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究竟怎么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特种作战特点怎么描述 古代战争究竟怎么打?

古代战争究竟怎么打?

#古代战争究竟怎么打?|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战争历来是人类社会解决纷争时最激烈、最极端的方式,是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的转折点,重大的战争甚至会持续影响后世百千年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战略水平、武装编成、兵器样式与制造技术、后勤保障、地缘关系等,能够很好地反映当时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工业和交通等水平。

纵观不同文明的历史,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战争的历史。

理解战争,才能很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

然而充当历史记录者的史官和历史文人,绝大部分都不太精通军事。

他们只能尽量忠实地记录历史战争,却很难知其所以然,往往省略战争细节,其军事水平也远不及他们笔下的风云人物,无法精准地分析历史战争的成败缘由。

如《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他认为诸葛亮虽是治国良才,却不太会带兵打仗。陈寿自然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史学家,可他对诸葛亮的军事水平评价却是错误的。事实上,诸葛亮的军事水平非常厉害。

而自战国后,当权者越来越意识到文武双全的全能型人才对自己的威胁过大(容易造反成功),于是为了方便掌控人才,实行“文武分职”以分化臣子权力(春秋时期,文武不分家),让文官处理内政,武将负责统帅军队。所以后来的武将大多没什么文化,即使他们身经百战,却无法将战争的过程栩栩如生地写下来。我们也很难再看到像《左传》那样精彩、细致地刻画战争的史书。

加之中国文化中的“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史书也需要发挥教化作用,在涉及战争的成败分析时,往往归结于“奸臣”“小人”作祟,而不是单纯地从军事角度进行战术分析。

种种因素累加,中国历史在战争史方面的记载是缺失的,或者说是片面的。

我们通读完几千年历史,也都弄不明白中国古代战争究竟是怎么打的?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其实跟韩信没关系?

关羽败亡,根本原因竟然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关?

刘邦是如何在垓下之战中击败项羽的?

八月之变,董卓为何是赢家?

......

不妨一起看看这本《这才是战争:将略》↓

作者以战术角度切入,复盘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历史战争事件,结合全彩中国历史地形图,专业且透彻地分析了谋臣武将的战略战术的功与过,甚至勘正史籍资料存在的谬误,真正做到从军事角度客观解读一场战争的胜败缘由,还原历史名流的真实军事水平!

弥补史书记载的不足,非常适合作为历史读物的补充。

看中国古代战争史,学习将才的战术谋略!

军事家看古代战争史

作者是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之前是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水平很高。

很多人研究历史,尤其是军事史时往往容易陷入两个误区:

第一,将历史的考据变成单纯的找出处。

历史学这门学科是讲究考据的,但一直以来有一个误区——所谓的考据变成单纯地找出处,只要是古人说的,就变成真理。如我们前文提到的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便成为很多人判断诸葛亮军事水平不行的依据。

第二,容易根据结果倒推原因。

举个常见的例子,我们翻开各种涉及军事的历史书可以发现,一般对外线作战的优势是这么描述的:利用外线作战的优势,在几个战略方向对敌分进合击,使敌难以应付,最后形成合围。

这句话没有任何问题。

对内线作战的优势是这么描述的:利用内线作战的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各个击破,打破敌人合围。

这句话也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当我们把这两段话放在一起看,就觉得不对劲了——怎么外线作战的优势就是内线作战的优势?这到底哪个是哪个的优势呀?

非常奇怪!

奇怪的缘由是,许多历史作者写文章时是唯结果论,根据最终的结果,谁打赢了他就给谁找几条理由列上去,表面上看确实是这么回事儿。但深究起来,能否成立就不一定了。

事实上,外线作战和内线作战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谁对谁有优势,只在于谁能够把握其中的规律,正确运用。

但究其原因,是史籍对古代战争过程记载的不完整,加之绝大部分读者都不懂军事,所以对古代战争历史部分缺乏分辩能力。

于是作者以自己几十年的军事素养为基础,提笔从战术视角分析中国古代战争,聚焦每场历史战争背后的战术原理,分析其军队部署、协同、指挥、行动、后勤、地缘等情况,开创以战术讲解战争之先河!其中之精华,集结在他“十年磨一剑”的新书《这才是战争:将略》中。

以战术讲解战争

本书以战术角度切入,复盘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典的历史战争事件,如汉中之战、夷陵之战、兴势之战、陈庆之北伐、韩信“背水阵”等,结合全彩中国历史地形图↓

专业且透彻地分析了谋臣武将的战略战术的功与过,以及战争背后的历史人文故事,并建设性地给出可能会有更好结局的战略建议。

(《这才是战争:将略》中关于刘邦用兵的战术分析)

对于历史资料的考究,本书也做得非常详实,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历史情况。

(《这才是战争:将略》中基于史籍资料的兵力分析)

除了战术的分析,本书还对古代军事知识进行了科普。

即使是不太懂古代军事的人,也能很好地看懂战略分析。

又考虑到军事指挥官们在制定军事战略时,地理条件往往是决定总体战略的关键因素。所以,对战争的分析与理解离不开地图。

于是本书邀请了地图专家李不白,结合内容绘制了精美的彩色历史地形图。

这种历史地形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地貌分布特征、山川走势、地缘关系等,比一般的地图更容易辨认,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结合内容的讲解,更能让读者深刻理解战略战术的制定缘由、局限性与合理性。

为了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本书采用四色印刷,最大程度呈现地图的地形纹理。

同时采用不伤眼睛的亮度内文纸和高质感的外封特种纸,让纸质阅读更加舒适、更有温度。

如果你也爱读历史,建议你入手这本宝藏书,让你多个视角重新看历史,培养以战术审视华夏三千年历史的思维,锤炼历史眼光。

原标题:《古代战争究竟怎么打?》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