提供保护,带去好运,守护财富和爱情。

中国历来有使用宝石的传统,但与西方有所不同的是,中国并不是大多数宝石的原石产地,尤其是彩色宝石,也不是老牌的殖民地和贸易大国,无法掌控那些宝石资源,中国人最熟悉的宝石是玉石。而它的象征意义,或者说文化内涵,同样也区别于其他国家。

“西方人喜欢宝石,更看重它们散发的光芒,豪华在表,而中国讲究奢侈在心,更看重它们的内在精神性。”郭颖这样解释。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玉石被赋予了君子的形象,高尚的品德是一种内在美。而这样一种光华,则是隐藏在淡雅的外表之下。

不过,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的宝石文化已经发生了变化,转向一种“外在美”,同时也乐于接受来自西方的宝石文化。

郭颖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年轻人津津乐道的星座宝石,也叫生辰石。怎么佩戴生辰石,什么星座适合哪种宝石,与宝石的颜色在西方象征主义中的作用密不可分。

再比如钻石与爱的连接,固然有其坚固的特性作为基础,但喊出“钻石与恒久”这一口号的背后,是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当年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与法国勃艮第玛丽公主的结合还有一个重要细节没被提及,那就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先前是已有婚约的。这也是郭颖认为,钻石与婚姻的关系是带着“原罪”的原因。更有意思的是,事实上,钻石也并不真的可以恒久不变,当它在空气中被极高温加热时,就会变成二氧化碳并且消失。

“说到底,现在宝石作为奢侈品的一种,它的重要价值其实是一种象征符号。”郭颖坦言。这就不难理解,一颗宝石不会因为产量过于丰富而失去魅力,但是货币价值必然会受到影响,因为人们追逐它们的理由本质上是对稀缺的社会地位的追求与固守。

科学价值

不过,对于科学家而言,宝石的价值另当别论。在17、18世纪,对宝石的物理研究,直接推动了化学、光学还有结晶学的发展。现在,人们终于能够知道那些神奇的宝石为何会产生如此夺目的色彩,新的宝石和传统宝石新的处理方法不断被发现和发明,也增添了宝石的多样性。

除此之外,有意思的是,自古以来宝石的药用功效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研究领域。据了解,希腊人最早在西方文献中就记录了宝石的药用功效。后来,科学家在一种宝石也是电气石的一种——碧玺中,首先发现了热电性——当一些晶体被加热时,晶体的一端会呈正电性而另一端呈负电性。于是,它们所产生的电流,被指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它们还被认为能够释放负氧离子、远红外线,富含多种矿物元素等。

郭颖表示,电气石所谓的功效主要停留在理论,实际作用微乎其微。而珍珠、琥珀等有机宝石则已经被证实,的确可以入药。琥珀可以镇惊安神,活血散瘀,磨粉可用于外伤的愈合,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名贵药材。同样,珍珠粉也有清凉解毒、安神定惊的作用,治疗皮肤破损,帮助成人养颜护肤。

近年来,琥珀因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化石保存模式,可以包裹昆虫、植物残体、大型动物皮肤、毛发等,被认为具有重要古生物学意义。琥珀中的化石都是立体保存,所以细节保存更为完好,对于研究灭绝生物类群的形态学、生态学及行为学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去年,中国的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恐龙化石,在全世界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除了天然宝石,郭颖还提到,人工合成宝石技术的研发还将影响国家工业的发展。人们有所不知,其实蓝宝石晶体是制作LED灯的关键材料,也是应用于红外军事装置、卫星空间技术、高强度激光的重要窗口材料。去年,南昌“光谷”造出了中国第一块百公斤级人造蓝宝石,重量达到120公斤,为现代电子行业国产材料技术打下了重要基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