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濮阳:《河南黄河文化地标》濮阳篇之春秋诸侯会盟台遗址戚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濮阳历史来源介绍 厚重濮阳:《河南黄河文化地标》濮阳篇之春秋诸侯会盟台遗址戚城

厚重濮阳:《河南黄河文化地标》濮阳篇之春秋诸侯会盟台遗址戚城

2023-10-03 02: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戚城又称'孔悝(kuī)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戚城是春秋时卫国的重要城邑。城东80米处有一夯土台是当时诸侯会盟的盟坛基址。公元前626年到前531年的近一个世纪内,各诸侯国在卫会盟十五次,其中七次会盟于此。整个景区包括会盟台、城墙、阙门、历史陈列室、孔子居卫十年的孔子侯馆、颛顼帝进行宗教改革的圣地--玄官、反映春秋战国时卫国文化氛围的'桑间濮上'苑、表现濮阳古战场的'历史名战微缩景观'、龙宫、龙湖、车圣相士和他发明的马车、伏羲之母华胥的卧雕及伏羲亭、夏后启在昆吾所铸之九鼎及铸鼎轩等等。

一、文物景区

在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濮阳市内有一座饱经沧桑的古城――戚城遗址。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泽民总书记在此视察时,称这里是春秋时期的“联合国”戚城遗址是濮阳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戚城文物景区总占地面积760亩,自1991年3月起,历时5年建成,其中有纪念景点5处,文物及遗址展示3处。

二、历史背景

戚城,当地也称孔悝城,相传是卫灵公的外孙孔悝的采邑,戚城古城垣周长1520米,残高最高处8.3米,最厚处16.5米,城内面积14.4万米。现存东西北三面墙体。戚城是豫北地区保留的年代最久、延续时间最长的古代聚落城池。它地下依次叠压着裴李岗文化、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商、西周、春秋、汉等文化,该城始建于西周后期,以后历代多有增建。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自楚丘迁都帝丘后,该城因位于古黄河的东岸,东有齐、鲁,西有秦、晋,南有曹、 宋、郑、陈、吴、楚等,不仅是卫都帝丘北面的重要屏障,而且是诸争霸的战略要地。《荀子儒效》 记载:“武王之诛纣也……朝食于戚……”说明商末周初时,“戚”已闻名遐迩了。

春秋时期是戚城的黄金时代,文献和考古资料都为我们描绘了这一时期戚城经济文化的辉煌。《春秋经传》中共四十次提到戚。而记载最多的是各国诸侯在戚频频会盟,使它成为会盟胜地。据《左传》记载,从公元前626年到公元前531年这九十五年间,各国诸侯在卫地会盟十四次,在戚会盟就有七次之多。戚城遗址东墙外80米处的高 4.6米、长20米、宽16米的夯土台(1958年此台尚有一亩多大),就是当年的会盟台基址。

戚城最初是卫国的第十代国君武公之孙孙耳的采邑,孙氏在此袭居六代,为卫世卿,他们世代掌握着卫王室的实权, 演出一幕幕话剧来。最大的政治事件发生在公元前496年,太子蒯聩谋害灵公夫人南子未遂,逃到晋国避难,13年后潜入戚城,与其子辄(已立为卫出公)争国。蒯聩勾结其妹控制了执政的外甥孔悝,出公辄被迫出逃鲁国,蒯聩自立为庄公。子路是孔悝的邑宰,为救孔悝而惨死在与蒯聩的甲士的厮杀中。今戚城东北里许有子路墓冢。戚城遗址、子路墓祠、蒯聩台遗址(在油田供应处院内)三处文物古迹,同是这一事件的产物,形成一个自然景区。1963年,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将孔悝遗址公布为河南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2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濮阳市和中原油田时,指名看了戚城遗址。他兴致勃勃地听了关于这座古城的历史、考古情况后指示:这是个很有意义的地方,要把遗址保护好,搞个历史陈列,把道路和环境治理一下,做好宣传,让人们参观。金字塔不也是个土石疙瘩嘛。随后,省委、省政府将戚城遗址列为全省“八五”期间重点开发的十大文物旅游景点之一。经过市委、市政府的认真研究和安排布置,以及省里知名专家学者的广泛论证,戚城遗址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方案,在七易其稿并依法报送省文物局审查批复后开始实施。

戚城城内经过普探,地下遗址丰富,它与四周墙体及会盟台基址都是国家重要的文化遗产,现采取用植被覆盖的办法进行保护,并已供群众在绿地上游憩。待以后经济繁荣了,再通过科学发堀,在确保文物遗产安全前提下,展示其风貌和价值。

三、景点建设

在城外大面积的空地上〔因地下无文物埋藏或较少有文物),则设计建设了反映濮阳古代辉煌历史的设施,用壁画、塑像、文物陈列和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布置的场景,来形象地展现古代濮阳的著名人物、重要事件和故事传说,构筑出濮阳历史文化大观。已建成的有展现人文初祖颛顼功德的玄宫,纪念夏代初年启在濮阳陶铸九鼎的铸鼎轩、纪念“中华第一龙”出土而建的龙宫,收集全国关于龙的文物布置大型龙文物展览。还有战国秦汉风格的东阙门和唐代风格的北大门,加上子路墓祠建筑面积已达17302平方米,还整修广场、道路,开挖了玄湖、龙湖,点缀了各种小品,搞了绿化、美化,优化了环境。在各个设施中布置了“中华第一龙暨出土文物展”、绘制了《卫国春秋》壁画(30幅)、《孔子在卫十年》壁画(26幅)、《子路生平》壁画(10幅)及《颛顼功德》壁画等,彩塑了古代濮阳及卫国名人25尊,制做了《孔林父听乐》的场景,加以每年举办各种临时性展览,已成为一处真正的戚城遗址博物院。

(来源:濮阳地方文化 濮阳市社科联王莉李中坤)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