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灯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猜人的谜语规矩 红楼梦中的灯谜

红楼梦中的灯谜

2023-10-19 18: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木雕枕头

兽头

元春引众人猜谜引起了贾母的兴致,又让大家制灯谜,贾政也来凑热闹,于是贾母出谜让贾政猜,猜错受罚,猜对有奖。贾母的谜面是:

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

贾政何其通透,一听就知道谜底是荔枝。因为“站”字扣“立”,而“立”字谐音“荔”;树梢,是枝头,合起来,就是水果“荔枝”,更何况,荔枝的样子,像一个毛头猴子呆在树梢上。

荔枝

贾政故意装猜不出,受了几次罚才猜出来。也出一个谜语让贾母猜,谜面是: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谜底是砚,因为砚多制成端端正正的方形,砚也非常坚硬,“必”与“笔”谐音,所以最后一句就是“有言必(笔)应”。

砚台

这两个灯谜是有寓意的,荔枝谐音“离枝”,脂批点明了 “树倒猢狲散”的含义。预示了未来的贾府。而砚台其实就像贾政这个人一样,品格端方,四平八稳。

其实这两个灯谜最让我感触的是贾政的用心,比如贾母给贾政猜谜,为了让老太太高兴,场面更热闹,;贾政虽然听就知道谜底,但故意说错了七八次方道出答案。

而贾政说出灯谜后,便将谜底悄悄说给宝玉,“宝玉意会,又悄悄的告诉了贾母”。于是贾母一下便“猜”着了,显示出贾政的用心和孝顺。很多人都说贾政迂腐,我倒觉得贾政年轻时很可能是个宝玉这样的人物呢。

贾母得了一众贾政的礼物,于是借着兴致让贾政猜晚辈们出的谜语。排在第一的,当然是元春那首众姐妹猜过的谜语,谜面是: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谜底是炮(爆)竹。谜语很简单,意思也直白。这个谜底暗示了她的富贵如爆竹般昙花一现,正如贾政思索的“一响而散之物”。

87版电视剧把这个灯谜放到了第54回,也即21集里,也很应景。

第二个灯谜,是迎春的灯谜,谜面是: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谜底是算盘。天运是天数,人功是指算盘上的珠子需要人的拔动。这是迎春生平之谶语,出身豪门,却所嫁非人,被折磨至死。所以,这个谜底贾政也觉得不详,因为算盘是“打动乱如麻”之物。

算盘

第三个谜语是探春的谜语,谜面是: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谜底是风筝。因为每到三、四月份,特别是清明时节,儿童们会仰面遥望天上的风筝,而风筝线断,就是长久的别离。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这谜语实际是探春命运的谶语。探春远嫁,可不就是离线的风筝。贾政后来觉得风筝是“飘飘浮荡之物”也只是隐约的悲伤。

风筝

接下来是四姑娘惜春的谜语,谜面是:

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谜底是佛前的海灯。前身是未修成正果的肉身色相,“不听菱歌”即看破红尘,因为乐府诗中的很多菱歌诗,都是男女情歌。而“大光明王”是指佛祖释迦牟尼。这是惜春的命运预言,她将来出家为尼了。所以,当贾政猜到这个谜语时,觉得寓意不祥,原因是太过“清净孤独”。

之后的灯谜不同版本《红楼梦》写法不同,底本这一回没有整理完作者就去世了,停留在了惜春灯谜,畸笏叟在庚辰本补充了宝钗灯谜。

宝钗的谜语,谜面是: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谜底是更香。“更香”是旧时夜间打更制造的一种线香,每燃完一支恰好就是一更的时长。所以称为“更香”,其实就是计时用的燃香,现在也有这样的计时香(旧时经常说的“一柱香时间”,也是计时香)。谜面中的描写,“朝罢谁携两袖烟”句,化自老杜的诗,暗含荣华过后,双手空空之意。而“更香”的冷清,暗示着宝钗未来是孤单凄冷的结局。

之后的其他版本应该都是后人补充的。程高本补文将“更香”谜归于黛玉,另补入宝钗“竹夫人”谜和宝玉“镜”谜,情节甚不合理。

所有的谜语,谜底没有一件是吉祥之物,所以贾政猜完这些谜语,“心内愈思愈闷”,觉得自己家的小辈们“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到了晚间回到房中,“翻来覆去竟难成寐,不由伤悲感慨”。

