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狂人日记》,他到底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狂人日记的深意是通过狂人之口 如何评价《狂人日记》,他到底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如何评价《狂人日记》,他到底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2023-06-21 07: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长文预警。

作者耐心整理,多次通读文本,并参考了相关的论文。相信看完之后应该会对《狂人日记》有个大致的了解。

《狂人日记》的地位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基本上,说起《狂人日记》时,都会提到这句话。这一句话有三个重要元素: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第一篇揭示这是开山之作,现代白话文则引出与古代白话相对,小说则指出小说这一文体。这一句话也完整的概括出了《狂人日记》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狂人日记》写了什么?

《狂人日记》借助因患上“迫害狂”的狂人之口,描绘出一个“吃人”的世界,通过狂人语无伦次、荒诞不经之语揭示了封建礼教 “吃人”这一主题。

《狂人日记》的创作手法?

《狂人日记》采用日记体的形式,通过狂人病中的日记构造了一个“”吃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吃人,被人吃,喻意人人都被封建礼教迫害着,自觉地,不自觉地,主动地,被动地成为了封建礼教的帮凶。

鲁迅为什么要用这种通过狂人之口来展开叙述的写法?

首先,就小说本身来说,通篇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只是一些生活片段,这整好契合了日记这一文体特征。日记的主要作用是用来记录写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而非讲故事。

再者,通过狂人的“荒唐之言”,可以更巧妙地描绘出一个“吃人”的虚构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人热衷吃人,也都会被人吃。这刚好契合狂人这一主体特点:因为患了病,所以才会写下如此荒诞不经之语。

最后,虽然通篇语无伦次,满纸荒唐言,是狂人臆造出的一个世界,但虚中有实:“吃人”是假,封建礼教迫害人却是真的。

作者的创作目的

作者在结尾处一声呐喊: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鲁迅把改变世界的希望寄托没有受到封建礼教迫害的孩子身上,并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鲁迅试图通过笔下的文字唤醒民众,吹起对封建礼教的讨伐鞭笞的冲锋号,以此达到打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新社会的目的。

鲁迅为什么会写下《狂人日记》这篇小说?

说直接一点,可以这样说:当时中国正在发起新文化运动,倡导用白话文写作,但当时却没有一篇用现代白话文写就的小说。其时鲁迅正过着一种隐逸的生活,每日在寓所中抄写碑文。一天,钱玄同找到鲁迅,询问鲁迅抄这些碑文,有什么用?不如写点东西。鲁迅同意了,于是就有了这篇《狂人日记》。

再稍微拓展开来,正如鲁迅在小说集《呐喊》自序中讲的那样:自己由小康人家跌入困顿,在这之间,见过了世人的真面目,受到了生活的毒打,见识了民众的愚昧和麻木不仁,想要改造社会却又郁郁不得,因此沉沦,但又未完全沉沦,遇到契机,便会爆发。先生语: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想这句话可以作为《狂人日记》产生缘由的注脚。

之后,鲁迅便创作了一篇又一篇的白话小说,中国现代白话小说也开始了它的生长壮大之路。

2022年11月25日更新

关于文本的分析

序言部分

《狂人日记》前面的小序部分交代了本篇小说的来龙去脉:这一篇日记,是由患了“迫害狂”之类的病人在生病期间所作,痊愈之后,已经赴某地候补,现在摘录日记部分内容,以供医学家研究。

应当注意两点:1、这篇序是由文言文写成的,而非白话文。为什么要用文言文,而不用白话文呢?放在当时的背景下来看,其时白话文尚未普及,写文章多用文言文,文言文才是常态,白话文的运用才是异类。序言是正常人视角,因此采用文言文。日记是狂人视角,因为狂人是异类,是病人,所以采用白话文。两相对照,造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正常人的世界和狂人眼中的世界。

2、小序本身是在提醒读者,日记本身不足为信,不要盲目带入自身。小序叙述者“余”的视角展开,但不管是“余”也好,还是序中兄长也好,都是从正常人的视角来看日记的,因此才有“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认为这是生病的症状,而非事实。甚至是回归正常人生活的“狂人”,都认为日记中的内容是非正常人逻辑和看法,因此才题名:狂人日记。作者通过序对日记内容下一个否定性的看法,给读者划定了一个「安全区」:别怪我没事先提醒你,这是仅仅是篇日记,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当真,当真就是你的不对了。

正文部分

但日记中狂人所思所想都是不正确的吗?

其实不然。这些都是作者玩的小把戏,借狂人之口,说出世界的真相。

狂人这个名字就值得深究。从序中可以看出,狂人大概得了某种精神疾病,我们现在称之为:被迫害妄想症。其具体表现为:总有刁民想害朕。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叫疯子日记或者疯人日记呢?这又是作者有意为之,作者不想把狂人单纯的定义为病人。

狂人大概存在两种含义:其一就是本义,即患了 “迫害狂”的病人;其二是隐含义,即患了“迫害狂”的精神界的战士(就像古代的狂士一样)。

作为病人的狂人,在日记(一)中就表现出被迫害狂的特点:赵家的狗看了“我”两眼,“我”心里就直犯嘀咕。并且直言,“我怕的有理。”

日记(二)中更进一步:赵贵翁、路人、小孩子、娘老子每一个动作、语言、神态都好像是要害“我”。还带出了狂人之前反传统的行为: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

