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县情概览】唐山市滦州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滦县属于哪个省市哪个区 【河北县情概览】唐山市滦州市

【河北县情概览】唐山市滦州市

2024-05-01 05: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河北县情概览

——滦州市

滦州古城

滦州市,由河北省直辖,唐山市代管,地处河北省北部,滦河西岸,西北距北京220千米,西南距天津136千米,西距唐山35千米,东距秦皇岛市82千米,辖区总面积为1028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57.24万人。滦州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京津唐金三角地带,距天津港、秦皇岛港、京唐港均在百公里左右。境内有京哈、京秦等五条铁路,102、205国道和京沈高速、平青大公路穿越全境,山海关机场、三女河机场毗邻东西,形成了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一小时可到达秦皇岛、曹妃甸、唐山等地。

历史沿革

滦州市区位示意图

滦州市历史悠久,2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已有人类在此生息。唐虞时,为冀州幽州地。商朝,为古孤竹国地。周朝,靠近山戎。春秋战国,属燕。秦朝,分属“右北平郡”和“辽西都”。汉朝,先属燕国,后归海阳等四县,东汉属幽州。三国,属魏国辽西郡,西晋时期为燕国。隋朝,先后划归新昌县、卢龙县。唐朝,先后划归石城县、临榆县、马城县。辽朝,契丹族领袖耶律阿保机,统一内部,建立了由契丹贵族和汉族地主阶级混合的政权契丹国。后粱贞明二年(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元神册国号契丹。后契丹南下,与后梁、晋王李存勖(建后唐为皇帝)及燕国皇帝刘守光争夺平州(今卢龙),多次反复。天赞二年(923年)春,阿保机命“太子元帅”耀库济攻克平州,阿保机在平州设军镇辽兴军,设节度使。是年,分平州地置滦州永安军,仍属平州辽兴军节度使,是为滦州建置之始。大同元年(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辽世宗时,掳后晋义丰县(今安国)民,安置于滦州地区,因置。此时,滦州辖义丰、马城(今滦南马城)、石城(今东矿区开平)三县。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军陷辽之南京(今北京)。封辽降将张觉知平州事,滦州归金。保大三年(1123年)6月,金之南京(平州)留守张觉叛金投宋。宋缘唐建制(不知有滦州)改滦州属县马城为安城州、石城为临关。11月,金派兵攻平州,张觉逃走,张敦国据守平州。金指责北宋招降纳叛,派人赴宋索要叛臣,北宋遂杀张觉与金和解。保大四年(1124年)6月,金复破平州,杀张敦固,平州复入金。宋金联合时期,北宋两次遣赵良嗣(本名马植.后随宋使童贯由辽归宋,改名李良嗣。因献联金灭辽计,赐姓赵,因名赵良嗣)入金求平、营、滦三州地,金太祖以平、滦欲做边镇为由而拒绝。宋朝,宣和七年(1125年),北宋联金灭辽,滦州属中都路。金朝,公元1125年(金天会三年、辽保大五年、宋宣和七年),北宋联金灭辽,次年金灭北宋,统一中国北方。崇庆二年(1213年)滦州入蒙古。金天会四年(1126年),金灭北宋,统一中国北方。金将辖地分为路、府、州、县,滦州属中都路。嗣后,因地理位置险要,改滦州为节度使,辖义丰、石城、马城、乐亭四县及榛子镇、新桥(今乐亭沿海区)二镇。金崇庆二年(1213年)滦州入蒙古。元朝,太祖铁木真十年(1215年)改平州为兴平府,辖滦州。同时任命金降将鲜卑仲吉(今卑家店人)为滦州节度使。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年(1265年)蒙古撤义丰入滦州,次年再置义丰,裁石城入乐亭,随之又将石城地入义丰。至元四年(1267年)撤马城县。此时,滦州领义丰、乐亭二县。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联蒙灭金。宋咸淳七年(1271年),蒙古孛儿只斤忽必烈定国号为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国,分全国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国都所在地则称中书省。)、道、路、州军县。大德四年(1300年),元改平滦路为永平路。滦州属中书省永平路(中书省下不设道)。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建立,分全国为省、府、州、县,滦州属京师省(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永平府(治所在今卢龙)所辖。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秋九月,元分省参政崔文耀以永平路州县降明,滦州随归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义丰入滦州。此时,滦州辖乐亭一县。崇祯三年(1630年),清兵攻取永平府,守将李际春降清。五月,清兵退走,明朝杀李际春。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辽东总兵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崇祯帝自缢,明亡。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清兵灭南明。统一中国后,仍袭明制,将全国分为省、府、州、县,京师省改称直隶省。滦州属直隶省永平府所辖。由于清之故地在东北,滦州地已失去边镇的意义,视同县,不再辖县。中华民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初袭清制,滦州仍属直隶省永平府。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裁撤府州,州改称县,滦州始称滦县。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省下设道为监察区,滦县属津海道(驻天津)此前属渤海道。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年),道取消,只剩省、县两级。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29日,县城解放。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26日,滦西县并入滦县,1954年6月,滦南县并入滦县,1958年11月21日,滦县划入唐山市为滦州区,1959年6月23日,复建滦县。1983年,实行市管县制,滦县随隶于唐山市。2018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滦县,设立县级滦州市,以原滦县的行政区域为滦州市的行政区域。滦州市由河北省直辖,唐山市代管。

