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忽悠长篇)别瞎买微蒸烤一体机!这些缺点他们从不说!2023年双十一微蒸烤一体机选购指南/微蒸烤一体机避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烤软陶烤箱需要预热吗 (防忽悠长篇)别瞎买微蒸烤一体机!这些缺点他们从不说!2023年双十一微蒸烤一体机选购指南/微蒸烤一体机避坑

(防忽悠长篇)别瞎买微蒸烤一体机!这些缺点他们从不说!2023年双十一微蒸烤一体机选购指南/微蒸烤一体机避坑

2024-01-08 09: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买一台微蒸烤一体机就能告别微波炉、烤箱、蒸锅?好像是,但又不完全对!为什么呢?因为多数的烤箱,只是单纯的集合了三种功能而已,至于三种功能是否真的好用,不一定!甚至其中不乏一些大品牌,只是简单凑合了几种功能,但实际使用情况并不如预期。

微蒸烤一体机到底值不值得买呢?

答案是值得的!但是宣传的话术你一定得弄明白,具体到微波功率、烤功能温度、加热方式、有无热风循环、蒸功能水箱容量、出汽孔数量都是可能会出猫腻的!

我在买微蒸烤一体机之前就做了很多的功课:首先确认一款微蒸烤一体机的关键,还是得先搞明白哪些参数是重点,怎样才称得上是优秀。对于微蒸烤一体机来说,从微蒸烤一体机的三个功能出发,以下就是三个功能的参考关键词。

简单看图可能也不是太明白,我们分别来说这三个功能的参数配置上,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 “微波”功能:

①档位越多越好。微波的优势是加热效率高,需要时间短,通常用来热菜热饭。介于食物的种类多样,所以微波的档位调节越多,适用的范围越广。

②定频和变频相比较,则优选变频。变频更省电、更静音、且加热效率高,温场也稳定。

2.“蒸汽”功能 :

①直喷式蒸汽优于外盘式蒸汽。直喷式蒸汽的蒸汽量更加可控,冷凝水也更少,也是目前微蒸烤箱的主流。另外,蒸汽输出孔的数量直接影响着食物的口感,输出孔的数量越多,口感越是能接近蒸锅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一两个蒸汽输出孔的,会出现受热不均的情况,面包口感基本不抱希望。

②水箱容量越大越好,容量大小直接影响到蒸鱼、面包的时候是否能够一次操作完成。容量太小的话,中途还得加一次水......太影响操作体验了,蒸功能就会显得很鸡肋。③多层蒸和鲜水蒸优选。效率高也更健康。

3.“烤”功能:

①电子控温优于机械控温,更加精准。上下独立控制温度,优于统一控制温度,独立控制上下温度可以自行调节,不会出现烤蛋挞时上层糊掉,底部还是溏心的情况。②加热配置,加热管数量越多,热量分布越均匀。有热风循环更优,就像风炉烤箱,烤制时的温度会更均匀,上色更好。买微蒸烤一体机回家,还希望能做一下面包、蛋糕一类的,加热配置上要重点关注,因为这直接影响到面点的成功率。

哪一款微蒸烤一体机更值得购买呢?

要看出优势,对比就是最好的方式。掌握了大致的选购思路,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对比了,参数列出之后,你就会很容易看出来哪一款的优势如何,缺点又在哪里?这里是宜盾普、东芝、松下、凯度、美的的7款小容量款微蒸烤一体机型对比。

表格列完之后,我的大致总结如下:

小容量微蒸烤一体机中,微波炉功率差距不大,档位调节上宜盾普和凯度C7两款可以9档调节,占有优势。蒸箱功能中,1500-2000W大功率是必要的。这点宜盾普EDC-WZ23、东芝VT7230、凯度C7满足要求。

但这一类的微蒸烤一体机中绝大部分采用了2、3孔直喷的方式,蒸汽不足,且多无风机带动,蒸汽分布不均匀,会造成面点受热不均的情况,影响口感和面团的发酵程度......这点只有宜盾普EDC-WZ23这1一款是侧面12孔直喷,加上背部风机带动,漩涡式蒸汽,达到了大蒸锅里的松软效果!

烤功能中,宜盾普和凯度2款1700W效率更高,占有优势;另外宜盾普、松下SD2200两款有独立控温,更适合烘培新手,做烘焙成功率能靠着它大幅提升。食物上色均匀、收汁快,很大程度依靠于背部风机的存在,所以拥有热风循环的宜盾普EDC-WZ23又占了优势。

另外自动菜单40-50道常用菜单已经足够,配件方面,宜盾普和凯度2款配齐了烤架、烤盘、隔热手套。另外宜盾普这家=款还有个独有优势是组合功能,微蒸、微烤、蒸烤组合,烤牛排口感不干柴,加热鸡翅外酥里嫩更多汁,简单说就是口感好,卖相更好~到此对比已经总结完毕,宜盾普微蒸烤一体机的优势也在对比中展现了出来。

所以对于小容量中的微蒸烤一体机选择,我家买的是宜盾普EDC-WZ23这款,各功能都属于高配,属于一次就买对系列。活动时候入手,2千多就可以拿下。

每年都有在我红包领到100多块的,你也试试:

其次是凯度C7,这款颜色会亮眼一些,但是缺点也在。除了微波炉功能可以与上一款匹敌,烤箱无背部风机、上下管无独立控温,但平时就烤烤串什么的也行。蒸箱功能是单孔直喷,可以简单热热菜。单纯只是需要一个功能的组合,要求并不是很高的话,这款也是可以考虑的。

以上总结了小容量微蒸烤一体机的类型,台式大容量微蒸烤一体机也有测评:

对比6个型号后推荐宜盾普星鲜厨WZ32这款:

适合预算充足、对微、蒸、烤三功能要求都比较高的,3-6人大家庭。

32L超大容量3-6人家庭使用也完全足够。

蒸汽功能超强大,直喷式真气+背部290孔直喷+多层蒸+鲜水蒸+800ML超大水箱,可以说是微蒸烤一体机中蒸功能顶配了!