2、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到了第50回,又一个元宵节来到,在赏心悦目的大观园里居住,又有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的冬景衬托,最能发幽情起诗意,何况又来了几个花容月貌,才气纵横的亲戚宝眷,抢联二箫韵,闲赋红梅诗,自是少不了应景的灯谜。这一回的灯谜总共有八个,其中五个作者给出了答案,其余三个留给读者去猜,让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1、先是李纨所编的两个《四书》谜

所谓的《四书》谜,指的是所编谜语的谜底出自《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的成句,因为《四书》在宋元以后,被规定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因此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编制《四书》谜成为文人考校彼此学问以及对《四书》的熟稔程度的风雅之事。大观园中的女子大多受过相当的基础教育,因此,《四书》谜打头阵基本合理。

其一、谜面: “观音未有世家传”。

所谓“世家”,本是《史记》传记中的一体,通常记载世袭封国诸侯事迹,比如《孔子世家》《陈涉世家》,唐代刘知己《史通·世家》解释世家为:“开国承家,世代相续。”于是这个谜面可以有两种理解:1、观音虽然很好,但是却没有详细的历史可以验证、稽考,这是字面的直接意思,这里的“传”应当读;2、观世音没有子孙后代。观音是出家人,所以不可能成婚,因此,也不可能“世代相续”,这是深一层的意思。

史湘云立即给出了一个谜底:“在止于至善”这个答案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实这个答案其实符合谜面的字面意思,“至善”去扣“观音”,当然合适,因为观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大善士。“止”扣“未有世家传”也说得通,因为观音的事迹的确没有很详细的史料记载。

这个谜底暗示湘云最后虽然获得了美好的婚姻,但是最终丈夫早亡,因此孤寡一生。所谓在“在止于至善”,就是刚刚获得最美好的生活时,就“戛然而止”了。

但这个谜语的正确答案是林黛玉的“虽善无征”。这个答案语出《中庸》:“上焉者虽善无征”,原意是先王的礼制虽好,但却无从证实。这里的“征”,意思是征验;证实。观音是大善士无可争议,但他的善行却没有《世家》记载,这符合字面意思。

更深一层的意思来源于对“征”字的理解。“纳征”中的“征”,是成婚的意思。“那么,黛玉这个答案中,“虽善”用以扣“观音”,“无征”用以扣“未有世家传”,即观音没有成家,最终没有子孙世代相传。这个谜底暗示了林黛玉与贾宝玉虽然情投意合,但最终没有走到“纳征”那一步,林黛玉过早去世了。

其二、谜面:“ 一池青草草何名?”

这个谜面浅显,难得的是谜底在《四书》中不易找到。所以当湘云迅速答出谜底时,李纨说“这难为你猜。”

湘云的答案是“蒲芦也”。语出《中庸》:“夫政也者,蒲芦也。”意思是说国政犹如种蒲芦一般,以人立政,就像蒲芦得到滋养就能成长一样。因为蒲草和芦苇有水有土就可以生长,与谜面“一池青草草何名”相扣。

蒲芦

2、李纹、李绮的谜

李纹的谜,谜面是: “水向石边流出冷”。谜底是打古人名。

这次猜出谜底的是探春,谜底是“山涛”,为什么是“山涛”呢?因为在“石”扣着“山”,石头来源于山,很容易理解,“水流”扣着“涛”,水流成涛,也易理解,难理解的是谜面的这个“冷”字,“冷”是因为水“源”,水的源头多来源于冰雪融化,因此是“冷”的,而能够形成“涛”声的水,自然是“巨”大的“源”头,而山涛字“巨源”就有了照应。但谜面要求是打一古人“名”,所以答案是“山涛”,不是山巨源。山涛,魏晋时期的文人,字巨源,性情笃好老庄,不求闻达,为“竹林七贤”之一。

唐孙位《高逸图》,图中右起,分别为山涛、王戎、刘伶、阮籍

至于这一谜谜底为什么是探春猜出来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探春雅好书法,而山涛是书法家,这从秋爽斋的摆设就可以看出来,不再赘述。

李绮的谜,谜面是 “萤”。谜底是打一字。

这次猜出谜底的是薛宝琴。这是个拆字谜,不难理解。因为“花”字拆开就是“艸”(即草)和“化”两字,而谜面的“萤”指的是“萤火虫”之萤,萤火虫在水边草根产卵,次年成蛹再化为成虫,所以古人认为它是草腐烂变化而成的。所以“萤”的谜底就是“艸”+“化”,即“花”字。所以小说里说: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萤可是草化的。”

萤火虫

3、史湘云的《点绛唇》谜

史湘云的谜语,谜面是一首《点绛唇》:“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谜底打一俗物。

这个谜语众人皆猜不出,反倒是宝玉猜出了谜底:“耍猴儿的”。为什么呢?猴子多生活在山谷之中,涧溪之旁,被人捕捉之后,便离了山林,来到闹市(红尘),供人耍玩。但是对于猴儿来说,这又有什么趣味呢?耍猴时,一般会给猴子穿衣戴帽,打扮成文官武将的样子,实际上它仍然是只猴子,所以说“名利犹虚”。至于“后事终难继”,湘云解释了:“哪一个耍猴儿不是剁了尾巴去的?”

