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事件的来龙去脉,滴滴事情来龙去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滴滴打车比uber在国内发展的更好的原因 滴滴事件的来龙去脉,滴滴事情来龙去脉

滴滴事件的来龙去脉,滴滴事情来龙去脉

2024-05-14 11: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远景X6 参考价:7.59万起 查看参配 获取底价 购置税优惠 经销商报价 车主点评(608条) 随着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的消息得到证实,一场武侠剧般的“出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虽然事情的进展看起来优步中国做出了一些妥协和让步,但无论从情感上还是理性上都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从此,滴滴成为中国市场无可争议的出行龙头,也被很多人期待成为继BAT之后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巨头。从2012年成立到发展成为超级独角兽,滴滴短短4年经历了怎样的成长历程,又是什么成就了今天?

在春风中诞生和成长

2012年,一股共享经济的春风在当时的中国吹来,在出行领域,12

2019年,中国仍在传统交通方式的“禁锢”下徘徊。地铁、公交、出租车、私家车是人们日常生活出行的唯一选择。旅行如何节省时间和金钱?这是很多企业家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广大市民焦急等待的问题。在这样的思潮包围下,滴滴(开始叫滴滴打车)诞生了。

滴滴的发展可以说是顺应了共享经济的潮流。在“地广人稀”的中国,如何解决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是摆在国家和政府面前的一个巨大课题。资源配置解决好,经济才能健康稳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交通的组成环节仍然非常重要。

拥堵是中国每个城市都会出现的问题。从京城的百年堵车,到小县城的堵车,除了人多之外,归根结底是资源配置不平衡造成的。滴滴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不平衡,让人们可以实现交通,尤其是私家车的共享。

资本青睐下的野蛮生长

如果要问今天哪家互联网公司最有钱,相信很多人都会同声说“BAT”,但如果问哪家互联网公司融资最多,相信“滴滴”绝对跑不掉。是的,成立短短四年,滴滴的融资速度和金额可谓恐怖,让不少企业羡慕不已。

一、“疯狂”的融资之旅

2012年7月获得天使投资人王刚百万级投资;

2012年12月,获得金沙江创投300万美元A轮融资;

2013年4月,获得腾讯1500万美元B轮融资;

2014年1月,获得腾讯、中信产业基金1亿美元C轮融资;

2014年12月,获得淡马锡、DCT、腾讯的7亿美元D轮融资;

2015年5月,获得新浪微博1.42亿美元E轮融资;

2015年7月,获得阿里巴巴、腾讯、平安等投资方30亿美元F轮融资;

2016年2月,获得北汽产业基金、中投公司、鼎晖投资等投资者10亿美元投资;

2016年5月,获得苹果10亿美元战略投资;

2016年6月,获得中国人寿6亿美元战略投资。

自2012年成立以来,滴滴已完成10笔大小融资,融资金额达到了惊人的60亿美元。在与快的和优步中国合并后,滴滴出行目前的估值已经达到350亿美元,堪称当今中国继蚂蚁金服之后的第二家超级独角兽。它的发展速度着实令人吃惊。

二、“疯狂补贴战”下的市场抢购

新事物的诞生和发展总是面临众多竞争者的阻碍。面对巨大的市场,要想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疯狂砸钱赢得用户是最好的方式,而这对于滴滴而言。特别明显。从最初的“百花齐放”,到与快的打车的疯狂价格补贴大战,再到与优步的“漫长”价格补贴拉锯战,滴滴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疯狂的花钱史” ”。

滴滴(滴滴)vs快的

一个背靠腾讯,一个背靠阿里,而贵为“兄弟”的滴滴和快的从一开始就不缺钱。在滴滴和快的争夺市场的时期,价格补贴达到了可观的程度。程度惊人。从2014年1月10日起,滴滴出租车在重庆开通出租车补贴优惠措施,双方补贴价格由10元涨至12元、13元。最后不管对方补贴多少,我肯定比它多1块钱。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一直打到5月才宣布休战,原因很简单,钱烧光了。

