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仓山】人间烟台,百年仓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烟台的历史沿革简介50字 【醉美仓山】人间烟台,百年仓山

【醉美仓山】人间烟台,百年仓山

2024-06-17 13: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鸦片战争后,福州开放通商,烟台山成为闽江与世界交流的枢纽。随着十七国领事馆的设立,教育、科技、艺术、宗教等西方文明也随之而来,与千年传承的古老东方文明在这里相遇,碰撞和融合中,一段商业文明繁盛的历史画卷自此展开。

彼时的烟台山,带着历史的阵痛,实现着艰难的时代之变。从晚清到近代,烟台山在各行各业中分别诞生了中国第一、福建第一、福州第一,比如晚清中国最大的妇女儿童医院马高爱医院(福建第一家医院)、中国第一个妇女代表许金訇(中国第一个女博士、马高爱医院院长)、福州电报局兴建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首创的市内电话地区、福州市第一家洋人医院(塔亭医院、今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州首家使用电梯的商店,还有诸如洋人裁缝店、运动用品店、西餐厅、美发厅、药店、面包店等都是福州第一家。

进入二十世纪,曾被学者美其名曰为“世界万国建筑博物馆” 的烟台山在经历了沉寂之后,在当地政府和民间人士共同努力下,迎来了新时代的重生。自2013年起,烟台山作为福州典型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不仅在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上采取修旧如旧,还原本貌的原则,将烟台山过去的辉煌重现在市民眼前;还在整个片区的发展中与当地居民生活紧密结合,为烟台山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让烟台山为市民服务,为市民喜爱。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城乡记忆的物质留存,是人民群众乡愁的见证。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

烟台山商业漫步街区以“一主街、双环线、三组团、九巷道”的空间格局,是烟台山改造以来的一大亮点。民国建筑、百年老树、石厝教堂、名人居所、巷弄咖啡……近年来,烟台山俨然已成为福州新晋网红打卡地。

根据规划,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公园路历史建筑群和马厂街历史建筑群的地区总体功能定位,保持以居住、文教功能为特色,集文化休闲、创意及旅游为一体的近现代历史文化风貌片区,是福州中心城区闽江景观游览带与城市商业轴上的重要节点。在空间结构上,由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公园路历史建筑群、马厂街历史建筑群共同构成的历史片区共同形成“三轴、三点、七片区”的功能结构。

依托烟台山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烟台山管委会进一步挖掘活化文物古厝资源,围绕文化展示、民宿、现代旅游、数字内容设计、商业商办等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提前谋划招商,打造以烟台山文化内涵为核心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旨在将烟台山打造成福州乃至福建的特色城市名片。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历史风貌建筑及街区,就是它的“灵魂寓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近年来,仓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全力推进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的提升整治,成效明显。

作为烟台山的代表型建筑,爱国路2号、闽海关税务司官邸、仓山影剧院等文保建筑已修缮投用。烟台山风貌区在保护传统格局和肌理的前提下不断完善街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烟台山公园已修缮开园,烟台山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已开街运营,万科烟台山商业漫步街区也启动招商运营。同时,烟台山风貌区还将烟台山片区的老旧小区整治、街头公园建设、老街巷整治等纳入城区综合提升“十位一体”,打造保护传承、环境整治、活化利用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力争重现烟台山使馆林立、洋行遍布、文教昌盛的繁荣开埠景象。

在中西文化碰撞下,烟台山奠定了“近代福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海丝重要节点、福州近现代国际城市的缩影、万国建筑博物馆、福建辛亥革命策源地、中西多元文化交融地”的历史定位。

作为福州与西方文明对话的重要窗口,未来,烟台山将打造成历史国际社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重要的展示窗口、福州新的城市名片,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外地游客认识福州历史的好地方。

稿件来源:行走烟台山

稿件来源:行走烟台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