旧时耍猴子剁尾巴,有这样几个作用:1、打击猴子的自尊心,便于管理;2、不致于粪便粘连尾巴,易于清理;3、没了尾巴,更易于打扮成人形。

其实湘云这首词,几乎句句适用于宝玉,几乎囊括了宝玉的一生: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神瑛侍者带着大荒山青埂峰的顽石,幻形入世,落入凡尘

“真何趣”的感慨与他在《寄生草·解偈》一曲中所说的“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的意思一样;

“名利犹虚”,是他蔑视仕途经济的叛逆思想;

“后事终难继”,正应了他“悬崖撒手”弃家为僧的结局。

在87版红楼梦中,这段灯谜也被搬到了21集,算是有利有弊吧

4、薛宝钗的谜语

薛宝钗的谜语,谜面是一首诗:“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这个谜语跟后面宝玉、黛玉的谜语一样,作者都没有给出答案,留给读者去猜,很可能有较深刻的寓意。我们能理解的只能是字面的意思。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是说谜底之物像一座玲珑的宝塔,层层叠叠,但并不是工匠们用砖石垒砌起来的,而是天然生成的,看上去像是檀、梓一类木雕。“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佛寺或者佛塔檐角上悬有铜铃,一般称为梵铃,被风吹动时,会发出声音,而谜底之是不会响的。

一般认为较合理的谜底是松树上的松球。因为松球形状像梵铃、像塔,但却不会发声。

5、贾宝玉的谜语

谜面为“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天上人间”指天上地下,相距遥远。放风筝时,风筝在天上,人站在地上,互相之间两相渺茫。“琅玕”本指青色的玉石,这里借指青色的扎风筝之竹篾,竹篾有节,弯曲时容易折断,因此,扎风筝时要十分提防竹节。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这里的“鸾音鹤信”都来源于天上,指风筝笛(或琴)发出的声音。风筝的名字,其实就来源于风筝笛,因为声音遥遥相闻,如筝之声。而风筝与纸鸢的区别就在于鸢首有无竹笛,有竹笛俗呼“风筝”,会随风发出声响。“唏嘘”,指人们听到风筝的声音,在地上发出叹息,感谢上苍,因为人们放风筝的用意就在于求福气、求长寿、求喜庆吉祥。第七十回大家放风筝,与此谜语遥遥呼应。

一般人认为谜底是风筝。

6、林黛玉的谜语

谜面是:“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騄駬,是千里马名,传说为周穆王的“八骏”之一。紫绳,指缰绳,清代对皇室近支以及有功的高级官员,特许乘马用紫缰绳,以示恩宠。走马灯里的骏马,当然不用系缰绳就能奔跑。“驰城逐堑”指奔驰过城池,跨越过沟渠。而“狰狞”,指马的凶猛、骠悍。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这里的“鳌背三山”,出自《列子·汤问》这里则只借用“鳌山”二字。鳌山,指堆成巨鳌形状的灯山,旧时元宵灯景之一,一般是灯市的核心灯景。称“独立名”是对走马灯的称赞,指其在灯市非常显眼。

一般认为谜底是走马灯。

这三首灯谜几百年来,猜说纷纭,答案众多,莫衷一是。还有51回中薛小妹提到的十首仅存谜面的怀古诗:

3、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众人闻得宝琴将素习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作了十首怀古绝句,内隐十物,皆说这自然新巧。都争着看时,只见写道是:

赤壁怀古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雄在内游。 交趾怀古其二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须说子房。 钟山怀古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淮阴怀古其四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广陵怀古其五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桃叶渡怀古其六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青冢怀古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马嵬怀古其八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其九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其十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这十三首灯谜不知叫多少人为之伤透脑筋,其实如曹雪芹所说,供大家茶余饭后消遣,不必太过较真。且语言很讲究环境,时过境迁,就是想破脑子也枉然,娱乐就好。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不愧为中国古典巅峰之作,博大精深。真事隐,假语存,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以谜谋篇,借谜隐喻,布下层层谜局,真是一部奇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