文化旅游

青龙山景区

滦州市在历史上是冀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滦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北方文化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滦河流域的祖根文化和“东方德源”的主要发祥地。滦州市共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滦州古城、青龙山景区),国家2A级旅游景区1个(文峰塔景区),河北省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响嘡街道)。

孤竹文化 孤竹国曾建都于老城,被孔子和孟子尊为圣贤的夷齐兄弟曾生活在此,“夷齐让国”的佳话千秋传颂。

帝王文化 滦州一带依山傍河,风景秀美,研山虎踞、滦水龙翔等“滦州八景”久负盛名,先后有18位帝王37次驻跸抵足滦州。仅偏凉汀行宫和夷齐庙一带,就曾陈列历朝帝王将相的诗文碑刻数百座。康熙帝有“寒边远绕至滦河,澈底清明不见波”的诗句,乾隆帝有“揽景目难给,千古此滦州”的诗句。

军事文化 滦州市古时地处战略要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史有记载的较大型战争就有十几次,著名的有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北伐;后汉时期大将军吴汉大破尤来、大抢和五幡三个部落;唐开元年间唐朝大将薛讷与契丹大战于滦河;宋、辽、金时期对滦地的争夺战,著名的张觉归宋就发生在这里;辛亥滦州起义,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占有一席之地;港北起义打响冀东大暴动抗日第一枪,开创了全民抗日的新局面。

工业文化 滦州是中国近代工业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中国的第一袋水泥、第一辆蒸汽机车、第一个机械化煤矿、第一个卫生瓷厂、第一座铁路大桥等都诞生在滦州,史载“津东工业,唯滦最盛”。

书院文化 据民国《滦县志》载,“清宁五年,契丹建滦州学”;张晋在老城西关建立了横渠新院(后先后更名为“横渠书院”“海阳书院”),并在这里传播关学,从此滦州乃至京东一带有了正规的学院式教育。

方志文化 明代著名学者许庄写出《滦州志稿》,史称“许庄私志”,系后世编修《滦州志》的重要参考文献。明嘉靖时,陈士元纂修《滦志》。清光绪时,杨文鼎修、王大本等纂《滦州志》。民国时,袁棻修、张凤翔、刘祖培纂《滦县志》。明陈士元纂修的《滦志》,被古今方志学者称之为一部难得的好方志。中国现存旧方志以清朝为最多,故明修《滦州志稿》《滦志》弥足珍贵。

官箴文化 从滦州正式建州到解放(923~1948)的1025年间,共有州县级最高负责人372人。由于滦州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形成了本地以名言、警句为核心的系统的官箴文化。

民俗文化 滦州皮影、剪纸、评剧冀东“三枝花”是在滦州本土滋生、发展、成长的艺术,是集滦州精神和文化之大成的华夏艺苑奇葩。其中皮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滦州皮影的创始人黄素志、评剧的创始人金开芳、评剧表演艺术家小白玉霜都是滦州人。红派创始人红影,程兆才在当时也都是滦州人。

滦州市共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滦州古城、青龙山景区),国家2A级旅游景区1个,河北省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

经济总情

滦州市生态农业园

2017年,滦州市地区生产总值530.33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74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27.73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55.86亿元,增长8.7%。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3598元,增长6.7%。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8.8:61.8:29.4。全部财政收入35.3亿元,比上年增长40.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4亿元,增长10.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4亿元,增长2.7%。

原标题:《【河北县情概览】唐山市滦州市》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