日记(三)继续给“吃人”从现实上寻找依据。先是听到打儿子的那个女人说的“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紧接着,听狼子村的佃户说吃了大恶人心肝的事,坐实了“吃人”事实的存在。接着联想到自己也是人,未必不会被吃。又翻看历史查,查到了历史上都是“仁义道德”,字缝里都是“吃人”,这历史是部“吃人史”。

日记(四)则是狂人逻辑混乱的铁证。将前来诊病的医生看作是刽子手,将诊病的行为看做是“揣一揣肥瘠”(意即查查肥瘦、掂掂分量),把医生的嘱托看做是养肥了再吃,把医生的“赶紧吃(药)罢”理解成赶紧吃了自己。同时领悟出“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兄弟”这一件大发见。

日记(五)狂人再次论证自己的猜测。那个人即使是真的医生,自己也没有冤枉他,他们的祖师爷李时珍做的“本草什么”写着人肉可以煎着吃(实际上,应为本草拾遗,其作者并非李时珍),由此可见吃人是有的。狂人又想到自己的大哥曾经讲过易子而食,食肉寝皮之类的话,便觉得自己的哥哥也满是吃人的心思。

日记(六)再次提到赵家的狗,想象着吃人的人的狠心、怯懦与狡猾。

日记(七)狂人开始脑补吃人的方法:逼人自杀,可以不用承担杀人的罪名。从“海乙那”想到狼,由狼想到狗,狗是赵家的狗,现在人和动物结成同盟,人和人结成同盟,自己的亲人和外人结成同盟。想要劝服人不再吃人,得先从自己哥哥下手。

日记(八)狂人与一个年轻人的对话,再度揭示出吃人的事是存在的。

日记(九)狂人想到,只要放弃吃人的心思,就能活的很舒服。否则,人人互吃,人间处处是地狱。

日记(十)狂人开始规劝大哥放弃吃人的心思。从历史开始。刚开始野蛮人吃人,但有的人要变好,就不吃了。但有的人还吃,就同虫子一样,变成鱼,鸟、猴子,一直变到人。这里,吃人的人=野蛮人,不吃人的人=真的人。从盘古开天吃到了易牙的儿子,又从易牙的儿子吃到了徐锡林,从徐锡林吃到了狼子村捉住的人。这是一条“吃人进化论”。想要逃出人吃人的圈子,只要立刻悔改,就人人太平。狂人将哥哥的反映解读为冷笑,被拆穿之后的满脸青色。将哥哥呵斥众人的“疯子有什么好看”解读为给自己按一个疯子的名目,将来吃了也算是为民除害了。但狂人仍然极力劝诫众人,这可以看做狂人的反抗。“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你们要是不改,自己也会吃尽。即使生得多,也会给真的人除灭了,同猎人打完狼子一样!——同虫子一样!”

日记(十一)狂人想起自己的妹子,可能妹子也被大哥吃掉了。

日记(十二)狂人的反思。自己“未必无意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想到自己是也是吃人的凶手,自己也有四千年吃人的履历,现在很难有真的人(不吃人的人)。

日记(十三)狂人想到,要改变这个现状,需要从没吃人的孩子入手,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喊。

小说的主题思想:吃人的本义及引申义

通篇读完,会产生第一个疑问:吃人,究竟是什么意思?到底是本意上的吃人,还是引申意义上封建礼教对人的迫害。其实,这二者兼而有之。

狂人恐惧的来源就是“被吃”,这个当然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吃人,虽然“被吃”推理是建立在狂人思维上的。但历史上的易子而食、易牙献子等典故,都可以说明吃人是存在的。包括鲁迅给许寿裳的信中也说过,“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此种发现,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

这都说明,虽然狂人 “被吃”是想象出来的,是逻辑混乱的结果,但却指出了历史的真相,吃人确实存在。

更深一层的残酷事实是,人们在给吃人这一事实,披上合理的外衣。如小说中所说,狼子村佃户吃大恶人的心肝,是为了壮胆。人肉煎着吃,可以治病。荒年可以吃人。爷娘生病,孩子为了尽孝,要割肉给爷娘吃。

《狂人日记》是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这一主题,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已经定论。那么吃人的引申意义在小说中如何体现呢?这就要从作为精神界战士狂人说起了。小说虽未明确提及狂人是如何变狂的,但狂人二十年前踹了一脚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狂人是有反传统的特质在的。狂人所代表的是患了迫害狂的精神界的战士,狂人之所以变狂有可能是因为受到封建礼教的迫害。所有外界的排斥、嘲笑、打压都喻意着封建传统对新兴异类的扼杀。狂人最后痊愈回归正常人,也说明异端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被关起来,一直收到打压;要么改变思想,变成世俗眼中的正常人。狂人回归正常也从侧面说明了,狂人的努力失败了。

理解小说的多种角度

《狂人日记》之所以难理解,就在于故事的主角并非我们所理解的正常人,狂人自身视角的叙述是否可信也是因人而异的。把狂人看做“正常人”,把正常人看做“非正常人”,对故事的理解是一种方式;把狂人看做狂人,把正常人看做正常人,又是一种理解方式。把吃人看做本义上的吃人,是一种方式;把吃人看做引申义的吃人,又是另一种方式。

怎么理解,就看站在哪个角度了。

参考:《狂人日记》细读,薛毅 钱理群 参考:文本·历史与主体 ——《狂人日记》再细读,李今

大家看过之后,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