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烟花试试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

2023-09-10 22: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要问"用手机怎样拍到远景",估计有伙伴肯定会说——那还不简单,打开手机相机,手指划动屏幕(或按“+”)直接变焦就能放大画面。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_新浪众测

但这样拍的远景,基本没法看,满满的“噪点”,因为你用的是“假变焦”,就像把一张远景图裁图,放大再放大了局部。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_新浪众测

▼比如:下面(图1)手动“5倍数码变焦”,画面非常模糊。(图2)是手机正常拍摄清晰画面。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_新浪众测

想用手机拍到清晰的远景,先要看你的手机有怎样的“变焦”性能,然后再决定拍摄方法。

▼怎样确定手机“真假”变焦?

1-多数手机是“数码(假)变焦”或2倍以内“光学(无损)变焦”.

2-个别手机可变焦拍摄:比如华为P30系列,有5X光学无损变焦,10倍混合变焦;iPhone XS Max 有2X无损变焦。

▼比如:下图就是用华为“5倍无损变焦”拍摄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_新浪众测

▼10倍混合变焦拍摄: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_新浪众测

以上两张“无损,混合”变焦效果明显要比第一张“数码(假)变焦”画面清晰很多。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_新浪众测

看过效果对比,一定有伙伴会问,什么是手机的“无损变焦”、数码变焦还有混合变焦?有什么区别?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

1-数码变焦:

为什么说是“假变焦”?因为数码变焦相当于用计算机技术压缩放大画图大小。属于对相机成像做了修改,自然会降低图像质量(不建议过度使用)。

直观理解,好比我们后期用截图放大画面某个细节,而非手机直接拍摄细节画面。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_新浪众测

2-光学变焦(无损):

通过改变镜头的焦距来改变成像大小,图像还是实实在在的图像,所以说是“无损”画面的变焦。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_新浪众测

3-混合变焦:

百度上定义很复杂,咱们简单理解就是将“数码变焦和光学变焦”综合,一半是实景效果一半是手机算法优化后的图片效果,介于两者之间的画质。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_新浪众测

了解完3种手机变焦的区别后,咱们再来详细聊聊“如何用手机拍好远景”,小月分享3种方法,一起来看看。

一、前期拍摄,后期裁图

如果你的手机没有强大的“无损变焦”,想拍远景,一定别勉强变焦放大拍摄,不如用正常模式拍摄后(见下图1),再通过后期简单裁图,放大局部(见图2),画质效果都好过强行拉焦效果(见图3)。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_新浪众测

二、手机“无损变焦”直接拍摄:

如果手机有无损变焦,先了解你手机的“光学(无损)变焦”最大倍率,在拍远景时,将变焦力度控制在“无损”范围内,能保证基本的画质清晰。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_新浪众测

▼虽然使用很方便,但在使用手机变焦时,仍然要注意一点:

手动拉近焦距后,要保证手机稳定性,否则容易因抖动倒置画面模糊。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_新浪众测

三、手机+外接长焦拍摄:

想拍好远景,除了用手机自带变焦功能,还可以借助“外接长焦”拍摄,效果也是可圈可点。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_新浪众测

▼比如:下面是小月用iPhone7+18倍长焦拍摄的飞鸟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_新浪众测

用手机外接长焦镜头拍远景,适合拍一些特写镜头,比如花朵、月亮、鸟类等等画面(相对静止主体),能够很好的突出主体,背景虚化明显。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_新浪众测

▼但同时存在的问题有二:

1-画面四周有轻度紫边和畸变

2-用长焦镜头拍摄时有一定难度,需要保证手机的稳定性,还要熟练操作镜头与手机间变焦的配合,不建议初学伙伴使用。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_新浪众测

想了解更多手机外接长焦以及拍远景技巧,可点击下文:

  手机拍远景|不得不知的3个关键词,3个技巧_新浪众测

#我是装备党#手机摄影,加上这些配件,有妙用

说起手机摄影,常被冠上“自拍、随拍,业余”等等关键词。如果拍出一些类似大光圈、大月亮、星空等等画面。

岳小月是我2631

图文|岳小月原创 了解更多手机摄影技巧,创意后期,欢迎关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