看到滴滴和快的甜头,看到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自然不会轻易放手。随着新一轮融资的到来,新一轮的价格补贴大战又打响了,而且这一次比上一次有过之而无不及。从中受益最大的自然是乘客。虽然双方都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但这是他们为了抢占市场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截至2015年2月滴滴快的合并,一年多来,滴滴与快的打了无数轮的价格补贴大战,如此疯狂的补贴自然带来了不俗的市场表现。据第三方统计,截至2014年底,国内打车软件市场已形成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两大巨头的格局,市场占有率超过90%。

滴滴vs 优步

在送走快的之后,滴滴迎来了更强大的对手——Uber。这一次,虽然对手不同,但对付的方式却是一样的。依旧是价格战,但这一次的价格战更加精彩。无论是补贴频率、价格优惠还是补贴时间,都创造了商界史上的“烧钱奇观”。

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滴滴:拼车0元起,不拼车2元起;首单立减8元,单笔立减50折等等,无处不在。而优步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弱点。市内拼车一律8元,优惠期几周不变。总之,每天每时每刻都有补贴。用户兴奋不已,滴滴和优步也天天拼命砸钱。而就在双方宣布合并的前一天,滴滴和优步还在补贴价格,这份诚意真的没有了。

当然,除了为乘客提供优惠的打车补贴外,司机端也是滴滴与Uber竞争的重要领域。地。司机的数量直接决定着乘客的出行效率,为了吸引更多的司机加入自己的阵营,滴滴和Uber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对司机进行补贴,丰厚的利润回报,让众多私家车车主趋之若鹜,于是便出现了诸如“成为滴滴车主,轻松月入过万”的宣传标语。

据悉,进驻中国之后,Uber每一年都至少花费10亿美元来扩张中国区业务。2015年Uber在中国亏损了10亿美元,而滴滴则补贴了约40亿美元。

从民族纷争到“护国战争”

打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嘀嘀和快的的争夺比作民族的内部纷争,那滴滴与Uber的争夺就好比“护国战争”。滴滴原本以为完成了与快的合并就可以坐享中国的移动出行市场,可没想到在半路杀出个Uber,从2014年7月进驻北京,打入中国内地市场开始,Uber在内地的发展势头相当迅猛,于是相同的剧情又一次上演了。

1.民族纷争四起

从众多打车软件中脱颖而出的两位“公子哥”,滴滴和快的,它们的战争还得从14年初的车费补贴说起,从1.0版本的价格战,到2.0版本的支付入口大战(实则也是价格战,只不过由于微信支付的介入,看起来成为了微信挑战支付宝在移动支付界老大的地位的另一场战争),滴滴和快的可以说打得不分你我,刺刀见红。尽管中途因为资金的缘故,达成过“停战协议”,但谁的心里都清楚,那只不过是缓兵之计,因为彼此双方都在酝酿着大招,于是我们看到了后续更加精彩的纷争。

除了价格补贴,各种营销手段也是铺天盖地,从APP端到线下,从微信到微博,从公司高层到基层员工,滴滴和快的进行着全方位的较量,因为谁都知道拿下了中国移动出行这款大肥肉,对于自己来说会是多麽的前途远大。可梦想是梦想,现实是现实,随着资金的消耗殆尽,双方都知道单纯的烧钱所带来的不理性举动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来自资本的压力,以及对未来的考虑,滴滴和快的还是走向了合并。

自此属于中国移动打车界的一段“战争”传奇随之结束。

2.护国战争,从“相杀”到“相爱”,分外仇人终成眷属

作为打车界的鼻祖,进驻中国的Uber可能万万没想到会在中国遇到这样一个强硬的对手。而与快的合并后的滴滴可能也没有想到,好不容易送走一个敌人,却迎来了一个更强大的敌人。