蒸出的食物口感和效率都足以秒杀绝大多数蒸箱

在烤功能上,宜盾普EDP-WZ32这款,对烘焙爱好者极度友好!

平炉+风炉的配置,外加上下管独立控温,堪比一台专业高端烤箱。上色效果绝佳。

微功能中,变频1000,10档调节,也是属于为功能中的顶配。

在三大顶配功能集合的配置下,宜盾普这款还结合了微烤、微蒸,蒸烤多重组合功能,不仅让食物的口感效果翻新,可玩花样也翻倍!

真正实现了微蒸烤一体机1+1+1>3的效果。

可以说性价比拉满了~预算在5000块的,冲就完了!

嵌入式微蒸烤一体机的测评已更新如下:

嵌入式微蒸烤一体机的选购,跟台式微蒸烤一体机又有些区别。除了微、蒸、烤三个功能的选择对比以外,还有橱柜开孔尺寸、布线和插座、安装这3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 开孔尺寸

尺寸问题按标准的橱柜开孔尺寸最好,使用后体验不好想换其他品牌,以及多年后想换新产品,可选的型号也是一大把,不必担心尺寸问题。各品牌的半嵌开孔尺寸如下:

二、布线和插座

根据不同机器的用电要求注意插座位置、布线多少平、10A还是16A、如果是进口型号还要注意插头是否合适,是否需要买转换器。

三、安装

这部分根据品牌不同,上门安装服务也有所区别,接下来会在品牌对比中提到。

注意到以上这些部分之后,选择依旧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又例举了11款嵌入式微蒸烤一体机来做对比。数据如下,优势有标红:

数据太多是不是有点眼花?哈哈哈~没事,我总结之后就简单了!

烤功能中:

首先关注发热管位置、热风。其中方太EF1.i、美的G5、美的SV5、美的R5、老板CQ976D这5款都是三面烤管,配合热风循环,这几款的加热均匀程度都占有优势,做蛋糕面点上色会很均匀。

然后是控温精度。这点上只有方太EF1.i是实测的±1度温度可调,另外老板的3款也是±1度温度可调,不过没有实测过。所以就烤功能而言,最优是方太EF1.i,然后是老板CQ976D这款。

蒸功能中:

多款之间的差距不大,需要注意的是水盒的大小,水盒更大能避免中途加水,保证食材口感和鲜美。这点上方太EF1.i、美的D5、西门子CS589ABS6W都是1.2L的容量,可以考虑。

内胆材质上,

更推荐的是不锈钢材质,一旦搪瓷爆瓷,机器报销的可能性会很大,虽然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但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方面。

所以,采用304不锈钢+背部挡板灰色瓷膜的方太EF1.i、2款西门子成了首选。

容量/颜色,

对于30-40L上下容量的,台式机就足够。选择嵌入式蒸烤箱,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不占台面,容量足够。所以大容量是首选,这点上方太EF1.i是55L、老板CQ9662X则达到了77L,大家庭也可以放心选。而颜色中,11款蒸烤一体机,只有方太EF1.i是黑白2中配色,对于奶油风厨房的屋主,这简直是无法抵抗的吸引~

清洁/功能

不想做饭,清洁问题就是我打退堂鼓的第一原因。所以蒸烤箱也一样,需要有多重清洁功能,使用起来也会更省心。功能当然是越多越好,一台顶多台,性价比就很高。

总结推荐;

对表格中的机器进行了层层对比筛选之后,对于想买嵌入式微蒸烤一体机的朋友,我的推荐如下:

1. 2-6人家庭,追求性价比、高颜值的,方太EF1.i是首选。

三面烤管,配合热风循环,控温精确到±1度,这配置算得上专业烤箱的顶配。无论自己做甜点还是做私房烘焙商用,它都够用了。

304不锈钢材质,1.2L大容量水盒,蒸煮一次足够。蒸烤炖炸4重功能组合,使用频率高不怕积灰。黑白2种配色,不破坏厨房整体风格。55L大容量6口之家也能满足需求,7重自清洁,吃完喝完没有清洗烦恼。

另外200+菜谱,吊打一众蒸烤箱;手机智能一键启动、预约,下班动动手指,回家就吃饭,真的很值。

2. 平时吃得清单,主蒸的家庭,则可以考虑美的D5、老板CQ9662X。

2-5人家庭选择美的D5有50L容量,6人及以上老板CQ9662X,有77L容量。双直喷式蒸汽+独立电动水盒,加水操作方面,不易结水垢。2款都是4重功能组合。

3.平时用微波功能热菜较多,对烤功能控温精度没什么要求,则考虑美的G5、R6这2款。

总结:

智能家电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功能日趋完善的同时。我们普通人要一眼分辨出好坏还是很难的。能做的就是多看,多参考,多总结才能少入商家的坑。

还有小伙伴对别的机型有疑问的,欢迎提问,我知无不言!

每日更新家居干货,点赞关注不错过! @居家研究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