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退市不谈,看看瑞幸选址的逻辑|新观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瑞幸英文名字 抛开退市不谈,看看瑞幸选址的逻辑|新观察

抛开退市不谈,看看瑞幸选址的逻辑|新观察

2024-01-22 21: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的地址中“一层”占比也较高,在20%上下。同时地址中“商铺”“大道”的出现频次也较高,说明这三家在大厦、购物中心、街边商铺的铺设相对平均,并没有过于侧重某一个选址方向。

和以上四个品牌相比,全家就显得有些特别,选址相对分散。排名最靠前的词频是“×号线”“地铁”“和“轨道交通”,这是属于便利店独有的一份,但也仅有5%左右。其次,“商铺”“街道”紧随其后,与地铁几乎不相上下。这正是展现了便利店街头巷尾、无孔不入的威力。

总结下来,瑞幸是将写字楼一层的内部店面作为选址的重中之重,用“商务”包围城市,一步步蚕食扩大自己的咖啡版图。

选择这样一条道路,有主动也有被动的原因。

1、瑞幸和星巴克定位不同。瑞幸主打外卖和自提,并不讲究第三空间,对店铺的面积要求也比较小,所以写字楼大堂的一间不大不小的地方已经可以较好的满足瑞幸对于白领客户的需求。

2、作为近两年才建立的新兴品牌,尽管融资速度已经堪称史无前例,但神奇的定价策略以及开店速度,导致瑞幸在每间店铺的成本上,并不能像其他精品咖啡一样那么财大气粗,无法选择核心地段的铺位和商场。

3、星巴克有极强的议价权,但瑞幸没有。目前,瑞幸的品牌效应还未完全释放,租金控制方面并没有星巴克那么大的优势。星巴克在入驻同时和许多物业地产签了排他协议,导致竞品无法进入。正因如此,2018年,瑞幸就曾控诉过星巴克的垄断,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瑞幸扩大了知名度。

所以,在定价、客群两点之外,瑞幸仍然主打高效的商务路线,意图以此完成前期的品牌积累。而星巴克瞄准的则是休闲购物场景。

尽管两家公司在选址上有些许相似之处,但在消费场景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3

瑞幸是怎么虏获社畜芳心的?

在与星巴克等品牌的选址对比之下,我们发现,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瑞幸都在不经意间为咖啡后浪们提供的新的开店思路。而当我们深入城市内部来对几个品牌进行对比,又发现了新的“惊喜”。

以上海为例,我们将瑞幸、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和全家的门店投射在地图上。可以看到,除了肯德基和麦当劳在城市分布较为均匀外,瑞幸、星巴克和全家都是在内环内布局更为紧凑。

大方向上,瑞幸似乎又一次和星巴克站在了统一战线。但是细看,还是可以发现一些差异。瑞幸的整体覆盖面并不如星巴克广,但在一些人群密集的商圈、商务区,瑞幸意图以“无死角覆盖”更有针对性地抢占市场。

我们统计了几大品牌在上海各区的门店分布占比,可以清晰地看到,浦东新区、 徐汇区和闵行区作为人口或人口密度大区,是五个品牌共同发展的重点区域。

如果重点将瑞幸和星巴克相比,瑞幸精明的小心思一览无余。

星巴克的优势区在黄浦、长宁、杨浦和闵行,大多是地价租金比较昂贵的核心区域,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黄浦区,星巴克的门店布局比瑞幸多了近4%。瑞幸的优势区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