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服务”两业融合,​推动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业的制造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现代服务业是什么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 “制造+服务”两业融合,​推动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业的制造化!

“制造+服务”两业融合,​推动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业的制造化!

2024-06-18 01: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制造业服务化是个什么概念?

服务型制造指的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融合,是一种新的制造模式。

而制造业服务化(servitization)是制造业的演变路径,即制造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从微笑曲线中较低价值的组装、制造环节向更高价值的设计、研发和服务环节移动。

这两个概念异曲同工。

从销售产品、到销售“产品+服务”的组合,再到为客户提供集成服务,制造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蜕变,目的是为了给自身和客户双方创造更高的价值。

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成大势所趋

目前,中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制造业“大而不强”,沿价值链攀升和融合发展能力不足。

而部分服务业又“自我循环”,对制造业发展支持不足,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高、盈利水平下降、部分服务业效率低下,经济“脱实向虚”等问题都与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程度不高有关。

传统的中国制造一直背负着一条沉重的“微笑曲线”:

曲线左右两侧的“研发设计”和“销售渠道”等环节附加价值高,利润空间大;而处在曲线中间弧底位置的加工制造环节,往往附加价值低,利润微薄。

两业融合顶层设计的提出,背后还存在深层次原因。

这种融合有利于中国制造在“微笑曲线”中更多地向研发设计、维护运行、营销、售后服务、品牌管理等环节攀升,这有助于我国制造业摆脱长期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环节的境况,提高自身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

更重要的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催生下,一大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新模式、新业态正在蓬勃发展。

《意见》对十种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的典型业态和模式进行了梳理。

包括推进建设智能工厂、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柔性化定制、发展共享生产平台、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发展服务衍生制造等。

平台经济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其中的代表。

根据工信部摸底数据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研统计,当前中国至少已有 269 个平台类产品,其中,具备一定产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超过 50 个。

《意见》要求推广柔性化定制。通过体验互动、在线设计等方式,增强定制设计能力,加强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管理,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定制和按需灵活生产。

同时,发展共享生产平台。鼓励资源富集企业面向社会开放产品开发、制造、物流配送等资源,提供研发设计、优化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监控等服务,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价值共享。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委会委员钟志华表示,

当前中国制造正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企业必须满足不断变化且多元化的顾客需求。

这意味着企业在保持规模化生产的成本优势前提下,必须转向注重客户个性化需求、进行柔性化定制的模式。

同时,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产能过剩、设备利用率不足的问题,钟志华表示,产能共享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

这些新模式的重要特征在于制造与服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传统的源于三次产业划分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泾渭分明的“两分法”正在发生改变,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已不能再依靠制造业或服务业的“单兵突进”。

中国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一半,如今已不能单纯地将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等同于产业升级。

近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市场主体大量涌现,规模不断扩大,比重持续上升,结构明显优化,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吸纳就业人员的主要力量。

尤其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引领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迅猛增长,从业人员和产业规模大幅扩张,比重持续提升。

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就是直接给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的行业。包括研发、设计、金融、物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本服务在内的这些生产性服务业,它们增长得更快。

我国如今哪个方面处于短板?

当前,推进“两业融合”还面临着不少短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员李广乾分析说,

我国制造业主要从中低端产业起步,这些年来虽然在产业规模、经济影响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高端、核心技术和产业仍然比较薄弱。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研发设计、创意和高端品牌建设等方面还需要提高。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指出,

我国的服务业处于快速增长期,但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短板。

目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中的占比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 10 个百分点的差距。

由服务性消费和生产性服务业构成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消费结构升级所带动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的主导产业。

有人说,要不发展制造业,要不发展服务业。其实这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实际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什么地方制造业搞得不错,说生产性服务业不行?这不太可能,因为完全是相互支撑的关系。

所以,下一步我们应该推动制造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业的制造化,使二者能够融合发展。

郭朝先总结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是先进制造业服务化,即先进制造业融入更多现代服务业元素,包括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两个方面;

二是现代服务业向制造业拓展延伸,即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融入更多先进制造业元素,包括服务型制造、以服务为主导的反向制造等;

三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向深度融合,最终形成以平台企业为主导的新产业生态系统。

来源:脉搏智造综合整理自21世纪经济报道、央视财经、贸易金融、世界经理人、中国经济网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