14年7月进驻中国内地的Uber,一开始走的是高档路线,清一色的奔驰专车配置,司机也是清一色的西装打领带,然而面对中国这块市场的巨大潜力,Uber也是势在必得,于是在14年8月份,人民优步上线,自此Uber与滴滴的正面交锋就正式开始了。

对手不同,可套路却如出一辙。对,这一次,又是“价格战”,无休无止的价格战,争夺客源,司机源,为了打压对手,双方还不惜使出一些小伎俩,诋毁对方。15年底,Uber就因为涉嫌恶意营销被微信屏蔽了所有的微信公众号。

除了疯狂的价格补贴之外,在服务体验上滴滴和Uber也争得你死我活。

从快车、专车、到顺风车、代驾再到现如今的滴滴巴士甚至之后的滴滴宝贝计划,滴滴不断打造着属于自己的一站式出行平台。为了提供给用户更好的出行服务体验,在乘客司机定位和派单模式上滴滴也在不断进行着优化。为了应对出现的一系列的人身侵害事件,滴滴还上线了行程分享的服务功能,让关心你的人时刻知道了解你的位置,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乘车安全。

而对于Uber来说,美好出行体验更是公司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唯一一个覆盖全球的出行平台,Uber始终专注于为用户提供最佳产品和体验,并帮助用户在全球450多个城市一键顺畅出行。全球化的优势也使Uber在全球及中国范围内收获了许多优质合作伙伴资源。

正当所有人都翘首以盼看谁能笑到最后时,一则”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合并”消息震惊了所有人。是的如果要评选年度商业界的10大新闻,这绝对可以排进前五。如果你在之前跟我说他们最终会走到一起我绝不会相信,至少不会这么快走到一起,因为就在他们合并前一天彼此还在进行着价格补贴,争夺着各自的市场。

可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虽说悄无声息却也并非毫无预兆。从传闻到辟谣,再到传闻到否认,到最后的坐实,滴滴出行与Uber中国的这次合并实属“套路”,或许是处于资本的压力,又或许是为了彼此更好的发展,可无论怎样,这都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欢喜冤家以“仇人终成眷属”的方式结束长久以来的市场争夺,这样的戏码见过很多也不算稀奇,但滴滴与Uber中国的这次合并却着实令人吃惊。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彼此竞争的姿态,才使得对方变得更好,真是应了那句话:“因对手而伟大,因竞争而强大”。

在灰色地带中匍匐前行

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新事物的前途总是光明的,但道路却注定曲折。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必然有着强大旧势力的阻挠,这一点对滴滴来说也尤为明显。

1.出租车大军的誓死抵抗

滴滴的出现首当其冲的便是出租车大军,而这其中最核心的便是:利益冲突。当滴滴优步这些应用,让社会车辆进行出租车营运后,拥有高额使用成本(牌照使用费、份子钱)的出租车,根本无法和价格底、成本低、数量大的滴滴优步车竞争。这就是为何会频频出现出租车司机街头围堵掀翻专车,出租车司机钓鱼专车的原因了。如果换做你,好好地工作突然被人抢了,你也不会乐意的。

2.人身侵害频发,惹人担忧

除了出租车大军的联合抵制,频繁出现的快车司机侵害乘客的事件也让众多人对诸如滴滴这样的移动出行平台的未来产生了一丝担忧。纵使打车应用中有着对于司机的服务评价以及人工投诉等选项,但危机事件处理效率的低下甚至不处理,都让乘客的利益收到极大的伤害,这让滴滴身上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3.带着镣铐跳舞

对于交通,国家政府一直以来都是有着绝对管控权的,当一个新兴事物的诞生打破了原有的交通秩序,带来社会利益和社会安全的隐患,这势必会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纵使它代表着未来出行的趋势,代表着共享经济的潮流,但对于此,政府总是谨小慎微,因为一步走错就是大错,以至于国家政府迟迟不肯承认专车的合法性,这所有的一切都让滴滴的发展犹如戴上了脚镣,可以前进,但每一步却走得分外艰难。

网约车合法化,黎明开启

1.一波三折

合法化的曙光最初出现于2014年5月,国家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两个月后,该通知正式颁布。业界认为,这承认了打车软件的合法性地位,或者至少是确定了手机召车软件市场合法性的政策基础。

2014年11月,在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部官员引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话说,对于一些新兴业态的监管,我们还没有经验,“别上来就一棒子打死”,能看到的风险尽可能控制住,但也要给一个发展空间。

不过,令专车司机们比较沮丧的是,2015年全国两会上,交通部部长杨传堂在被媒体问及私家车能否进入专车运营时,给出了斩钉截铁的五个字——“ 永远不允许”。这一年,各地网约车的日子仍是冰火两重天,市场持续增长,来自于监管部门的打击也此起彼伏,罚单不断。

但另一缕曙光也在这不断的打击中出现。2015年9月,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宣布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这是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的资质许可,滴滴快的也成为第一家获得网络约车租车平台资质的公司。

今年全国两会上,网约车的话题热度升温,交通部部长杨传堂的表态出现了“反转”。直到今年7月28日,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公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才正式从国家法规层面首次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自此“黑车”的帽子被摘掉,这被认为是共享经济的胜利,也是所有移动出行平台的胜利。

2.网约车合法化的利与弊

(1)差异化竞争预示着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

网约车作为信息时代中新的出行方式,虽然前期饱受争议,但经过国家出行政策法规的出台,解决了目前网约车在市场中的痛点,让这种新的出行模式以更加恰当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2)平衡出行流量,提升出租体验

网约车的出现让消费者在高峰期可以坐到车,在偏远地方可以约到车,从而进一步的丰富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满足了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域的出行要求。

(3) 规范出行标准,提高出行质量

出台的管理暂行办法对网约车明确了许可条件,对平台、车辆和人员均设定了许可要求。同时,要求其不得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不正当价格行为,不得有价格违法行为。这些都是为了形成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康庄大道,无限可期

这一个月对于滴滴来说绝对是甜蜜的一个月,先有网约车合法化,后有收购Uber中国,坐稳中国出行界的龙头老大,这幸福来的着实太快,让人有点猝不及防。下面我们就总结了大合并之后滴滴的几大短期和长期利好。

1.三大短期利好

(1) Uber中国将为滴滴带来超过两成的新增独立用户,且其中高消费群体比例高于滴滴原有用户群;

(2) 随着中国出境游市场的告诉发展,滴滴借助Uber全球的资源,可以联合打造境外出行服务;

(3)对于司机侧的烧钱补贴将会快速降低,有利于滴滴的运营成本控制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2.四大长期利好

(1)滴滴在未来高客单价出行服务方面,既可以与Uber中国品牌联动并行,也可以进一步扩大两个品牌的定位差异性;

(2)Uber的数据资产,以及Uber全球和滴滴之间的交叉持股,将为滴滴的数据化和智能化业务有所帮助;

(3)从估值来看,滴滴+Uber中国不只是280亿美元+70亿美元的简单加法。彻底占据中国市场后,新的滴滴将在资本市场获得更高的远景认可。

(4) 为了应对进一步的市场监管压力和传统出行行业的对抗,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后,在互联网出行市场会降低精力和资源的内耗,在监管博弈和与传统出行的竞争方面,提升话语权。

当然啦,都说“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这次得到“偏爱”的滴滴除了沉浸在喜悦中之外,如何提升用户体验,完善自身服务才是关键,而未来的滴滴也绝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出行行业固步自封,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圈,成为像BAT一样的商业帝国才是滴滴应该努力的方向。

历史总是向前,不会重复也不会循坏,但却总是押韵。但凡成功的伟大的企业都有着相同的成长轨迹。从”百家争鸣”到”二军对垒”,从大战到并购,从灰色到合法,一路走来,滴滴的每一步都走的踏实,每一步都可以说混着血和泪,乘着共享经济的顺风车,滴滴的未来值得期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